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时代-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半透明的控制板出现,一行字出现:“分解完成,未选择分解产物,按价值保留!”
“叮当,都保留了什么?”杨元钊浑不在意的说道,分解机会吞噬九成五,,30次,不到4个立方,吞噬掉九成五,剩下的,还不到零点二个立方,一米见方,二十公分厚的方块,如果是铁的话,最多就是一点钱,铜会多点,也多的有限,难不成打成刀剑来卖,可没图纸啊。
“分解物名称:伟晶岩,比重:,,,,最终剩余材质,,,,,,!”
金,银,杨元钊呆住了,他想过会收获几百公斤铁,也想过会收获几百公斤铜,可是没想过,除了铜铁之外,居然还有金银的存在,9吨多,,平均每吨1克多。赶不上工业富矿,却也难得,最关键的是,还有银,金银伴生矿,银的品味差不多23克每吨,也达到计算储量的边缘,总之,难不成,随手收起来的大石头是金矿矿脉的一部分么?
压抑住心中的狂喜,只是随便的找一个石头,没有扫描,说不定,就漏掉了,要知道,包头附近,可是有金矿的,似乎品味还不低,后世有几个黄金部队在哪里驻扎,难不成穿越之后,落到了那个金矿矿脉之上?
这样的矿石,或许工业开采,困难重重,对于杨元钊来说,不亚于一座金山银山,想到剩下的大堆矿石,只要保持着这个比例,岂不是接近400克金和5公斤多银,把他们全部分解,在1908年的温饱问题,起码彻底解决了。
“扫描矿石,做出保留选择!”杨元钊兴奋的说道。
“是的,扫描矿石,请等待!”
红色的光辉,出现在矿石之上,几秒钟之后,半透明的控制板上,出现了一系列元素名字,氧的含量最多,估计被叮当吃掉了,接下来,就硅,铝,铁,铜,等地壳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一系列的百分比下来,杨元钊甚至看到了锂,钠,镁,铌,镍等金属的名字。
“叮当,为什么锂钠这些,没有出来呢?”
“相对而言,价值太低!”叮当的声音不含丝毫的感情,却让杨元钊一阵气结,这些东西是有,含量却不高,真的对比,一克对几公斤,恐怕也会被比下去,如果不是金银的价值太高,说不定也会被吞掉,看来,以后不管再繁琐,也要扫描了之后再分解。
杨元钊腹议着,手下不停,在留下分解物之中,把那些珍惜金属和难以提炼的金属,都给选了下来,铜铁这玩意,不要太多了,多一点少一点,没什么,可是这些贵金属,可是合金之中的重要添加剂,一些合金图纸中,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在扫描的最后部分,看到了金银,金的含量比他想的还要高一点,,,这样算下来,那么一大块,,差不多有金443克,几乎快一斤了,银差不多就7公斤多点,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最少,在晚清,金银都是可以作为货币出现的,黄金甚至可以在银行,直接的兑换成美元和英镑,不像是在后世,你拿出这么大堆的金银,出手都不容易。
兴奋的杨元钊,连续的点选,选择了十多项,剩下的,就用铜铁这样的一般金属补充,选择好了比例之后,在最后分解项上,选择了全部分解,点上去的时候,嘀嘀嘀的声音,叮当的声音响起:“跨越升级解禁,无法选择,请继续选择!”
跨越升级,杨元钊记得,叮当说过,差不多100次分解,就足够能量解禁,不能跨越的话,就在自主选项之中,选择了70,然后退出了分解区,叮当还站在那里,正要出去,想到一件事情,问道:“叮当,分解出来的东西,我要怎么拿到!”
“心中默念取出就好了,对了有什么形状要求么?”
“还可以选择形状?”
“对,一般的形体,比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都可以,再复杂的话,就需要有图纸了!”
“那行,长方体,扁一点吧!”
下一时刻,杨元钊回到街道上,手中有了块小拇指大小的薄块,黄金啊,十几克,只有这么一丁点大了,赶忙把它揣羽绒服的内兜中,左右看着,寻找金店的踪迹,黄金不是流通的货币,在包头这地方,恐怕一般的店铺用不出,还是找了金店兑换了,可惜这里没有银行,不然就更方便了,20世纪初,黄金是可以直接兑换成美元的,美元也可以直接兑换成黄金。
第五章 留美学童()
包头经济发达,毛皮店居多,金店着实不多,杨元钊在东街走了大半条街,终于看到了一个挂着天元楼招牌的店铺,在外面扫了一眼,里面似乎摆放着不少的首饰,很醒目。
重新躺下的刘忠旺,感觉到一阵脚步声,一个高大的身影,遮住了太阳,移开蒲扇,只见刚刚可能是洋学生的后生,正站在他的面前,看到他,露出一嘴白牙,微笑着对他说道:“老丈,这里可是金银铺?”
