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少奶-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算命先生说,刘春花之所以怀不上,全因夫家亏大房,被小房的人占了先机,登堂入室破了风水。
补救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分家,将小房的人划出去,不让小房的人用主屋的厨房,大房的人才有可能人丁兴旺。
第164章 分家()
大家一听这话,都知道是无稽之谈,是刘春花的娘家人,想出来的分家理由。
不过,大家都不敢点破,刘春花那两个牛高马大的哥哥,谁都不敢惹。
陈婆子进了老姚伯的房间,将刘母的话转告给他听。
老姚伯黑了脸:“一派胡言!”
刘母为达目的,竟然带着两个牛高马大的儿子,进了老姚伯的房间。
她先是声泪俱下,见老姚伯不为所动,后又威胁老姚伯,要是不答应分家的话,她就和两个儿子,在这里住下给女儿旺旺人气,兴许女儿就怀上了。
老姚伯满额黑线,这样不讲道理的亲家,他都替她脸红!
姚二保沉默不说话,刘春花的娘家人,都是不讲道理的,什么事都用武力来解决。
姚大保房里,黄梅香的眼睛都哭肿了,担心什么偏偏来什么,刘春花娘家人气势汹汹的样子,这家是铁定要分了。
分了家怎么办?一家大小吃什么?姚志强去了送菜不在家,小秋兰拉着小冬兰进来了。
看了女儿一眼,姚大保满是愧疚,怨自己没本事,连自己的孩子媳妇都养不活。
小秋兰说:“爹爹,如果奶奶和小叔婶婶执意要分家,您答应就是,千万别求他们!”
姚大保无奈点头,不答应也没用,求情更没有用。
小秋兰接着说:“如果一定要卖妹妹,这家分了也好!哥哥现在固定把菜送去味多欢,每天最少也能赚五十文,能买五斤米,暂时全家吃饱是没问题的。”
黄梅香惊喜地抬头看小秋兰,还有这样的好事?难怪志强天天都交钱给陈婆子。
姚大保也抬头看小秋兰,脸上的愧疚之色更甚,自己无能,反而要未成年的女儿儿子替他分忧。
这时,陈婆子在房门外喊:“大保,你来一下你爹爹房里。”
姚大保答应一声,他脸上的青肿虽然还没消,却不再有悲戚之色,很平静地进了老姚伯房间。
刘母当着老姚伯的面,将算命先生的话又重新说一次。
然后刘母对姚大保说:“大伯,你也不想你弟弟绝后是不是?这种事,是能愿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姚大保淡淡地说:“既然是这样,我没有话说,那就分家吧,现在你们都出去,不要打搅我爹爹休息!”
大家都很意外,没想到姚大保能那么爽快就答应,脸上看起来还很平静。
房里的人都出去了,老姚伯有点难过地说:“大保,难为你了!”
分家,是老姚伯最不愿意看到的事。
姚大保扯动嘴角露出一丝笑:“我是时候担起一个家的责任了。”
老姚伯转而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嗯,这是一个男人最基本的担当!”
午饭过后,刘母和两个儿子还不离开,她要亲眼看见女儿分了家才放心。
村长姚天祥被请到客厅,老姚伯也被搬到客厅的椅子上,姚大保两兄弟就坐在他身边。
陈婆子黄梅香,刘母和女儿儿子坐在下首,小秋兰兄妹和余二妹一家人都在。
分家是大事,家庭成员,无论大小都要到齐。
第165章 姚大保的身世()
陈婆子将水田地契,家里的财产数目登记,还有用剩的几百文钱拿了出来。
小秋兰暗嗤,她从姐夫哪里带回来来的东西,还有她定亲时李家送来的物品,很多已经被陈婆子变卖了钱,起码都有十几两银子,现在只交出这几百文,亏她做得出来!
树坪镇是粮食大镇,村民要分家的话,最重要的就是分田分地。
老姚伯家田不多,共有六亩田。
其中在渠堤下的三亩算是良田,另三亩都在离家比较远的地方,且都是瘦田。
老姚伯的意思是,大保是哥哥,吃亏一点,离家远一点的三亩田就分给他。
陈婆子却反对,她说渠堤下的三亩良田是当时用她的嫁妆银买的,这个不拿出来分!
老姚伯气得瞪眼,她的嫁妆银,那其实是他下的聘礼,被换了一种说法而已!
陈婆子为了自己亲生儿子的利益,大胆地反驳老姚伯,说嫁妆就是嫁妆,有的男方就算下了再多的聘礼,女方还不是一点嫁妆都没有!
