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汉末苍天 >

第16章

汉末苍天-第16章

小说: 汉末苍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历史的惯性是可怕的,有董卓弟弟的董旻的报信,董卓赶在二十六日准时报到了,即便有荀攸和耿忠的半道刺杀,董卓还是来了。

    走了不到两里路,突然整个地面震动起来,姬平高坐马上,抬头看去,但见前方旌旗蔽日,一群骑兵疾驰而来。

    群臣大惊,身披甲胄的曹操沉声道:“陛下,是骑兵。”

    狗日的董卓来了!

    本来淡定的姬平突然紧张起来,远远看着那支骑兵如奔雷袭来的强大气势,又不由大为羡慕,从他们的气势来看,丝毫看不出刚经历过一场刺杀,确实是百战的精锐之兵。

    他暗下决心,自己日后定然也要组建一支精锐的骑兵!

    当前还是先应对董卓要紧,眼看骑兵就要到眼前,余势不止,姬平心中有些紧张,这董卓该不会是因为被耿忠和荀攸袭击,恼羞成怒想要劫驾吧?

    就在这时,前面开路的袁绍一马飞出,厉声喝问:“来者何人?天子有诏,速速退却!”

    曹操没有出去,却低声朝姬平道:“陛下,是并州牧董卓。”

    姬平点了点头,他也一眼看到了旌旗上绣的大大的“董”字,他不相信袁绍看不到,只是估计袁绍也没料到董卓会在此时进京。

    讽刺的是先前何进没死时,袁绍最希望的是董卓进京,但如今何进死了,袁绍却是最不希望董卓进京了。

    听到袁绍喝问,那队骑兵倏然而止,旌旗下一身披甲胄的大汉策马而出,声音比袁绍更大:“尔等身为国家大臣,不能匡扶社稷,致使朝纲混乱,天子流亡,又有何颜面让某退兵!某夜行百里,扫退流寇,不顾生死前来护驾,为何要退!”

    大汉面上带着一些血迹,显然是刚经历过一场厮杀,他没理袁绍,而是转头看向车驾喝问:“天子何在?”

    袁绍面色瞬间铁青,之前他假借大将军之名,又是司隶校尉,自然可以指挥董卓,没料到,如今董卓会全然无视他。

    姬平扫过袁绍,默然打量着这个魁梧甚至微显肥硕的大汉,这就是臭名昭著的董卓么?

    这是自己和母亲注定的克星。

    虽然这两个月来已经颇多布局,但人算不如天算,终究还是遇到了这个祸害,也不知自己能否摆脱历史的宿命?

第二十三章 回宫() 
&子何在?”董卓眼睛看着姬平,连问了两句,姬平只是沉默。

    董卓只当少年天子看到大军吓破了胆,眼里闪过一丝鄙夷的神色,却不知姬平是看他那幅盛气凌人的模样,懒得理会他。

    管什么失礼不失礼,他前世便最讨厌那些盛气凌人的家伙,尼玛,谁欠你钱了?

    他没回话,刘协却拍马向前,脆声问道:“来者何人?”

    那大汉在马上傲然道:“吾乃并州牧董卓。”

    看着二人一问一答,姬平只能暗自苦笑。

    很快,董卓佯作慌忙下马,拜于道左。

    这时,刘协又不断抚慰董卓,言语极有分寸。便是姬平也不由赞叹,刘协确实是个天才般的人物,情商智商双高,即便自己前世**岁那会,也远远不如这个弟弟。

    离得近了,姬平也看清楚了董卓的模样,约莫四五十岁左右,面目粗犷,粗眉细眼,隆鼻阔嘴,也许是本性,也许是久经沙场,面上总带着几分煞气,如果不是有些发福臃肿,倒也算虎背熊腰,身形魁梧。

    扫过不远处那支骑兵,姬平注意到董卓所带骑兵的阵型有些杂乱,还有不少士兵受伤,看来确实刚经历了一次战斗。

    他看向董卓,沉吟了下,缓缓开口道:“肿将军,看情形,你们似乎遇到了袭击?却不知何人敢在京畿重地袭击肿将军?”

    听到姬平询问,董卓扫了一眼旁边的袁绍,眼中闪过一丝狰狞,哼道:“臣日夜兼程前来迎驾,不妨被宵小偷袭,不过臣率领的湟中义从战无不胜,忠心护驾,又岂会让奸人得逞!”

    从神情看,显然刚才董卓吃了不小的亏。正如荀攸所说,董卓这厮着急着过来迎驾,根本不妨半道埋伏,不过他还是命大,看上去只是折损了一些士兵,自身全无大碍,却不知道耿忠他们有没有伤亡?

    姬平紧紧盯着董卓,肃声道:“不知肿将军可曾捉到贼人,敢在京畿重地袭击重臣,实在胆大之极,定要重罚!”

    董卓老脸抽搐了一下,眼里闪过一丝后怕,又扫了一眼袁绍,森然道:“那些贼人用的都是弩箭,又散入山林,臣心忧陛下安危,没去追赶,不过臣自然会查个彻底!”

