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票证年代的日常生活 >

第50章

票证年代的日常生活-第50章

小说: 票证年代的日常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搬走,他家就搬过来。”

    “朱大丽……”陶小霜转头对着孙齐圣露出一个别有意味的笑,“她要搬了来,你可是不敢再喝酒了吧?”

    孙齐圣郁闷道:“你准备拿那事笑我多久?”

    陶小霜拿眼睨着他道:“我想想……一辈子吧。”

    孙齐圣搂紧陶小霜,用下巴去蹭她头顶的发旋,“巡夜大人,算助手求求你了,嘴下留情好伐。”孙齐圣又装上可怜了。

    陶小霜哼了一声道:“这要看我心情了……恩,要我心情好,你可得时时刻刻的对好我才行。”

    “那,现在我就给你揉肩膀。”孙齐圣说着话却伸手去挠陶小霜的腰,他知道她那里最敏感怕痒。

    “噗呲”,陶小霜喷笑着扭过身子要去反挠他的腋下。孙齐圣借着手长的优势抱住陶小霜就是一通咯吱。

    “哈哈哈,坏猴快放开我,哈哈……”陶小霜笑个不停。

    “我正在让你心情好呀!”孙齐圣一边挠痒一边道。

    反击失败的陶小霜被孙齐圣咯吱得肚子疼,真恨不得再生出两只手来,把这猴精也挠上一番。

    两人闹了一会,孙齐圣才提上雾灯去巡夜了。

    ……

    次日,是个大晴天。

    刚入秋,天气不冷不热的正刚刚好。陶小霜愉快的赖了会床,就起来晚了。赶着时间吃完了早饭,她照着和张曼红约好的时间,在洪阳街上和她会合后,两人一起去了9中。

    一进教室,陶小霜两人就被黑板上密密麻麻的通知吸引了注意。

    胡英奎正拍打手上的白灰,看见陶小霜和张曼红进来后站在讲台旁看他写的通知,就走过去笑着道:“陶小霜,张曼红,贾老师让我通知班里最近这几天的安排,我看大家来得七零八落的,也不好一一说,就干脆写了黑板……陶小霜,你的粉笔字一直写得好,帮我批评一下吧。”

    陶小霜转过头,看胡英奎一脸的神色飞扬,哪里是要听批评的样子,明摆着要人夸他呀,她在心里把官迷的帽子给他稳稳的戴上了,嘴里道:“三天不练手艺生,我都好久没写粉笔字了,哪里还说得上‘写得好’呀。你要找人评一评你的字,找我——可算是找错了人了!因为我现在看谁都写得好。”胡英奎今天这一黑板的字写得确实不错,但陶小霜可不会顺着他的意思去夸他,谁知道夸了他以后会不会惹来什么麻烦?如今这班上人人都是竞争对手,胡英奎入了吕红兵的眼,已经算是领先一步了,能划入上工档的只有6个人,陶小霜现在可是完全没摸上这档的边。

    “是吗?”被陶小霜软着抵了下,胡英奎的脸色没什么变化,他又去问张曼红,“那你觉得我写得怎么样?”

    被从未说过话的胡英奎搭话,张曼红有些害羞,她伸手拉了拉衣角,看了眼陶小霜,被陶小霜用眼神鼓励了一下后,才道;“我觉得写得很好,真的。”

    这年月里,学校里的风气是男生女生间无事绝不说话,陶小霜因为两年前是班委,才和班上不少男生说过话,要不然她也和张曼红一样,一个班里同学三四年也轻易不和男同学说一句话的。

    胡英奎笑道:“那就好,这几天的安排多。我写了一黑板,就怕字写得不好,看起来费大家的眼睛。”

    张曼红有些蜡黄的脸上泛起了笑容,说道:“哪有这种事——你写着不费劲,我们还看费劲呢?”

    胡英奎道:“对了,这通知里你有没有不大明白的地方?有的话,我给你说说。”

    陶小霜见胡英奎和张曼红聊了起来,就自己去找位子了。

    陶小霜现在一吹风就头疼,于是就找了个离窗户和门最远的居中靠墙的位子。坐下后,陶小霜拿出志愿表和钢笔,开始填起表来。

    姓名、年龄、民族、籍贯、家庭出身,个人成分,这些基本项填完,陶小霜在表中央的志愿栏处开始动笔写正文: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在这建设*事业的最紧要关头,我希望能留在上海为无产主义……

    这两年里,写任何东西最时兴和保险的写法就是先引用毛诗表表忠心,然后使劲的靠拢社会主义,写什么都往主义上面靠就万事大吉。

    陶小霜用这时候最流行的特色写法把留城志愿写好了一半,张曼红就过来坐下了。她的脸上全是笑,屁股还没落下,嘴里就说道:“陶小霜,我真没想到胡英奎这人是这样的——他说话好斯文的,人又好。本来我还怕他和李卫红似的,结果……”

    “哦”,陶小霜边点头边奋笔疾书。接下来,她的两个耳朵里被兴奋的张曼红灌了不少夸胡英奎的好话。话说这胡英奎是专门练过忽悠术的吧,要不然怎么就一会的功夫,张曼红就成了他的拥趸了。

    张曼红看陶小霜对自己的话总爱理不理的,有些生气了,就道:“陶小霜,你是不是对胡英奎有意见呀?”

