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人说,拖延症就是不会管理时间,你得学会管理时间,把自己的时间表掐好,先把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然后按照自己的时间表一点一点地完成。
最奇葩的一本书叫番茄工作法,说一个番茄时间是25分钟,你给自己设一个闹钟,在这段时间里绝对不要让任何人打扰你,这25分钟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一个番茄时间结束了,再做另一个番茄时间的事。
如果我能做得到以上这些,还叫拖延症患者吗?就像是减肥,很多人都说,减肥还不容易?管住嘴,迈开腿,少吃多运动。可这样简单的方法,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其实很多心理问题,都有点像沙漠植物,你看着露出地面的就那么一点点,好像是癣疥之疾,但是如果你往地下扒,就会发现它的根系非常粗壮,而且盘根错节,扎在地层深处。沙漠里缺水,水源又很远,它要想够到水,就得拼命往下扎根。
减肥、拖延症这些问题,就好像是沙漠植物,表面上看起来就是人的一个小毛病,可是它在人的心理层面扎根是非常之深的。说白了,我们现在的心理学、生理学的一系列知识,距离剥开这些病症的神秘面纱可能还远着呢。
所以我才说,这些病的治法都是不靠谱的。这还让我联想起一个东西,就是我所谓“妈妈式的唠叨”。很多妈妈在扳孩子的毛病时都会这样说:“你不认真学习,那你要认真学习啊;你上课不听讲,你得认真听讲啊;你考试粗心,那你得细心啊;你做事鲁莽,你别那么鲁莽了,好不好?”
很多妈妈都说,孩子不听自己的。废话,因为没用啊。
拖延症到底是不是一种病
要知道,所有人的行为都是一个心理现象的表层的呈现而已,你不解决他内在的、深层的心理结构问题和他的认知格局问题,想原路把他往回掰,能掰得回来吗?
很多人会说,减肥也有成功的呀。没错,但是减肥成功的人都没有告诉你,他减肥成功的真正原因。我就有一个生活经验,所有中年已婚男人,如果突然开始往健身房跑,开始减肥。我告诉你,他十有八九是恋爱了,只不过他已婚了,所以没法告诉你他爱上了谁。几个月之后,发现大变活人,他怎么突然瘦了十公斤呢?我告诉你,没准儿他背后的整个心理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他减肥成功了,而在于他已经是另外一个人了。
人类历史上经常发生这样的事。外在地设定了一个标准,然后认为自己现在这个方式是错的,自认为这叫病,然后来治。我告诉你,人类历史上好多东西都被当作过病,比如说左撇子。中国大多数左撇子从小就被家长矫正过来了,他们如今都是用右手写字,这就是从小矫治的结果。你说用左手写字有什么问题,不纠正又会怎样呢?
再比如说同性恋。同性恋一直被当作一种病去治疗,直到现在还有好多医院声称:我们的门诊可以治疗同性恋。出的招那叫一个损,说你要在手上绑一根橡皮筋,一旦看见同性有感觉,就弹自己一下。很多人把自己的手腕弹得通红,但同性恋还是同性恋。
美国最大的反同性恋团体主席钱伯斯,是一名坚定的反同性恋者。其实他本人就是一名同性恋者,但他靠崇拜上帝、靠“信仰的力量”治好了,恢复正常了,并娶了妻子。他就认为同性恋的反面不是异性恋,而是神圣。所以,他创建了由260间教堂组成的同性恋治疗机构“出埃及记”(exodus),声称可以靠祈祷治愈那些非异性恋者。
2013年7月,他终于主动承认:“我受男人吸引好多年了”并向所有被他的言论伤害过的人道歉。他终于认识到,同性恋是无法治愈的。“什么同性恋能够治疗都是唬人的,我从没看过人成功转性!”就是说,所有声称能够治疗同性恋的方法全是骗术。
你可能会说,就算拖延不是病,它总是个问题吧?既然太行山落在了我家门口,那我就得愚公移山,得把它搬开呀。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把拖延变成一件有价值的事
前面我说,所有关于拖延症的书都不靠谱,这话说得有点绝对了,有一本书我看完之后,觉得还是靠谱的,叫拖拉一点也无妨。它的作者叫约翰佩里,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哲学教授。
第97章 今天我们该怎么活(4)()
