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如梦令之宅门嫡女 >

第20章

如梦令之宅门嫡女-第20章

小说: 如梦令之宅门嫡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怎么知道凉都沈家的?”三娘子本是捧着书的,听六娘子这一说,竟是惊的连书册都差点拿不稳了。

    六娘子看在眼中,紧捏着手却是平静的说道,“看来三姐姐应该知道这个凉都沈家的来历了。”

第48章 流华里·凉都沈家() 
“凉都沈家……似是皇上刚登基那会儿,沈大学士拼死觐言,结果触怒天颜,皇上一旨令下,沈大学士摘官入狱……”

    “是……那个父子双入阁,辅佐四朝帝的沈家……”六娘子一张脸瞬间惊的惨白!

    “你也听说过吧。”三娘子点了点头,“当年这事儿轰动了整个大周国,不过外头留言大多一边倒,无外乎是沈家选倾朝野,功高盖主,引了皇上的猜忌。那之后皇上收兵权为己用。到今天,这一对虎符四分之一在镇国侯手里,还有四分之一在靖南王爷手里,剩下的二分之一在皇上手里。可不论是镇国侯还是靖南王都年岁已高,这虎符明着分了,实在却还是只有皇上一人可调用的。”

    自古君王夺政不易守政更难,诚宪帝当年即位,虽有明诏,但暗地里却死了三个王爷,平了一个簪缨世家。登基这些年,大周看似风调雨顺,实则朝中暗波汹涌。

    当年“楚门政变”,受牵连的何止沈家一门,左右波及起码有过千人,其中赵家和顾家也是在那次政变中急流勇退的。

    六娘子心有余悸,面露不安道,“听说当年沈大人是以一命抵全家的,最后沈大人是在楚门被斩的首。“因为如此,此番动荡才被称为“楚门政变”。

    三娘子点头道,“早些年我常到父亲书房帮父亲整理书信,这其中的事儿我具体也不是很清楚,只是知道近些年来父亲和沈家人走的很近。”

    “沈家……要复起吗?”三九寒天,六年子感觉自己的脊梁骨上爬满了冷汗。

    “沈家退居凉都多年,鲜有消息,所以……”

    六娘子歉意的笑了笑,开口道,“也是,姐姐同我一样天天在内宅,也未必会知道的更多了。”

    “不过你为何会突然问起沈家?”刚才光顾着同六娘子应和,三娘子差点忘了问六娘子提及沈家的原因了。

    六娘子抿了抿嘴,将琪姐儿同自己说的那些话一句不差的全部重复给了三娘子听。

    三娘子一边听脸色一边阴沉了起来,末了追问道,“你觉得这事儿可信吗?”

    “且先不说父亲用意何在,单说琪姐儿才来宣城几天,我们素日也只是打闹的多交心的少,她何故知道的这么清楚。”

    “这么看来这事母亲已经事先同七妹妹交过底了,她才会这般肆无忌惮的。”三娘子同意了六娘子的说法,一边点头一边道,“据我所知,凉都住的是沈家的宗族一房,排行老二,下头有三个少爷,大少爷娶了亲,少夫人入秋的时候才生了嫡长女,眼下精神的很,五少爷年纪不大,还未曾听说有娶了亲的,那这剩下来成了亲又死了夫人的,就只有四少爷了,不过……”

    “不过什么?”

    “沈家四爷是庶出。”

    “这四爷叫什么姐姐可知道?”六娘子隐隐有些着急。

    可六娘子却无奈的摇了摇头道,“真不知道叫什么,不过大姐姐同沈家春娘走的近,若是妹妹有心想问,兴许也不是没有办法的。”

    “沈家春娘?”六娘子只觉今日信息量实在太大,突然多了这么多不认识不相干的人出来,弯弯绕绕的直搅的她头都要晕了。

    “哦现在要喊刘夫人了,她嫁的是父亲故友礼部侍郎刘保树刘大人。”

    “礼部侍郎?”六娘子有些纳闷,“这么说眼下连皇上都默认沈家复势了?”虽然女儿嫁给了礼部侍郎这并不算是什么大事儿,可就六娘子所知,沈家是有些不一样的。

    早些年,外祖父和顾家爷爷闲聊扯的远了,多少总是会谈及过往,偶尔提到沈家,两位老人唯一有的只是唏嘘感叹。

    那时候她还是无忧无虑的性子,最听不得老人家感春悲秋了,只能勉强听一两耳朵便跑开了要去玩儿,可六娘子却依稀还记得一些。

    当年“楚门政变”,第一个发难沈家的其实并非新登基的诚宪帝,而是如今第一阁臣——封习。先帝爷还在位的时候,朝中分三大派,以沈大人为首的清肃派,以靖南王为首的激进派,还有以众言官为首的保皇派。

    封习本是言官出身,因写的一手漂亮的狂草而逐渐被当年还是太子的诚宪帝重用,他为人机灵擅通变,且又知天文晓地理,诚宪帝很是喜欢他,登基后便是破格让他入了翰林院。封习也是不负众望,一路高升,四十多岁就致仕入了阁,虽俯首臣称却也是万人之上了。