    还好,耿忠和荀攸等人并无伤亡,姬平心中松了口气,又不由有些好笑,看来这董卓把这屎盆子扣到袁绍头上了,倒也有趣。

    他抚掌赞道:“肿将军之忠贞,真天日可表,万古之人所不及也,远在雒阳之外,救驾也不比住在城中的诸位公卿大臣晚多少时辰。”

    董卓一愣,他没听出来姬平这句话是赞赏还是别有意味,但那帮大臣中却有不少人面色一阵青一阵白,变得极为精彩。

    一旁的卢植看向姬平,想到他昨晚所说,眼里所有所思。

    这时,董卓又开口道:“陛下,臣姓董,非种。”他显然是想起了姬平几次开口都提到了“肿将军”。

    &错啊。”姬平装作一愣,笑道:“将军字仲颖,唤作肿将军也没错啊。”

    董卓面皮禁不住抽搐了一下,一旁的公卿大臣也不由眼神发直,他们从来都不知道,称谓还有这种叫法的,不过看了看董卓“肿大”的身躯,一时神情也有些怪异。

    姬平说罢,便没有再理会董卓。

    而董卓有大军在手,完全代替了先前的袁绍唱了主角,在西凉数千骑兵的拥簇下,一行人各怀心思;浩浩荡荡的赶往雒阳。

    一路上,董卓派人在前面开路,四面打探,严密戒备,显然是先前的伏杀让他心有余悸。

    董卓自己,则在姬平身后与刘协并马而行,言语对刘协极为亲近。

    上午巳时到了雒阳,董卓将大军屯在宫城外,谨守七处宫门和两宫中间的阁道,自己则带着数百兵士离去,并没有跟随姬平入宫。

    经历了一场大变,宫门殿墙上到处都是暗红的血迹,弥散着一股血腥味。四面有不少士兵正在收拾惨死的宦官和宫女的尸体、滚落的头颅和残肢断臂。

    眼前的惨象和刺鼻的血腥味让姬平忍不住想要作呕,这些被乱兵杀死的宫女和宦官很多都还年不满十五,让他心中极为愤怒,此时此刻,他才更为深刻的感受到了乱世的残酷。

    袁绍等注重名声的士人尚且如此,那些肆无忌惮的军阀又该何等的草菅人命。

    十常侍被士人诛杀了,但带给天下和百姓的并不是希望,而是更加阴霾的黑暗。

    姬平不忍多看,加快了脚步,到了南宫的长乐宫,他见到了母亲何后,心中不由微微松了口气,还好母亲没事。

    何后一看到姬平,就紧紧抱住他泣不成声,这一日一夜间,接连惊变,两个兄长何进何苗先后被杀死,儿子也是生死未卜,让她心中受尽了煎熬。

    姬平忙宽慰着母亲,同时也纳闷着董卓居然没擅闯皇宫,而是留在了宫外。

    不过趁此机会,他急忙询问何后:“母后,鸩毒有没有解药?”

    鸩毒是宫中最常用的**,如果没记错的话,历史上他被废了以后,母子二人先后都死在了鸩毒之下。

    看着何后愕然的神色,姬平低声道:“董卓此人野心不小,又极为凶残,如今他兵镇京师,须要防备他们对我母子不利,一杯鸩酒就是最好的选择。”

    他一路上已经想了很久,如果没有解药的话,他就要让耿忠强行动手了,或许会有些凶险和意外,但也顾不得那么多。

    何后面色苍白,咬牙道:“鸩毒有解药,不过一旦种了鸩毒,便是服了解药,也是余毒难消,只能保得不死,身子会差了很多。”

    姬平听到有解药,顿时松了口气,又道:“孩儿幼时在史道人家长大,而史道人最擅长用毒解毒,孩儿也懂得一些解毒之术,母后且先令人偷偷取来解药,以防万一,再取一份鸩毒,孩儿琢磨琢磨。”

    他此时有些后悔没早日研究这鸩毒,也没料到这解药还有副作用,只这一两日功夫也不知成与不成。谁有能料到他准备了这么多,这一次还是出了意外,没有能逃出皇宫。

    何后咬牙点了点头,又担忧的看向姬平:“鸩毒其毒无比,皇儿须要小心,也不要顾念于我,我当年毒死王美人,今日便是被毒死,也是天理报应。”

    姬平紧紧抱住何后,低声道:“母亲莫要多想,只要孩儿在,定要让你逃出去,快快乐乐的活下去。”

    &怪我,要不是我,皇儿早就逃出去了。”何后禁不住呜咽起来,姬平本已逃走,如今又回来,知子莫若母,她自然知道姬平是为了她才回来的。

    姬平忙安慰的笑道:“孩儿日前随十常侍逃走,得知有一条密道可以通往宫外,又让耿忠从密道潜入北宫,挖通南宫,如今董卓兵力不足,宫中宦官又皆尽灭绝,朝事集聚在南宫,北宫必然空虚,一旦有机会,我们便立时逃走。”

