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时代-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型的船用蒸汽机,军工科技远比民用科技要强大的多,修改了几种金属配方之后的,蒸汽机无论是功率还有稳定性,都比之前有很大的提升。
用一台船用蒸汽机,带动石磨,这有些太浪费了,杨元钊借助着传动装置的,一台20马力左右的小型蒸汽机,这是杨元钊在上海水师之中,复制下来的,他甚至不是水师的主动力,要知道,越是沉重的舰船,他所用蒸汽机马力就足,就好比海祈号,几台发动机下来,总马力数,居然达到18000马力之多。
除了动力装置,就是传动装饰,杨元钊需要把动力和传动,还有十来个大小不一的石磨连接起来,在动力的推动之下,共同运转,这样可以让生产的效率提升不少。
机器的设计初步的完成,杨元钊也在一体机之中生产出来了第一套面粉机器,占地不小,需要一亩地左右的厂房,这个暂时解决不了,先在杨元钊院子之中,用塑料和稻草,搭建了一个棚子,然后让铁匠们帮忙,把东西的安装好。
第七十七章 面粉机()
这些铁匠们,这段时间基本上就留在这里,拖拉机的数量没有增加,可是杨元钊做很多实验的时候,这些人就起到用场了,工业机器,大多数都是铁器,需要这些强壮的人。
一体化面粉机,只要解决了动力的问题,其他的,就非常的简单了,都是一些传动和锯齿之类的,有了装配拖拉机的经验,这些人两天的时间,全部的安装结束了。
面粉厂似乎有那么一点的意思了,大概占据了整个院子的四分之一,杨元钊仔细的检查了一下机器,没有任何的问题,特别是机器联通的地方,都非常安全,又上了一些润滑油,杨元钊说道:“发动蒸汽机!”
一个铁匠慌忙的跑了出去,点燃了蒸汽机,轰鸣声传来,传送轴开始规律的转动,速度慢慢提升,差不多有半小时的时间,才稳定了下来,看到蒸汽机稳定,杨元钊上前,把传送轴跟石墨联通起来。
蒸汽机带来的强大动力,通过了传送轴,然后传递到了石磨之上,十来个石磨开始慢慢的转动的。
走在每一个石磨的上面,看着石磨跟石磨之间的连接,细细密密的,完全没有任何问题,杨元钊满意的点点头,说道:“刘兴,去晒场,弄几麻袋新麦过来。
刘兴和三四个铁匠立刻领命而去,三四个壮汉,只用了十来分钟的时间,就带来了10麻袋的麦粒,杨元钊简单的检查了一下,麦粒已经被晒透了,可以用来制作面粉。
吴家的管家也跟着走进来了,刚刚刘兴去的晒场,是吴家的,听到刘兴说这些麦子的用途,他就跟着过来,看着钢铁构成的庞大机器,神情微微的有些愕然!
“来几个人帮忙!”杨元钊没搭理管家,转而吩咐道,还没等人上来,门外有人叫道:“元钊,听说面粉机做成了?”
两人一起走了进来,原来是杨悦和刘澍,他们正好在晒场的附近,听说这边要麦子,杨悦顿时觉得,是杨元钊做出了面粉机,就提议过来,正好刘澍对于面粉机,也非常的有兴趣,就一起来的。
杨悦来到之后,围绕着机器看了一圈,有些疑惑的问道:“元钊,你的这个难不成是人力驱动的,没有机器驱动,生产出来的面粉,跟普通的石磨弄出来的差不多的?”
