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农门巧妇 >

第51章

农门巧妇-第51章

小说: 农门巧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73章 不知天高地厚() 
碧云阁西侧的长廊里,孟远舟放下手中的一本账册,弯腰拿起另一摞的最上头一本。

    这些都是各商铺的总账册,刚从各处送过来的,由他过目。

    掌事李俭躬身站在一旁,静静等候着孟远舟的询问。

    “听说下海关最近盘查严格,打通好关系了吧?”孟远舟将手中账册略翻看一眼问道。

    李俭连忙点头,“都解决了。”

    “卞怀水路呢?卡的严么?”

    “水路比陆路难缠,那些管水路的官老爷子可捞的油水少,逮着一个就狠敲上一笔!不过,他们都是为钱,送些银子再请一顿宴席,事儿就解决了!”

    孟远舟点了点头,“今年的新蚕丝还未收上来,不知市价如何。”

    李俭略一思索道:“蚕丝本就不便宜,每年价格都会上涨一些,一些乡人种桑养蚕,本就靠着卖蚕丝赚钱过日子,咱们万和布庄收的又是大头,不止是丰陵县,周围的几个县的大户养蚕的,咱们都包了,虽然能引导蚕价风向,但影响甚小。布庄里织房的织机从未停过,奴才估摸了一下,去年收上来的还能织出一万匹布,断不了货。收蚕丝的事儿,奴才近日会安排的。”

    “那就好。”孟远舟用笔在看过的账册上划了一道儿,又伸手拿起另一本,“绣庄里安排的那些人不可松懈。”

    “是。”

    这时候李俭瞥见不远处的碧云阁外站着一个妇人,神情紧张的左看右看,又拉住一个过路的仆人询问。

    李俭走出廊亭,走了几步大声问道:“什么人?在这儿做什么?!”后院不轻易让人进入的,绣庄的女工都知道,违者严重处罚。

    那妇人正是冯宁,见了李俭,又看到这边的孟远舟,便急匆匆走了过来。

    “见过孟爷。”她站在廊外道。

    “让她进来回话。”孟远舟看她一眼,对李俭道。

    “过来!”李俭冲她扬手。

    冯宁走进来,卑怯的不敢抬头看,再次行礼。

    “你先下去吧!”孟远舟对李俭道,又将手中账册放下来,端坐在椅子上,“说吧!”

    冯宁连忙应声,“孟爷猜的不错,那位姓杜的娘子果然有问题!我前几日有意无意的问她家中之事,她嘴巴严实的很,不肯吐露太多,经不住我软磨硬泡,她今日全说了。”

    “说了什么?将她与你说的,原原本本的说出来。”孟远舟道。

    “这位杜娘子心中想法大胆的很,又不遵从妇道,相公厌弃,邻里讥笑,说什么攒钱自己做生意,不依靠男人生活,撺掇我离开夫家独自谋生”

    孟远舟手中擎着一杯雨前龙井,眸光温和的瞧着,手指摩挲着杯壁,看不出一点情绪。

    过了一会儿,冯宁才将杜若与她说过的话禀完,心思忐忑的微低着头。

    “既是不喜欢当初为何要嫁到宋家去?”孟远舟问。

    “她只说她是迫不得已。”冯宁连忙道。

    “她打算攒银子做什么生意?”

    “这个她没有说太多,只告诉我两三个月便要走。”

    孟远舟一手端着杯子,一手捏着杯盖上圆珠,一下又一下的磕着下面的杯壁,杯盖杯子相击发出‘叮叮’脆响。

    过了半晌,他才缓缓说道:“她想的太过简单,若是离开,户籍如何更改,若是被休弃,又如何顶得住周围人的指指点点,走,又能走多远?恐怕她也未出过远门吧?妇人少见识,以为自己能独自生活下去,不知天高地厚,这样倔犟的性子,以后有的苦头吃。”

    “孟爷说的是,杜氏实在不守本分,不知生计艰难,若是被她夫家知晓她的这些想法,恐怕讨不到什么好果子吃!”冯宁道。

    孟远舟的视线落在她身上,面色晦暗两分,叮嘱她道:“这些事以后不要讲给第二个人听,若是被我知道传了出去,你以后就不用来了。”

    他以为杜氏接近修文别有目的,又见她与别人不同,才起了打探她的心思。

    “是!”冯宁慌忙点头。

    想了想,他又道:“听说你在夫家过的很不好,杜氏所言虽然荒唐但也不无道理,你还是想个法子如何过安稳日子吧,整日哭啼只会招人心烦,除此之外别无用处。”

    “是。”

    “找掌事的领取赏银十两,回去吧!”

