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盛世长安:公主谋天下 >

第97章

盛世长安:公主谋天下-第97章

小说: 盛世长安:公主谋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令月咬着手指,发作也不行,显得量小,不发作也不行,意难平。她跺跺脚,不满道:“原来你是先生,既然明白我们的身份,却等着我们先向你行礼。哼——你再弹一曲吧,我便饶了你。”

    杜六叶却是心潮起伏,难以沉静,就如同自己能够揣测他的般。对方却看透了她们来历。却就显得令人不安了,对方为何而来?

    姑苏?一听就不是什么真的姓名。

    恶意?暂时还没有感受到?所求?未知?不过,从一个人的眼神到言行举止,总能窥见他的内心。他应该不属于那种下三滥的劣质之徒。

    “哈哈哈……”他看着李令月憨态可掬,笑得前仰后合。打趣道:“原是姑苏的不是,但今日某乏了,况且这位杜姑娘根本不懂音律。我便不想弹了。我们来斗诗吧……你们若是输了,便要放我走。我若是输了,便答应你们一个条件。”

    作诗?杜六叶是个一千多年以后的人,古诗学过,读过,没作过。怎么比得过他?再说了,这里又没有裁判怎么作?她正要寻思,李令月却朝她看了过来。

    嗯??

    “师姐你来。”李令月果真开口道,“我还小……”

    啊??李令月你如今学得太坏了,什么叫你还小,难道师姐比你大很多吗?杜六叶默不作声,静静地望着天空,心里不住腹诽。

    作诗吗?好吧!反正她脑海中,已经有了新的计较。

    “诗嘛,不知可有规则,再说了,这里并无外人。到时候谁好,谁坏?由谁来定夺呢?”杜六叶问道。

    “这也简单。”姑苏想了想,又望了望苍山繁木,我们就以花为题如何?谁若能在半柱香内先作出一首诗词来。太子殿下想必还在半山腰,等我们作完,再由他来定夺。到时,他不知道两首诗到底为何人所做,论定谁胜谁负。不就公平了吗?”

    “也对……”李令月点头,算是同意了他的说法。

    “那我们开始吧!”姑苏作了“请”的手势。他早就命童子早就准备好了笔墨纸砚,杜六叶只得依言坐地案几前,略一思索,就描笔而毫。

    醉春令

    娇花迎风空澈蓝,弱柳临湖叹黄颜,

    浮光掠影醉轻梦,半杯清茶半壁园。

    “我写好了。”她向李令月喊道,李令月看了看刚刚点燃的半柱香,再看了看还在凝眸细思的姑苏,脸上已经显出得色来。不管怎样,师姐在速度上,已经胜了。

    只是皇兄为什么还没有来,他们走得也太慢了。也是,山路狭窄,抬着轿辇只怕更加难走。

    杜六叶则坐在一边,接过童子手中的清茶,茗香悠悠,汤色淡绿,每一颗芽尖,都雅致的竖立着。杜六叶感觉自己从来没有喝过,这样上品的良茗。不免多喝了几口。

    那姑苏握着笔,面向群山,挺拔如松,阳光在他发丝上踱了层细碎的金影。他就好像那些,活在梦中,画中,一切美好的幻像中的那类人。动静皆宜,自成一格。却有着让人猜不透的神色。

    他似乎在思忖,似乎在推敲,直到隐隐能看见太子的轿辇,他才下笔。

    写的却是:水调歌头,念渊山

    春露重,繁花锦,

    白婆娑,绿堆碧。

    最似一棒心红透,

    路滂沱,径曲折。

    风雨几亭,走一步今古,挥一笔江山

    ……

    杜六叶看完他的诗词,大惊失色,动弹不得,尤其是看到“走一步今古,挥一笔江山”时,更是五内翻江倒海,如同雷击电掣。

    怎么会?怎么会?

    不可能,不可能……她哆哆嗦嗦嘴唇不住颤抖。这不可能,杜六叶就像着了魔般,反复肯定自己的想法,可越是这样暗示自己,她越是充满惧意。

    这是为什么?

    李令月却不屑地小嘴一撇,很不高兴地说道:“先生口气未免也太大了。哼……挥一笔江山?哼——”

    “哈哈哈……”他满不在乎地大笑,愉悦道:“公主见笑了,姑苏指的并非是自己,对吧?杜姑娘。”

    本来听到李令月的话,杜六叶好似醒悟了一般。也对,他隐于名山,肯定是不世出的高人。诗中可能暗喻自己。是她想多了。见姑苏又问了过来,她忽然有些词穷,口中呐呐地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李令月可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杜六叶,有些慌乱、有些紧张、有些无措、有些不知所已的杜六叶。这还是往日那个在人前,惯于疏漠淡然,理性又冷清的杜六叶吗?

