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走私1859-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可以找在人市里的衙役小吏拿个卖身文书,现场签字画押,然后交钱给小吏,小吏再盖上官印就成了,十分的方便快捷。”
“哦,原来如此。”听到这里的李永吉点点头,“那么价格呢,买人的价格一般是怎么算的?”
“现如今的价格啊,这可不好说,得现场问,不同的人,价格不同。不过通常来说,您要是买个年十**的、能工书算的漂亮大户出身的女子,身价可能还高点,怎么也要七八十两银子,好一点的得一百两以上;可要是买个十三四岁,能粗识文字的女子,那成交价就只二两银子到三两银子之间;如果是二十来岁的壮丁,一般只要五两银子就能买到,过三十来的男丁只要三两;至于那些过了三十的妇人、十数岁之男孩,那根本不要钱,都是白送,只要你肯管饭,那就跟你走。”
“原来如此。”李永吉点点头,感叹道,“倒是真便宜啊。”
“是啊,便宜是真便宜。”孙旺道,“不过俗话说的好,买人容易养人难。这买奴婢啊,不像买别的,你买回家去以后,还得天天管饭,月月给钱。要不然,你买来的人就会阳奉阴违,难以管教,你要是管的狠了,还可能会私下逃跑。因此买奴婢,多是买那忠厚本分的,要不然买回去个反骨仔,那可就是家宅不宁了。当然了,反过来说,你把人买回去不能就不管不问了,人毕竟不是牲口,人家尽心伺候你,将心比心,这当主子的,也得有当主子的担待不是?只要你好好对待下人,下人一般也会好好对你。”
“有道理。”李永吉点点头。
“那少爷您想买多少人?”
“暂时还没想好,最少也要两百人。”李永吉道。
“要买这么多人?”孙旺再次吃惊,“两百人可不是个小数目,要养活这些人,那得花不少钱。这么多人,每人每天怎么也得吃两斤粮食,这一天就是400斤,一个月就是一万两千斤,再加上衣服、月钱等也都得您出,这个一个月……天,算不出来,您,您能养得过来么?”
“你放心,我既然能买,肯定能养得起。”李永吉道,“就问你能不能做到。”
“做是肯定能做到。”孙旺道,“不过我得问您一句,您买那么多人是要干嘛?”
“这我也不瞒你,”李永吉笑了笑,“如今这到处都不太平,我想办个民团。”
第十六章 他是真的要办团练!()
“办,办民团?”听到李永吉的话,孙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因为李永吉的话对他来说跳跃性太大,他有些跟不上。
“是啊。”李永吉点点头,“那宅子在镇外,虽说不太远,但也是四周不靠,万一来点土匪什么的,没点家丁团练怎么守得住?对了,说起这个,办团练有没有什么要求?要不要跟官府打个招呼?”
“要办团练啊,那当然要跟官府打招呼。”说话的不是孙旺,而是齐掌柜,只见他拿着四张银票,笑眯眯的走过来,“您数数,这是四百两的银票,广丰号的,也是见票即兑,不比聚丰钱号的差。”
“嗯。”稍微一看,数目对,李永吉就迅速收起来,接着他对齐掌柜一拱手,顺势问道,“齐掌柜,您比我大,肯定有经验,不知如果我要办团练的话,要跟官府打什么招呼?具体要怎么做?”
“那也没什么,无非就是去官府登个记而已,一般而言就是要花点疏通的钱。”齐掌柜道,“不过现如今发匪作乱,朝廷鼓励各地兴办乡勇民团,如果你肯办团,不但一切从简,而且还能免你一定的钱粮赋税。嗯,其实这登记,就是要告诉朝廷你要做什么,让官府有个底,免得你招兵买马的时候,被人误认为你是要聚众造反。”
“哦,就这么简单?”李永吉诧异。
“嘿,哪儿能是这么简单。”齐掌柜摇摇头,“你如果要办团,就是在官府挂了号,为了防止舞弊,也就是防止有些人靠办团的名义免钱粮,因此官府会定期派人去查验。如果你的人不达标,比如团丁人数不足,训练不足,甚至武备不足等,都有可能被取消办团资格,重新追缴之前因为免税而欠下的税额。换言之,你要是办团,就得是真的办团,真得拉起一只兵,还得配齐了武器,要不然就是欺骗官府,事情可大可小的。”
“原来如此。”李永吉点头。
“另外,你既然在官府挂了号办了团,就是官家的人了,那么万一官府有事,要征召你的兵,除非有确实说得过去的理由,否则你一般不能拒绝,要不然官府也有可在事后以不听号令等理由,免了你的办团资格,甚至捉拿问罪都有可能。总之,办团练不是儿戏,花钱多,麻烦也多,这样的话,你还要办团练么?”
