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罗辑思维 >

第30章

罗辑思维-第30章

小说: 罗辑思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中国的农耕时代,在欧洲的中世纪,什么时候听说有人要自由、要平等、要博爱?不需要。那个时代,人作为一个物种,存在度是极高的,不需要那么高的自由度。

    但是,在现代社会,没有自由行吗?没有搜索引擎,你可能都活不下去。为什么计划经济能折腾那么些年,而越到经济发达的时代,计划经济就必然崩溃?我们罗辑思维一谈到经济、谈到商业,都会主张自由市场经济。这不是说它天然就对,而是经济要发展、财富要增值,没有企业和个人的自由度是不可能发生的。

第33章 这个世界会好吗?(3)() 
再说,我们现在的互联网经济,我们经常讲的跨界打劫、跨界发展、整合资源,不就是自由度吗?如果我们再回到计划经济的时代,怎么应对互联网时代的经济发展呢?

    自由度会越来越高,这是一个总趋势。

    结论四:结构度越来越复杂

    第四个结论就是结构度越来越复杂。从最开始的粒子到原子、到分子、到单细胞生物,一直到今天的人类社会,结构确实是越来越复杂,这是一个明摆着的现象。

    什么是结构?王东岳先生在他的书里面提出一个定义,所谓的结构就是原来一个浑然自足的母体进行了分化或者残化之后,再进行媾和的结果。这个定义可能听起来比较费解,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就是一个浑然自足的母体,一旦它变成多细胞生物,它还是那个单细胞吗?不是了,它必须进行功能分化。而所谓的功能分化,换一个不好听的名词就是“功能残化”。它必须丢掉一部分功能,然后发展出一个独特的功能。

    比如,人类在子宫里面的时候,不就是一个受精卵细胞吗?它是一个浑然自足的母体。但是,随着胎儿的发育,有的细胞变成了肝脏细胞,有的变成了皮肤细胞,有的变成了骨骼细胞,有的变成了神经细胞,每一个细胞承担的功能都不一样,原来那个浑然自足的状态也就丧失掉了。一个婴儿生下来,你把它身上任何一个细胞取出来,它都无法单独存活。

    所以,所谓的分化其实就是残化。只不过,这是故事的前半段,还有后半段。一旦残化之后,母体分解成几个部分,就会出现一个强烈的动机,再一次媾和在一起,形成一个结构。

    过去,我们总是从静态的角度来看待结构,王东岳先生的高明之处,就是从动态的角度重新解释了什么叫结构——它是残化之后再媾和的结果。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距今五六亿年前,有一个地质年代叫寒武纪。寒武纪的物种大爆发,大量的生物物种开始演化出来。与此同时,还发生了一件事,出现了两性繁殖。在寒武纪之前,所有生物都是孤雌繁殖,或者叫单性繁殖。这个时候,分化或者残化出一个分支,叫雄性。雄性出现了之后,就不得了了,世界舞台上就出现一场永远不谢幕的话剧,就是雄性追逐雌性。这是一个强烈的动机,它要再媾和。

    有一个寓言讲得好,说什么是男女?就是上帝把整个人一剖两半,然后分别放在世界上的两个地方,从此这两半都要努力找到对方。这就是结构。文学作品有两大主题,一个是死,一个就是爱。什么是死?死就是维求存在度,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最焦虑的问题。但是,爱有的时候比死还要焦虑,为什么?这就是分化、残化、再媾和的需求,这也是维求存在度。

    现在,很多人天天都在刷手机,手机有那么好吗?他其实是在维求自己的存在度,是在进行一个结构化。他为什么刷手机?有可能是在泡妞,有可能是在找如意郎君,有可能是在订中午的盒饭,有可能是在了解今天外界发生的大事,也有可能是在公司的群里办公。这就是结构分化之后,强烈的动机逼着人再媾和的过程。所以,我们再看别人刷手机的时候,要知道他是不得已,而不是养成了什么恶习。

    现在,很多家长不让孩子玩手机、玩ipad,我们可以等着,孩子一旦社会化之后,社会复杂的结构必然会把他拖到手机和ipad那里去。那个时候,家长可就管不了了。这是138亿年的总趋势决定的,不是家长陪孩子几年能够更改的习惯,这叫结构。

    我再把前面的四个结论给大家做一个回顾。首先是万物一系演化,越到后来,我们对外在条件的依存就越来越多,这是一个总纲。于是,出现了后面的三个结果:第一,对外在环境的感应度越来越高;第二,我们的自由度越来越强;第三,我们的结构度越来越复杂。

    我们经常说三个词,政治、经济、文化,这是影响我们生存的最重要的三个领域。换句话说,我们为什么那么关注它们?因为有焦虑,所以这三个词也可以叫作政治焦虑、文化焦虑和经济焦虑。

    这不就一一对应了我们前面讲的三个结果吗?

