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时代-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船,可是真正走上一艘战舰的机会,在杨元钊的时代,几乎是不可能的,4500吨的舰船,已经是中国最大的战舰了。
“就先看海祈号吧!”杨元钊指着海祈号,说道。
“海祈号,好吧!”程壁光带着杨元钊,走上了交通艇,海祈号,可以说是这一批战舰之中,程壁光最熟悉的,当年驻扎在英国,接收的就是这些,从海祈号的建造,到海试,再到回国入役,几乎都是他一手操办的,海祈号的各方面性能,几乎是如数家珍,从动力,到火力,再到上面的人员,一一详细的给杨元钊介绍。
从营地到海祈号,差不多十来分钟,杨元钊基本上把海祈号了解各通透,当迈上海祈号的一瞬间,他直接的复制了海祈号的图纸,心中的一块大石,稍稍放下,开始观察着这个,清末最强大的一艘战舰。
第六十九章 海祈号 二()
海祈号是清政府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购置的防护巡洋舰(又称穹甲快船)。1896年下水,1898年服役,拥有两轴蒸汽发动机,18000马力,可以推动4300吨的舰船,以24节的速度高速航行,是快速巡洋舰之中的代表。
海祈号充分表现了当年的高速高炮火设计理念,速度24节,应该是很高了,在12年前,双联装的203重炮,即便在这个时代,也不算是很弱的重炮,发射速度相对于战列舰的主炮快一点,是压制火力的根本。
当今世界,海军战舰发展快速,当无畏舰出现的时候,整个世界无论是下水的,还是在建的战列舰,几乎一起过时了,在无畏舰的时代,战列舰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一艘12年前下水的战舰,不但性能已经落后了,就连保养,只能算是差强人意。
舰队,是一个技术兵种,不是如同陆军那样,拉了壮丁,给一把枪,然后训练个三五个月,就能够拉出来打了,而且战斗力不低,海军截然不同,新装配的战舰,如果不经过一段时间的海试和训练的话,根本就没用。必须持续不断的配合,持续不断的训练,当今世界各国,有能力建造战列舰的不乏很多,甚至曾经的小国意大利,生产的战列舰,在一二十年前,也是世界一流,甚至创举的设计了三联装炮塔,之所以没有继续下去的原因,就是钱。
一艘战列舰,只是造价,都让人望而生畏了,可是更加的恐怖的,还是他的训练费用,一年的训练费用,几乎相当于几年之内,重新的购买一艘军舰,所以,哪怕是目前世界第一强国的英国,也无法支撑大批量的海军军舰。
海祈号也是如此,在购买的时候,算的上是一艘比较先进的战舰,可是这么多年来,保养和训练的问题,只是勉强发挥出它的功效,在一体机的扫描之下,他发现,最近的一年之中,海祈号主炮开动的次数,绝对不会超过20次,这样的训练强度,能够磨合出一个合格的水兵么?
杨元钊不会一口吃掉一个胖子,中国的海军之路任重道远,而眼前的这批人,从某种意义上面说,是中国海军的种子,从北洋之变之后,传统的海军北洋,已经变成了陆军,海军不复存在,也就是现在的在坚持的程壁光等人,才让北洋水师的种子,没有彻底的消失。
“避光兄,这个船,恐怕很久都没有开动了吧!”
程壁光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的尴尬,作为一个水师官员,他很清楚,训练有素跟普通训练,甚至是没有训练,其中战斗力的巨大差别,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着连军饷都要自筹的水师,他能够让水师的战舰能够开动起来,已经算是不错了。
“水师穷啊!”
杨元钊看着长吁短叹的程壁光,心中一动,问道:“避光兄,你说,要是让海祈号全部运转起来,一年需要多少?”