    “是!”冯宁神情激动的又行了一礼,转身走出廊亭。

    孟远舟站起身,迎风而立,越过回廊游园,目所及处是一眼看不到头的滔滔竹林。

    明瑟沿着长廊走来,站在他身侧拱手道:“主子,这是给少爷回的信,少爷不肯吃饭,几个下人也都束手无策,主子要不要去看看。”

    孟远舟接过那封信,道:“修文近来越发骄纵了,不必理会他。”

    “是。”

    他将信取出看了一遍,杜氏心思细腻,将平日一些小事儿嘱咐一遍,又问修文论语、诗经读的如何,捡了几句诗来考他,督促他的学业。

    信纸最后写着:妾身不日归家,夫君切勿惦念。应当是对上封信他写的那两句做出的回应。

    字迹秀丽且工整,字如其人。

    明瑟见他读完了信,便说道:“杜娘子对少爷很是关心,还准备送少爷兔子养,被奴婢回绝了。她也真是好心。”

    孟远舟微微一笑,吩咐道:“去叫杜氏过来碧云阁。”

    “是。”明瑟也不多问,转身离去。

    善工楼里。杜若见冯宁过了好大一会儿才回来,还没仔细问上她几句,自己便被明瑟叫走了。

    到了碧云阁中,见到孟远舟,她恭敬行礼,心中揣测他大约又是叫自己来作画,不过今日他神色间并无一丝哀伤,反倒是多了两分晴明。

    “坐吧!”孟远舟指着其中一个椅子。

    “多谢孟爷。”

    “近日修文乖巧听话了许多,对亏了你。只是他年纪尚幼,无心课业,你信上多有督促,他居然也听了你的话认真习课,不知道杜娘子都读过些什么书?”孟远舟笑着问道。

    杜若见他心情不错,便放松下来,也含笑道:“小少爷脾性本就乖巧,我也只是借着写信加以引导,这功劳算不到我身上,是少爷对母亲的一片思念之心罢了。应当是我多谢孟爷您,先后赏了不少银钱给我。”

    “原来杜娘子是看在赏银的面上,才对修文多有关心!”孟远舟嘲弄一笑。

    杜若见自己言辞遭到误解,连忙起身道:“孟爷误会了,小少爷本就天性纯真无邪,惹人怜爱,我也并不是因为赏银才对少爷表示关怀的。”

    见孟远舟漠然而视,杜若又道:“前几日一直寻不到机会见孟爷,既然今日见了,那我就直说了吧,虽然写信这个主意是我提出的,但由我这个下人回信实在不妥,况且我也不忍帮忙瞒着小少爷此事,以后孟爷还是吩咐其他人去做这件事吧。”

    她每次写信都要先想一遍,又要顾及许多。何况在信上她与孟远舟这一来一回的成什么样子,虽然只是作假,但她心中实在别扭的紧。

    “你写的极好,一直瞒着也不是什么坏事儿,停下来做什么呢?”孟远舟忽然起身走到她面前,盯着她的眼睛似乎想将她心中所想看的透彻。

    杜若只觉得他气息有些迫人,悄悄退后半步,拱手道:“孟爷还是找别人来做吧。”

    他又上前一步,离的更近了些,低头看着她有些躲避的眼睛:“这些天吩咐你做了不少事,赏你区区几两银子算不了什么,若是以后做的好,定然会有重赏。”

    “多谢孟爷。”似乎还要让她接着写

    他忽地笑了起来,转身走回位子上。

    杜若松一口气,有钱人怎么想的,真教人看不懂。

    正准备出声告辞,就听孟远舟又道:“再给我画一幅画吧,还是她,你可以随意些画。”

    “是。”

第74章 赏银() 
杜若盘腿坐在室内正中央,构思片刻,才拿起了笔蘸了墨,在纸上作画。

    片刻后,孟远舟起身走到另一边放置琴台的地方,坐下来弹琴。

    两个人各做各的事儿,各自沉浸在自己的心绪之中。

    两边的紫铜香炉熏烟袅袅而出,房内萦绕着淡淡的馨香,令人心态更加安宁平和。杜若也由方才的不安慢慢平静下来。

    就这样一个弹琴一个作画,过了小半个时辰,掌事李俭从外面走了进来,看到房内的情形,有些讶异,不过他又若无其事的走到孟远舟的面前,躬身道:“主子!”

    孟远舟双手平放在琴弦上,止了琴声,抬头问他什么事。

    “不出所料,蚕丝的价格今年又上涨了一些,万合今年计划收购的蚕丝量奴才测算了一下,请您过目。”李俭将手中的册子递过去。

    杜若心道,原来丰陵县那个万合布庄的老板也是孟家。

    孟远舟接在手中,打开看了看。

    杜若见他们在交谈生意上的事,没让她回避的意思,便也只好低着头继续作画,尽量减小自己的存在感。

    “这是去年的账面,今年若像往年一样收购同样的量,要多付一笔银子来。”李俭道。

    孟远舟看完后将账本放下来,起身在房内走了半圈,“这点银子没什么,蚕丝的价每年都在上涨,布庄织布所需的蚕丝量逐年增加,每年都会多付一笔银子来,无可遏制。今年若是能做成宫里的生意,万和的蚕丝需求量更是大增,你预算的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虽然杜若没有故意听他们讲话,但也不可避免的全听了下来。她心中又道,孟远舟之前说他对邻国的生意暂时没兴趣,原来是盯上了宫里的生意。