    陶小霜停了笔,抬头后轻声道:“我对他本人没什么意见,但他是我们班造反派的头头之一,和我们派性不同,今天突然来搭话,你不觉得……”陶小霜对胡英奎的‘黄雀在后’其实是有些看法的,可这事现在还没有传开,她只能这样说了。

    听了陶小霜的话,张曼红也有些惊觉,但她想了想,凑到陶小霜的耳边道:“胡英奎说了,他现在站在工宣队那边,不搞派性了,听他的意思是要和我们这些逍遥派和好。”

    “这话你信?”陶小霜拿眼角睨了眼张曼红。“昨天他排谈话名单时,可霸道的很,完全没有和好的意思。”陶小霜边说边想到自己无端被他排到前面的事,心里更有些犯嘀咕。

    张曼红道:“我本来也不信的,可他说了一件事——最近正热火的‘斗批改’运动要办专栏了,贾老师要找3个人来负责这事,他说我们两个很合适,他要向贾老师推荐我们。”

    “专栏?”陶小霜听得心里一跳。真能负责专栏的话她就可以常去毕工组的办公室了,能听到最新的划挡消息不说,还能在毕工组里加点印象分,做了两年的边缘人,陶小霜正需要这个机会,所以一听这事她就有些意动了。

    “是大好事吧?刚才胡英奎提了一句,说正在找人,我就立刻问我俩行吗?他本来不太乐意,我就说我学过画画,你写的字好,他才……”其实张曼红还提了王欣华,可胡英奎说了,另一个人选要李卫红说了算。

    听到这事是张曼红争取来的,陶小霜感觉更心动了——要是这事是胡英奎主动提起的,她就要仔细想想了。

    “陶小霜,这事简直是天上掉的馅饼呀,你还犹豫什么?”张曼红不解的道。她原本玩得好的朋友都做了造反派,她却做了逍遥派,因为这个缘故,最近两年里她只和陶小霜、王欣华走得近。6个名额的事昨天贾鸿也和她说了的。但她的心里没想那么多,只想着要和相熟的朋友一起行动,所以很希望陶小霜答应下来。

    陶小霜也觉得自己有些多疑了,就说:“那好吧,如果胡英奎真推荐了我们,那就一起争取这事。”

    张曼红笑着直点头,“我俩一起的话,我就不怕了——现在的贾老师感觉起来总有些阴深深的,我一个人的话真有些怕。”

    陶小霜笑着想,被斗了两年的人性格能不变吗?如今的贾鸿看学生的眼神里总带着一种隐隐的戒备。

72|9。25|() 
事实证明陶小霜可能真的是想多了。这次连李卫红都没作什么怪,她找来负责专栏的第三人是庄沙,也是逍遥派不说,还和陶小霜张曼红是住一条街的邻居。陶小霜在心里暗笑自己草木皆兵,随后就和张曼红一起去找了胡英奎。

    胡英奎点头答应推荐的事后,第二天一大早贾老师就把三人叫到了办公室。

    陶小霜有经办班上墙板的丰富经验,庄沙的一手毛笔字写得好,还是个文学爱好者,张曼红则学了好几年的水彩画,所以贾鸿只问了几句,就把‘斗批改’专栏交给了三人负责。专栏当天中午就开工。

    这时全国各省市从上到下完成了革委会的建立,于是上面宣布全国在9月后进入‘斗批改’阶段。从此全国范围内都要开始一斗二批三改,这事如此上纲上线,于是哪怕是一个中学班级的‘斗批改’专栏也得办得很‘盛大’不可——按贾老师的意思,这专栏由教室后面的一整块大黑板和走廊墙上属于2班的两块空位(以往大批判专栏的专用位)组成,两天后就要出第一期,以后每4天就得出一期,要办到月底。

    为了在两天里填满贾老师划给专栏的3大块‘空白’,陶小霜三人从这天的下午就开始忙活上了:查找最新的报刊以确定要摘抄的‘斗批改’相关文章,在同学和老师里邀稿,设计版面,还得不时迎接来检查进度的贾老师——这可是近日里学校最重要的宣传活动,班主任们都卯足了劲,要在工宣队面前好好表现一番。所以贾老师半天里就巡视了3次,好在陶小霜三人动作快,已经设计好了走廊上的两个空位的版面。在第三次来巡视的贾老师点头后,陶小霜趁机要他开了去教务处申领东西的条子。后来的事充分证明这是个明智之举——到了第二天,不要说大毛笔、彩墨、长尺之类的东西,连几盒彩色粉笔都成了各班的争抢之物。

