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鼎1894-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大买办,则是怡和洋行买办梁炎卿、太古洋行买办郑翼之、泰来洋行买办王铭槐、汇丰银行买办吴调卿。
这四个人现在的身份,其实就是四家洋行在京津一带的总代理身份。不仅仅是拿薪水,更多的是自己的店铺、工厂,代理分销,乃至军火生意。
他们每个人的身价,如今至少有几百万两。再过些年,随着八国联军的入侵,到清末民初,最少的也有一千万两!
杨浩支持的宋云生一系平遥晋商,最近崛起的太凶猛。外销的洋货,也有一些与他们形成冲突。四家一看无法扼杀,今天又确定杨氏实力雄厚,并不弱于他们四大家。便果断的选择了联手参与。
商人,首先注重的是获利。不是杀父仇人,干嘛搞你死我活的对抗?
第三个集团,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代表他们出手的人,名叫虞洽卿,一个才不过28岁的年轻人。
这群人的真实身份,是上海滩开始展现实力的宁波商帮。其中比较有名的叶澄衷、朱葆三、黄楚九、严信厚等人,都有代表在现场。但居然让一个小年轻出面,这事儿就值得玩味了。
不过在场的人谁也不敢小看了他。一个人成不成材,二十来岁足以显示其能力。就眼下来说,虞洽卿的几次叫价,都卡的很准,让竞争对手一时之间难以进退。
他们三大集团斗得最为激烈,坚持的也最久。在其之前,代表张之洞的人,代表盛宣怀的人,代表两广势力的人,先后败北。
此时,竞标价格已经喊到了十五万两之高!不但旁观的人都傻眼,手里拿着锤子的郑瑞麟也开始哆嗦……这到底是多么一大笔钱,他眼下估量不出来。事情有点大的超乎预料之外了!
那些除了吃喝玩乐啥也不会干的旗人大爷,都觉得这帮家伙脑子进水了。为了那么一套不能吃不能用的破书。花三百万两银子。这不犯傻的么?有那钱怎么奢侈花销不行啊?再不然。买个官儿,也能人五人六的,谁见了给磕头,多爽?
溥伟少数几个人,却渐渐看出其中的不寻常!
商人逐利,很少做赔本的买卖。不是断定其中有利可图,他们绝不会冒那么大风险一掷万金的乱来。
就算因此而拿到了缩印版《四库全书》的代销权,将来能卖出去多少都还是未知数。那么大的本钱下去。怎么回本?还怎么运转?不可思议啊!
就这这时候,有人急匆匆跑了来,凑到郑瑞麟耳边低声嘀咕几句。
郑瑞麟的紧张表情登时一松,举手冲着下方还在思忖的三名代表道:“诸位!方才经过委托人授权同意,此件拍卖品的最终价格,就定在十五万两黄金!不过,第二第三两位竞拍人,也可参与到接下来的项目之中,具体细节,请耐心等待拍卖会结束后详谈!”
“好!”
神经几乎绷紧到极限的商人们。齐齐喝彩!
这一手,玩的漂亮!不但满足了最高出价人的需要。连带着也把其余落败者的面子照顾了。大家今天来,不就是冲着拍卖后的潜在巨大利益来的么?这下子,不管花了多少钱的,都获取了应有的资格。
不过还有一点意外,就是竞拍成功的,居然是四大恒和四大买办联盟,而不是一直被看好的晋商票号。这究竟是意外,还是故意的,那就不好猜测了。
没有看到最终崩盘,一帮旗人大爷大失所望,跌足慨叹砸盘子摔碗的什么尿性都有。
不爽也没辙,他们总不能上去摁着别人的脖子强迫继续竞拍吧?他们没那个本事,人家也不伺候。
一场大戏就这么落幕了,实在让人不满意。
就在他们准备跳脚走人的时候,眼尖的忽然发现,鬼子六家那孙子,居然一直安坐不动!除了最初的伸手竞标,整个过程安安静静,好像纯粹是来打酱油的。
真能是那样么?肯定不对!
别看这帮王八蛋不干人事,脑子没有一个笨的。办实事不行,勾心斗角都是高手。
他们当时就回去不挪窝了。爷们倒要看看,你小子到底想要捣什么鬼!
转眼中场休息过了,最后一件拍卖品推上来。赫然是一部装帧精美、英汉对照的《不列颠百科全书》!
“什么玩意儿啊这是?”
不学无术的嘴脸都露出来了。但他们边上的洋人帮手,却一个个表情正中,不自觉的坐直了身子,严肃的认真观察幻灯片上的图样。
真的是第九版《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中文版!
这在介绍拍卖品的画册上,只是很简单的夹杂在几十种之间,并不怎么引人注意的,居然被当作了压轴的大戏。到底是什么来头!