“是啊,后生,你有何事?”
“这!”杨元钊迟疑了一下。
刘忠旺看着身后,一群看热闹的闲汉,不耐烦的摆摆手,道:“看什么看,外国回来的洋学生,都散了吧,散了吧!”
“刘老板,看来是有生意上门啊,恭喜恭喜!”一个獐头鼠目的闲汉,撇着嘴憋了一句,似乎要郑重的把杨元钊看清楚,然后大声对身后说道:“散了吧!”
说也奇怪,这句话之后,众多围着看热闹的,一一的散去,杨元钊松了一口气,却没有注意到刘忠旺脸色微微一沉。
“后生,进来说话吧!”
刘忠旺把杨元钊让入天元楼,在侧房坐下,上了一盏清茶,这才问道:“后生,我是天元楼的掌柜的,你有什么事,说吧!”
杨元钊一直都注意观察刘忠旺,,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小心为上,说不得被打了闷棍,那可就得不偿失了,钱财损失是小,关键是人身没办法保证。
刘忠旺眼色清明,不似奸猾之辈,取出那块黄金,放在桌上,道:“老伯,初来包头,囊中羞涩,你看这个值几许!”
刘忠旺警惕的看着杨元钊,眼神落到了桌上,这块黄金不大,差不多十几克,色泽赤黄,颜色很正,拿过来的颠了颠,捏捏软硬,又随手丢在桌上,吧嗒一声掉在桌上,有声无韵,也不弹起,脸上这才露出笑容,道:“不错,纯度不错,四钱多点吧?”
杨元钊心中一阵愕然,他知道有人可以捏准斤两,说是多少,就是多少,十几克的东西,一摸之下,居然知道有多少,,,可不就是四钱多一点。
“老伯厉害,就是四钱多点!”
“这金成色不错,九成九以上,我收了!”刘忠旺拿出算盘,噼里啪啦的边打边说:“一根小黄鱼,兑换25鹰洋,4钱多,10块大洋,我再给你100文的零钱可好!”
杨元钊不知道价格,却知道鹰洋,也就是墨西哥银元,它曾经是晚清比较流行的银元,1840年**战争的不平等条约的赔款,就是2100万元,这个元,就是指的鹰洋,当年**战争就是因为入超打的,大量银元流入中国,英国人赚不到钱,这才开始贩卖**,被禁绝之后,为了市场打的一仗,开启了近代中国的悲剧。
鹰洋的重量大概是27克左右,成色为九成,这样金银的对比,应该超过1:10,不过结合币值还有利润的,应该是超过1:15了,这样的比例算不错了,杨元钊只是准备换取第一桶金,倒是没有多想,点头应下了。
刘忠旺很高兴,很快拿出了10块鹰洋,闪烁着特有银的光彩的鹰洋,还有一小串的铜钱。
杨元钊不懂辨别鹰洋,心中默念道:“叮当,扫描!”
一道红光扫过,一闪而逝,叮当机械的声音传来:“墨西哥鹰洋,%,%,%,发现银元图纸,是否储存。”
“储存!”杨元钊心中默念,然后拱手对刘忠旺道:“多谢老伯,在下就不多打扰了告辞了!”
“后生,先别走!”
杨元钊愣了下,警惕的看着刘忠旺,刘忠旺笑道:“后生准备在包头小住几日?”
“是啊!”
“那就别着急走了,你已经被王二给盯上了,我儿子在商会做案牍,等下会回来,到时候,让他介绍商会的客栈,住着也安全!”
王二,杨元钊不认识,显然,不是什么地痞**,就是小偷强盗之类,杨元钊初到包头,怕到是不怕,没必要冲突,天元楼的刘掌柜看起来不似坏人,又很热心,没必要拒绝人家的好意。
喝了几口茶,闲聊了几句,刘忠旺是生意人,很时健谈,对于包头市井小事,知道的门清,杨元钊也趁机倾听,对于包头,他了解太好了,时空的穿越,让他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之前的赶路,他已经仔细的想过了,包头是个不错的地方,资源丰富,又地处偏僻,是个埋头发展的好地方,暂时落脚下来看看,说不定,可以拥有根基。
只是一个多小时,差不多下午两点多钟,外面传来动静,一声中气十足的“爹”刘忠旺脸上露出了笑脸,道:“我儿子回来了。”
脚步声响起,一个青年书生挑起门帘走了进来,个不高,穿着黑色的对襟马褂,带着一个瓜皮帽,人看起来有些精明,看到杨元钊在,愣了一下,道:“有客人啊!”
刘忠旺笑道:“我儿子刘澍,这位也是从外洋留学归来,你们多亲近亲近!”
刘澍还没来得及说话,另一个声音突然传来,道:“哪位是从外洋归来!”