    为什么感应度要越来越高?因为要接受大量的信息,这就是文化焦虑。为什么我们的自由度要越来越高?因为我们要捕捉那些外在的物质条件来供我们生存,这就是经济焦虑。为什么所谓的结构度会越来越复杂呢?因为人和人、人和社会的协作关系,本质上就是政治焦虑。所以,它们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虽然我们人类发明了“政治”“经济”“文化”这么高大上的词,实际上138亿年所有演化而来的物系,都有这三个焦虑和三个需求,以维持它的存在。

    人是万物演化最悲惨命运的承担者?

    这就是物演通论的一个理论框架。我再给大家捋一下,王东岳先生到底讲了什么——就是宇宙的演化有一个万物存在度不断下跌的趋势。但是,在下跌的时候,总想要一个办法来维持自己的存在,怎么办?用一种代偿的方式,就是用越来越复杂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的感应力、越来越高的自由度,来代偿性地补足自己下降的存在度。虽然在补足,但是我们前面在讲“代偿”这个概念的时候,已经把底牌透出来了:虽然能够回补,但是并不能完全补足。所以,万物的演化,实际上是一个逐渐衰亡的过程。

    你可能会觉得前面讲得有点道理,但是结论一出来,却未必能接受得了。

    第一个结论,人类是138亿年宇宙演化的最后一个阶段,或者是目前看到的最后一个阶段,已经濒临衰亡。人是万物演化最悲惨命运的承担者。

    第二个结论,人类搞出来各种各样的花样,文化、政治、经济,还有科技,实际上是走错路了。如果以人类存在为总目标的话,我们近现代化以来搞出来的科技发明,我们现在在推动的经济发展,其实都是南辕北辙,我们越往前走,就越会沦入一个系统性的危机。

    这不就是胡说八道吗?尤其是我原来还讲过,等到奇点来临,到2046年的时候人类就吃喝不愁了,将迎来一个财富大爆发的时代。这是一个乐观主义的判断,和现在这个极度悲观主义的判断,这是不是矛盾呢?

    这就牵扯到我们对一个理论体系的态度,人类历史上从来不存在什么终极真理,而且越是看起来比此前的道理更对的理论体系,往往存在的时间越短,更容易被颠覆、被证伪。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鬼、神这套体系,维护人类存在至少有一万年。牛顿搞出来的科学体系,看起来比此前的什么神、鬼要正确吧?但是,又怎样?300年就被颠覆掉了。然后,就是爱因斯坦和现代物理学搞出来的新体系。你放心,不超过300年,这套思维方式也一定会被颠覆掉。

    递弱代偿是终极真理吗?

    如果你明白了这个演化的过程,我们再来看王东岳先生的理论。它是终极真理吗?即使王东岳先生将来的历史定位和牛顿、爱因斯坦一样牛,他这套体系也一定会被证伪、被颠覆,而且时间会短得多。所以,王东岳先生屡次讲过,这套东西肯定不是真理。

    它没有价值吗?恰恰相反,它的价值巨大,因为我们判断一个理论体系是不是有价值,关键是看三点。

    第一,自洽。就是按照现在人类的思维水平,有没有发现它内部的逻辑矛盾。如果没有,就叫自洽。

    第二,他洽。它能不能解释现在人类知识总量中发现的那些事实。

    第三,续洽。这个理论体系成立之后出现的新知识、新事实,能不能放到这个理论体系中加以解释。

    如果自洽、他洽、续洽这三者都成立,这个理论体系当下就成立;如果将来把它颠覆和证伪,那也是因为人类观察世界的尺度发生了重大变化。而新的尺度没有出现之前,我们只好接受它,这就是一个理论体系的价值。

    02理性乐观派

    什么是递弱代偿?