“季堂兄,我可是学机械的,人工动力面粉机,说出去,不是砸我的招牌么,动力没有跟面粉放在一起,面粉易燃,动力放在另外一边!”杨元钊说道,他本来是把两者结合惟一的,可是昨天晚上,他不知道怎么了,突然想到,后世的面粉厂,可是绝对严禁烟火的,飘洒在空中的面粉,很容易会达到爆点,一旦遭遇明火,就不是火灾的问题了,那是一场大爆炸,所以为了安全起见,蒸汽机,还是放在另外的一个房间之中,用传动轴,跟这里连接。除了这个之外,还有一点就是的机体分离,这个时代的蒸汽机,一般都是全天候工作,这样,可以保证动力的稳定,避免因为生火和燃气问题,造成的速度不均,可在杨元钊看来,蒸汽机这样的机械部件,连续的运转很容易疲劳和出现问题,蒸汽机不同于后世的内燃机,一旦出现泄气事件,周围人都有很大的危险,必须定期停车,进行检修,这种情况之下,两台蒸汽机交替运作,还有动力轴交错,连接,就成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他借用了一个精巧的设计,可以灵活的把动力连接和分离。
听说是蒸汽动力,杨悦就不再说了,因为很明显,没有人催动,在一个跟外界相连的传动轴上,机器的正在运转着。
几个铁匠走上来,在杨元钊指导之下,把10麻袋的麦子,全部的倒入到进料口中。
麦子顺着进料口源源不断的进入到传送带,然后平均的分配到10个石磨之上,石磨一起的运转,缓缓的挪动,快速的把麦子变成面粉。
细密的面粉,稀稀拉拉的下来,杨元钊却拉开了传动轴,所有的石磨都停下来。
刚刚的运转,虽然平稳,速度也还可以,可还是出现了一些小问题,这些小问题,会造成某些石磨用力不均匀,磨出来的面粉颗粒较大,这是小问题,容易解决,杨元钊迅速的拿出工具,对传送和一些螺丝,进行了调整,不大一会,调整结束了,再运行起来的时候,
这一下子,石磨的速度,明显的有些加快了,而且之前的噪音,也几乎消失的没有了,除了磨面粉的声音,在整个房间之中,很少听到什么轰鸣声,石磨的旁边,细腻的面粉正缓缓的流淌到了传送带上,然后装入到了准备好的袋子之中。
面粉细嫩,洁白,跟普通的面粉,有着巨大的区别,之所以是这么白,不是因为小麦的质量好,最关键的是,在上海搜罗化工用品的时候,增白剂也在其中,虽然增白剂是化学品,常吃对健康不利,可在这个时代,产品基本都使用这种增白剂了,健康面粉的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再加上,在所有增白剂之中,这一种是比较天然的,有害成分较少,不过价格稍稍的贵了一点。
第一袋的面粉,新鲜出炉了,这是杨元钊参照着上海洋面粉的包装,去掉了上面的图样,用自动化的装填,完成了装袋和封装,不用任何的人力,自动化的完成了。
当第一袋面粉新鲜出炉之后,不但所有的铁匠们惊呆了,就算是吴家的管家,还有刘澍和杨悦也都说不出话来,特别是刘澍,知道杨元钊能够解决面粉的问题,制作出面粉机器,可却没有想到,会是如此强悍,10袋麦子,全部磨成粉,一共出了20包,这才多长时间,应该不会超过半小时的时间。
杨悦等人,不知道说什么是好,可是铁匠们关注的却是白面本身,白面啊,还是最细嫩,最上等的洋面粉,只是一包,就值不少钱,几个工人直勾勾的看着这个面粉,这么稀罕的玩意,就是眼前他们组装的这一台机器,用了不到30分钟的时间,就完成的,这也太简单了吧。
吴管家走上前去,看了下还没有封装的白面,又从传送带上捏了少许,用手指感觉着面粉,异常的顺滑,作为吴家的管家,他很清楚,这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等品,最关键的是洁白无瑕,哪怕是洋面粉之中,也会微微的显示黄色,而这里,却是纯净的白色。
之所以有这么出色的效果,原因无他,杨元钊设计的机器,在材料的添加和混合上面,非常的出色,基本上,面粉跟增白剂的混合,非常的好。
吴管家立刻下令,几个佃户出去,不多时,差不多几十个人过来,带来了上百袋的麦粒,整整一天的时间,面粉机器,一共出了243袋面粉,这还是在下午的时候,杨元钊拒绝继续的磨面的成果,总之,效果好的一塌糊涂。
包头本来就小,再加上杨元钊也没有保密,很快,所有人都知道了,制作洋面的机器,在杨元钊的手中完成了,几乎跟杨元钊有关系的人都来了,刘澍,尉明,杨悦,当然少不了两位地主,他们一直都等待着跟杨元钊合作开面粉厂。
杨悦还能够看出来点什么,可是其他人,就一头雾水了,只是看到了十几个巨大的石磨,就是各种钢铁的大家伙,有了拖拉机的存在,所有人不怀疑杨元钊在机械上的造诣,特别是两位地主,昨天管家拿回去的白面,已经被厨房做了,跟洋面粉毫无区别,很显然,这个杨元钊是真的能做到的,只要这一台机器,真的如同管家所说的那样,这个面粉厂,就真的大有可为。
第七十八章 合作开厂()
(’蒸汽机是早早就开启了,跟昨天一样,不过这一次,换成了赵家的佃户们,他们把早已经准备好的200多麻袋的麦粒,分别放入到入料口的,庞大入料口,就如同一只饕餮一般,吞噬者所有的东西,传动轴连接在机器之上,伴随着机器的运转,一层层细密的面粉,从石磨之上,缓缓的流淌下来,最终,汇聚到了准备好的袋里,其中,任何人都不用,可以说是方便无比,神奇无比。
机器运转,几乎是永不停歇,今天麦子稍稍的多了点,按照昨天效率,杨元钊吩咐大家先离开,晚上再过来。
留下几个人照看这个,杨元钊继续沉浸在研究之中,拖拉机,面粉厂,接下来就是砖窑和洋灰场,特别是后者,砖窑很好解决,只要完成了制砖机的改造,剩下的,都是简单的劳动,制砖机相对于面粉机这样庞大的机械而言,只是一个小机器。
杨元钊更多的心思,是放在了洋灰场上面,水泥相对于砖瓦,是更加重要的建筑材料,在这个时代,如果水泥的产量和价格,大幅度的降低的话,公路和大规模的投资建设,也会跟着发展,这对于未来,非常关键。
沉浸在研究之中,几乎忘记了时间,不知道什么时候,刘澍前来敲门,杨元钊才发现,众人又一次的聚集在面粉机前面。
赵书明此时,正在数着制出来的面粉,因为得到了杨元钊的吩咐,所有生产出来的面粉,整齐的摞成一堆,赵书明很快的数完了,报出来一个数字:“640袋!”