    东沟村也有不少种桑养蚕的村民,尤其苏家,是养蚕大户。宋家以前也养过两年,只不过后来粮食价格上涨,百姓们转去种粮食去了,有的连桑树也伐了。

    “是,奴才待会儿回去重新估算,只不过宫里尚未回复,也不知何时能回复,现在新蚕丝刚下来,此事搁置不了太久。还有,若是从别处收购蚕丝,人力物力运过来,也要花费一笔不小的开销。”李俭道。

    杜若脑子里迅速思索着,目光直视着宣纸一角,连墨水滴在了纸上洇开了一片都恍若味觉。

    “无妨,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孟远舟道。

    “是。”

    杜若抬头看向两人,犹豫一下,放下手中的笔,起身道:“孟爷,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关于蚕丝收购的,不知道孟爷愿不愿意听?”

    孟远舟疑惑的看向她,“说说看!”

    杜若面容肃了肃,从矮几后走出来,正色道:“本就是妇人之见,若孟爷觉得我所言不妥,不如一笑了之!蚕丝的价格我多多少少有些了解,这两年粮食价格上涨,种地的渐多,养蚕的少了,蚕价自然而然只升不降。据我估测,万合布庄每年要收购的蚕丝量巨多,若是想操控蚕丝价格,也不是不可能的。”

    “你有何见解?”李俭插话道,他竟然想听下去。

    杜若接着道:“粮食价格上涨,种地的民众自然就多了,那么蚕丝价格上涨,养蚕的民户自然也会增多。若是今年蚕价猛涨,造势一番,许多农户明年便会跑去养蚕,后年、大后年,产蚕丝的量只会更多,明年这时候联合一些大商贾,压一压价,民户若是嫌价低不卖,蚕丝也只能积压在手里头,他们迟早会卖。”

    当然,她这是站在生意人的立场上做出的考虑。

    若是站在农户的立场上,心里指不定哭爹喊娘大骂奸商。

    孟远舟目露赞赏,笑望着她,替她把话说完:“今年万和也可以联合一些商人抬高蚕丝价格,明年养蚕的人多了,价格却一落千丈,甚至连去年都不如,后年依旧如此,三年、四年后民众转而去种田,我们再哄抬价格,循环往复。”

    “我正是这个意思。”杜若道。

    这么一想,她太有奸商的潜质了,心中惶惶然。

    掌事李俭皱眉思索着这一想法的可行度,毕竟这可是个持久战,放长线钓大鱼,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也不是一个月半年的事儿。

    但他十分震惊于这女工的大胆,说话做事不同寻常

    孟远舟背着手在房内走了一圈,看向杜若的视线中多了许多内容。

    他现在忽然一点都不觉得她和冯宁说的那些话荒唐可笑了,依靠她的聪明,她想做生意赚钱也不是不可能的,在这上面她有自己的见解与想法。

    不得不说,她比自己想的要聪明许多且看的长远。

    “很好,你的提议我会考虑。”孟远舟道。

    杜若便道:“那孟爷和李掌事继续议事吧,我就不打扰了。”她又坐下来继续作画。

    待她将那副画完成的时候,房间内只有她一个人,孟远舟与李俭谈完生意上的事情便出去了,似乎要外出见客。

    她将桌子上的东西收拾好,将那副画压在镇尺下边,便回到善工楼。

    冯宁见她回来,小心打量她脸色,又忙不迭的打听明瑟叫她去做什么了。

    “孟爷让我给他画一幅画。”杜若道,继而她又责怪道:“我还没问你呢,去茅房怎么去了这么久?还以为你掉茅坑了,害的我担心半晌,差点没和郑大娘说去捞你一把!”

    “忽然就闹了肚子,太疼了,去了时间长了些。孟爷有没有与你说什么?”冯宁又笑着道。

    “也没说什么,就只是随便问了几句话。”

    自己今日说的倒是多了点,反正有些话说了又不会死人。

    她说出来是一回事儿,他们听不听又是一回事儿。若是不说,那就烂在肚子里头没人知道,得到的机会也就少了许多。

    冯宁见她对自己的态度与往常一样,便悄悄放了心。

    下工后,杜若刚一走出善工楼,便被明瑟拦住叫到了一边。她心中疑惑的很,今日她不是才回了信么?怎么又找她?

    明瑟对她的态度很明显的多了几分恭敬,面目和善,笑意盈盈的望着她,“杜娘子,这是孟爷赏你的。”

    说完,她将下人端着的托盘上的一块红绸布揭开,一托盘整齐排列的银锭子出现在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