    王东岳先生提出来的这套哲学理论,核心就是四个字:递弱代偿。就是说,随着宇宙万物的演化,所有的物系都会越来越弱。但是,有一种方法叫替代性的补偿,可以用其他权宜之计来维持它们的存在度。

    比如,我们中国人搞出了一个物种叫金鱼。金鱼的眼泡那么大,尾巴那么散,好看是好看,但是把金鱼扔回大自然,它根本没法生存。跟它的老祖宗野生鲫鱼相比,它的存在度是非常差的。但是,它能跟人协作,只要人们继续喜欢它的样子,愿意来养活它,这个物种就能存活下来。虽然这个物种的存在度下降是铁定的事实,但是它仍然可以靠外在的依存条件维持自己的生存。这就是物演通论总的意思。

    下面,我用一段相对严谨的话再把物演通论简单做一个描述。所谓的“递弱代偿”就是指在138亿年来的宇宙中,万物从最早的粒子到后来的原子、分子、单细胞、多细胞一直到人类社会,是一系演化的,它的总规律就是递弱代偿。也就是说,138亿年来,所有的物质都像从悬崖上高空跳水一样往下跌落,生存度越来越差,稳定度越来越差,越来越趋近于衰亡。

    但是,万物都要求存在,所以在下跌的过程中,东边捞一把树枝,右边抄一把泥土,千方百计地维持着自己的存在。但是,它维持的方法不是它的存在度就地提升,而是用一些权宜之计,就是用“代偿”的方法。

    最主要的代偿方法就是对外的依存条件会越来越多,我们会发展自己的知性、感性和理性,以提升自己对外界环境的感应度。比如,我们会提升自己的自由度,从微生物长出边毛、长出肌肉,到我们人类可以坐火箭上太空,都是我们的自由度越来越高的表现。还有一点,就是结构度越来越复杂。我们构建了人和人之间的协作,构建了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和政治关系。

    不过,所有的代偿性效应,并不能最终补足我们存在度的下降。所以,万物一系演化,最终是趋向于衰亡的。按照王东岳先生的话来说,人类差不多就是这个衰亡过程的最后一站。

    在我看来,人类历史上所有的理论体系本质上都是猜想,都是一个解释性的体系。只要它对万事万物的解释性比此前的理论体系在尺度上稍微大一点,我们就可以暂时接受这套理论体系。

    物演通论这套体系是从哪儿演化而来的?就是从达尔文的生物演化学说发展而来的,只不过,达尔文看问题的尺度相对来说比较小。他是从生物个体的角度来看待这个演化的过程,所以,他得出了八个字的结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就是说,自然选择作为一把进化的剪刀,推动着物种的发展。

    达尔文这套学说一百多年来经过了大量的验证,现在证明在这个尺度上他是正确的。请注意,是在这个尺度上。一旦我们把视野放大到整个生物演化史,进一步放大到138亿年的宇宙演化史上看,至少有两个问题进化论解释不了。

    第一,达尔文讲的是生物通过自然选择的无方向变异来获得生存度。可是,为什么现在生物的演化仍然是有方向的,一定是趋向于越来越复杂的呢?以前,我们在介绍进化论的时候曾经提出过一个学说,叫“醉汉回家”。就是一个家伙喝醉了,他要回家,路的左边是一堵墙,右边是一条沟,他如果向左边摇摆,会被墙挡住,右边没有墙,所以他的下场一定是掉到了沟里。这就是生物演化,它是有方向的,一定是向越来越复杂的方向演化。但是,问题在于,这只是个比方,这堵墙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无方向的变异最后导致物种向越来越复杂的方向演化呢?这个问题进化论解释不了。

    第二个问题更解释不了。达尔文说:“一个生物个体一定是因为它变异出来一种特质,这个特质是更加适应这个环境的,所以它被进化剪刀留了下来。不适应的个体通通被灭杀了,这就是生物演化的过程。”这个说法推导出来的结论应该是,生物越进化,应该越适应环境。但是,生物演化史告诉我们的结论恰恰相反:生物越演化,反而越不适应。

    人类文明就符合这个过程,我们的农耕文明有1万年,工业文明有300年,现在信息文明不到100年。相信这个演化过程会越来越短,所以稳定度越来越差,适应性越来越差。请问这怎么解释?

    递弱代偿原理就是解释达尔文留下来的这两个未解之谜的。

    递弱代偿原理的两点颠覆性

    这套理论的颠覆性主要是两点。第一点,生物会逐渐衰亡。过去,我们都认为生物是越来越进步、发展越来越好的。第二点,关于因果的解释也被颠倒了。过去,我们认为,是人类发展了强大的能力、破坏了环境,导致现在又是气温升高又是各种污染的。我们的生存度越来越差,是这么解释的。

    但是,王东岳先生的理论把这个因果给颠倒过来了:因为万物一系演化的存在度越来越差,不得不发展出各种各样的能力,来挂住这个生存线,所以它是一个代偿性的补充。换句话说,随着科技的发展,万物具有各种各样的属性、能力,是一种不得已的行为。

    比如,两性之间的关系,最早的单细胞生物没有两性问题,它们是自己分裂繁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