郑瑞麟也摆出庄重的表情,声音轻缓的介绍:“这部书,乃是世界上最权威、最专业的百科全书,没有之一!它由1100位专业人士编纂,其中收集了诸多深奥的学术文章,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具书!今天我们拍卖的英汉对照版,乃是世界上第一部翻译成品。对于全国数以万计急于了解世界的学者,堪为最佳之良伴!”
他话音刚落,溥伟边上的英国人强森猛地站起来,大声喝问:“主持人先生!请问这部百科全书的翻译和出版,经过她的版权拥有者,英国爱丁堡布莱克兄弟出版社的许可授权么?”
版权!
一时间,在场所有人,纷纷看向郑瑞麟。
那些等着看热闹的家伙兴奋的两眼放光,这下子有戏看了。跟英国人起纷争?嘿嘿,看你杨家小子怎么过关!(。。)
ps:感谢短线狙击手的月票!感谢chris2012的打赏!
第一四三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 2更()
放在以前,版权究竟为何物,大清国的上层人士不清楚也不在乎。 看最新最全
今天在场的人却都搞清楚了,原来这玩意值很多钱!李鸿章老头子敢为他老师的书要价,今儿着英国洋鬼子,为他们国家的书要价,也合情合理吧?
郑瑞麟却淡淡一笑:“这位先生。您应该知道拍卖会的规矩,我们只负责把委托人的拍卖品找到买主。至于货源,我们并不关心,也不负责解释。如果您想得到更进一步的消息,不妨联系杨浩先生。”
强森登时语塞。
他若是个二愣子,当场耍赖估计也没人敢把他怎么样。可谁让他是在为一名未来的亲王当教师呢?起码的绅士风度必须得保持,在这样的场合出丑露乖,坏口碑的可不只是他一个人。
慎重的点下头,强森憋着一肚子气回到包厢。
溥伟少年老成,冲他微笑道:“强森先生表现出关心就足够了。如果您想卖一个人情给布莱克出版社,可以为他们提供消息。如果想亲自交涉,可以拜托英国公使馆。相信那位杨大老板,会给面子的。现在,我们还是先把重要的事情做完。”
强森老脸一红,意识到自己失态了。
今天溥伟请他来是做什么的?就是帮着现场长眼,目标,就是这本《不列颠百科全书》的汉译版!
满以为又是一场好戏,结果居然是洋鬼子当了缩头乌龟。一群看客那叫一个不爽。性急的当时就嚷嚷开了:“什么他么破书啊!英国人的东西关咱们什么事儿?撤了撤了!大热天的这个费劲!”
“呵呵,三哥这是要先撤了?好走不送啊!听说近日紫竹林大街又来了不少新玩意。您先去开开眼?”
讥讽揶揄接连砸来。那三哥反倒坐下了:“爷还就不乐意顺你们的意思走。今儿我非得看到底不可了!”
浑不吝的哄闹中。众人视线转回到郑瑞麟的身上。只听他继续道:“既然诸位没有其他疑义了,我们的竞拍立刻开始。这套书的英文原版,售价数百英磅。折合白银差不多千多关平两。不过原文乃是超过四千万字的浩繁篇幅,又涉及到无数专业领域知识,翻译付出的代价之大,难以想象。故而,这第一套的拍卖价,定为黄金五千两!”
五千两!不够黑。但也绝对不便宜!
特别是公布了售价之后,所有人都有种落差巨大的感觉。尤其是英国人,他们知道这套代表着大英帝国文化权威的图书,第九版的仅在英国就销售七八千套。被评为“权威性仅次于上帝”的专业“圣经”,怎么能卖价比一天中国书还低?
在华的外国人,学习中文过程中,一定绕不过《四库全书》。但了解过之后却都很失望,那一套足足七亿字的庞大典籍,绝大多数的内容都是离着实用性很远的各种原则、道理,精神文化层面的资料居多。远远不如《不列颠百科全书》来的贴紧现实需要。
更关键的是。里面的文字太过古奥难懂,还没有断句。这几乎不会让普通人读懂。又怎么能学以致用。
后来他们弄明白了,这压根只是给他们所谓的“士族阶层”所用的,至于工商和农民阶层?没人理会。
这在以工商立国的英国人看来很不可思议,也更加的令他们鄙夷。至少这样的观感,与两百多年前来到大明朝的那些先辈们,反馈回去的信息,完全不是一回事。
在场的人,来历泾渭分明。地位高贵的那一群,一听这结果对比,顿时不以为然的嚷嚷起来:“什么破书就敢卖那么贵!五千两金子还不如盖一座园子,养俩戏班子乐呵乐呵!”