围观的村民交头接耳,都说陈婆子的话没错,就像小秋兰的大姐姚春兰一样,再多的聘礼都被陈婆子吞了。
村长虽然和姚大保有点交情,但他也不便说什么,因为分家时嫁妆不拿出来分的事,在村子里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姚大保知道再吵下去也是一样的结果,就大方地说:“爹爹,阿娘,别再争了,那三亩良田不分就是。”
老姚伯憋屈地闭了口,怪他瘫痪失了话事权!当初和余二妹分家时,陈婆子都不敢说那三亩良田是她的嫁妆!
剩下的三亩瘦田,按道理是一人一半,但陈婆子又出来说话了,她说那三亩田,应该是爹娘一份,兄弟各一份,谁家养爹娘,谁家就多分一份。
陈婆子的话也说得在理,没人反驳她。
老姚伯想到自己瘫痪在床,就不要再去给姚大保添麻烦了,便表态说他是一家之主,主屋厨房的炉灶是他起的,他不会退走。
他的言下之意就是说,不是他要跟着姚二保,而是姚二保要想霸主屋厨房,就得选择他!
小秋兰在心里吐槽,这样一来,她们家就只能分到一亩瘦田了。
可是,刘母接着说出了一个秘密,让这一亩瘦田也泡汤了。
刘母说,姚大保根本就不是老姚伯亲生的!
一语激起千重浪,大家都把目光看向老姚伯。
姚大保也大吃一惊,难道以前村里人的闲言碎语竟是真的?
老姚伯黑青着脸,厉声喝斥刘母:“你再胡言乱语,别怪我不认你这个亲家!”
刘母身边就是两个牛高马大的儿子,她有恃无恐地冷笑:“我好怕哦!不认我这个亲家,你的意思是要休了春花?你给我试试看,我保证会将你这间烂屋砸个稀巴烂!”
村长忙出来调停,并警告刘母话不能乱说,要有根有据,她若敢轻举妄动,姚家村的人也不是吃素的!
刘母便拿出了有力证据,将三十五前的旧事翻了出来。
她说老姚伯买那女人的确切日子,到那女人生下姚大保的时间,中间只有八个月!
第166章 不是亲生的()
围观村民们议论纷纷,说八个月就出生的孩子也不奇怪,就凭这一个原因就说姚大保不是老姚伯亲生,刘母是不是想讨打了?
刘母便淡定的说,镇上开杂货铺的王老板当时已经五岁,他证实和他一起被卖的女人,在老姚伯买她时,已经有喜了。
老姚伯在村里的口碑很好,村民们下意识的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便七嘴八舌的再次指责刘母,五岁小孩知道个屁!
刘母便使出了杀手锏,她说老姚伯当时因为怕别人怀疑,还特意编了谎话,将买那女人的日子说早了一个月,明明买了人后,只在外面停留了十多天,可老姚伯和村里人说,他们在外面停留了一个半月。
最后刘母说,要是她说的不是事实,老姚伯完全可以发誓!
村民们都看着老姚伯,老姚伯铁青着脸不说话,显然是默认了。
大家瞧瞧姚大保,又瞧瞧姚二保,都恍然大悟,怪不得姚大保长得那么好看,怪不得两兄弟没有一丁点儿相像!
陈婆子反应过来,声嘶力竭的大哭:“死老头子!你把我骗得好苦!我还以为真是你的种,憋屈地让她进了家门,还赔了一大笔钱!好吃好喝的供着,没想到替别人白白养了个杂种!怪不得咱家二保还没有孩子,都是给这杂种”
“你给我闭嘴!”老姚伯大吼一声,陈婆子忍不住,还是抽抽噎噎地哭。
姚大保低下头,被人口口声声说是杂种,他不难堪才怪。
小秋兰暗想,爹爹不是爷爷亲生的,那是不是她一家人,要被扫地出门了?
村长咳了一下,质问刘母说:“你说这些话有什么意思?养子也是儿子,也可以分财产的!更何况你说的那些,并没有真凭实据!”
刘母得意地反驳村长:“村长大人你这话就说错了,不是亲生的,又不供养爹娘,哪有资格分财产?”
陈婆子抹干了泪,强硬地说:“老头子,你要是想跟着我们过,这田大保就没份了!”
老姚伯一听大怒,这婆娘说的是什么话?嫌他瘫痪在床是个累赘,要把他推给姚大保,居然拿不给姚大保分田来要挟他!
老姚伯瞪视着她,一字一句的说:“这屋子是我的,炉灶也是我起的!我不会退出去,若你和二保嫌弃我,那你们就给我滚!”
姚二保连忙说:“爹爹,我从来都没有嫌弃过你,阿娘也不是嫌弃你的意思,她是心急说错了话”
姚大保心里在叹气,算了算了,他不要那一亩瘦田了,免得爹爹难做。
他对老姚伯说:“爹爹,那一亩田我不要了,我有手艺,没田没地我还可以靠双手,就算您真的不是我亲爹,就算我分不到一点财产,我也一定会侍候您到老,养育之恩我永远不会忘!”