    不过他为官这些年,最大的成就除了讨诚宪帝欢心之外,另一件事儿就是一举平扫以沈大人为首的清肃派,又削弱了靖南王的兵权实力,将两人手中原本握着的重权全部交给了诚宪帝。只此一举,封习便一跃成为了诚宪帝的心腹,封家势如破竹,一夜之间成为宣城豪门新贵,炙手可热无人能及。

    而当年封习正是因为担心沈家百年势力根深蒂固难以消除,所以在给沈大人定罪的时候,平白加了不少莫须有的重罪,又向诚宪帝献策严惩沈家,抄家灭族,不以复势。

    虽诚宪帝后来还是念及沈家出了四朝重臣乃百年簪缨世族,只以沈大人一命抵了沈家满门六十余口人的性命,可也下令沈家世族子弟不得赴宣城,不得见帝王天颜……

    所以当听到沈家有女儿嫁给了礼部侍郎后,六娘子才会如此惊讶。

    可三娘子却蹙眉摇了摇头道,“听父亲说,皇上这些年身子骨已大不如前了,朝中的事儿大多是几个皇子分着在管,更何况我在想,沈家的事儿也已经过去近二十年了,想来……也快被人淡忘了吧。”

    六娘子闻言沉默了,她原本以为杨凤琪将这事儿告诉了自己,兴许会是个转机,知道了对方是谁,她若是躲不过多半也能想着法子打听,可眼下……这门亲事,似乎已经不是门当户对男婚女嫁这么简单了。

    心里有了事儿,六娘子便对家中的宴请不那么热络了,从睦宁轩回了浅草阁,她也没了之前的兴致,见九娘子和十娘子还没有回来,六娘子索性脱了鞋趟在了贵妃椅上睡起了回笼觉。

    不一会儿,屋外头便有小丫鬟低声问道,“六姑娘在吗?夫人让我来请六姑娘去垂花门迎客人。”

    屋里头,只有鱼安和六娘子两个人。今日是除夕,前两日六娘子就给揽月几个排了个值班表,不仅每人分了两天的休息日,还私下多给了她们每人一两银子算是过节费,几个丫鬟都很是高兴。是以今儿白天,除了鱼安,其余三人都在小罩房里歇着聊天。

    听着外头的声音,鱼安放下了手中绣了一半的鞋面,看着缓缓睁开眼睛的六娘子等着她发话。

    六娘子却只觉心里堵的慌,没精打采的道,“去打发了,说我之前睡下了,这会儿还没醒。”

    鱼安努了努嘴,点头便出了门,只一会儿工夫就折了回来,然后轻声问道,“姑娘不去迎客吗?”

    “迎客”这词听着特别像青楼女子做生意,六娘子一个没忍住笑了出来,多少扫了心里的一些阴霾,“迎什么客,我又不是清倌人。”

    鱼安脸一红,忙摆手结巴道,“姑、姑娘……我、我不是那个意思。”

    “好啦,和你打趣儿,那些人我也不认识,光站在那儿傻笑我可做不出。”

    鱼安点了点头,似漫不经心的说道,“其实平日里不觉得,可一到逢年过节家中宴请,我却真能觉得夫人的厉害。”

    “哦?”六娘子眼皮子一抬,拿着素绣牡丹锦缎大迎枕塞在了自己的腰后,坐躺着看着眼眸清澈如星的鱼安道,“为何这样说?”

    “每次家中宴请,前后都是夫人一个人打点的,客人的名字她也是一次就能记住,大小事儿她只抓头,若是哪个地方出了错,她只管找负责的妈妈仆妇,旁的再一个一个往下寻责任,筵席完了以后,夫人也是赏罚分明的,我们做下人的心里是服气的。”

    六娘子看着鱼安,总觉的她年纪虽小,可却真是个沉稳懂事的,不禁问道,“为何同我说这些?”

    鱼安不慌不忙的跪了下来,满脸认真的说道,“鱼安只是觉得夫人是理家的一把好手,姑娘若是能跟在一旁瞧个一二,必会受益。不管夫人旁的好坏,可她却是把嫡庶分的很清楚的,这要搁在大姑娘和三姑娘身上,夫人是肯定不会派人来请的。”

    六娘子盯着鱼安许久,半晌才挑了眉眼道,“你可知你这样说有两个结果,其一,我觉得你是个值得信任的,兴许以后便会重用了你,其二,我觉得你是母亲特意安排在我屋子里的,我虽不会苛待你,可以后你若在我这儿一天,便也是得过且过一天,不会有更好的奔头了。”

    “我信姑娘慧眼,清者自清,鱼安只知姑娘是主子,姑娘做的事儿有失偏颇,我若瞧见了,必定是要告诉姑娘的。”鱼安闻言竟淡淡的笑了笑,眼底有种释然的清澈余韵,固执而可爱。

第49章 流华里·寿辰宴席(一)() 
午时未到,可陆府的垂花门口却已是钗环作响好不热闹了。

    六娘子姗姗来迟,林氏见了她脸色极其不好,不过却也无暇顾及,只不咸不淡的说了句,“今日应酬的都是有头有脸的夫人小姐,你若心里有什么不痛快,也不要放在脸上。”说罢便向垂花门外迎去。