“这个!”程壁光有些迟疑了,杨元钊所说的很明显,是要资助海祈号的运转,一艘战舰,特别是海祈号这样,拥有八寸主炮的战舰,要全部开动,每年按照规定科目的训练,消耗巨大,每年最少是5万英镑,也就是50万元的耗费,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起,要知道,当年海祈号买过来的价格,也不过是38万左右。
“我知道避光兄的疑惑,不过我跟德美洋行有些关系,以后,每年我们资助的主炮炮弹的500,炮管20根,副炮的炮弹5000,炮管100根,火药100吨,如何……。”看到程壁光说不出话来,杨元钊主动的说道。
程壁光愣了一下,战列级的训练费用,恐怕最重的就是炮弹和炮管,特别是后者,价格极为高昂的,战舰开动起来,就会有损耗,打一炮,也同样是有损耗的,一根炮管,特别是主炮的,往往打上一定数额的炮弹,就会老化,破损,甚至不太稳定,这个时候,战列舰必须要回去大修,更换炮管,并进行一定的清理工作,这也是战列舰从问世以后,就必须经常做的,哪怕是后世,号称永不沉没的核动力战舰,他们依然有大修的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是定打不饶要回船坞的。
杨元钊这么的大包大揽的,最少每年的训练费用,包过了的7成以上,剩余的,不过是人员和煤炭,煤炭不值钱,人员到各地化缘也就能够化到。
“不知道,你有什么要求。”程壁光看着杨元钊问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杨元钊相对于那些钻营的人来说,要好很多,可平白无故拿出来这么多真金白银,还是要问清楚。
杨元钊笑了,说道:“没什么,我只是对海军感兴趣,最多,我可能未来要成立一个远洋船队,需要程兄帮忙训练一下。”
杨元钊此时此刻,当然不敢说,他想要成立海军这个话题,此时还是满清当权,这个程壁光,虽然对革命有着很大的好感,可是他杨元钊此时没有强大的背景,一个不好,说不定就身陷牢笼的。
至于炮管和炮弹,刚刚,上船之后,他已经把全部的都给复制过去了,以他的一体机的强悍,越是贵的,越是复杂的东西,花费的成本相对而言,就越发的少,要知道炮管和普通的钢材一样,最多是添加了微量元素,或者特殊的加工,一体机能够省去前后的加工过程,制作出来的东西,当然是强大无比的,花费不了多少东西。
详细的在海祈号上面走了一圈,杨元钊又走上了其他的战舰,同为海祈号姊妹舰的几艘战舰,跟海祈号大同小异,除此之外,就是一些小型战舰,蚊子艇,鱼雷舰,这些舰船,或许在战列舰,甚至是铁甲舰对决之中,起不到什么作用,可是在特定的地方,作用不小。
为了避免疏漏,杨元钊仔仔细细的复制,果然,看起来差不多的蚊子舰,内里却是截然不同的,先不说武器装备,就算是动力,也有很大的不同,同样的两轴蒸汽机,在总重量和性能上面,跟海祈号差的太远了。
整整一天的时候,杨元钊都在兴奋之中,算下来,20多艘船,还有位于水师营地附近的炮台,这些都没有海祈号主炮的口径大,可一定程度上面,丰富了杨元钊大炮储备,现在的他,如果想要的话,随时可以拿出一大票的舰炮,
除了舰炮,最大的收获,还是蒸汽机,虽然这些舰船,不管是外国制造的,还是本国生产的,他们都是绝对的军工品质,比民用的版本,效能不知道提升了多少。
上上下下,走遍了整个水师营地之中,所有的舰船,上上下下,也花费了大半天的时间,谢绝了程壁光共同进餐的邀请,匆匆的离开了,今天一天的收获巨大,可要想把收获发挥出作用,需要做的,还很多。
第七十章 盘点收获()
入夜,上海的晚上,下了一场小月,到了4月,已经接近梅雨季节了,上海的空气也变得潮湿了起来,湿湿的海风,微微的吹拂,上海沉浸在一片灯红酒绿之中。
躺在床上,意识早已经进入到一体机之中,说实话,今天的收获,比之前上海的快一个月的时间的收获还要多。
军用舰船,是这个世界科技的巅峰,哪怕只是一些不入流的二流,甚至是三流,四流军舰,他其中蕴含的科技,远比民用科技要强悍。
一天的时间,杨元钊一共复制了12款不同的蒸汽机,从1895年款的,一直到1905年款的,特别是1905年款的,使用在一艘雷击舰之上,这一艘雷击舰,是去年才刚刚引进过来的,使用的也是英国1905年的蒸汽机,虽然不是蒸汽轮机,可是已经代表着这个时代尖端科技了,最少是英国的最高科技。
因为更强大的蒸汽机,英国专向了蒸汽轮机,已经非常的完善,新型的无畏舰,就是源自于蒸汽轮机的强大动力,可是德国的蒸汽机却生生的提升到了4胀的程度,可是跟蒸汽轮机的差距越来越大,到了明年,凯撒级开始建造的时候,德国也采用了蒸汽轮机,这种改变,代表着普通的蒸汽机全面落伍,所以,英国和德国几乎不约而同放开了对于蒸汽机的限制,这么一艘三胀式蒸汽机的雷击舰,才在这种情况之下,进入到中国。
这是杨元钊完全没有想到,本身水师舰队,在他看来,除了一个海祈号,最多是其他的几艘海字头的战舰,他们都是同一批在英国阿姆斯特朗造船厂制造的,即便有些改变,也大同小异,都是10多年前出现,没想到反倒在一艘小船之上捞着了。