    “师姐?”李令月扶着她的手,有些凉。杜六叶慢慢反应过来。她闭上眼睛,静静地调整片刻情绪。恰巧,程伯献护佑着李弘,也登到了山顶。

    “你们在做什么?”阳光一照,李弘的肤色几近透明,可见他真是病得久了。他歪在舆辇,额头上微微晒出了汗珠,如曼正要为他递上锦帕。惜金赶紧抢先一步,用白色的帕子,为他抿掉汗渍。

    临出东宫前,他们也纠结了许久,到底要不要带着如曼等人。假如不带,一来显得打草惊蛇,虽然蛇未必不知。二来,他们想要传达的信息,外面的人未必收得得。三来,哪怕带上,估计也无足轻重。几相权衡,大家还是决定还上东宫旧仆。

    “皇兄,你来得正好,你看这两首诗,哪一首写得更好?”李令月兴冲冲地把篆录白纸上的两首诗递了上来。

    李弘坐定,大家也可以松口气。程伯献擦了擦满头大汗,伸长了脖子看了过来。他虽然不懂诗,但他看到其中有一墨宣纸上的字迹非常眼熟,应该是杜六叶的。他暗暗地咽了咽口水,紧张地看着李弘,不知道他认不认识杜六叶的字?

    站在一旁边的杜六叶到没什么,她觉得,自己的诗不管是在气度上,还是格局上,都稍逊一筹。虽然写得方正了些。

第279章 醉春令() 
李弘看了许久,果然在姑苏的诗词上停留得比较久,字迹苍劲,金钩铁画,龙行蛇走,力透纸背,笔势毫纵。比他写得还要好。

    而那首《醉春令》则鸢飘风泊,如同美人簪花,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意态跌宕,风姿翩翩,一看就是女子的笔力。

    李弘想了许久,这不是妹妹的字迹,那么肯定是杜六叶的。而那名紫袍男子,既知他们身份,还如此从容自信,敏笃于林。可见,要么是世外高人生来桀骜不驯;要么……

    思来想去,最后他只是苦笑道:“只怕是这首《醉春令》写得更好一点。”

    嗯???杜六叶很意外。程伯献却已经咧着嘴笑了出来,可见太子也是认得杜姑娘的字。哈哈哈……

    太子八岁监国,也曾在大臣的辅助下,批阅奏章,是个真正“挥一笔江山”的人物。难道姑苏这首诗地目的是问他?也是,假如站在太子的立场上,肯定也会这么想。看来,是自己多心了!杜六叶失笑,那“走一步今古”又是什么意思呢?是暗喻还是巧合?或者只是一首词的铺垫而已?

    杜六叶又陷入了沉思,只听李弘徐徐开口道:“先生这首词虽大开大合,意更宽广,但也散乱,不成曲调。所以……”

    “所以不佳。”姑苏大笑,并无不悦之色,而是侃侃负立,一派风轻,“吾愿赌输。公主想要题什么要求,请直说。”

    杜六叶:“……”

    就想她所料定的那样,无论今天她写什么,或者姑苏写什么,她都不会输。

    假如他有心比诗才,连笔墨都准备了,题目也是他出的,规则全是他定的。他不可能腹中无存稿。

    他既然早有准备,为何下笔晚成?

    他有什么别的目的和打算?难道他不过是为了接近,或者试探太子殿下?那李弘胆子非常小,必定不敢说他才学出众。怕此时还有人认定他在招贤纳士。

    到时候,只怕他这病,总也养不好了。

    所以,她猜自己会赢。

    可为什么她赢了,公主却可以随便提要求?姑苏莫不过是笃定她杜六叶无所求?但李令月小孩子天性,逞一时意兴,必定要你来我往一番的。

    果然,李令月侧着脑袋想了想,兴致勃勃道:“提要求?哈哈,我师姐学真是厉害。但可惜她不会弹琴,你既然指下功夫好。

    那不如,你教我们弹琴?我师姐虽然暂时不会,但是她特别聪明,不管学什么都特别快!

    比如下围棋吧,她才学没多久,已经超过我了。学琴必定也是如此……”

    听着李令月还在滔滔不绝,杜六叶蹙着眉头,已经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

    学琴?她哪来那么大兴趣。有那空还不如多发呆。再者,拔弦时指甲会断,还会很痛。没错,她就是这么懒!

    当初她学太极虽然也不大情愿,但一来想讨师傅欢心;二来强身健体,关键时刻还可以用来自保。因为她料定自己所行之事,必是险阻重重,不如未雨绸缪。

    那姑苏看了看杜六叶,一副勉为其难的样子,点头向李令月道:“好。你们可以每日午往凌歌崖来找我,就在这边山峰往右,离你们的行宫也不远。”

    “那一言为定。”李令月痛快地与他击掌。

    嗳???你们这一大一小,就不问问当事人的感受吗?我还在这里站着呢!真当我是透明呢?

    算了,我大人大量,杜六叶在心里暗暗对叹气,反正,这姑苏谈吐气质俱是不俗,她也想知道,姑苏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又带着什么样的用心?