佩里教授研究出了一套对付拖延症的方法,名字叫“结构性拖延法”,这个研究成果曾经被授予“搞笑诺贝尔奖”。这个奖是专门颁发给那些正式发表了论文,但是特别无厘头,甚至完全没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这说明当时美国的学界主流认为这个研究成果特别搞笑。
确实很搞笑,因为他解决问题的整个思路跟一般的拖延症治疗方法都不一样。一般的治疗方法都是,你想解决这个问题,你就得变成一个勤快的、不拖延的人。可是佩里教授说,拖延症没办法治,人类本来就不是自己所构想的那种光荣、伟大、正确的物种。从古希腊开始,我们都认为人是理性的,但是我们活得越久,人类文明越往深处走,我们就越发现,人类有大量的非理性地带。罗素曾经讲过一句话:“据说人是理性动物,我一生都在寻找证据支持这种说法。”
那既然我拖延了,怎么办呢?那就想办法把拖延变成一件有价值的事。佩里教授说,你不是在这件事上拖延了吗?那你就同时找好几件你觉得有价值的事,都搁在这儿。比方说,你现在要写一份年终总结报告,可你就是不愿意开始写,你就是想拖着。好,你一旦意识到你想拖这件事,那你今天就找几件你曾经拖延下来的计划任务,比如说把家里的账单清理一下,把自己电脑桌面上的文件给整理一下,看一本你一直拖着没看的书。为了拖那个事,你要把以前拖的这几件有价值的事情给干了。
他说自己就是这样做的。他曾经欠出版社一部书稿,一直拖一直拖,一想到这件事就头疼。那他是怎么办的呢?他就跑到宿舍去跟学生聊天。时间一长,他在出版社眼里已经是全无信用了,但没关系,学生突然喜欢他了,他突然成了斯坦福大学非常受学生欢迎的青年老师,因此还得了很多奖。这不就变成了很有价值的事吗?这就叫结构性拖延法,就是把祸水东引。
你们说这事儿靠谱吗?我觉得特别靠谱。拖延症本身并不是真正的危害,真正的危害是我们的心理机制——我们觉得自己有拖延症,所以不能承担太多任务,今天只做这一件事,我们得想办法把拖延症克服掉。
殊不知,你既然有拖延症,就说明你克服不了,你把这件事搁在这儿,为了拖延那件事,你只能找出大量无意义的事情去做,比如说聊个qq、打个游戏,然后东搞西搞。搞来搞去,最后实在不行,你会躺在沙发里看电视。你始终都不会去做那件事,而且你这一天也将会过得毫无价值。
佩里先生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让我们去找一堆有价值的事情,让它们之间互相拖延。即使你东路不通,你西路也通了,因为你毕竟做了一点儿有价值的事情,这就是结构性拖延法。
得学会跟自己玩心眼儿
这种方法的本质其实就是跟自己玩心理游戏。人生也是这样,你就得不断地把自己当他人,跟自己玩心理游戏。
我还记得大学时有个舍友,烟瘾特别大,那个时候学生都穷,他经常没钱买烟。所以,他有一个习惯,他每次买一包烟,会从20根里面拿出4根,藏在宿舍的很多地方,然后故意让自己把这个藏烟的地方忘掉。
我就问他:“你干吗要这么干呢?”他说:“当我没钱抽烟的时候,我心里是有数的,这屋里一定有,我一定能找得到烟。这个时候,那就是救命的烟。”这不就是跟自己玩心眼儿吗?
没办法,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旅途,就是这样的一个征程,你不跟自己玩心眼儿,有的时候就真的会被自己搞败。
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是怎么跟自己玩心眼儿,怎么与拖延症斗争的,大致有三招。
第一招,很多讲拖延症的书上都说,你要把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去完成,我觉得这个不靠谱,我的心得是,把那些创造性的任务分解成机械性的劳动,就比较好完成了。很多人拖延,有的时候并不完全是因为懒,而是在那些创造性的事情上,他对自己有完美主义的要求,他要求自己做到自己根本达不到的水平,所以才会一直拖着、等着。
比方说我上高三的时候,一旦拿起政治、历史、地理这些文科的书要背,我的注意力也就能集中个五分钟,然后就去搞东搞西了。怎么办呢?我从高二夏天,也就是暑假起,就给自己下了一个任务,要把政治、历史、地理这三套教科书抄五遍。就是抄,不需要我背,不需要我调动注意力,我只需要做机械性的劳动就可以了。最后我真的抄了五遍,我从来没有背过书,但是我的高考成绩还可以。你看,这就是典型的把创造性劳动变成机械性劳动的行为。