    若不是董卓直接守住了阁道,他此时就想带着母亲逃往北宫,进入西苑密道。

    何后眼中露出一丝喜色,反过来安慰姬平:“皇儿也不要多想,有满朝公卿在,董卓未必敢肆意妄为。”

    姬平摇摇头,又提醒了何后一句:“让舞阳君尽快离宫,否则必有大难。”

    他虽然不喜欢舞阳君,但毕竟是也算是何后的母亲,能提醒便提醒一下。

    很快,有何后亲信的御医偷偷送来两瓶解药和一小瓶鸩毒,那小瓶鸩毒姬平留下了,解药他和何后各自贴身藏了一份。

    与此同时,皇宫东门外,大将军府。

    这里本是何进生前处理军务的地方,如今却是董卓坐在上首。

    下面依次是他的弟弟奉车都尉董旻、谋士李儒、心腹爱将徐荣、胡轸、段煨,侄子董璜,还有杨定、李蒙、华雄、李肃等一众中层将领。

    董卓沉声道:“如今吾婿镇守河东,我等已入京师,不过急行之间,只带了三千兵马,先前又在北邙山遇到埋伏,折了数百兵马,而京师却有丁原、袁绍、袁术、曹操、鲍信、北军五营、左右羽林加上何进部曲,不下一万五千兵马,一旦反对我等,却该如何行事?”

    出身凉州大族的胡轸一向性子急躁,当即大叫道:“主公,那些软脚兵怎能比得上我凉州铁骑,儿郎们哪个不是以一当十,便是三千也足以对付他们三万!”

    董卓大笑道:“文才所言甚是,只是我大好儿郎却不能白白与他们死拼。”

    一旁的李儒看出了董卓实是心有惧意,忙开口道:“主公,儒有一计,一可令袁绍等人惊惧不敢言,二可轻易收得数千兵马。”

    董卓不禁拍案起身,喜道:“文优快快讲来。”

    李儒抚须道:“其一,主公可令三千步骑大张旗鼓入城,待到今夜再悄悄出城,明日再大张旗鼓入城,而后每隔三四日便出城一次,入城一次,伪装大军源源不断开赴而来,如此,袁绍诸人必然惊惧不敢妄动。”

    董卓抚掌大笑:“文优此计甚妙,便依文优所言。只是,文优所说的数千兵马又从何而得?”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二十四章 董卓的手段() 
李儒转头看向一旁的董旻,道:“日前何进身死,车骑将军何苗也被二将军与何进部曲吴匡联手杀死,如今何太后回宫,吴匡等人定然怕何太后问罪,此时正是惶恐不安,只要主公派二将军前去说合,立时便可收了这三千兵马,不费吹灰之力。”

    &哈哈哈!……”董卓忍不住拍着李儒的肩膀大笑道:“文优真某之子房也!”又看向一侧的二弟董旻,笑道:“叔颖,还不快去依计行事?”

    董旻领命而出。

    董卓欢喜的徘徊了两步,又皱眉叹道:“如今京师诸将皆不足惧,唯有执金吾丁原手下三千并州精锐,是某心头大患。昔年某曾征战并州,识得丁原手下一人,姓吕名布字奉先,被称为“飞将”,有不世之勇,某恨相见迟,久思而不得,如今有他在丁原手下,实在难图丁原。”

    这时,又一人出列道:“主公勿忧,吾有一计,可降吕布,图丁原。”

    董卓视之,却是手下都尉李肃,这人是并州五原人,自称是李广后人,与那吕布倒是同乡,颇为勇武,也有些小智谋,不由心中一动:“不知汝有何计谋?”

    李肃道:“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愿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吕布杀了丁原,拱手来降主公。”

    董卓大喜:“某亦知汝与吕布素来交厚,未知汝何以说之?”

    李肃拱手道:“凡猛将必爱好马,主公有名马‘赤兔’,日行千里。须得此马,再用金珠,以利结其心,吕布来投后,主公须重用之。某更进说词,吕布必反丁原,来投主公矣。”

    &兔?”董卓面露不舍之色,看向一旁的李儒:“文优,依你之见,不知此计可行否?”

    金珠倒在其次,唯有赤兔马乃得自西域的名马,世间少有,又是董卓的坐骑,他甚为不舍。

    李儒劝道:“主公欲取天下,何惜一马!主公如今乃并州牧,官秩本在丁原之上,加以名马金珠笼络,恩威并施,吕布焉能不服?”

    &董卓便不再犹豫,大手一挥,令人取来赤兔与财物,让李肃暗中行事。

    李儒又交代李肃:“此行不须过于隐秘,可使丁原暗中知之,丁原素来粗略无谋,一旦得知,定会责问吕布,必使吕布心向主公。”

    一旁董卓听得忍不住抚掌大笑,诸将也不禁赞叹李儒多谋。

    李肃走后,董卓长舒了口气:“依诸位之计,只消除了丁原,震慑余子,京中之事当无大碍,天子自在吾掌控之中,到时候与诸位共图富贵荣华!”

    众将大喜,连连道贺,他们都是来自凉州边地,哪曾见过雒阳的繁华;都是眼热不已。

    用过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