梦武-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在弑龙一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褪去英雄的外衣之后,就遭到了来自统治阶层的坑杀……
虽然王仲并不知道这个老乞丐是怎么存活至今的,但他是弑龙一族这点是毫无疑问的,不管他用什么办法压制了来自于血脉中那股怨念。以及不时沸腾的龙血反噬。一旦他动了杀念,肯定会引动血脉之中怨念的暴动。
对于这股怨念最为敏感的,就是龙脉,龙脉死众生yi志凝结。虽然不能自主思考。但趋利避害的行为。一样会做。
如今华武帝国土地上只有一股龙脉,它的浩大无边,绝对超乎任何一个人的想象。哪怕老乞丐只是泄露出一星半点的弑龙族气息,都会被龙脉感知。
龙脉乃国之重器,龙脉产生波动,即使对于华武帝国这样庞大到难以想象的帝国来说,都是极为致命的,因此华武帝国一定会倾尽全力来找寻这个根源,当一个如此庞大的帝国为一件事运转起来,老乞丐的下场已经无需多说了……
天视地听**虽然也是武学一种,却不是攻伐之法,不带戾气,因而并不会引动血脉之中的怨念,因而老乞丐才会放心施展。
曾经的英雄为一个种族的存亡,舍生忘死的去战斗,当这个种族存活下来之后,不是为英雄抹平战争留给他们的伤痛,反而转过头来要将这个英雄氏族抹去。
如今这个曾经的英雄氏族,不仅得不到英雄该有的待遇,反而躲躲藏藏,做起事来,缩手缩脚,比之鸡鸣狗盗之辈还多有不如,不得不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世人大多数只知道弑龙一族在战争结束之后落寞离去,无数文人骚客都为此扼腕叹息,只有少数如王仲这样通读许多文献的人,才能明了这个氏族在战争过后的凄惨生活。
王仲对于老乞丐的致敬,有来自于对那群可歌可泣的英雄们的敬意,也有一种歉疚,这是整个人族对于这一个英雄氏族的亏欠,倾尽五湖四海,都难以偿还的亏欠。
“不过他人手中利器罢了,不提也罢,倒是我观小友你虽然气血精纯如一,却透出一股不祥之气,恐怕所修之功法,凶险已极吧!”老乞丐见王仲面带敬意,却丝毫不觉得欣喜,语气中尽是一片萧索,话锋一转,却将话题转到了王仲身上。
王仲见他如此表现,就知老乞丐不愿意再提中古弑龙之事,便配合老乞丐转移话题:“老先生好眼力,我所修行之武学,本非我之意,奈何根于气血,若不废去气劲,就无法可想。”
虽然对于老乞丐的弑龙一族,王仲多有敬意,却并不会因此对老乞丐推心置腹,而是略有保留的回道。
老乞丐听得此言,连忙劝道:“若是如此,小友当以性命为重,即使举手投足有不世之力,又如何比得上性命重要?”
听得此言,这时就换做王仲一脸萧索了:“有仇未了,有恩未还,不得逍遥,不敢惜命啊……“
“这样啊……”话到了这个份上,老乞丐也不便说些什么,人各有志,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到放下一切,就连他这个年岁,也对中古弑龙之事难以介怀,更何况王仲这样的年纪,正是锐气冲天的年纪,又怎么说放下,便放下?
“即使如此,小友与我在此相逢,既是缘分,老叫花子不才,但天视地听**却卓有小成,虽不能指点小友修行,却能为小友指一条明路!”
“请老先生教我!“王仲倒也不矫情,当下一脸大喜的说道。
“大凡武道修行,虽然道路千千万,却殊途同归,小友可知是何?“虽然答应要指点王仲,老乞丐却并非竹筒倒豆,一股脑的说出来,而是一脸考校的问道。
“晚辈以为,这殊途同归之处,必然就在丹劲这一层上!“王仲如今在武学上的成就不见得多高,对于武道修行的道路理解,却非比寻常,这不是他自己摸索得来,而是博览诸般典籍得来的。
大凡武学,不管是心武,气武,亦或是御武,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边是最终都要修成丹劲。
丹劲,就是将自身的气血意志凝聚起来,聚于一点,能释放出无穷的力量,异能储存无穷的力量,人体的气血供应有赖于心脏,修成丹劲之后,体内有无数个地方同样都能供应气血,等同于有无数颗心脏,生命力之强,达到一种匪夷所思的境地。
这不仅仅是一种武道上的突破,更多的是一种生命形态上的蜕变,一颗金丹吞入腹,方知我命由我不由天说的就是丹劲的境界,可以说,修成丹劲,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不是人,是仙了,陆地真仙!
