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酋长到球长-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便前世,也不止是埃及、欧洲、玛雅和阿兹台克有权杖,华夏大地文明初始也是权杖。三星堆和红山文化均有出土,还有夸父逐日、弃杖于地化为桃林的传说。
这个传说的本质,应该是夸父的部族跟着蚩尤混结果被炎黄打了,只好带着部族向西迁徙,结果半途死了,族人把他和他的权杖葬在了桃林里,最后变成了传说。
部族时代过去后,就是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了,权利的象征也从老首领的权杖变为戎钺礼鼎。
首领们拿到木质铜首的权杖后,再按照陈健早已经编排好的剧本,一同将一柄青铜的权杖赐予陈健,意思是部族议事会的权利暂时交由权杖的拥有者。
陈健先是假装不接受,惶恐道:“我连部族首领都不是,怎么就让我成为议事会的首领了呢?”
首领们纷纷道:“议事会已经决定了,就让你来当首领,带领城邑和部族走得更远。”
陈健接过权杖,考虑到族人听不懂诗,于是说道:“只要是能让城邑和部族发展的更好,就算我死了也甘愿,绝不会因为害怕灾祸而逃避。”
举起了这柄使用资格只有大半年的权杖,城邑中立刻发出一阵阵的欢呼声,多少也算的是众望所归。
仪式结束后,就在广场上,陈健抛出了成为议事会首领后的第一个甜枣。
草河南岸的土地将按照各个部族的人口沿河分开,远近范围是各个部族抽签决定,绝不徇私,但是垄沟的朝向必须一致。
自己部族的奴隶会帮助其余部族开垦南岸的一部分土地,每个部族出七个人去南岸建一个小村落,负责看守土地驱赶动物。
每个部族赐给一部分陶罐、盐、鱼干、渔网和麻布。等收获后,会让住在城邑的四个部族帮助其余部族将山中的粮食运回来。
甜枣之后暂时没有巴掌,各个部族都是欢声雷动,原本有些不安的几个部族也逐渐安心,至少现在看来陈健并没有向着他自己的部族,甚至还得了一些好处,自己作为首领的权利比以前还稍微多了些。
榆钱儿负责将赐给各个部族的礼物分发出去,陈健随后让人停了铜炉,并且安排了几个人专门去矿山看着那群奴隶,在娥钺部族的人离开之前,不再往这里运送矿石。
原本的矿石挖了个土坑,全都埋了进去,熔炼好的锡也挖坑埋好,在此期间凡有泄露出部族冶铜秘密的,砍头处死。
几个部族对这件事没有丝毫的疑义,而且他们也并不知道铜是怎么冶炼的,这个规矩在他们看来只能惩罚到城邑中的四个部族。
随后,每个部族的男人集中起来,在坊市里铺满了木头框子,将城邑中所有能够交换的东西各拿出一些放在那里,榆钱儿带着弟弟妹妹们负责给那些人演示一些东西怎么用怎么吃。
腾出了四间屋子,打扫干净,铺上兽皮,石灰粉刷过的墙壁上挂着一些陶制的小玩意作为装饰。
荷塘里也扔进去一些新从草河里捕来的鱼,从野外挖了大量的野花,栽在了城邑壕沟外的道路两侧,包括厕所里也撒满了草木灰。
忙碌之后,陈家问那个先回来的族人道:“你说娥钺部族来的那个女人是他们的祭司?”
“好像是,她是娥钺的女人,烧荒种植的时候,是这个女人念的祝词。”
“她叫什么?”
“呃……换成咱们的话,她叫九,六七八的那个九。”
“九儿?这名可是够怪的了。”
“不止,那个女人还整天看着一根木头的影子嘀嘀咕咕。”
陈健点点头,搓搓手不知道这个对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次交易对自己部族太重要了,他必须要办好,而且关系到冬天自己交出权杖后部族的权利分配。
“应该快到了吧?击鼓,战兵立于道路两旁,着甲。让榆钱儿赶着牛车去迎接一下……接一下这个九。”
…………
九的确快到了,可她的名字一点也不奇怪。
她妈妈的部族是掌管历法数字的,所以族中的名字大多是一二三或是各种星星,被华赐予数为姓,她的名字应该是数九。
她现在正和族人走在一个月前那些山林中的部族走过的那条路上,也看到了房屋和渔网,却没有如那些人般膜拜,只是微微颔首,更不会如一个月前的那些人一样以为这就是先祖的居所。
路是同样的路,不同的是眼睛。
她的眼睛看过文明,所以没有太多的惊诧。
渔网和自己部族的不太一样,比自己部族捕的鱼要多。但是第一个村路附近只能看到一面网,看来这个村落并不怎么富庶。
经过那个村落的时候,她假意口渴,让队伍停下,在村落里休息一会。
沿着第一个村落转了一圈,看了看那些披着树皮和兽皮的村民,有些疑惑。她以为陈健的部族每个人至少都能穿上那种麻布的衣服,但现在看来并不是,而且这些人连陶罐都不多。
看了眼村落的屋子,九更是奇怪。
这些屋子的木头都是新的,砍断的地方还是白的,而不是经历过雨淋日晒后的黑色,甚至能够看到挖泥土留下的坑,上面还没长草,可见这些屋子盖了最多半年。
屋子也和自己部族的房屋不一样,因为自己部族曾经的家园在大河岸边,为了防止洪水,屋子不可能是这种半地下室的。要么是粟族那种木头阑干在下面,房屋建在一人多高的木阑干上;要么是华族那种夯土地基,洪水退去后在地基上继续加高的方式。
“难道健的部族就是这样?并没有我想的那么强大?要是这样的话,或许这次交换可以完全不同。他们也是从远处迁来的?这条河从不发水?还是说他们根本没考虑到洪水肆虐的可能?”