“就是嘛!不过千把两的玩意,你愣是敢卖十万,不带那么黑的!我看呐,根本就卖不出去!”
“对对!爷我觉得,还是趁早散了的好。什么玩意啊,瞎耽误工夫!”
下边的商人们,了解的毕竟也太少。之前全英文版的根本没在大清国流行,自然也就知之者甚少。
不过他们从方才英国人强森的态度约么能判断出来,这套书的来历应该不凡。杨大老板能把它拿来当压轴,可见知道其中的份量。不管值不值五千两黄金,先下手肯定是没错了。
当下只是短暂的冷场,跟着就有人连连举牌,把价格一点点的往上推。
不过这次,却没有《四库全书》那么疯狂,基本都一千两一千两的往上加。十几次后,也才不过到了2万两的价码,节奏就明显的放缓了。
就在这时,忽听得恭亲王包厢里,一个响亮的报价喊出来:“三万两!”
旗人堆里轰然炸锅!
“六爷家的小子平日里挺聪明啊!今儿这是热糊涂了吧?三万两黄金,那不是银子!买那么一套破书回去垫床么?”
“不对吧。我怎么觉得,他巴巴儿的来,是别有用意呢?莫不是就冲这套书来的?”
“那也不能够出这么大价码!难不成那书里有黄金?有美女?还是有前程!”
说到前程,脑子灵醒的突然反应过来,对呀!闹不好就是这回事儿!恭亲王可是闲了有些年岁。现如今庆亲王管的总理衙门一团糟,西太后那边儿很不高兴。莫不是,又要把六爷起复了?
这可是爆炸性的大新闻!
鬼子六东山再起,满人高层必然要来一次天翻地覆的大变样。就算不至于闹得刀光剑影,朝中局势也必然要为之一变!
关键这可能还会是另一个信号………老佛爷前头放权给皇帝,这是不是又要插手收取俺的意思?
什么事儿都经不住琢磨,聪明人的毛病就犯到这上头。你只要一多想。什么可能性都会纷至沓来。
这下子。不光一群宗室贵胄。那群大臣家的人更加的坐不住了!他们里头,后党的诸如孙毓汶等人,马上得想清楚以后怎么跟鬼子六搭班子。又或者再次垂帘听政的话,怎么抢班夺权。
帝党的则心里头着急!他们好不容易盼着皇帝亲政了,这才意气风发没几天呢。如果恭亲王起来,随便一招呼都得有不少人倒戈,再加上西太后撑腰,这立马就得打回原样啊!
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区区一部书,一个小家伙的下场,就弄出诺大的波澜。拍卖场内外,议论纷纷,跟马蜂窝搬家似的。
郑瑞麟在台上看到这一幕,满心都是荒谬绝伦。就是这么一群蝇营狗苟的东西,整日盘聚在亿万民众的头顶上,敲骨食髓,无恶不作。他们脑子里,压根就没有一点国计民生。全都是争权夺势,政治倾轧!
作为此番的主要执行人。他对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汉译版之了解,非常的深。这部书,对于启发当代民智,引到整个国家的知识分子力量,从一味的钻研科举转向与民生国力息息相关的技术,有着无与伦比的推动作用。
先前《国闻报》连续数月,长篇累牍的从基本技术,基本知识开始介绍,慢慢地培育一个文化阶层的素养。本就是为此而打下根基,让所有读者心里头先有点概念。
接下来的这套全书,则可以作为他们寻求外部知识体系的佐证,随时翻阅查找,从中吸收西方文明的有益成分。
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读书人的学以致用素养,开阔眼界,不再两眼一抹黑。
这在整个以《国闻报》开端的启发民智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想不到,却仅仅被用来当做清廷内部争权夺利的工具。
悲哀啊!
揣测的风波仍在扩大,所有人很快就想到,恭亲王家的人,来买这套书做什么?纯粹为了西学?显然不值当的。等以后大批量出版了买一本就是。
那么必然有其他的打算了!不是为了放出风声,就是要用这套书达到什么目的。
拿来讨好西太后显然不可能。老佛爷才没兴致去看一堆的洋玩意。
那么剩下的人,就只有光绪皇帝了!可问题来了,鬼子六去讨好皇帝,不怕引来西太后的不悦?除非是得到了允许。如此一来,事情就越发复杂的让人有点看不明白……。
在场的人虽然聪明,却还远远算不上绝顶。他们也不是呆在中枢的老狐狸,想的多了,就开始脑袋发胀,发昏。
溥伟也没想到居然会引发如此的议论,听到众人的各种猜测,他的小脸顿时惨白………事先真心没有想到那么多啊!
恭亲王自己怎么想的,他当孙子的不清楚。就是出来办事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