伴着声音进来一个人,一身藏青色西服,中分头,瘦长脸,略微显得有些消瘦,双眼炯炯的年轻人,也跟在刘澍之后,掀开门帘,走进来,眼神四下寻了一下,最后落到了杨元钊身上,杨元钊站起身来,把手伸向对方,道:“在下杨元钊,见过两位兄台!”
后来的青年,直接就伸手握手了,很习惯,到时刘澍有些不习惯,慌忙的跟着西服青年握手。
“都是年轻人,你们聊,我出去招呼生意!”刘忠旺起身离开,三人也跟着起身,他走到刘澍的旁边,小声道:“这个后生被王二盯上了,等下你帮忙找个客栈吧,这后生不错,很沉稳!”
“王二,这家伙,还死性不改,真该把他送到苦窑去?”
“世道不太平,现在王二已经收敛了许多,估计你带过去,他就不会再动手了!”
“那是!”刘澍点头应是,送父亲出去,这才进来,回来的时候,发现杨悦已经跟杨元钊聊起来了,还挺热乎的。
“泽霖兄(刘澍字泽霖),这位杨兄可是我的本家,他是从英吉利留学回来,还是在牛津大学!”
“英人的大学?”刘澍满脸诧异的道。
“牛津大学,在学术上可是不输于我所在的耶鲁大学,是英国大学的佼佼者,杨兄能够在哪里毕业,肯定是不同凡响的!”
杨元钊心中一阵苦笑,刚刚他跟杨元寒暄两句,知道杨悦是从耶鲁大学回来的,学的是农业,这是一个冷门的专业,他知道当年清末留美学童,个个都是精英,杨悦算是后来者,也是正儿八经考取,在几千名学生之中脱颖而出的,算上中国的文盲率,绝对称得上精英之中的精英,学的也不是什么机械或者政治经济,是农业,多多少少有些让人吃惊。
至于牛津大学,杨元钊是信口胡说,杨悦是留美的,他就不能留美,万一穿帮了,那就闹笑话了,法德的大学他又不怎么熟悉,脑子里冒出来的,就是一个牛津大学,好在他英语娴熟,机械方面,恐怕真正的牛津大学学生也未必比他好,冒充一下,也无伤大雅,至于来包头的目的,寻亲未果说的过去。
三人都是年轻人,刘澍岁数最大,只有30岁,杨悦是25岁,算下来杨元钊最小,他是89年,2014年25岁的,跟杨悦是同岁,年纪相仿,又志趣相投,三个人越聊越投机,相对而言,杨悦活泼些,又有海外经历,眼光更加开阔,刘澍略显拘谨,可眼光很好,要么不插言,一旦插言,就是一句中地,见识很是不凡,三个人倒是越说越投机。
第六章 大陆棉()
闲谈中,杨元钊也知道,刘澍和杨悦都是来历不凡,刘澍是1898年的举人,出身太平晋商四大家族的刘家,虽是旁支,也家境殷实,杨悦更加不得了,是杨家的嫡支,南赵杨家,以贩卖起家,闯下了一片声威,足迹遍布山西,山西,直隶,蒙古,甚至远至恰克图,是知名的晋商大家。
“泽霖兄,季堂(杨悦字季堂)兄,我刚到包头,就遇上了两位哥哥,真是三生有幸,接下来,我要在包头做点生意,还望两位哥哥多多支持!”
本身兴致极高的杨悦,听了生意一词,脸色似乎一暗,道:“做生意找泽霖,他是商会案牍,有很多的商机,我就算了吧,这一次可要赔惨了!”
“泽霖兄,季堂兄这是?”杨元钊略带不解的问道。
“他呀!”刘澍微微一笑,道:“他从美国回来的时候,路过上海,带了一批棉花种子和化肥回来,想在口外销售,可惜这里哪有人种什么棉花,这不,全砸手里了!”
棉花,化肥,杨元钊忍不住眼前一亮,说实话,今天一天,他一直都在考虑切入点,1908年可不是2014年,没有什么商业运作和方便的环境,进入到任何行当,都讲究一个切入点,之前想了一路,他最熟悉的,恐怕就是机械了,特别是发动机,可现在中国,哪里有这个的市场,制作一些机器,应该是没问题的,但机器几乎是洋人的天下,随便的杀入,别说挣钱了,全身而退都很难。
瞌睡就有枕头来,棉纺织业,似乎从1880年洋务运动开始,就发展的不错,1900年之后,更是蓬勃发展,从官办转入民营,很是有一段兴旺的过程,旧中国几个商业大家,几乎都跟棉纺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杨头这边人看不上,他看的上啊,种棉花也接触过一些,他本家大伯和哥哥,都是种棉花的,农忙的时候,让他回去帮过忙,什么深耕,育苗,除草,中耕之类的,多少也知道一点,晚清和民初,农民们基本上靠天吃饭,什么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