只是看了这个村落,陈健部族的形象在九的心中,从故乡的那条无法逾越的大河变成了一条使使劲就能跳过去的小河岔。
她没有多询问,甚至怀疑矩尺上那些圆和矩角,并不是自己想的那般是那个健想出来的,而是无意中画上去的?
看过了村落,继续向前,她觉得健的部族可能也是如此这样一个大一点的村落。
这些村落附近还有不少烧荒后的土地,有的还在用石耜开垦,并没有看到青铜的农具,一些骨耜是打孔的,还有一些直接就是用绳子绑上的。
“自己部族可是许多年都没见过不打孔用绳子绑的骨耜石锄了。”
她有些骄傲地想着,虽然对方有青铜兵器,不过如果只是这样的话,真的不足为惧。
唯独好奇的就是那些垄沟,她还没见过有人这样种植,不知道这是在干什么。
更为诡异的是这些土地上没有种任何东西,是空的,整个村落附近一块种植过的土地都没有。
现在天气已经逐渐热了,再不种植就要晚了,这个部族不是有麦和豌豆吗?难道那些不是种的?而是采集到的?
骑在牛背上,九陷入了沉思。
眼见为实,可眼睛所看到的一切,都在告诉她,那个部族绝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强大,甚至她觉得可能只是一个运气好一点的采集部落。可是自己在部族看到的那些礼物,绝不可能是一个采集部落能有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就在沉思的时候,她忽然觉得族人用手碰了一下自己,感觉到牛似乎停了下来,从沉思中抬起头,问道:“怎么了?”
回头看了一眼,族人们傻了一样坐在牛背上,愣愣地看着前面,就像是看到太阳从天上掉下来一样。
九转过头,也愣住了。
一个女孩,梳着一对儿小辫子,可爱而又娇小。正对着阳光笑着,露出了白色如贝的一对小兔子牙,眼睛眯着仿佛月亮,手中挥舞着一支漂亮的鞭子,两条腿隔空荡着,没有穿鞋。十个脚趾上涂满了花瓣的汁水,脚踝上拴着一根五彩绳,上面缀着几块翠石。
当然,这不是九楞的原因,十几年前她也曾经如此美丽过。
让她愣住的,是女孩座下的牛车。
两个宽大的、圆圆的车轮发出吱吱扭扭的声响,正在转动着朝着这边驶来,宽阔的车板上可以堆放十头牛能背的东西。
只是这么一瞬间,九脑海中所有的疑惑、所有的不屑、所有的骄傲、所有的猜测,都被这滚滚的车轮碾过,只剩下一道在她记忆中永世难忘的辙痕——牛,还可以这么用?
“那……那是什么?”