“不错,但你可知,丹劲还分虚丹和实丹么?!”王仲对于武道的理解,让老乞丐略有些意外,正常情况下,在王仲这个层次的武者本不可能接触到这种层次的武学理论的。
好在王仲虽然略出老乞丐的意料之外,却还在他所知之中,不至于让他尴尬,因此开口继续问道……
第一百三十一章:汝道为何?!()
“虚丹和实丹?何解?”即使王仲再博览群书,胸中海量的武学典籍,依然觉得闻所未闻,一脸惊奇的问道。
王仲所会武学非常之驳杂,有心武一脉的武学,灵鹫寺七十二绝艺,逍遥派洞天剑意和北冥天鹏劲,邪皇石之轩的斩念印法,青云宗的神霄雷法,还有血海老祖的燃血功。
这些武学不管哪一门,都是最上层,让天下武者趋之若鹜,梦寐以求的武学。
但即使所学如此之杂,所会如此之多,王仲也从未听说过丹劲还有这样的分别,毕竟不管哪种武学,对于丹劲的描述其实都不甚了了。
竟抱丹坐胯,是使人在生命形态上发生蜕变的境界,如果能用文字描述清楚,那么从古至今,就不会有一颗金丹吞入腹,我命由我不天的说法了。
王仲对于丹劲的印象,只有精气神凝聚于一个点,拥有拔山超海的无穷伟力这样流于表面的描述,更深层次的,就是盲人摸象,毫无所知了。
“你可知,为何历代一品武者,见神不坏的武者如此之多,就华武帝国立国至今,细数下来,怕不有十万余,却只有寥寥十人可达宗师之境?”
“是所成丹劲是否虚丹实丹的缘故?”王仲不是蠢人,如此明显的提点,自然是毫不费力就明白了,然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而有一种略带疑问的语气回问老乞丐。
“不错,就是这个缘故!丹劲乃是精气神融会一点。凝聚于秋毫之间,却能迸射出无穷伟力,说白了,依旧还是一种发力的技巧,而大凡武者,皆以为如此便成就了丹劲,实则大错而特错!”
老乞丐似乎是追忆一般,说着说着,眼神就变得飘忽起来,眼睛的聚焦透过王仲。投向了远方。一边继续喃喃自语道:
“止步于此的武者虽然成就了虚丹,却再也没有机会登临绝顶,只因为丹劲只有一次,一旦抱丹坐胯成功。身体乃至于神魂发生不可逆转的改变。即使散去气劲。发力依旧是丹劲形态,永不可变!”
说到这,老乞丐从回忆中走了出来。郑重其事的看着王仲:“其实丹劲并不仅仅是将精,气,神三宝熔铸一体,更重要的是,要将自己的武道意志凝聚出来,熔铸到精气神三宝之中。化虚为实,武道显圣,便是实丹!,那么小友,我便要问了……”
老乞丐到底年老,一口气说如此之多的话,不免有些嗓子干涩,将手中的酒葫芦打开,喝了一口,润了润喉咙,这才一字一顿的问道:
“汝、道、为、何?!“
这四个字,刚发出来的时候,宛如常人正常交谈的声音,却似空谷传响,简短的四个字,在这片旷野之中,毫无来由的来回传荡,声音越传越大,越来越响,及至传到王仲耳中,就好似开天辟地的第一声炸雷般的巨响,一时之间,王仲呆立当场,好似雕塑一般,静止不动了……
王仲并非被这炸雷般的响声吓到了,而是怔住了,一直以来,他的武学道路,更像是被一根无形的绳子牵着往前走,这也是为何他所学如此之杂的根本缘故。
没错,练武如同写诗,只有站的更高,眼界更远,在武学的道路上才能走的更远。
如果一个习武之人,只会呆在深山老林里,十年如一日的打磨气劲,壮大气血,在一种武功上走到黑,那么至死,都不可能在武学上有任何成就。
若是不能触类旁通,一味闭门造车,最后不过让自己气力大些罢了,君不见,最开始的武学,就是那些远古宗师们,从动物身上形态上参悟,学来的动作?