    凡事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吧!她什么话也不想说,淡定闲适地看着他们告别,看着姑苏带着童子往右徐徐离去。

    李弘也没有讲话,阳光像碎金子一般,洒在他的头顶。山间的风有些轻暖微凉,令人无比舒适。他看似昏昏欲睡。

    反到是李令月高高兴兴,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在这里,她不用顾着公主仪容,也不会有人要求她守着宫中规矩。可以就这么自由自在,任意挥洒所有的赏心。

    “嗳,师姐,这山上还有不才药材呢!看看这个决明子……溪边还有野薄荷。”她除了让岚烟几个采采小花,还顺手抓了不少药材。这都是师傅和自己平时教她的,希望她在危难之时,还能用得上。

    当然了,杜六叶希望她永远用不上。

    穿过幽石小径,走了几里路,一路蜂蝶缠绕,松林密密。总算看见树木掩映中,渊歌殿几个鎏金大字若隐若现。

    镇守行宫的管事们,早就得了信,知道太子殿下要来养病,提前几天就将渊歌殿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纤尘不染。

    此时望眼欲穿地,整齐肃穆地跪在门口,恭迎行驾。见到太子和公主,行毕大礼,才引着众院往内而去。

    内院浓荫遍布,飞鸟跳跃,婉转啼鸣,叫人心旷神怡。

    转过浮龙绘凤的影壁,入目就是一眼白泉,涓涓细流从山间石缝潺潺流出,汇成一汪清水。旁边是一处古亭。

    这院子的一景一物,取之天然,结合了山势水缘,既别致又契合。

    李令月则被安排在内院中,杜六叶随着他们,一路上分木穿榭往里走。听管事的赵姑姑不停地在跟跟他们说着,“……因知道殿下要来,早几天我们就开始准备了,纱窗账幔,一应物件,都是下山新采买的。公主先看着,若是喜欢呢,咱们就留下来。若是不喜欢,奴婢派人再去换……”

    “嗯,这里景致极好,些许小事,我看就不必麻烦了吧。”李令月边听着边点头。

    那赵管事,不过五十来岁,衣着简朴,却是穿戴整洁,显得利索而干练。

    惜金是知道她的,以前她也曾跟帝后往渊歌山避暑,所以常于这赵姑姑打交道。

    她从袖中掏出几锭银子,塞到赵管事手中,含笑道:“姑姑辛苦了,这上上下下全靠姑姑打点。已近午时了,不知膳食可有备好?”

    “备好了。”那赵管事见推脱不过,也不再矫情,大方把银子收了。她明白这宫中贵人的规矩。“膳食都是采选上好的材料,就是不知道合不合公主的味口……”她还喋喋不休地说了许多客套话。

第280章 非惜比() 
李令月一心只记挂着皇兄的身体,盘问了几句为太子准备的御膳,叮嘱了些要注意地事项。又见惜金灵巧,特意把她们几个都拨到李弘身边伺候。

    杜六叶则一直在心里感叹,这行宫也真是大,树影重重,宫宇楼阁尽隐尽其,倒是纷外清幽,僻静,确实适合休养。

    午膳过后,经暖阳一晒,人就格外昏沉嗜睡。李令月已经歇下了。

    杜六叶在院中转了几圈,逗弄了半天廊下的两只鸟儿。正准备午睡。惜玉来报,说是裴澄欣县主来了,杜六叶想了想,命她们不要吵醒公主,也不得去叨扰太子。将她请进内院就是了。

    裴澄欣是女眷,理应由公主接待,李令月既歇下了,杜六叶当然义不容辞。这裴澄欣的消息真是准确又快速。她到想知道,这女子此次前来到底又是为了什么?

    满院绿沁菁菁,凉凉苔影,裴澄欣跟侍女到了凤竹聆。杜六叶却手捧一卷诗书,临窗而立,并未回头。

    她愣了半刻,明白过来,今非惜比。想她们初次见面,她是将军之女,而杜六叶不过是介小小道姑。

    前几天在东宫,这落魄的道姑,还饿得半死不活的在太子府讨饭吃。没想到,几日不见,那昏君就封她什么三品女官,哼——她心中冷笑,上次见面,她还不端什么架子。可见最近却宫中那些婢女教坏了。

    她面上却不显,仍是盈盈依礼道:“参见杜贤人。”

    “嗯。你来了,坐吧,可有什么事吗?”杜六叶轻轻回头,莞莞而立。把诗经随手放在案几上。岂实杜六叶并没有想那么多,她只是有点困,脑子有些疲乏,再说她也不是个时时记得礼仪的人。

    裴澄欣还是那么的彩袖辉煌,杜六叶想不到有朝一日她会向自己行礼,有点意外。却见她仍然强势,虽故意收敛,却还是咄咄袭人。

    “并不曾有什么特别的事,不过,看到太子和公主殿下上渊歌山休养,怕这边缺了什么,或者断了什么,就送些了东西上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