姚大保的话,让村民动容,这才是孝顺儿子的榜样。
老姚伯说:“好!有你这句话,我就知足了!”
老姚伯扫了围观的人一眼,大声说:“姚大保是不是我亲生的,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现在是我儿子,他一直孝顺爹娘,他有绝对的资格分财产!”
第167章 置办东西()
陈婆子和姚二保都不敢再出声。
村长说:“姚伯已经说得很清楚,姚大保也已经做了让步,他不要水田了,那旱地和房间就应该平均分吧。”
最值钱的水田已经全部争到手,老头子已经郑重声明,陈婆子也不敢做得太过分。
她说:“主屋一人一间,偏房是一人两间,我和老头子的房间,就等我们百年后再分。”
所有人都没有异议,接着是分旱地,旱地多数在山腰上或者山岗上,据说大部分都是姚大保第一个媳妇开荒得来的,所以陈婆子就显得大方起来,分了好几处地方给姚大保。
再然后是分家畜菜地,陈婆子说,姚大保家要斑斑的话,母猪就归姚二保家。
这个小秋兰举双手赞成,就算一百头母猪和她换斑斑,她也不干!
村民们却在小声议论,说陈婆子的心偏得太厉害,母猪就快产子了,养个个把月,一条小猪就值花斑狗的钱。
好不容易,把家里的那些细小物件都分好,太阳都快下山了,刘春花的娘亲和两个哥哥,终于放心地回家。
明天姚大保就要另起炉灶,今晚是全家人最后一次共进晚餐,晚餐很丰盛,陈婆子大方地将剩下的肉全煮了。
吃过晚饭后,姚大保一家都没闲着,除了将分给他家的东西搬到偏房,还得将姚志强睡觉的那间房,空出来做厨房。
古时迷信的说法是,厨房是主一家兴旺的风水宝地,千万随便不得。
陈婆子说的偏房一人两间,是左边住人的偏房一间,和右边关猪关牛的偏房一间,这样一来,姚志强和小秋兰姐妹都没地方住了。
姚二保说,分给他的偏房他暂时不用,可以先借给小秋兰姐妹住,姚天保也空出了一间偏房,借给姚志强住。
折腾了大半夜,才安顿好。
*
很巧合的,第二天就是起炉灶的吉日。
昨晚上就说好了的本村姚师傅,天没亮就带着徒弟过来了。
起炉灶包料包人工要一两银子,这一两银子还是小秋兰兄妹拿出来的。
天蒙蒙亮,姚志强就要出发去送菜,小秋兰也跟着一起去,她要置办厨房里的东西和吃饭的桌椅。
姚大保脸上的肿消了许多,忙前忙后心情也好了起来,好在秋秋和志强那么能干。
黄梅香也没闲着,和小冬兰该洗的洗,该晒的晒。
小秋兰和哥哥送完菜后,马不停蹄地置办东西。
厨房里用的大锅小锅,昨天就让村西头的打铁匠送了过来,其余所有用品都要重新买。
两兄妹拿着姚大保昨晚列的清单,一样样的置办,小秋兰这才知道,爹爹还上过两年镇上的学堂,字也写得很漂亮,哥哥在李家村也上过学,一般的字都认识。
小秋兰嘴角带笑,不是文盲就好,以后做生意才能得心应手。
她手里捏着一截炭笔,每买一样东西就一下,让姚志强奇怪的是,秋秋就好像认识字一样,不仅能快速找到在一处买的东西,就连在纸上打也准确无误。
小秋兰暗笑,这里用的虽然是繁体字,但她也是认得的。
兜兜转转,东西已经买得差不多,姚志强的箩筐也满了,很沉的样子。
第168章 夫家的马车()
小秋兰皱眉,阿旺家说好帮忙载东西的牛车,因事耽搁了。
吃饭的桌子凳子,厨房里的大件东西,那些瓦煲钵子都是陶瓷做的,又沉又容易打碎。
这么多东西,只靠她和哥哥是挑不回去的,何况还要赶时间,只能请一辆马车了,多花费也是没办法的事。
可是,今天不是圩日,街上连出租的马车都难找,哥哥已经去找他的小伙伴帮忙了。
正在心急的时候,小西来了,他上前行礼说:“少奶奶,你有什么要帮忙的?”
小秋兰摇头,总不能让小西帮她把东西挑回家。
小西说:“我知道你们分家了。”
小秋兰嘴角扯出一丝笑,知道也不奇怪,两条村只隔一条河,她家分家闹的动静不小,只怕姚李两村已经家喻户晓,更何况时刻关注着她的李逸家。
小西看了一眼她箩筐里的东西,问她:“准备挑回去?要不要我帮忙?”
小秋兰再次摇头说:“我哥哥去租马车了,店里还有饭桌凳子,瓦煲钵子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