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灯塔 >

第75章

灯塔-第75章

小说: 灯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这个窗口看下去,可以看到国立医院住院部大楼前的广场,此刻,就在这个广场上,一个茶灰色的雨伞正缓缓向北边的医院入口处移动——撑伞的人是苏娅,她要去帮鲍里斯领取这个月的军官配给品。

    看着撑伞的苏娅消失在视线范围之外,鲍里斯一手扶着小腹的伤处,同时踮起脚尖,费劲的从窗户上方一处隔栏处,拿下来一包香烟——没办法,医院里严禁他吸烟,护士们查的很严,而且不留任何情面,鲍里斯不得不小心的藏着掖着。

    从烟盒里取出一支烟,又把剩下的重新放回藏烟的地方,鲍里斯找到火柴,正准备把烟点上,就听到卧室外的客厅里传来脚步声,紧接着,还没等他把烟藏起来呢,房门已经被人推开,一个意料之外的人出现在他眼前。

    skbshge

第120章 再见() 
来人穿着一身女兵大尉的军服,船帽没有戴在头上,反倒是攥在手里,整个人就那么俏生生的站在门口,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站在窗前的鲍里斯。

    “奥尔加?”鲍里斯感觉非常意外,他怎么也没想到还在这里见到奥尔加。

    奥尔加也不说话,只是快步走过来,紧紧搂住了他。

    “上个月我就得到你负伤的消息了,”就那么安静的搂了鲍里斯一会儿,奥尔加才说道,“我特地请了假赶到莫斯科,希望能来看看你,但是……”

    鲍里斯苦涩一笑,他猜测,奥尔加肯定是没能进入医院,或者说,她就算是进了医院,也不可能进的了他的病房。就在这病房的外面,至少有一个排的士兵负责守卫,别说是她这么个大尉,就连德米特里进来的时候,都大费了一番周折。

    “你是怎么进来的?”鲍里斯问道。

    “是委员同志,德梅尔委员同志,他带我进来的,”奥尔加微微仰着头,盯着鲍里斯的眼睛,说道。

    “德梅尔?”鲍里斯讶然道。

    “嘿,鲍里斯,还记得我吗?”他这话才刚出口,就听到一个声音从门口的方向传过来。

    鲍里斯下意识的朝门口看过去,却赫然发现门口的位置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个人,正是当初曾经在34步兵旅合作过的军事委员德梅尔。

    “德梅尔,我的老朋友,你什么时候来的?”鲍里斯放开怀中的奥尔加,迎上前两步,笑道。

    “两天前就来了,”德梅尔快步涌上来,跟鲍里斯拥抱了一下,笑着说道,“本来一到莫斯科,我就想过来探望你的,但是,你也知道,想要探望你显然没有那么容易,以我的级别,还需要接受一番审查才能获得批准。”

    “这跟我可没有关系,”鲍里斯摊摊手,无可奈何的说道。

    “当然,这我是知道的,”德梅尔笑道,“内务人民委员部之所以这么谨慎,也是有原因的,毕竟德国人已经对你下了悬赏令,听说只要干掉了你,就能立刻荣获一枚一级铁十字勋章。”

    “这个悬赏似乎太廉价了点吧?”鲍里斯眨眨眼睛,吐槽道,“我觉得这么大的功劳,怎么说也该给个骑士勋章什么的吧?”

    德梅尔哈哈一笑,对鲍里斯这份乐观的态度倒是有那么几分钦佩了。

    “最近怎么样,还在西南方面军吗?”请德梅尔到病床边的沙发前坐下,鲍里斯看着有些幽怨的奥尔加,随口问道。

    “没有,”德梅尔摇头说道,“自从基辅战役结束之后,我就调去了南线,在南方面军中任职。不过,最近可能还会有新的调动,现在还不知道具体的方向。”

    鲍里斯点点头,最近一段时间内,苏军的主要作战方向就在斯大林格勒方面,准确的说,是在阻止德军向巴库油田挺近的战略方向上。相比较之下,无论是列宁格勒方向还是莫斯科以西的地域,乃至于刻赤半岛的大撤退,都不是重点了。

    “我看你的伤势恢复的很快,估计再有一个月,应该就可以出院了,”德梅尔反过来问道,“有没有考虑过出院后要去哪儿?”