    六娘子笑而不语,转头看向了一旁的七娘子。

    七娘子也正打量着她,半晌才黏着嗓子冷笑道,“六姐姐好气派,母亲派去的人也请不动你。”

    “是我自己偷懒,让妹妹久等了。”七娘子那点伎俩在六娘子眼中根本不算什么,她现在满脑子无外乎两件事儿,一件还是沈家,第二件却是那鱼安。

    原本看中鱼安,是因为瞧着她老实木讷,可现在六娘子觉得,自己看走眼了。鱼安很聪明,藏拙冷静,而且胆大心细。虽知道她有可能是受人调教被安插在自己身边的,可六娘子还是不由自主的会喜欢她这样遇事沉着的性子。

    “六姐姐,你可别得意。”就在六娘子思绪翻飞的时候,一旁的七娘子愤愤的开了口,“别以为在母亲面前不低头你就能蛮横一辈子。”

    “妹妹怕是误会了什么吧,我蛮横?”六娘子眉眼渐冷,趁着林氏迎客未归,便是一步步走向了七娘子道,“说起来我是不是应该和七妹妹好好的算算账?琪姐儿来找我闹腾,这中间是不是妹妹撺掇挑唆的,即便你不说,可旁的人一问便知。”

    “你……你胡说什么!”七娘子到底年纪小,又是被林氏陆老爷宠着长大的,空有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却最是经不得吓唬,当下便节节后退道,“六姐姐别信口开河,没得让我惹了一身骚。”

    “是么?”六娘子觉得无趣,“既然如此,那姐姐我自是想好好同妹妹相处的,若是妹妹不愿意,那咱们以后井水不犯河水也行。可妹妹只记住一点,我最恨别人闹了我还不认的,我有的是法子找出你使的小伎俩。”

    “陆云筝你……”七娘子从小到大,哪里被人这样死死盯着教训过,便是有时候林氏气她不争气不懂事,多半也只是冷冷的说上两句,再不理她半日,这事儿也就这么过去了。是以六娘子这般模样的,七娘子还真是从未瞧见过,当下就吓得慌了神。

    可六娘子却没心思理她,且她眼角余光也看到林氏正同人说笑着往垂花门而来,便是不着痕迹的整了一下并不乱的衣袖下摆,然后恭恭敬敬的垂首站在了一旁。

    来的是太仆寺卿罗大人的夫人程氏和内阁侍读学士曹大人的夫人项氏。

    这曹大人和陆文恒是同僚,罗大人则是陆文恒的半个上司,所以林氏自然很热情,不仅热络的招呼人进内院,还一一介绍了六娘子和七娘子给她们认识。

    “可真是两个水葱般标致的小姑娘。”听着林氏介绍,项氏笑着上前一手拉住了六娘子一手拉住了七娘子上下仔细的瞧了瞧,然后转头对林氏说道,“不知妹妹给姑娘们许了人家没,兴许我家里的全哥儿有这个福气呢。”

    “哟,哪儿有项姐姐这样的,什么都没有张口就来,这让我们林妹妹多尴尬啊。”程氏看着林氏面色微红想驳却又只能暗暗忍着的模样,不禁上前打了圆场道,“姐姐若真有心,就该私下好好的和妹妹聊,借着太夫人的寿宴,这算哪门子事儿啊。”

    项氏闻言,轻嗤了一声,却洋装恍然大悟道,“程姐姐说的有道理,瞧我看两个丫头看的实在喜欢,都没了规矩。”林氏闻言,则在一旁冲程氏感激一笑。

    而被项氏好生拉着的六娘子和七娘子则难得一致的眼观鼻鼻观心,死死的低头盯着自己的脚尖,大气都不敢多喘。

    不过气氛到底有些尴尬了,好在这时候外面忽然有小丫鬟跑来说,“夫人,前头有人来了,这会儿已经到回廊了。”

    几个站在垂花门口的人皆是一愣,还是程氏门儿清,连忙拍了拍林氏的肩头道,“妹妹快去迎迎,今儿你事情忙,实在也不是个聊天的日子,我和项妹妹先去看看太夫人,婆婆还让我带了话给太夫人呢。”

    “那就怠慢姐姐了。”林氏忙点了点头,然后唤来了一旁的杨妈妈道,“且好好招呼两位姐姐。”说罢她又转身对还在低头看六娘子和七娘子的项氏道,“今儿请的是金麟班的肖久贤和花姑子,回头姐姐喜欢什么直接点,都道肖久贤那一出贵妃醉酒是唱的极好的。”

    项氏一听,终于转了注意力,眯眼笑道,“哟,感情妹妹是按着我的喜好点的班子,那今儿我可不客气了。”项氏爱听戏,尤其偏爱金麟班的。

    其实宣城最有名的戏班子有三个,一个南边的九云台,一个北边的金麟班,还有一个是隐没在长安街胡同口子里的小梨园。其中九云台重京腔,戏大曲长,捧场的多半是宣城里的爷儿哥儿,小梨园最出彩的是名噪四方的昆曲《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