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招聘时最应该问的两个问题
怎么样解决这种尴尬的局面呢?首先从招聘开始。在招聘的时候,当一个年轻人跑来跟你说:“我想到你们公司来工作。”你也觉得这孩子不错,打算要他的时候,你要问他这样一个问题:“你到咱们公司打算干几年?”
他可能有点愣,会说:“我我打算干一辈子。”凡是打算干一辈子的,你怎么回答他?
“我们这里不招要干一辈子的人。”想干一辈子的人是想在这里干吗?养老。所以,我们不能够招要干一辈子的人。
你要告诉他:“人生很漫长,咱们互相之间也不是很了解,你刚到我们公司来应聘,所以对我们公司的情况也不太清楚,我希望你对你的人生能够有一个规划。如果你有一个规划,你觉得最起码能在咱们公司干几年?”让他想想看。
如果他是一个有想法的人,他也许会回答:“四年吧。我觉得无论怎么样,无论发生什么事,我最起码能够干四年。”
第二个问题更重要,你要接着问他:“四年以后,当你离开咱们公司的时候,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个员工在一家公司工作了三四年,他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肯定不会是工资和奖金。发的那点工资和奖金早就花光了,所以那点钱对他来讲只能养家糊口,绝对不是他最大的收获。他最大的收获一定是他自己的成长,他成为一个不一样的人,他拥有了更多的社会资源,他拥有了更多的经验,他拥有了更多的技能,他的价值观得到了提升。
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员工跟我们谈起任何事总是说:“这件事有没有钱?有没有加班费或者补贴?”我们过来人都知道,那点钱对一个人来讲并不重要,但是我们的员工却总是盯着那么点儿钱,原因是什么?很简单,因为没有人告诉他,他还应该有一个更大的目标。
我有个师弟是麦肯锡的合伙人,他告诉我,麦肯锡的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的时候,一定要问应聘者这样一个问题:“当你离开麦肯锡的时候,你下个目标是哪家公司?”凡是有目标、有理想的人,才会珍惜眼下的工作,好好地工作。
“四年以后,当你离开这个公司的时候,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就能够把员工点燃。
你的价值取决于什么?
什么叫作“把员工点燃”?我在樊登读书会讲过一本书,叫干法。这是一本特别经典的书,日本的稻盛和夫先生写的。稻盛和夫先生是日本唯一一位在世的“经营之圣”,他创办了京瓷、日航、第二电电,全都是世界500强公司。老先生七十多岁的时候患了胃癌,还出来重整日航,在此做成了世界500强,是特别厉害的一个人。
在干法这本书里,稻盛和夫把员工分成三类,第一类叫自燃型,就是自己划个火柴就能把自己烧着了。自燃型的人,不用任何人管他,他自己就会玩命干。
第二类叫点燃型,你给他做做工作、谈谈心,然后划根火柴烧他一下,就能把他烧着。第三类叫阻燃型,你拿火焰喷射器喷他,喷完他还是原样,就像陶瓷做的一样。我们生活中就有很多阻燃型的员工。
我有一个朋友,在杂志社当编辑,经常跟我抱怨:“你知道吗?我现在练成了一招。”
我说:“什么招?”
他说:“我编辑任何文章,只用三个组合键,就是ctrl+v、ctrl+a、ctrl+x,多一个我都不用。”
我问他:“你干吗这么挑战自己?”“我要对得起单位给我的那份钱。因为老板给钱太少,所以我只用ctrl+v、ctrl+a、ctrl+x这三个组合键,就把这份工作对付了。”
我问他:“你这样做编出来的文章好吗?”
他说当然不好了,只能算凑合。
我说:“那你的水平这几年是进步还是下降了?”
“下降得厉害,我现在出去找工作都找不着。”
“那你何苦呢?你让自己的水平不断地下降,然后整天ctrl+v、ctrl+a、ctrl+x跟老板这么对付,为什么要让自己的身价不断地贬值呢?”
你们知道他说什么?他说:“我有什么办法?谁让他只给我那么点钱?”