    “现在还没有考虑,”反正德梅尔也知道自己和奥尔加的关系,鲍里斯也没打算在他面前遮遮掩掩的,因此,趁着说话的工夫,他将奥尔加招过来,让她坐在自己身边,握着她的手,说道,“而且,这种事情也可能完全由我来做主,到时候,还要看最高统帅部和总参谋部的安排。”

    德梅尔会意的点点头,实际上,他在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已经有些懊悔了,这原本就不是他该打听的事。如今的鲍里斯已经不是当初那个34旅的指挥员了,他是整个苏联红军指挥员系统中冉冉升起的将星,是个备受各方关注的重要目标。这么说吧,由他的去向上,甚至可以判断出苏军下一阶段将要加强哪个方向上的力量,这是很重要的情报,打听的多了,很可能会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其实,当初在34旅的时候,尤其是在邵尔斯战斗之后,来莫斯科参加宴会的时候,德梅尔就曾经试图与鲍里斯建立更密切的合作关系。可惜的是,造化弄人,莫斯科宴会之后,他回到了西南方面军,而鲍里斯则被调去了西方面军,尽管彼此间的联系没有直接中断,但职务上的合作机会却是没了。

    现在,鲍里斯已经是上校了,接下来,他很可能会被提升为少将,去指挥一个军,甚至一个集团军的兵力,而德梅尔的级别还没到那份上,两人不可能像在34旅时那样的合作了。

    这次来拜会鲍里斯,德梅尔其实也是有目的的,他希望这位老同事能够向赫鲁晓夫同志推荐一下自己,让自己有机会脱离一线部队,进入方面军的军事委员会。

    与指挥员的升迁不同,军事委员们升迁最快的地方并不是在一线,而是在军事委员会内部,毕竟那里离着领导更近一些。作为一名有野望,有抱负的军事委员,德梅尔自然希望能够进入更高一级的军事委员会。

    在鲍里斯的病房里坐了一会儿,陪着他叙了一番旧,又谈了一会儿战场的局势,说了些趣闻,德梅尔将话题引到主旨上,稍有几分隐晦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其实,德梅尔的想法挺让鲍里斯感觉为难的,他的确是跟赫鲁晓夫比较熟识,但熟识并不意味着能跟对方提什么要求,尤其是类似这样的要求。不过,眼下德梅尔已经隐晦的说明了来意,他若是不帮这个忙又有点说不过去。

    没办法,最后,在经过了剪短的权衡之后,他还是利用病房里的电话联系了正在莫斯科的赫鲁晓夫。

    接到鲍里斯电话的时候,赫鲁晓夫刚刚睡醒,他这段时间都在莫斯科,实际上,自从哈尔科夫的溃败之后,他就没有再回乌克兰,而是一直滞留在莫斯科。

    接到鲍里斯打来的电话,赫鲁晓夫显得很高兴,其实,在哈尔科夫战役之后,尤其是在德军第二次发起针对图拉方向的攻势之后,鲍里斯在这位军事委员心目中的地位便加重了许多。毫无疑问,当初在询问南线反攻战役的时候,鲍里斯做出的几点预测已经先后得到了证实:德军先是对哈尔科夫方向的苏军侧翼发动了攻势,包抄合围了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大部,接着,又向别尔哥罗德、库尔斯克乃至沃罗涅日方向发动了大规模攻势。尤其是在针对科罗布卡河防线的攻势上,其包抄莫斯科的意图非常明显。

    拥有指挥才能的指挥员并不少见,但拥有宏观战略眼光的指挥员却是很难得的,最重要的是,这个指挥员和自己的关系很密切,可以算是自己的老下级,因此,赫鲁晓夫对鲍里斯的看重也在日益加深。

    既然看重,那自然是什么事都好说,在鲍里斯委婉的提出了请他帮忙的请求后,赫鲁晓夫很爽快的答应了,他甚至直接告诉鲍里斯,让他通知德梅尔,明天去一趟军事委员会,他会把这个问题解决掉。

    赫鲁晓夫的爽快,令鲍里斯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多了几分内疚感,不过,他很快便将这份内疚抛到一边,对于一个志向高远的人来说,内疚是不应该出现的一种情绪。

    德梅尔兴高采烈的告辞离开,对他来说,今天这一行可谓是收获颇丰,他已经考虑军事委员会将给自己安排一个什么样的职位了。

    前脚送走了德梅尔,后脚鲍里斯就被奥尔加爆发出来的热情淹没了,两人之间根本没有太多的话,只是彼此疯狂的索取,不过,鲍里斯的伤势毕竟还没有痊愈,因此,整个过程中都是奥尔加在采取主动。

    也不知道痴缠了多久,直到两人都累的筋疲力尽了,病房里才算是真正的安静下来。

    “……我的家人现在都很好,他们已经搬到了鄂木斯克,”身子蜷缩在鲍里斯的怀里,奥尔加絮絮叨叨的说着,“瓦西里被分到了鄂木斯克的边防军系统里,担任一名中尉,待遇很不错……”

    “之前,有内务人民委员部的人找我谈过话,嗯,好像有十几次的样子,”手指在鲍里斯的胸前画着圈,奥尔加说道,“他们反复询问我们之间的关系,有很多的问题都重复了许多次,部队的领导也找我谈过话,暗示我应该和你保持距离,因为我们的身份并不相称。”