“办,为什么不办?”李永吉笑了笑,“你说的这些,早就在我意料之中,我可不是说着玩的!”
“好,有气魄!”齐掌柜继续笑道,“养心居那块地,种地虽然还不成,但要是当作养兵之所,那是最好不过。那边弄好了,养个四五千人都没问题。”
“那就还得多多麻烦齐掌柜了。”李永吉再次拱手,“不瞒您说,我是真心想要办团,但对这些规矩却不太懂,所以还希望齐掌柜您帮帮手,帮我打通官府的门路。当然,我不会白让您帮忙,肯定有谢礼,而且其中有什么花销,都可以找我报,不让您为难。”
“这……”齐掌柜皱起了眉头。
“齐掌柜。”孙旺在一边道,“先前买宅子的事儿虽然是我们自己不谨慎在先,可您的做法也忒不地道,要是我们把这事儿宣扬出去,我固然面子上不好看,说不定还得吃我家师傅的挂落,但您这锦绣坊的名声,哼哼!”
“你这小子,年龄比这位公子大,可养气跟见识方面比这位公子可就差远了,我锦绣坊的名声,又岂是你随便说说就能诋毁的?”齐掌柜说到这,先是笑了笑,接着转口对李永吉道,“也罢,看在公子你的这份气度跟态度上,我就帮你一回。嗯,说起来,我跟青浦县管钱粮的陈师爷有些交情,去找找他,总不会为难,不过这找人办事儿嘛,总得有些花销,这……”
“四百两,够不够!”李永吉直接把四百两银票给了他,“您只要给我办好这件事,这四百两都是您的,怎么办的,花了多少钱我不问。”
“敞亮!”齐掌柜对李永吉竖了一下大拇指,顺手拿过两张,也就是两百两,“这就足够了,我明天一早就去县城,保证给您办好这事儿。不过在这之前,您得给我交个底,比如您这团练打算要召多少人之类的。”
“当然是多多益善。”李永吉道。
“这个,李公子。”齐掌柜皱皱眉,“虽然朝廷最近有规矩,这招人越多,免的钱粮越多,但相应的,人数越多的团练,官府的惦记也就越多,不说检查会更严格,这万一有事,官府说不定就想起让您这个团练上战场,到时候可不能抗旨不尊,这您可得想清楚了!”
“多谢您的提醒。”李永吉点点头,“那你就先给我按照三百人的规模来!”
“三百人?这倒也是稳妥,自保的话,绰绰有余。”齐掌柜点点头,“不过三百人虽然在官府看来不算什么,一般不会为难你,但也不是个小数目了。这武器好办,可以弄最便宜的长矛糊弄一下,但这么多人每天吃喝拉撒也不是个小数目,而且因为是你的家丁奴仆,一切吃喝住用都得你自己出钱,你负担的起么?”
“这你就不用管了,我既然要办团练,就肯定不缺钱,你就给我这么上报就行。”李永吉道。
“那好,反正你说了算。”齐掌柜笑了笑,不再说什么了。
“这个,少爷。”看见说完了,孙旺道,“您要是打算办团,其实用不着花钱买人的。您只要管吃管住,再每个月意思意思的给点小钱,那些饥民就会一窝蜂的过来应征,何必非得花钱买人呢?一旦买了人,你得包人家吃穿住用行,花的比雇人费钱多多了。”
“你说的是不错。”李永吉笑了笑,“但是这样来应征的,应该还是良民,也就还是自由身,这样的人只是我的雇工,可以说不干就不干,我也不好一上来就严加管教,打骂由心,甚至杀人立威?”
“这,这……”
“这要办团,就得行军法,讲纪律,如果是普通雇工,万一有人嫌苦嫌累的不听命令,偷懒耍滑,甚至一走了之,那我怎么办?”李永吉继续道,“相反,如果是签了卖身契的奴婢,那就不同,因为从法理上,他是我的下人,什么都得听我的,一旦下人犯了错,主人打骂,甚至杀了,那也是天经地义?有着这样的强制性约束,我才能真正管理好这个组织。”
“公子高论!”
说这话的是齐掌柜,只见他正色的对李永吉点点头道:“办乡勇民团,再怎么差,那也是在养兵,是一支军,而军中无法,是养不出精兵的。以往他人办团,大都是靠亲戚朋友,大家推德高望重之人为首,以关系远近跟重赏来维持。这样的乡勇,纪律必然不强,打顺风仗还行,要是遇到恶仗,肯定立刻就散了。而自己的家丁就不同了,家丁是私人的家奴,可以行家法,必然对主人忠心耿耿,不管是训练还是打仗,都是最听话。以忠勇的家丁为骨干,再以之指挥一批召来的兵勇,这也是我朝带兵的常态,最是稳妥。嗯,想不到你年纪轻轻,就能想到这一点,不错,真是不错。”
说到这,齐掌柜把手中银票又塞给了李永吉:“后生可畏啊!就冲你刚刚这番言语,我齐宏魁今次就破个例,不收你钱,免费代你走这一遭,保证帮你办的妥妥的。而且从今往后您有什么需求,我又能办得到的,尽管来找我就成,别客气!”