她顾不得掩饰自己的惊讶,指着牛车,用学来的语言问着身边骑乘角鹿的人。
可那些人也和她一样,愣在那里,摇摇头,九只从那些人的嘀咕声中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那个年轻人的名字,那个她听过许多次的名字。
第七十一章 明语黑话()
今天是族历麦月初三,距离麦收还有二十天。今天部族发生了以下大事。
娥钺部族的女祭司数九对陈健的部族展开了友好的族事访问,部族议事会首领、军事首领、城邑权杖拥有者陈健前往城邑外迎接,陪同迎接的还有老祖母等十四名首领议事会成员。
麦浪浮荡,玄燕啁啾,在激昂的军歌《执子之手》的韵律中,数九乘坐的牛车缓缓而来。
下了牛车,数九和陈健共同检阅了五十名战兵,战兵们手持戈矛,身披鹿皮铠,在炎热的阳光下岿然不动。
部族的孩子按照城邑的礼节为数九献上了麻布披肩,捧来鱼生和盐,并献上一束春花,祝愿她永远年轻。
数九亲切地抚摸着孩子们,分给他们一些随身携带的牛肉干,祝愿他们快些长大,能够早些为城邑和部族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陈健的陪同下,数九观看了战兵的演练和队列行进等内容,对军阵赞不绝口。
她说:两族同在草河的北岸,拥有差不多的人口和相似的军阵,士兵都已不再是那种只会冲锋的野蛮人,两族之间应该友好相处,不应该用战争来解决问题。
她谨代表族人和娥钺,对陈健指挥的军队表示了赞赏。希望陈健和娥钺的下一次会面是在宴会上,而不是在军阵中。
陈健对此表示赞同,通过她转达自己和族人对娥钺和部族的问候。
随后,宴会在议事会大厅隆重举行。
陪同陈健出席的有十四个部族议事会成员,以及负责坊市的榆钱儿和泥瓦匠、木工、炭匠等负责人。
宴会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进行,数九叫族人献上了除九数图和圭表之外的礼物,并对陈健赠送的礼物赞不绝口。
她说:从礼物上能够看着,健的部族是一个进步的、有底蕴的部族,一个如同春日草芽般有生机的部族。尤其是礼物中的矩尺,和城邑的城墙壕沟息息相关,为自己部族将来筑城提供了帮助。
陈健也称赞了对方精湛的玉器雕刻技术和曲子发酵技术,以及精美的丝绢织物表达了极度的赞美。
数九的随行者用牛角号演奏了贲烈的《华颂》,用丝弦琴演奏了轻柔的《秋水》。陈健叫人用骨笛吹奏了《一条大河》和《牧羊曲》。
笛声悠扬,陈健拿起礼物中的海贝海螺,询问数九这些海贝的来历。
数九说这些海贝是从东边带来的,用粟米和东夷部族交换的,也有一些是娥钺的第三个妻子的嫁妆,但是她并没有见过大海,不过知道海的存在,并讲诉了当年华族粟族的故事。最后告诉陈健将海螺扣在耳朵上能够听到大海的声音。
陈健为了表示礼貌,适当的表达的惊讶,听过后,将海贝海螺分给了各个首领,首领们听着大海的声音,思绪万千。
在蒸豌豆端上来后,数九多次问及城邑外的麦田,对为何垦出垄沟的麦子长得比烧荒地长得更高表示高度关注,数次询问陈健麦子和豌豆的产量,以及这种垄沟种植法是否适用于种粟?
陈健表示还没有收获,产量应该不低,但是自己部族没有粟米,因此不清楚是否适宜种粟。
他询问了数九族人种粟的相关事宜,祝愿他们部族今年能够丰收,数九表示了感谢。
席间,数九提出了用粟米和菽豆种子交换青铜熔炼技术的提议,陈健对此提议持保留态度。
双方就此问题坦率地交流了意见,虽然没有达成共识,却增进了两个部族的了解。
陈建说:可以考虑用麦子和豌豆来交换粟米和菽豆,但是不可能用青铜熔炼技术交换。
数九表示自己部族的粟米和菽豆已经够吃了,麦子和豌豆就像是热天的炭火,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但是青铜熔炼技术对于自己部族却如同雪后的暖阳,是十分重要的,并对陈健不能够用青铜技术交换表示遗憾。
考虑到两族之间是第一次交换,且盟誓过不动兵戈,因此她决定用粟米和菽豆的种子交换一部分盐。
在榆钱儿演示了什么是一斤后,她表示可以交换三千斤粟米和五百斤斤菽豆,换取三百斤的白盐和五辆牛车,并对秤这种物品给予高度的肯定和赞扬,称赞其可以媲美自己部族的漏壶计时器。
陈健没有对这个交换的提议发表意见,而是让榆钱儿为数九演示了秤的原理,并且利用秤称出了煮熟的羊肉均分给在座的每个人。
在数九对秤爱不释手的时候,陈健询问了漏壶计时器的构成,希望能够用十杆秤换一个漏壶计时器。
数九说:漏壶计时器部族不多,只有三个,是从遥远的东方带来的,不能够交换。
含糊地解释了漏壶计时器的原理:在壶中放置一块木板,上面插着一支箭,利用上面漏壶的水滴,不断让这个壶中的木板和箭头升高,用来指点时间。
直接用滴漏法并不准确,随着壶中的水变少,流淌的速度变慢,因此发明出了壶箭。上面还有几个桶,保证壶箭上方负责滴水的那个桶始终是满的,以确保水滴的速度相等。因为一年有十二个月圆月缺,所以将一天分为十二份。
陈健对发明者致以崇高的敬意,遥遥祝酒,赞美祖先的智慧。
在数九拒绝交换后,他提出用一辆牛车交换,数九希望除这辆牛车外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