但这并不代表着所学越多越好,博而不专,杂而不精,是武者最为避讳的事情,人之精力有穷,而武道之路无穷无尽,没有一条主干,在多门武学上齐头并进,那么最终的结果是,哪一条都不可能到达顶峰。
王仲便是处于这种情况,他所学武学之多,之杂,之高深,便是天下第一高手梦神机在他这个层次,也不敢与他比肩,但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他根本没有一个武道主干,因为每一门都深到了极点,根本难以抉择。
这世界上最难走的不是没有选择,只能一往无前的路,而是有无数个选择,而且每一个选择都有光明未来的路,因为你总怕自己选择有误,而错过了最好的。
他一直以来的武学道路就是随波逐流,可以说见到什么武学,就将其修习一番,只想着一锅烩了再说,根本不曾去想自己要以什么为主。
就算是被血海老祖留下的传承所算计,废去体内其他杂余的武学所修成的气劲,只余下一股吞噬了杂余气劲最强的一股燃血气劲,算是一种变相的选择了一条主干。
他也朦朦胧胧间想要开出一条道路来,但依旧是想将这些武学的所有特性全部保留下来,做到最完美的程度,天底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触类旁通也要有个限度,专精一门固然不可取,想将所有武学的特性全数保留更是痴心妄想。
老乞是在天视地听**上有高深修为的人,天视地听**号称查九天之玄机,明地府之诡秘,所见之人事物,皆一念便知其源本,如此说法虽然有些夸大,一眼察觉王仲气息紊乱,兼修多门武学而不精的事实,却一点也不困难。
他先是以虚丹实丹之别,让王仲被吸引其中,然后再趁王仲心神沉寂其中,无甚心理防备的时候,以天音吼震动王仲的心神,震耳发聩,使得他开始真正审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起来,可谓是用心良苦。
王仲立于风中,不移不动,如同一尊雕塑一般,双目紧闭,只有脸上神色如同走马灯一般,时喜时悲,时而咬牙切齿,时而满脸笑容,时而眉头紧蹙,时而喜笑颜开……
足足有半个时辰,王仲才从这种疯魔一般抽筋中脱离出来,缓缓睁开眼睛,眼神中若有所悟,但更多的是不解的迷惑,回过神来的王仲收起了自己的疑惑,向着老乞丐深深的鞠了一礼……
第一百三十二章:无事献殷勤,必会有所求()
王仲行的这个礼,是一个致敬礼,是学生对老师的敬礼,这个礼是王仲对于老乞丐的敬意。
传道,授业,解惑,这是华武帝国对于师生关系的定义。
在下古时代,如果王仲对老乞丐敬了这个礼,那么就代表着老乞丐是王仲的恩师,恩师与老师不一样,前者是下古时代的师生定义,而后者是一千年前开始流行一种对于授业,解惑之人的定义。
这个区别是代表着下古时代和近代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下古时代,由于心武大行其道,使得心法和体悟变得尤为重要,前人的一个经验,很有可能会让后来者顿悟,突破很久都未曾有寸进的境界。
心武靠悟可不是说着玩的,说白了,心武若是没有足够的悟性,基本上就别想在这条路上走得太远,因此,前人的经验就变得至关重要,而对于传道,授业,解惑人的尊重,更是远超当今社会无数倍。
仅从恩师一词就可以看出来,那个时代的授业人有何等样尊崇的地位,恩师如父便是那个时代师生关系的真实写照。
自从一千年前,邪皇石之轩挑战心武各大派,将当世一流高手几乎杀了个干干净净,气武开始崛起,同时崛起的还有华武帝国。
下古时代,宗派林立,诸侯相互征战,这是整个下古时代的主旋律,由于授业恩师的重要性,一个又一个以师生关系建立起的宗派林立。
宗派又往往因为良好的传承。掌握着当世最强大的力量,轻而易举的左右天下大势,而那些诸侯国,往往由于传承方面并不完整,就算倾尽所有去培养武学人才,也往往无法与宗派势力的高手相媲美。
这个世界的话语权从来都是掌握在那些拥有武力的人手上的,诸侯混战的局面导致宗派坐大,连年的战争为宗派壮大带来足够多的人力资源。
强大的宗派根本不希望有一个强大的帝国建立,因此往往插手地方战争,打压强大的诸侯国。扶植弱势的诸侯国。维持一个平衡,让宗派得以越来越强。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帝国,根本就是一种奢望。如果理想和热血就能解决一切的话。那么还需要力量做什么?
心武宗派统治天下的大势下。必须要有一个扫荡掉所有心武的武学流派,才能支撑起那些有志于统一中央大陆政治家的野心。
当初华武帝国开朝太祖朱武之所以能够一呼百应,席卷天下不过用了二十年的时间。有五斗米教的功劳,但更多的就是,这位太祖一边高呼诸派乃是世间动乱的贼寇,一边拼命的许诺美好的未来,同时最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大力培植气武流派。
比起当时如日中天的心武,气武流派可以说是非常弱小的势力,如果不是邪皇石之轩扫荡了所有一流的高手,这个流派根本就不可能发展起来。
历史没有如果,先有邪皇石之轩犁庭扫穴一般扫荡尽天下一流心武武者,后有朱武大力培植气武武者,最终使得气武武者一举登顶,将心武武者直接扫尽了历史的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