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谋:后宫无妃-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年望族的凤家,果真落得个株连三族的命数。
前世里,凤家上下都在为凤未央着想,可凤未央却为凤家的人带来了什么?反而自己死后,凤家也跟着满门抄斩。
想及此,如今才十岁的凤未央再也忍不住落下了两行清泪。
这可吓坏了蕊心和绿柳,赶忙哄着自家小姐,凤未央则接过锦帕拭去双泪,强颜笑道:“没事儿,有东西迷了眼。”
是吗?蕊心与绿柳对望一眼,显然是不信的。但主子都这么说了,做下人的哪敢去戳穿……
犹自拭去泪痕,凤未央的眼眸依旧清澈映人,可目光中却已没一丝一毫的软弱,她不会再是前世那个退让无度的女子。这一世,且看她凤未央如何抒写东魏王朝的新篇章!
顾来仪啊顾来仪,你前世对我凤未央犯下的一切种种,这一世我便加倍奉还于你。
皇后?我同样会让你如愿以偿,却也要让你后悔坐上这个后位……
和亲?你且放心,我亦会让你的女儿饱尝一下这塞外寒苦……
太子之位?那倒要看看是我儿宋玄,还是你儿宋濂,谁才是这东魏王朝的第二任皇帝……
所以这一世,我凤未央同样要让你顾来仪尝尝这切肤刺骨之痛!!!
窗外,阳光大好。
金灿灿地光线透过窗花纸映射进来,这大雨过后的空气,就是芳香如许。劫后重生初见的第一缕阳光,使凤未央心情甚好,也更想真切的感受这缕光线带来的温度,便对丫鬟绿柳吩咐道:“绿柳,去把窗子开开,我想看看外面的阳光。”
可蕊心却挡在身前,对凤未央轻轻着摇头,没有商量地道:“小姐,孙大夫交代过了,您身子骨还羸弱着,人断是吹不得半点风丝儿。来,蕊心伺候您把早膳吃了吧。”
凤未央无奈顺从,只有尽快调养好自己的身体,这样才能够让家人安心。凤未央坐在桌子前,清淡可口的早点很诱人食欲,奶娘笑容和蔼地立在一旁,不时夸赞凤未央几句。
凤未央细嚼慢咽地用完早膳,收拾完碗筷的丫鬟就被奶娘领着出去,凤未央唤住了自家奶娘,“奶娘等等,蕊心……”
蕊心会过意,赶忙转身回里屋取出一个络子来交给奶娘手中,凤未央殷殷切切地道:“奶娘,这络子劳烦您用艾叶水清洗过再转交母亲手中。母亲病重在榻,做女儿的却不能前去探望,实乃央央不孝。央央唯有亲手打一络子送至母亲身边,望母亲早日安康。”
一番肺腑之话,让奶娘听得欣慰点头,只觉得自家小姐长大了。而用这艾叶水清洗,是因为母亲身体本就不好,易受那病邪之气侵蚀,凤未央不希望自己的病气冲撞了母亲。
凤未央悉心交代,才让奶娘妥妥离去。这半月里来,凤未央都在养病,一步也没踏出过闺阁,严严实实地被捂在屋子中,一丝风气都不让吹,屋子里的丫鬟可把她护得紧。
第6章 赠书()
六月底,凤未央于屋内耐心等着孙大夫的入府复诊,现下只有孙大夫的一句话,她才得以大赦出闺阁房门。
这一日,凤未央老早翻阅完从二哥那里借的医书《内经素问》,便开始闲着无事在屋子里来回踱步,可一双水汪汪的大眼不时的往窗外的世界张望。
凤未央的院子离后花园不远,而后花园里有一个水池子,吩咐下人种植了不少的夏荷。每到七月酷夏,满池子的荷花相约绽放,好不惹人怜爱。如今,已是六月底,池子里的荷花该竞相开放了吧?