    为了完成第一期的专栏,陶小霜忙得都顾不上自己的感冒了,她打个喷嚏就偏偏头,头开始疼了就离开风口,鼻子突然完全不通气了就用嘴呼吸,然后就继续忙,总之一句话:她绝不下火线。

    “这篇不行,字数超了,留的位子不够。”陶小霜边抬着胳膊往黑板上写字边对庄沙说。

    “等等,我看一下”,庄沙拿着稿子看了看,然后道:“时间紧,班上就这么几个人投稿,王佳的这篇算写得好的了,我删改一些,等会告诉她一声就行了。”

    “那好。”陶小霜继续写,又问,“曼红,你的红日图画得怎么样呢?你不画好,我写不了刊头。”

    “太累了,让我歇歇。”张曼红说着站起来,踩上一旁的高脚板凳,嘴里道:“快好了,再给我10分钟。”

    “好,你快点……”

    ……

    两天时间在三人早上6点到校下午7点离校的忙碌中一晃而过。第三天下午,贾鸿把三人叫到了办公室,把全校评比的结果告诉了他们。

    “这次我们班出师大捷,校委会的同志说全年级里就属我们班的专栏办得最好!”

    陶小霜闻言心里很高兴,总算没白费功夫。她和张曼红庄沙相互看了看,眼里脸上都带着笑。

    “……以后的专栏你们要再接再砺,争取月底得个一等奖。”贾老师一人夸奖几句后,又提了更高的要求。

    离开教室后,张曼红高兴得拉着陶小霜的手直蹦,“天呀,贾老师说我的画最好看!”

    陶小霜点头道:“你是画得很好呀!”

    张曼红道:“你的字也写得好。”

    “我的字,你的画,庄沙选的文,还有我们一起定的版面,这就叫相得益彰。”陶小霜豪不客气的猛夸自己和小伙伴。

    “嘿嘿……”张曼红笑得牙龈都露了出来。

    庄沙推推眼镜不说话,似乎有些不好意思。陶小霜发现和孙齐圣、朱大友在一起时,庄沙就是个典型的小赤佬,什么都敢说敢干,离开了两人,他就成了个内向斯文的文艺少年。

    ……

    接下来的两期专栏在越发默契的三人合力下都如期完成了,而且质量在67届的9个班里都是数一数二的水平。然后摘桃子的人来了。

    那是一周后的一个太阳落山的傍晚,教室里其他的同学早离开了,只留下赶专栏的三人。

    陶小霜仰着脖子写了一下午,正边扭脖子边和张曼红互相按摩手指和手腕——抓笔太久,又要竖着腕写字,两人的手指和手腕都僵了。

    这时,贾老师突然来巡视情了。他看完已经弄好了一半的黑板,赞赏的点点头后,说:“我听李卫红说你们最近很晚都还留在学校里。人手不够可不行,这样吧,我给你们加个人,明天开始张可茜和你们一起负责这事。”这话就是拍板了。说完也不待三人反应,贾鸿就背着手走了。

    他走后,陶小霜三人面面相觑了一会。

    张曼红气道:“莫名其妙的就要加个人,这是怎么道理——张可茜可是什么都不会的,我们要多她一个来干嘛呀?这后门也走得太过分了!”

    陶小霜也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马上就要月底了,眼看那个一等奖三人就要到手了,突然说要加人,还是张可茜!陶小霜三人最近能常去毕工组的办公室,三人在那里得到了消息转头就互相交流。有一次,庄沙去找报纸的时候从老师们的聊天里知道了张可茜的爸爸和工宣队的一个干事是亲兄弟。这事在班上还没有传开。

    陶小霜心里也有一种吃亏的感觉,但看张曼红气得把天生有些蜡黄的一张脸都涨红了,就劝她道:“算了,现在人人都在想方设法争取往上划挡,你要气,气得过来吗?她来了,该给我们加的分也不少一分的,还能多个人做事。”

    “而且这事本来就是贾老师说了算,你气也没用。”庄沙道。

    见陶小霜和庄沙似乎都不在意的样子,还劝自己,张曼红也没那么生气了。她没再多想,一拍巴掌,道:“那和往常一样,我把画画完就先走了。”

    张曼红走了后,陶小霜边写字边问庄沙,“今天这事你到底怎么想的?”

    陶小霜身边的同龄人几乎都是面临分配的三届生,大家都要在今年年底决定以后的去向。所有人里面,表哥程迎军的进度是最好的,那个叫王陂的人已经和他的学校联系好了,只等提了档案,他就会被分配到长白山食品厂作工人——这时候沾上只要食品二字那就是顶呱呱的好单位。第二好的人是宁鸥,她是独生女,中波海运又是国家直属的大单位,对职员子女有分配上的‘福利’;上次见面时,宁鸥说她留城已经十拿九稳了了,只是单位还没有确定。排在第三的是孙齐圣,他是军属,弟弟佰岁又才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