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山村养殖户的悠闲生活 >

第28章

山村养殖户的悠闲生活-第28章

小说: 山村养殖户的悠闲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桃花岭村王家只有王富民一户,所以在哪里送家堂,王富民父子两个商量一下就行了。

    送完了家堂之后,王少东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打听鸡苗的价格了。一边打听着鸡苗价格,王少东一边琢磨着,怎么样说服大家,把每家一个大棚给承包过来,另外还要雇佣大家帮着自己养鸡呢?

第0060章 机会来了() 
其实在七月十五之前的一段时间,各大鸡苗孵化场已经意识到,鸡苗的销售量已经开始萎缩了。

    七月十五过完,随着禽流感被媒体宣传的越来越热,活鸡市场的价格开始出现断崖式的崩盘。

    原先七八块钱一斤的柴鸡,不到五天的时间,五块钱都没有人要了。

    这次鲁中市活鸡市场的大崩盘王少东是记忆深刻的。

    在王少东的印象里面,活鸡市场一共出现过两次大崩盘,一次是2002年,一次是2006年,都是禽流感闹的。

    俗称的禽流感,又叫欧洲鸡瘟,是家禽养殖业的头号敌人。

    家禽养殖业两大敌人,一个是欧洲鸡瘟,一个是亚洲鸡瘟。亚洲鸡瘟又叫新城疫,得上之后也是一群全死掉,片甲不留。

    这两种鸡瘟主要靠注射疫苗预防,另外也要通过饮用一些抗生素提高鸡群的抵抗力来防治疫情发生。当然了,现在王少东家已经不会采取什么实用抗生素的办法了,而是实用药材熬汤的办法来提高鸡群的抵抗力。

    为了保证自家拥有足够的药材来源,王少东主动跟几家丹参种植户签订了收购合同,以后他们这些丹参种植户,每亩地的收益一下子就多出来了一千多块钱。

    七月十五一过,几天时间,活鸡价格的暴跌让整个家禽养殖区里的四户养殖户都抬不起头来了。

    按照他们现在的饲养水平,鸡苗的大车走货价格到4块左右就是成本线了,再往下跌可就要赔钱了啊。

    他们不知道,等到他们的鸡仔长大到出栏的时候,大车走货的价格只有2块多一点点而已。别说大车走货的价格,就是农村集市上面零售的价格,也不过四块钱而已。

    只指望零售,卖的鸡还不够大群吃一天的饲料花的钱多。

    要想靠着零售卖鸡的话,除非是活鸡市场价格非常高,达到七块钱一斤,利润相当可观才可以。

    而老百姓又有个特点,东西越便宜了,他们越不买。

    活鸡价格暴跌,鸡苗市场当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原先各大养殖场预定的鸡苗,一看到形势不好,甚至于连保证金也不要了,直接拒绝接货。

    孵化场里的鸡苗最少都是提前一个月收的鸡蛋,这些种鸡蛋的价格当时可是处于高位的。加上孵化成本,人工成本,算下来一只小鸡苗的成本价格也在1块5左右。

    而现在,那些大型养殖场不要小鸡苗了,这么多鸡苗孵化出来怎么办?

    于是,推销鸡苗的电话是一个接着一个,但是收效却很低。

    鸡苗价格跌破两块钱用了五天的时间,然而鸡苗价格从2块钱跌到三块钱却只用了3天的时间。

    孵化场撑不住啊,他们根本没有足够的场地来饲养这么多小鸡苗。别的不说,开头一周的两次防疫就要花三毛钱每只鸡苗。而要是不防疫好的话,以后要是这批鸡苗养殖起来是风险很大的。

    所以摆在孵化场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把这些鸡苗抓紧时间处理掉。

    小鸡苗是吃饲料的啊!

    而且,小鸡吃起饲料来是越吃越多,越吃越能吃。今天2000只小鸡苗20斤饲料就够了,明天就得30斤,后天就得35斤……用不了十天,就得五六十斤了。

    三块钱买不了,2块8卖,2块8卖不了,2块6卖……弄到最后,鸡苗的价格跌到3毛钱一只,还是没有人要。

    2002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距离中元节过去了仅仅十天的时间,李宏打来了电话。

    接电话的是王富民,一问,听到是王少东的宏子叔,说话就热情起来。

    王少东就在一旁,听父亲话语里面好像打来电话的是李宏,便忙凑了过来。

    “宏子啊,最近忙啥呢?什么时候有空过来玩玩啊?”

    “什么?行啊,有空我们全家都去你们那边玩,也去看看孔府孔林孔庙啊。”

    “啥?才三毛钱一只?我们不……”

    王少东听到父亲要说不要鸡苗这句话,王少东忙将电话抢过去,抢着说道:“宏子叔,现在鸡苗是不是跌到三毛钱一只了?好好好,我要两万四千只,后天送货就行!”

    很快,王少东挂断了电话。

    王少东挂断电话,王富民却傻眼了。

    “东,东子,你是不是疯了?”