蒸汽机,哪怕是三胀甚至是四胀的蒸汽机的,以21世纪的眼光来说,技术都不算很高,可是机械这种东西,特别是蒸汽机,都是极为精密的机器设备,任何一点点的偏差,都会造成巨大的问题,哪怕杨元钊自己懂得,没有亲自制作,要想完成,这个难度就比较大,之前他想当然的拖拉机,就是因为没有实验,这才会失败的。
蒸汽机也一样,特别是三胀甚至是四胀这样高端的蒸汽机,就杨元钊估计,最少要全力以赴的研究的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才有可能拿到完整的蒸汽机,而且是比较初级的产品。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直接获得了12年前的两轴蒸汽机,还有一批不同类型两轴发动机,可以说,完善了整个体系,最关键的是有一个三胀的蒸汽机,这样高端和低端都已经有了,以杨元钊研究实力,可以根据这个推断下去,很容易拿出四胀蒸汽机的样品,虽然说,这个时代,四胀式蒸汽机已经落后,新式的战列舰之上,已经不再使用这些蒸汽机了,转而使用蒸汽轮机。
这个世界,工业发展的脉搏不断跳跃,从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无不是跟动力有关系的,这样蒸汽机,对于杨元钊下一步很多事情,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除了三胀式发动机,杨元钊其他的收获也非常巨大,20多艘船,全部都是军舰,军舰上,最基本的,就是武器,从最低的30毫米机炮,一直到203毫米的重炮,几乎是应有尽有,特别是那些机炮,让杨元钊有些别样的选择的。
中国的军队,火力一向比较的贫瘠,有很多的军队,几乎是没有任何火炮。
一方面,是中国武器比较落后,全部进口的情况之下,外国卖给他们什么,就只能够使用什么,甚至连炮弹子弹这种东西,都需要进口的,另外一方面,也跟中国恶劣的交通环境有关系,几乎没有什么现代的公路和铁路,大炮只能够在泥泞的土地之上,借助着挽马进行行动,75炮已经能够算上重炮了,在很多的地方都无法通行。
在杨元钊的想法之中,迫击炮应该是最好的选择,这个时代,迫击炮还没有发明出来,无缝钢管倒是有了,可杨元钊不是军工专家,一定程度上面的,研究出迫击炮,这更加的困难,本身他是准备,到一战,或者迫击炮出现之后,去复制图纸,没想到,看到了这一批30机炮和47机炮,又给了他新的想法。
30机炮和47机炮,作为军舰之上的小口径火力,一般是自卫火力或者是近防火力,主要是防鱼雷,可是拿在陆军之中,却可以成为压制火力,如果加大30机炮和47机炮的威力,加强炮弹的爆炸力,作为陆军普通支援火力,已经够用的了。
不过,舰用机炮跟普通陆军炮火不一样,舰用30机炮和47机炮,一般都是2联的,因为舰船上面,30和47机炮不用考虑重量的问题,反而为了火力稳定的问题,会加重不少,按照杨元钊复制的图纸,双联30机炮重量在700公斤左右,杨元钊会对它进行一些改装,去掉一些不太需要的东西,减轻重量之后,由双联变成单联,这样的情况之下的,作为陆军的火力,已经足以使用了。
这种改动,对于一门火炮而言,非常的轻微的,只花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舰用全钢支架,被改成了普通的三角形支架,而且是可以拆卸的,炮管的部分无法拆卸,不过炮机和一些不重要的部位,都可以拆卸下来,这样,30机炮可以分成7个不同的部分,最大的部分重量不超过的90公斤,虽然还是很重,可对于之前的75炮,1300公斤的重量,绝对可以轻了很多了,一个强壮的士兵,就可以背起来,做短距离的行进,总重量也不会超过250公斤,绝对称得上是轻到了极点。
至于47炮,也进行了初步的改进,重量不超过400公斤,可惜47炮稍稍的大了一点,杨元钊的分割做的不太彻底,只能够分成3个部分,最重的部分,超过了200攻击,杨元钊还是放弃了分割的打算,左右400攻击,用挽马来行动的话,并不困难,在经过改装车轮,一匹马都能够轻松的拉起,比起沉重的75炮,已经强大很多了。
设定了连续制作100门30炮和47炮之后,杨元钊开始考虑离开之后的事情了。
历时一个月的时间,杨元钊的上海之行,应该说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如果还有什么遗漏的地方,那就是关于化工的机器设备,这也是无奈的事情,整个世界,化工这个时代,还属于尖端的科技,最少对于中国来说,这是没有市场,中国的化工,恐怕要到十几年之后,才会有侯氏制碱法,打破了中国的化工零的突破。
化工,特别是化工之中的重化工,可以说是工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