大家明白这个死循环了吗?因为老板只给这么点钱,所以他只能凑合;他这么凑合,所以老板讨厌他,就给他更少的钱,于是他就倒霉了。
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说句实话,到处都是。还有很多人把这叫作“职业”,说:“我这个人是很职业的,给多少钱办多少事。”这叫职业吗?这是职业杀手的职业:你想要谁的腿,给我8000元;想要谁的命,给我2万元。而我们作为一个打工者,老板只给我们8000元,我们能不能干2万元钱的活?老板给我们2万元,我们能不能干10万元的活?
你的价值不是取决于老板给你多少钱,而是取决于你创造了多少价值、你的能力有没有得到提升。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道理。但是,为什么我们生活中有那么多人,就像我这个朋友一样,本身是很优秀的人,当年高考成绩也很好,上了很好的学校,现在会是这样的心态呢?
说到底,中国的教育提供的就是一个不合格的产品。全世界的教育流派,不管是蒙台梭利还是萨提亚,核心都是一件事:塑造一个人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一个人的自尊是来自内在的,尊严感不是来自于别人怎么看自己,不来自跟别人怎么比较,不来自别人怎么对待我,而是自己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孔子就是这样的人,用他的话说就是“行所当行”,就是你对我好,我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照样对你好,因为对你好是我的需求。
当一个人有了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的时候,他才会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而不是因为别人怎么对他,所以他故意要做那些跟别人对着干的事。而我们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就破坏了孩子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我们的办法就是排名,跟别人比:你看他们家怎么样,他的成绩多好;他考了211或者985大学,你只考了个二本。总要找一个对比的对象,所以我们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基本上丧失殆尽。
很多人高中毕业的时候都会去烧书,把所有课本、习题、试卷付之一炬,因为他们痛恨学习这件事,他们从学习里面根本找不到本应该有的乐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很多员工,整天在拿老板怎么对自己,来决定自己该怎么做。
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四年以后,当你离开这个公司的时候,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我问过樊登读书会所有员工,我相信罗振宇也都问过,因为他是我们的会员,联盟这本书对他的管理有很大的影响。
这个孩子想了想,也许会说:“四年以后,当我离开的时候,我希望我能够成为一个店长,您觉得行吗?”“很好。那么在这四年时间里,我会努力地培养你,尽量让你成为一个店长。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可能会锻炼你,可能会安排你出差,安排你参加培训,有时候还要加班,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很多公司在招聘的时候,最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自己的公司描述得特别好:咱们公司的工作其实没有那么累,还有五险一金;咱们公司中午午饭都报销或者免费的自助餐特别好;咱们公司男女比例合适,你来了还容易找到对象。当你用这种方法吸引员工加入的时候,请问你找来的是一群什么人?他们是冲着北京户口、冲着免费午餐、冲着能找着对象、冲着压力没那么大来的,他们就是来玩的,是来休闲的。
马云讲过一个观点,我特别认可。他说公司在招聘的时候,一定要对员工坏一点,要告诉他在这个公司工作不容易,事情特别难做,有时候还会遇到屈辱,别人会误解你,而且咱们公司加班是常事。但是,我们要一块儿改变世界,你愿意加入吗?这时候,你招来的人,是那群想跟你一块儿改变世界的人,而不是冲着免费午餐来的人。
所以,当这个员工说他想要成为店长的时候,我们不要那么轻松地许诺他:“没问题,我一定让你当店长。”应该让他知道:“这是一个很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当中,我会锻炼你,会给你机会,会让你出差,会让你加班,会让你参加培训,但是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你达成一个店长所需要掌握的知识。”这是我对你的承诺。