    王少东心里清楚,现在那些鸡苗推销员正在全世界推销鸡苗,价格还低的离谱。这么好的机会,自己前世15年的记忆里可是只有两次啊,其中一次就是现在。

    自己先前全部的准备,可都是为了这件个时候的。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但是机会到来的时候,大多数人却根本意识不到。

    三毛钱,已经是低的不能再低的鸡苗价格了。

    因为,鸡苗推销员的提成是每只三毛钱。当然了,当鸡苗严重滞销的时候,鸡苗贩子的提成可能只有一毛钱左右,也就是说,鸡苗从孵化场出来的价格可能只有一毛钱或者两毛钱。至于说白送,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为鸡苗孵化场就算是把小鸡仔全部火化掉也不可能白送给养鸡场的。

    小鸡仔火化掉,养鸡场里面没有鸡,以后还会买孵化场里面的鸡苗。

    “爸,我没有疯,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

    王富民阴沉着脸:“什么好机会?”

    “鸡苗价格这么低,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根本没有哪个养殖场敢上鸡。咱们这时候上鸡,到时候到了销售的时候,咱们可就拿独市了,价格咱们都可以说了算。”

    “可是,现在禽流感闹得这么凶,老百姓都不吃鸡了,咱们别说现在要上鸡了,就是咱们现在大棚里面养的那些鸡,到时候还不知道有没有人要呢……”王富民说的其实也是其他养殖户的担心。

    王少东自信得说道:“咱们现在上的鸡,刚好到年底五个月,刚好是年底供奉的公鸡。家家户户都要买公鸡供奉家堂桌子,难道这个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风俗还会因为个禽流感给改了?”

    王富民一听,立马觉得儿子说的话也有道理了。

    “可是,两万四千只鸡,咱们搁在那儿呢?”

    王少东站起身来,目光炯炯得看着远方:“我自有办法。”

第0061章 笼养鸡设备() 
王富民皱着眉头,显然不相信自己儿子能有什么办法安排下两万四千只鸡,眼神里面尽是怀疑,觉得自己儿子好像在吹牛。

    “爸,咱们这种散养鸡舍,最高能做到多大密度?”

    这个问题现在对于四个养殖户来说基本上都已经是常识了,散养鸡舍,吃喝拉撒都在鸡舍里面,养殖密度在每平米两只左右是比较合适的。

    散养鸡的密度上不去,主要原因就是散养鸡的鸡粪很难及时处理,形成的氨气臭味如果不能及时通风排掉的话,很容易导致鸡中毒,诱发各种鸡病。

    而且,不光是鸡会生病,养殖户到了氨气臭味浓的鸡舍里面,也受不了。

    散养鸡的鸡粪一般是养殖出栏一批鸡之后再做处理,所以这样的养殖方式很难做到高密度养殖。

    要想高密度养殖,唯一的办法,就是笼养。

    “这还用说嘛,每平米两只,咱们一批鸡上两千鸡苗,不就是这个原因吗?”

    王家的鸡舍大棚是1000平米的,所以每次只能上2000鸡。

    “散养鸡,鸡粪都在鸡舍地面,不容易清理,靠着地表覆盖的麦秸和木屑吸水以及通风来降低鸡粪对鸡舍环境的污染。所以,散养鸡一般只能保证每平米2只的养殖密度。但是……”

    王富民眉头皱了一下,忽然舒展开了看着自己儿子问道:“儿子,你是不是打算上笼子?”

    王少东并非心血来潮的,而是早就做了大量的工作。他这些天游戏都是靠着外挂挂机,他上网干的最多的就是从网上联系笼养鸡舍设备生产企业的。

    他从网上弄到了一家距离自家只有一百二十里远的笼养鸡舍生产厂家,然后还给人家打去联系电话,咨询了价格,对方告诉王少东,说是1000平米的全套笼养鸡舍设备只需要24000块钱。对方还向王少东介绍,全套设备包括刮粪板、热镀锌喂料机等等,如果再加一万块钱的话可以上一套水暖热风炉。用了这套设备之后,1000平米的养殖鸡舍的养殖密度可以提高到每平米10只鸡。

    这样,王少东家的剩下那个养鸡大棚经过设备升级之后,就可以养殖一万只鸡了。按照王少东的计划,他们家的大棚养殖一万只鸡,然后剩下的一万四千鸡苗租借邻居的三个大棚,每个大棚四千多的养殖,虽然密度有点大,但是也不至于说不可能成功。

    一个一千平米的大棚散养5千柴公鸡是比较冒险的,鸡苗存活率肯定比不上2千密度的养殖。

    但是,王少东可是知道五个月后,大车走鸡的价格是多少,而现在鸡苗、饲料的价格都在下降,收益对于风险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

    王少东知道,这样做根本不是冒险,而是稳打稳的捡钱啊。

    钱就在地上,王少东会不去捡?