    鲍里斯并不说话,他只是听着奥尔加按照她自己的思路絮絮叨叨的说下去,心里很清楚,这次恐怕是奥尔加最后一回主动前来找自己了。

    人与人之间的身份终归还是要相称的,而以奥尔加的身世背景,她继续和自己相处下去,身上、心里需要承受的压力都太大了,同时,自己的仕途恐怕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或许,是时候跟过去说一声再见了。

    skbshge

第121章 斯大林格勒的召唤() 
在对待奥尔加的问题上,鲍里斯一直以来都没有投入太多的感情,对这个女人,他心里更多的还是一种占有的情绪,不过,即便如此,在送奥尔加离开医院之后,鲍里斯的心情还是难以避免的低落下来,毕竟两人相处了这么久,即便是没有感情也有了情感,一想到两人的缘分终结于此,让他以一种平淡的心情面对是不太可能的。

    窗外的细雨还在下个不停,鲍里斯站在窗前,看着奥尔加和德梅尔撑着伞离开医院的大院,只觉得一股烦闷的情绪在心头淤积,久久不能散去。

    任何人在前行的路途上都要面对诸多的选择,而每一次的选择,都意味着执着于某一个追求和痛苦的做一番舍弃,这个过程说起来很平淡,实际上却充满了痛苦和无奈。

    如今,鲍里斯已经对自己的未来做出了选择,他有了一个执着追求的目标,自然就要做出一些舍弃,与奥尔加之间的联系不过是开始罢了。

    莫斯科的这场小雨似乎没有短时间内停下来的意思,一直到了下午3点钟的时候,它还在下个不停,雨势没有变大,就是那么稀稀拉拉的,但天却显得愈发阴沉了。

    吃过午饭,鲍里斯睡了一个午觉,到了3点的时候,来为他做复查的医生叫醒了他。在一番细致的检查之后,医生告诉他,他的体格很不错,因此,伤势也恢复的很快,或许再过半个月左右,他就可以康复出院了。

    这场复查并不在医院安排的计划之内,因此,鲍里斯明白,肯定是最高统帅部或是总参谋部那边有了什么新的安排,上面的那些大人物需要了解他恢复的状况,以做出后续的决定。

    尽管鲍里斯不想在这个战局复杂的时候复出,他更希望能够拖上半个月到一个月的,等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局势明朗化之后,再重返部队,但在这个时候,他却不能继续在医院里赖下去了,至少,他需要表个态。

    因此,在这场复查结束之后,鲍里斯便直接向医院递交了出院申请,明确表示,既然他的伤势已经没大碍了,那么希望医院能够批准他康复出院,重返部队。

    当天,医院对他的申请并没有作出答复——这是正常的,因为莫斯科国立医院只是负责为他提供治疗,却没有权力决定他的去留。

    而到了第二天上午,鲍里斯的病房再次迎来了客人,不过,与前几次不同,这次来的客人并不是他的熟人,更不是他的朋友或是同学,而是总政治部的最高负责人,政治部主任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谢尔巴科夫同志。

    刚刚四十出头的谢尔巴科夫同志精力充沛,对苏维埃国家军队的政治建设工作充满激情,自从月前接替麦赫利斯同志出任总政治部主任一职以来,他一直想在前任工作的基础上,做出一些突破,最好是弄出一些让人感觉耳目一新的东西来。

    恰好在这个时候,南线方面传来坏消息,在哈尔科夫一战之后,南线的苏军似乎被打断了脊梁,面对德国人的一系列攻势,各条战线上纷纷传来溃败的消息。沃罗涅日、顿河、伏尔加河、北高加索,每个方向上似乎都在崩溃,苏军的防线一道接着一道的溃散,德军势如破竹,已经将战火烧到了斯大林格勒和北高加索,沃罗涅日的一大半也丢失掉了。

    斯大林同志以及由他所领导的最高统帅部对此极为不满,要求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拿出方案,制止苏军在南部各条战线的溃败。

    谢尔巴科夫同志虽然思想稍显顽固,没有太多的创造性才能,但他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善于记忆、常于借鉴。当斯大林同志在总政治部的工作会议上,提出充分发挥部队中政治委员的作用,制止部队溃退的要求时,灵机一动的谢尔巴科夫同志想起了鲍里斯曾经在34旅中采用过的手段:成立专门的反对撤退的小分队,以硬性手段制止士兵溃退。

    当然,出于性格谨慎的原因,谢尔巴科夫同志没有当即便将这个提议反应上去,他希望能找到鲍里斯,了解一下反撤退小分队所能实现的效果,换句话说,他希望先了解一下这东西到底管不管用,如果有作用的话,它又是如何具体运作的。

    就在鲍里斯的病房里,谢尔巴科夫与伤势恢复中的鲍里斯有了一番深谈,对于总政治部计划成立反撤退小分队的想法,鲍里斯是秉持着赞同态度的。

    最近一段时间,根据各方面传来的消息,鲍里斯也了解到部队中正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