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谋:后宫无妃-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处僻静院落,保护着那群儒生们。”丁来赶紧把打听来的事,一一告知凤未央。
凤未央却急急停下,白着一张小脸突然问丁来:“那你可有打探到关于攸远侯的任何消息?”
丁来在凤未央的强烈注视下,无奈地摇了摇头,“小姐,委实没有听到有关这个攸远侯的消息。”
辛月也只好出声安慰:“小姐莫太担心,如今没听到攸远侯的消息,便是好消息。”
“对啊小姐,听闻攸远侯最会是个审时度势的人,指不定早已在意趁乱逃离长安了。”丁来虽然不了解凤未央在宫中都结交了些谁,但还是要先宽一宽她的心。
很快来到一处僻静的小院落,果然挤满了受伤的人。
毕竟全是男子,丁来便留凤未央在外头,自个儿先入内寻人问一遍。凤未央则由辛月小心翼翼地扶着走进去,地上坐着的都是些受伤的儒生,不时地抬眼打量着她们,但也是无暇顾及她们来此为何。
“凤小姐?”有人从人群中喊道。
凤未央抬眼循声而去,先是愣了一下,但也喊道:“贺先生,你怎么也在这里……”
贺知章带着一丝苦笑走了过来,并把她们带到唯一算空旷的院子里,开口道:“小姐莫提了,小生不在这里还能去哪里?也好在恩师能提供庇护之所,知章才得以和同窗好友藏身于此,继而躲过羽林军的追捕。”
凤未央看得出他脸上的哀戚之色,此次于阊阖门聚众喧闹,有不少儒生丢了性命。而贺知章作为儒生之首,对无辜丧生的儒生岂能不深感愧疚?
“那未央冒昧一问,先生可曾后悔?”凤未央微低着头,大胆地问着这个将来的大鸿儒。
贺知章神情怔了怔,当即拂去脸上的哀戚之色,一脸肯定地道:“知章自是问心无愧,岂有后悔之理!相信不幸陨殁性命的学子们,也不会责怪知章。”
凤未央点了点头地道:“那便好,不管万里河山将会如何,但一个王朝是否昌盛,还是得依附在天下读书人的身上,唯有士子们的建功立业,百姓方可安居乐业,君王才能无为而治!”
凤未央说着便裣衽一礼:“还请先生与里头的读书人士们,好好保重!”
此番宽慰的言语,不过是因宋志轩登基为帝后,少不了天下儒生们的推崇和支持。儒家向来弘扬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凤未央此刻拉拢好关系,无非是为图日后利害关系。
这时候丁来出来了,着实不忍心地对凤未央摇着头:“小姐,不见公子的身影。”听到后,凤未央刚才在贺知章面前勉强维持的坚强之色,此刻一跨而下。
贺知章眉心跳动了一下,便不由得插语道:“凤小姐,可是在寻子瞻兄弟?”
凤未央瞳孔蹿跃起希望的亮光,顾不得男女有别上前就拽紧对方的衣袖,急急地问:“贺先生可是知道他的下落?”
贺知章差点吓得后退一步,凤未央也意识到失礼了,便退回去垂眉敛目地施礼道:“未央着实担心宋郎的安危,若是先生知晓,还请告知未央。”
迂腐的读书人最注重礼仪节义,此刻女子礼仪周到,言情也十分恳切,自是很快化解刚才唐突下的尴尬。
贺知章不由得不佩服凤未央的做人功底,当即答道:“是的,凤小姐不顾自身安危前来,想必也正是为子瞻兄弟的事。他如今正随着几位同窗前去城隍庙,接回躲藏在哪里的一些学生。”
然后贺知章抬头看了看灰蒙蒙的天色,继续道:“想必此刻,人也该赶回来了。小姐是千金之躯,逗留这里虽说多有不便,但凤小姐若是着实担心,也不妨于此多等一会,免教志轩兄弟回来后见不着你,又得来回奔波。”
人生世事难料,指不定一个转身出去后,就是天涯永隔的境地。贺知章不免感叹眼前所见的生死,知道她二人有婚约在身,便一番好意建议,省得二人来回奔波。
“嗯,未央叨扰了,若有不便之处,还请先生海涵。”凤未央也顺梯而下,轻声谢过贺知章的好意。
才等了不到五分钟,门外冲撞来一个同样穿着太学府学子常服的人,大喊一声不好了,惊得里头的儒生齐齐站了出来,担心地问具体出了何事,竟惶恐大喊不好了。
凤未央双目一暗,因为此人正是宋瑜,接下来的始建皇帝。
“子瞻他们一行人在回来的路上,不慎遇到巡街的官兵,两方很快发生冲突,此刻正是生死未知啊!”宋瑜痛哭流涕地喊道。眼下只他一人率先跑回来,也是满是心中愧疚,但总得有人要回来通报一声才是。
“怎么一回事?”有人拄着拐杖出来,大声问道:“朝中孔太傅不是正在与太皇太后商议,撤回围捕长安城的学子吗?为何还发生了冲突!”