“那么,你要为我做什么?你现在进了这个店,你要帮我把这个店的业绩做起来,你要让这个店的客户服务满意度提高。”
双方达成共识之后,可以签一纸协议。这份协议上记载了员工对公司的承诺以及公司对员工的承诺。请注意,这份协议没有法律效力。
为什么要签一份没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呢?这个员工刚开始铆足了劲去干,后来有没有可能突然又松劲了呢?不可避免。因为很多年轻人就是这样的,一旦热情劲过了,会慢慢地有点滑坡,有点松劲,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这时候,你如果把这份协议拿出来跟他说:“你看,你当年是跟我怎么承诺的,你对得起我吗?”当你用这份协议威胁他的时候,你又把他从主动型人格变成了被动型人格。所以,这份协议仅仅是起到一个作用,那就是备忘,咱俩都记住,咱们互相之间是有承诺的,那么就好好干吧。
当你在这四年时间里,让这个员工加班、出差、去做一些他觉得压力很大的事,他还会觉得是你在整他吗?他会不会抱怨?他知道老板这是在锻炼他,在帮助他实现成为一个店长的目标。
如果员工松懈了,可以过来提醒一下:“还记得咱们的目标吗?咱们的目标是要做店长哦,加油!”这就够了,然后让这个员工不断地努力,去把这份工作干好。
这就是联盟的第一步,我们首先得在招聘的时候把好关,要让员工知道,他来这儿的四年是有目标的。
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到另外一本书,商业的本质。这本书里有很多有用的东西,其中有一点我印象特别深,杰克韦尔奇说:“你一定要对员工要求得足够严格。”因为这是对员工负责,员工一天的24小时,有十几个小时是在吃饭、睡觉,所以他一天能够用来投资的时间只有八九个小时。员工把这八九个小时投资在了你身上,他不是来这儿领工资的,而是来这儿投资的,他每天把人生的八九个小时投资给这家公司,所以你要为投资人负责。你要为这个员工负责,要让这个员工得到他应得的回报。
这个观点是不是跟联盟这本书连起来了?你要让他知道,这四年时间里,你每天投资八九个小时在咱们公司,就要有所回报,你的目标要搞清楚。所以,当员工找到一个目标,说我的目标是要成为一个店长的时候,他才不会觉得那些加班是浪费时间。
乔丹和他的老板有没有目标?乔丹说:“我的目标是成为史上最伟大的球员。”老板说:“很好,那这样,你给我得两个总冠军,我培养你成为史上最伟大的球员。”然后,乔丹就玩命地打球,这个老板就开开心心地捧他,最后大家达成了一个双赢的结局。
这是联盟的第一步。
第一种情况:员工想要留下怎么办
领导力的课程里面有一个非常基础的知识:什么叫管理者?很多人做了很多年管理者,都不知道什么叫管理者。
管理者的定义就是,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的人。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定义,所以遇到任何事都说:“这个放着我来!”男性管理者尤其喜欢这样,因为男人最需要得到的就是被需要的感觉,特别喜欢听别人说“我特别需要你”。
所以,当一个男人有这种意愿替别人做事的想法的时候,他就会特别累,整天替人干这个干那个,还得把别人训一顿。最后我们会发现,凡是替员工做了很多事的老板,通常跟员工的关系都不太好,因为员工觉得不被信任、不被欣赏,所以不仅不会感谢老板,还会觉得他挡住了自己前进的道路。
所以,只要你是个管理者,你身上永远都有一个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培养他人成长。在这四年时间里,你的任务就是培养这个员工成长,努力帮他实现想要达到的那个目标,做店长。
到了三年半的时候,你要再跟他谈一次话。你把他找来问:“你看时间过得这么快,转眼就三年半了,怎么样?找着下家了吗?”
这个员工说:“没有,还没找到下家。咱们公司挺好的,我还想接着干,不想走了。”
这时候,你要吓唬他一下,说:“世界那么大,你不想去看看吗?”
他说:“我不去,真不去。”
这时候问他什么呢?问他:“这次你打算干几年?这次的目标是什么?”
这就叫任期制,一个任期接着一个任期地谈下去。
第29章 商业思维的升级(5)()
第二种情况:员工要跳槽怎么办
另外一种不太顺利的状况是,这个员工跟你说:“老板,我找着下家了,就在对面那座楼上,那个公司以前是咱们的甲方。”人家要跟着甲方跑了,怎么办?
这时候,你就大气一点,不要扣人家的社保、保险之类。跟他说:“很遗憾,你真的要走了,不过这也说明咱们这四年的培养是有效的,最起码给你店长的待遇了吧?很好,祝贺你!我会亲笔给你写一封推荐信,我要把你所有的优点都写出来,要让他们知道咱们的人有多么优秀。去了好好干,别给咱们丢人,有任何问题,随时可以回咱们公司聊天。咱们公司就是你的大本营,咱们永远都是朋友。可是还剩半年多的时间,我想拜托你一件事,帮我培养一个接班人。”
用半年的时间培养一个接班人,我觉得时间很充裕。让他培养一个接班人,他会不会帮你培养呢?一定会。这时候,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你要跟他说:“除了推荐信之外,我还要通知你一下,你可以加入咱们公司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