“那就多谢了。”李永吉笑了笑。
等李永吉跟孙旺离开后,从刚才开始就一直站在一边没说话,年级有十五六岁,相貌清秀,打扮的像个小厮学徒一样的年轻人开口了:“掌柜的,您干嘛把银票退给他,还免费帮他跑团练?”
“很简单,我是不想得罪他。”齐掌柜叹了口气,慢慢解释起来,“原本我看他年龄不大,做事又毛躁,还以为他是个花钱没数的公子哥愣头青,这样的人欺一下也不怕,但看他刚才的那份气度,特别是那份明知道上当后的沉稳,我就知道,就算能欺他一时,也不会欺他一世。
其实看到他明知道上当还那副沉稳的样子,我就想做点什么补偿一下他了,毕竟本身卖宅子那事儿我们就赚了不少便宜,不能得罪死了,要不然以后不好相见。之后,我听他想办团练的话,我就更加肯定不能得罪他了。”
“这又是为何?”那少年又问。
“因为他是真的要办团练!”齐掌柜郑重的道。
“这算什么理由?”那少年愣道。
“你以为什么人都能办团练?”齐掌柜道,“要办团练,首先你得有钱,没钱你根本就养不起兵,何况是他那种家丁团练,更比一般的乡勇费钱,非豪门大户养不起。他既然不是笨蛋,还坚持办团练,那就是不缺钱了,不缺钱的人,总是不好得罪的。其次,他之前买奴婢办乡勇的原因你也听到了,说是为了能方便行军法,能方便杀人立威!呵呵,能说出这番话,那人铁定是心狠手辣之辈!这样的人办团练,心大着呢,绝对不单纯是为了自保。反正不管最后他能成不能成,我们这时候帮了他,总不会有坏处,与我不过是举手之劳,却能跟他化解之前的那一段小过节。”
“哦,我明白了。”那年轻人点点头,“就是说我们赚了他的大便宜,然后你发现他这个人其实是个有钱又心狠手辣的主,怕他心有不忿,就说些软话,赞他后生可畏,再做点小事儿帮他,让他对我们少一点怨恨,免得以后他惦念着我们,找机会报复咱?”
“对!”齐掌柜点头,“我们是做生意的,讲究的是和气生财,没必要跟不是做生意的人顶牛,再说反正我明天也得进城办事儿,这个就是顺便的。”
“是,还是掌柜的您高明。”那年轻人连忙道。
“哼,少拍马屁。”齐掌柜笑骂了一声,“德贵,回头你多打听打听,看看这个什么二少爷到底是什么来历,我猜的不错的话,他应该是本镇的没跑,就不知道是到底是谁家能教出这么个人物来了。”
第十七章 买奴记(1)()
李永吉从锦绣坊出来后,本来是想一鼓作气把买奴婢的事儿也做了的,但孙旺却告诉李永吉,这事儿今晚是做不了了,因为买卖奴婢的人市在青浦县,并不在本镇,而且晚上也不开业。
听到这里,李永吉又说想连夜坐船去青浦县,在那住一晚,明天一早就可以去人市。
这让孙旺有些为难,连说了什么夜路不好走啊,哪怕是行船也很危险啊之类的,这才好不容易打消了李永吉的想法。
其实这是时间观念的问题,李永吉本质上是现代社会的灵魂,适应的是现代社会的高节奏高效率,所以他做事总是一个接一个的十分紧凑,但放到清朝这种慢节奏的时代,就显得有些毛躁跟不合时宜了。
比如之前又是卖镜子又是买房子,总共才不到一天的时间,这办事效率在孙旺看来有些快的过分,也正因为快的过分,才让李永吉吃了不少小亏。
不管怎么样,听到这个时代走夜路有危险后,李永吉就果断打消了想法,而是让孙旺提前预定好一条好船,然后明天一早就走。
至于为什么是坐船,很简单,此时朱家角镇水路纵横,跟青浦县是可以行船的,虽然船的速度不如走路,但那是短途,如果是走长路,那还是坐船更快更舒服。
第二天一早,天还蒙蒙亮的时候,李永吉就被叫起来了,睁眼一看,却是陈妈。
问了才知道,原来孙旺已经在门口候着了,也是他托陈妈过来叫自己,说是自己的意思。
明白到这里,虽然还没睡够,但李永吉还是爬了起来,反正等下坐船可以继续睡个回笼觉。
叫起了还在死睡的李进宝,又在陈妈的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