如今街上巡视的,无非是朱曦率领下的羽林军,一旦碰上发生冲突,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如何是羽林军的对手?
有人怒喝:“不行,咱们要去看一看,哪怕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何况新皇执政,我等就不信朱氏一族会做到赶尽杀绝的地步!”
此人说的话很在理,新皇登基最需要的是天下安定,民心所向才是国之根本,若朝廷此刻还不熄火宁人,那天下儒生便会倒戈相向,唱尽国将不国的言论。
总口铄金,人言可畏,不仁之师总会遭到有心人士地起兵反抗。
可凤未央这边早已顾不得,提着裙摆朝安定大街奔过去。
安定大街,又是一片恶战下的残败。
突然后一人喊道,正失火的庭院内有人,刚才被遭围捕的一些布衣百姓正躲在里头出不来。
火海里有人在哭喊,声音凄厉到不忍入耳。
虽然天空依旧飘着雪,但邻里街坊还是生怕火势蔓延烧毁整个坊,已纷纷从自家里水缸里端盆舀水出来灭火。由于朝廷已经下令不再围捕儒生,发生冲突后的羽林军,早已撤兵离去。
辛月与凤未央被人群挤散,她仅仅只能看见凤未央的一角衣裳。可在大火外头的凤未央早已焦心躁动,竟然脑子一热,闷着头就冲进去失火的庭院内,只想着是死也要和宋志轩死在一起。
屋子里头的大火不算旺盛,可热气灼人,这猩红的火舌还不时的舔到凤未央的身上,好在冬衣穿得厚,伤不了肌肤。
“咳咳咳……”凤未央躬身把头垂低,可还是被熏得头昏脑涨,此刻眼角瞟到一角熟悉的衣裳,那人正被粗壮的房梁压在底下动弹不得。
凤未央瞬间热泪盈眶地喊出口来:“宋郎……”说着,就发疯地朝躺在地上那个人狂奔而去。可刚挪步冲过去时,头顶上一根被烧断的房梁直直砸下,凤未央一个弱小女子根本来不及作何反应,好在千钧一发之际,她很快被人压在身下,逃过了一劫。
头顶传来一声男子的闷哼,随后听到滋滋冒烟的声音,估计是被着火的房梁给压住,还捎带着烫伤。
男子快速挥开后背那根房梁,抱起已经半昏厥的凤未央冲出去。好在二人刚出来,里头的房屋正悉数坍塌而下,随后是厚厚的积雪覆盖其上,冒起浓浓的烟雾……
群众不禁唏嘘一片,大赞此二人命大,而辛月与丁来推开人群赶紧上前,同样担心地问着:“宋公子,你与小姐没事吧。”
宋志轩顾不得自己的伤势,低头看着怀中眼角挂着泪珠的女子担心地喊道:“央儿,你没事吧?”
第81章 居摄()
一袭白衣从人群中走出来,几步来到宋志轩身旁沉声说:“入夜后,你便带着凤未央出城。”
宋志轩心系怀中昏迷的人,没有回过头来,但还是开口道:“有劳郭五爷费心,不过志轩自会想办法如何离开长安。”显然,不愿接受对方的好意。
宋志轩抱起人站起身准备离去,反倒是郭宇明一个上前挡住去路,“你想办法,你能想何办法出得了这禁卫森严的长安城?你以为太后与朱克义会放过凤未央?”
纵然凤瑾珏在长安给凤未央安排下一切,可眼下城内混乱,朝廷人事更是大更迭,凤家的势力在长安根本就管不了用。
郭宇明身后的一位男子上前开口,“这位应该是宋公子吧,我家老爷受南阳襄阳王所托,已经买通守城的将领,入夜后就可以送你们离开长安,还请您抱着人随我来,离城的马车就在不远处。”
听到南阳襄阳王名字之后,宋志轩剑眉微蹙,便抬头看了一眼前面温润如玉的郭宇明,只见对方朝他点了点头,自己才抱着凤未央跟随那人而离去。
郭宇明看着人走远,双手慢慢负在后背,任风雪吹扬起他那长长的衣袍。
“郭兄,难道宋瑜不需要同他们一起出城?”宋瑜从一旁走出来,站在郭宇明身后问。
朱克义心胸狭隘,向来很不满太学府里同他唱反调的儒生们,除了那个儒生之首贺知章外,尤其还有几个宋姓的子弟,朱克义颇为不能容忍。
因为他们曾在街上忍不住多次口出微言,当街斥责宰相当政无道,被密探听到多次回朱府禀报。
而且,当时主讲《尚学》的太傅孔丘还推举过宋志轩入朝为官,朱克义这一听是姓宋,自然二话不说,不用此人!
此刻趁着逮捕这些犯上作乱的儒生,自然要把太学里几个宋氏子弟算作在内,一起逮捕归案。所以宋瑜也是担心,此刻若不逃离京都,难道还等着官兵来抓?