    看着王富民,王少东点了点头:“对,上笼子,带刮粪板和喂料机,以后咱们养鸡就轻松多了。”

    “多少钱?”

    王富民心说,家里存在银行里面的钱可是有三十几万了,拿出点来进行鸡舍升级也是可以的。

    “咱们的大棚,光上鸡笼的话要两万四,要是再加一套水暖热风炉的话需要再加一万块钱。”

    王富民一听,眼睛一瞪,看起来很是惊讶得看着自己的儿子:“这么便宜?”

    虽然说大家都知道笼养鸡舍能够很大的提高养殖密度,可以在不增加鸡舍面积的情况下提高养殖规模,增加养殖效益。可是,如果自己买钢筋材料然后找电焊工焊接的话,最少需要十万块钱才能做起一个一千平米的笼养鸡舍。这么高的价格,短时间内回收投资也不是很容易的,所以许多小型的家庭养殖户宁愿选择更辛苦,养殖密度更低的散养方式,也不去选择笼养方式。

    而且选择散养方式,养殖出来的公鸡,无论是鸡冠子、鸡腿还是鸡毛,都要比笼养的鸡漂亮、饱满,有光泽。散养鸡到农村集市上面销量是很好的,但是笼养鸡的话,到农村农贸市场上面却没有任何市场。

    散养鸡可以选择小规模批发加农贸市场零卖的方式出栏,而笼养鸡的话,规模比较大,所以只能选择大车走货的方式出栏。

    这,也是导致农村家庭养殖户宁愿选择散养而不是笼养的原因。

    可是,养殖业要想赚大钱,要么走精品路线,要么走规模路线。

    王少东决定,自家的养殖场两个路线都要走,一个大棚散养鸡,喝草药汤,将来做好宣传,注册商品,卖高价。另一方面,他还要打算走规模路线,上笼养鸡设备,大规模扩大生产。

    按照王少东自己的远景规划,现在养殖场这片儿,将来会有一个超大型的养鸡场,而自己则是这个养鸡场的懂事长。

    面对惊讶的父亲,王少东点了点头,说:“就是这么便宜,人家是批量生产,全套设备,成本低,专业度高,所以才这么便宜。”

    王富民点了点头,然后问道:“儿子,你是怎么知道有这么便宜笼养鸡舍设备的啊?那个厂子距离咱们这边远不?”

    “我上网查到的,那个厂子就在南苗县,一百多里远。”

    看到父亲有些心动,王少东忙说道:“爸,我跟对方商量好了大后天到厂子里面看看设备,到时候要是合适的话,咱们可以上一套。那样,我跟宏子叔定的两万四千鸡苗就有地方养了。”

    “一套设备,加上风暖炉才三万四啊……这个价格,倒是真合适……要是上两套的话,那两万多鸡可就真有地方养了。”

    王少东愣了一下,忙问道:“爸,你是不是打算把咱们家两个大棚都上笼养鸡舍设备?”

    王少东心想,要是两个鸡舍都成了笼养鸡舍,那自己养精品鸡的计划可就泡汤了。不行,一定要说服父亲放弃这个想法。

    “咱们那个鸡舍现在有鸡,怎么上设备?我是想着,要是给你振堂叔上一套的话,那咱们家就可以真冒冒这个险,上他两万四的小鸡苗了。到时候咱们租振堂叔的鸡舍,然后你振堂叔赚了钱再慢慢还咱们设备的钱,他肯定乐意。”

    王少东眼前一亮,这个主意真不错,而且这件事啊,一点都不冒险。

第0062章 文书() 
桃花岭村北的流沙河水,伴随着雨季的到来,洪水开始泛滥,到河里洗澡成了奢望。

    王少东跟李宏订好了后天进两万四千只鸡苗的事情之后,接着王富民便将马振堂、何家庆和何家祥三个家禽养殖户请到了家里面。

    三个人不知道王家有什么事请自己过来,看着桌子上摆着丰盛的菜肴,心里面泛起了嘀咕。

    王少东把下席口,而王富民则坐在了主人的位置上。

    “老王大哥,有啥事你尽管开口,没必要这么客气。”

    四家养殖户里面,数王富民的年龄最大,所以大家都称呼他为老王大哥。何家庆看着王富民,直截了当得问道。

    王富民叹了口气,看着自己的儿子,说道:“你贪的冒失,你跟你叔叔们说吧。”

    因为事先父子两个商量好了,租借另外三家养鸡大棚的事情,绝对不能高姿态,一定要摆个低调的样子,所以王少东也是一脸的愁容。

    “家庆叔、振堂叔、家祥叔,是这么一件事。今天我和我爸把大家叫过来喝个酒,是因为我们家,遇到了点麻烦事。”

    何家祥见王少东如此说,忙说道:“大侄子有啥话只管说,我们乡里乡亲的,又是一块过来搞养殖的邻居,该帮的忙我们都不会含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