你可以观察一下,拖延症最严重的是些什么人?多是做创造性劳动的人,最被拖延症所苦的人,就是出版社编辑,求爷爷告奶奶,找作家去组稿。然后作家就给你拖,他们可不是按小时拖,而是按年拖,拖得真是山长水远,你都不知道他们会拖到什么时候,因为他们在做创造性的劳动,一定要用机械化的劳动把它分解掉。
第二个心得,叫“让种子飞一会儿”。我还记得高考的前一天,我们的班主任给我们讲了一个高考关于语文考试的技法。他说,你们拿到语文卷子之后,千万不要一开始就做题,先翻到最后一页,看作文题,看懂了就搁下,然后从第一道题开始做。他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虽然这个时候你在做前面的题,没特意去想作文的事,但是因为你看过这个作文题,所以这篇作文的构思,已经在你的心里开始生长、发芽,“飞了一会儿”了。当你把前面的题全部做完,开始写作文的时候,你不知不觉已经完成了一部分构思,这是一个很节省时间的方法。
我对付自己的拖延症,现在也用这个方法。就是不管这件事我多不情愿去干,我会强迫自己先干一件事:先把这事了解一下,然后才把它搁下。虽然我之后在搞东搞西,但是我知道那个种子在生长。所以一旦时间来不及了,我必须要开始干的时候,就能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把它干完。
第三个方法其实特别简单,既然你认识到自己有拖延症,知道拖延症有一个最大的共性:当你面对的是一个人的任务时就会拖延,而在群体压力下,拖延症会消解很大一部分。
美国社会有一个现象,很少有富人是胖子,胖子基本都是穷人。不是说穷人就一定是人穷志短,而是富人在社群里面是有压力的,因为胖就意味着你意志薄弱,你自控能力差,你在社交圈里就不好混。这种群体压力会对人的行为构成很大的反制效果。
我一旦意识到自己有一件事想拖延了,就会采取一种办法,那就是开会。我会请一些人来,介绍一下我要做的方案,然后群策群力把它完成。大家觉得罗胖很谦善,其实不是,我就是找几个人看着我,然后当着别人的面,你会发现你另外一个心理机制开始启动了,就是虚荣心。当着大伙儿的面,你总不好表现出你很懒吧,然后你就会用虚荣心顶着一口气,把这件事很迅速、很利落地干掉。
拖延症背后的庞然大物
我的心得分享完了,但是这件事还没完。我真正想告诉你的是,也许拖延症真的没有办法治,因为我们的敌人何止是自己,而是一个比自己还要恐怖得多的东西。
拖延症背后那个我们真正要面对的庞然大物,到底是什么呢?是人类几百万年的进化史。
减肥为什么难?就是因为我们的身体是由几百万年的进化历程构成的。我们现在一日三餐,每顿都是大鱼大肉,堆积的脂肪肯定超过了所需的量。但是,因为我们进入文明社会,能吃饱肚子还没多少天,我们的生理构造还来不及做出反应,所以,我们看到东西还是想吃,吃了就会转化成脂肪,然后堆在身上,以应不时之需。
拖延症也是这个道理。人类有一种底层的心理结构,就是我们更看重当下的价值。你想,作为一个原始人,一个进化中的猿猴,逮着一个东西,怎么可能留到明天再吃?夜长梦多啊。所以,我们对当下的价值评估就更高,对未来的价值评估偏低,能懒一会儿就懒一会儿,把当下这种爽的感觉先享受了再说,至于未来,一会儿再说。
所以,拖延症真的不是病,它就是人类的底层心理结构。自古以来都有拖延症,比如说大才子庞统,张飞去见他的时候,他桌上堆着一堆案卷尚未处理。张飞来了之后,他说好,现在我处理给你看,一个上午就把事情做完了。这就是典型的拖延症。
现代社会加重了人的拖延症
拖延症之所以会成为当下一个重要的社会话题,就是因为我们现代的工业社会确实加重了人的拖延症,以及它的危害。
为什么说加重了呢?有这么几个机理。第一,现代社会,一个人从目的到手段的距离变得更远了。原始人的时候,基本就是不做不食,这一天他干活了,出去捕猎了,他就有得吃;他不出去捕猎,他就没得吃,手段和目的之间非常近。可是现代社会不是这样的。
有一个典型的段子,一个富翁到海滩上看见一个渔民说:“你怎么这么懒,躺在这儿晒太阳,你应该去干活啊。”渔民说:“我干吗要去干活挣钱啊?”富翁说:“挣了钱,你就可以什么都不干,躺在那儿晒太阳了。”渔民说:“我现在不就在这儿晒太阳吗?”
这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故事。这就是现代社会,从手段到目的的过程变得非常复杂,人不能直接用自己的本能感受得到,所以酿造了拖延症。
第二个原因,现代社会的很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