郭宇明还是双目直视前方,悠悠地道:“你暂且不需要担心什么,有我在你身旁,尚能保你平安。”说着,就领着宋瑜离开这条长街。
马车,直直驶离长安城。
直到三十里路梅林外,马车才急急停下来。
“宋公子,在下就送到这里,日后有缘咱们再相见。”此人跳下马车,对着里头的人拱手相言。
宋志轩撩开车帘,矫健地跳下马车,同样躬身回以一礼地道:“多谢侠义人士出手相助,我宋志轩日后定当上门报答之。”
那人却摆了摆手,“切莫向小的言谢,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罢了。”
宋志轩略停顿了一下,还是借着问:“那可否问你家老爷是……”
“我家老爷也同样是受人之托,宋公子要谢就该谢南阳顾家,若没有顾家搬出襄阳王这杆大旗,恐怕尚且没人敢愿意冒险送金陵凤家之女离开长安。”此人再向前一作揖,便转身离去。
凤未央缓缓睁开了一丝眼缝,不难听出那人话中之话。
本来,外头那人的老爷分明是看在南阳襄阳王的面子上,才肯冒险相送她和宋志轩离开京都。此刻,却唯独搬出要谢就谢南阳顾府,所指的不就是顾来仪吗?
顾来仪这个人情,凤未央和宋志轩无论如何都是承下了。今后三人的孽缘,注定与前世一样是剪不断理还乱!
“姑爷,小姐醒来了。”辛月于里头喊道。
“丁来,你来驾马车。”宋志轩也顾不得去细想那人离去之话,便转身上了马车轻声唤了一句:“央儿……”
金陵。
凤未央与宋志轩平安回到金陵,可三个月后,朝廷传来一个轰动天下的决策。
那就是重用娘家人的太皇太后尾大不掉,迫于无奈下按照安献公朱克义的意思,下诏天下:令安献公居摄践祚,如周公傅成王的先例。
居摄,便是皇帝年幼不能亲政,暂由大臣代居其位处理政务。
群臣根据《尚学》与《周义》古籍中寻找到春秋时期周公居摄的典故,建议朱克义效仿先人暂居皇位。
所以,群臣以年仅四岁的皇帝年幼不能亲政,太后也体弱年衰等为由,力举安献公朱克义摄政,代居皇位处理朝廷政务。
服天子之服,用天子仪仗,如天子南面朝见群臣,处理政事。出入之际要戒严,臣民在朱克义面前要自称臣,一切如天子之制。
而践祚,为即位之意。臣民口中要呼朱克义为摄政王,幼皇宋子兴便转眼即逝退居成皇太子。
怀帝崩,王莽居摄,意图篡位昭着,天下纷纷震惊,更有无数魏室子弟纷纷揭竿而起,反抗朱氏一族谋篡宋氏江山!
天下确已大乱,适合起兵匡复社稷。
宋夙鸣性格刚毅,锋芒外露,自朱氏篡魏后,便怀社稷之虑,愤愤难平下便秘密召集豪杰开始商议。
最后由处事谨慎、多权略的宋志轩慷慨陈词地说道:“朱氏暴虐,百姓分崩,而今苦旱连年,兵革四起,此亦天亡朱氏之时,复我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也。”
于是,宋夙鸣圈养下的宾客奔走相告,号召本郡的好汉豪杰纷纷响应,为宋夙鸣恢复高祖大业而誓死效力。因此上林魏室以宋夙鸣为首的子弟纷纷起兵讨伐,对外号称上林军。
如今加上本郡豪杰,以及天下侠士的誓死追随,一时之间上林军声势浩大,足足有上千余人。可上林军财力匮乏,装备奇差,还是属于兵少将寡。
可好在首役一战,便取下金陵城,当众斩杀了金陵郡尉。
上林军第一次首胜,自然收获颇丰,武器、战马缴获无数,兵力也一时扩招,不再是捉襟见肘的现象。
宋志轩着力嘱咐大哥宋夙鸣要约束手下,严守军纪,切勿让兵将入城后发生烧杀掳掠之事,而寒了民心、失了民意。这次轻易首胜,无疑建立在金陵两大世家的帮助下。
宋夙鸣自是晓得胜而不骄之理,点头答应宋志轩不管是金陵,就是往后攻下别的城池,也绝不会让上林军做出悍匪的作风。
宋志轩骑上战马,便直朝凤家大宅而去。
丁来入书房禀报,“老爷,上林宋志轩于外头求见。”
凤铭搁置下手中的账本,想了想还是对丁来道:“直接把他领入后宅去,让他于玉华园与小姐相见吧!”
第82章 别离()
如兵革四起,朱克义已难以安抚各地魏室皇族,索性直接撕破脸皮,废掉宋子兴的皇太子之名,直接登基为帝。
朱氏新王朝建立,自然要改革制度推行新政,可奈何新朝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尽,一时间天降灾祸,水、旱等天灾不断,广袤中原一下子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