640袋,这个数字,不但让所有人都愣住了,也包括杨元钊,他之前估计过,这个面粉机的效率,大概就是每天1500袋左右,这才不到8小时的时间,640袋,意味着这个面粉机的效率,达到了每天2000袋,这可是一个不错的效率。
杨元钊之前征服大家,是雄厚的资本和海外背景,棉花是否能够成功,还值得商榷,可是眼前的这个面粉机,一举的颠覆了众人心目之中,工厂的概念,一个人都不用,只是机器自动化,就能够完成,那么要工人干什么,一旁的尉明,若有所思,他之前还有些迟疑,砖厂是否能够用那么少的人员,就完成那么大量的砖块的烧制,眼前的一切的,似乎无比清晰的证明了,杨元钊没有说大话,他是真的有能力,制作出节约人力的机器,效率极高,这样的话,省去了人工,又提升了效率,似乎大有可为啊。
赵书明和吴广仁的眼睛充满了笑意,杨元钊承诺跟他们合伙做一个面粉厂,现在,可以看到前景就在他们的眼前,如何能够不激动呢。
赵书明相对于吴广仁,更加的有心计,他让管家装袋麦粒的时候,就已经计算过了,每一包的麦粒,平均大概是100斤左右,出粉大概640袋,这些面粉袋子都是标准的,跟美国面粉一样,都是25斤,之前拿回去的面粉,误差极小,今天生产的640袋,13000斤,这就意味着,面粉的损耗,只有两成,别的不说,就说这个出粉率,这个面粉厂就必须要加入,要知道,普通的农民打粉率,能够达到6成,已经是相当不得了的了,更何况他还是出的精粉。
作为一个有知识的地主,赵书明精通数学,对于麦子的收购价格和面粉的出货价格,非常的清晰,计算一下,一袋面粉,毛利最少在1元以上,至于损耗,撑死了扣除5毛,一包能够赚到的5毛钱,一天多少,之前的640包面粉,从早晨的8点,工作到下午的4点,也不过是8个小时,一天24小时,如果连轴转的话,这么一台机器的,一天能出2000包面粉。
赵书明愣住了,他被计算出来的数字吓住了,作为作用数百顷土地的大地主,几十万两的身价,赵书明还是有的,可是那些都是固定资产,除非遇到特别的情况,他手头的钱并不多,土地不会随便的出售,除非是败家子。
西北地广人稀,再加上蒙垦的时候,他们先入为主,占据了一大片肥沃的土地,这才奠定了基础,旧中国的土地,靠天吃饭,哪怕是有佃户们租种,一亩地每年能够给三到五毛收益已经不错了,几万亩,怎么也能够有几千两。
可是现在,一切一切,在他的面前颠覆了,一台机器,一天可以赚到1000元,,这是什么概念,哪怕是毛利,也足以让他目瞪口呆了。
紧接着意识过来的是尉明,作为尉家票号在包头的掌柜,尉明对于很多物品的价格也非常敏感,200包麦粒,变成了640包的面粉,25斤的标准面粉,比国外进口的美国面粉,卖相更好,就算是价格一样的话,这些面粉的价值非常的可观,在看看原材料,那200袋的麦粒,价值几乎低到不能再低,似乎,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生意。
周围都是期许的目光,连刘澍也不例外,杨元钊心中闪过一丝的兴奋,就是这样,利益,用利益吸引一部分人,资本主义所代表的更先进的生产力,就是在于生产力提升而带来的利益和侵略性的,眼下的包头,别说是重工业了,就算是轻工业也大有可为。
铁一般的事实,直接打消了所有人的顾虑,面对着肯定挣钱的生意,所有人都没有考虑,这一笔生意,投资多少,大家都在考虑这一笔生意能够占据的份额,为了这个目标,两个地主甚至愿意拿出土地来卖。
杨元钊指着面粉机,平静的说道:“在美国,一台普通一天能够生产500-600袋面粉的机器价格,在5000到1万美元之间,这点,季堂兄应该可以帮我证明!”
“没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