“小姐,吃茶吗?”蕊心放下手头上的活儿,赶忙问来回走动的小姐。可看着自家小姐心早已飞到了外面去,蕊心不由得摇头莞尔。
“那小姐可是热了?绿柳去给您弄上一碗冰镇消暑的绿豆汤吧?”绿柳也开口问到。
凤未央朝她二人摇了摇头,“你们忙你们的吧,毋须招呼我了。”
这小姐不能出房门,她们做丫鬟的也没有办法,反而小姐来回走动一下也是好的,孙大夫可是嘱咐过小姐要多动,这样有助身体康复。
绿柳在做针线女红,凤未央闲着无聊,便突然凑近来开口道:“绿柳,你这针落错了地方哩。看,该这样才对……”不多说,凤未央从绿柳手中接银针,亲自演示一遍给绿柳看,行云流水的针法看得蕊心和绿柳目瞪口呆。
这……这自家小姐从不会针线活儿地呀!况且,这奇巧秀丽的针法,也是从未见过,估计金陵城数一数二的绣娘也未必会。
“懂了吗?”凤未央回过头问发呆中的绿柳,这才发现不止绿柳,连丫鬟蕊心也呆滞在一旁。凤未央知道自己一时漏了陷,却也不慌不忙地眨了眨眼,俏皮笑问:“怎么了,一个二个这般模样?”
二人面对小姐般阳光和煦一样的笑容,做奴才的哪敢开声质问什么?
绿柳率先回过神来,便按照凤未央说的去做:“好、好的小姐,绿柳这就按照您说的去绣。”
果然,按照凤未央的指点,绣出来的动植物栩栩如生,让绿柳在凤府里一时成了小名人,更有不少府中丫鬟央求着她给绣东西,或者学习她那独特的针法,就连金陵城春绣阁里的老板,都要相请绿柳过去教授那些绣娘。
凤未央前世的确不善于针线女红,可自打入了宫中,闲时太多,孩子们也接连出世,为了孩子们的衣物不想假于人手,便请来宫中顶级的绣娘倾囊相授自己手艺。
今天无意间教授给绿柳的,正是源于宫中绣娘不外传的刺绣针法。绿柳为人聪慧,看一遍就能学会,自是她的造化。况且,那任由绿柳人前得志一番又有何妨。
孙大夫由着奶娘引领下来到凤未央的屋内,准备为凤未央请脉。孙大夫已年入古稀,为了金陵的百姓,还不愿退隐,何况当年于宫中执意辞官归乡,也是为了造福家乡父老。
孙大夫收了回了切脉的枯槁老手,一只手捋着胡点了点头,开始起身回到书案前提笔开药,并道:“小姐的身体大致康复如初,这次用完老夫这最后一贴药,便可行动自如,不必再深锁屋内了。”
“有劳孙老太医了。”凤未央起身,有礼有节地谢过孙大夫。每每孙大夫来问诊一次,凤未央就会问上一些医书上的问题,反而今天却是不问了。
孙大夫起身收拾药箱准备离去前,想了想还是折回身拿出一本书送至凤未央面前,言道:“偶然得知小姐爱翻阅医书,老夫这里有一本《千金药术》,还望小姐不嫌弃。”
凤未央双眼如雪一亮,赶忙上前一步双手接过,如获至宝的捧在怀里不忘开声谢言:“多谢老师馈赠,未央定然好生珍藏。”这是一本极难得的医书,被后世之人极为尊崇。
当年宋志轩登基为帝的第五年,兖州有一位名声大噪的医者,无论何疑难杂症,在他手中都能药到病除。宫中闻之,曾多次聘请其入宫为太医而无果。
这位医者手中,正是有一本《千金药术》,一身精湛医术皆是从此书获得。此书并不是这位医者所着,乃是他当年行医他乡,一位老者所赠。
后来,宋志轩有一次病重,太医院束手无策,宫中便三申五令下才请动这位医者入宫诊治。
可这位医者入宫为太医不到一年间,家中半夜起了大火,医者不幸葬身火海而辞世,只留下一本被大火焚烧过半的《千金药术》。
这残本的《千金药术》得以流传于后世,还是经过太医院改动和修补余下部分的医书。极为可惜的是,大半珍贵的药理与配方已付诸一炬,焚于火海之中。
如今,凤未央有幸得到这本后世名书,还乃是第一手抄孤本,自然感激万分。
凤未央之所以要熟读医书,那是因为想起前世一位老宫女的话:祸从口出患从口入。
没错,宫中要害一个人,只要用毒即可。所以,为了日后不遭人毒手,她须懂得医理要术一二。再者,技多不压身。
然,根据这个月熟读的医书来看,凤未央赫然发现,前世里的几个孩子,死前皆有中毒迹象,虽然中毒的症状微不可见。
可加上自己几次不幸流产,也极有可能是误食堕胎药所致。不然,宋志轩当年也不会带着她离宫出征,才在随军的路上产下长子宋玄。
孙大夫随小厮的引领下出了凤府。老人站在凤家大门口,伸手捋了下花白的胡子,仰头叹了一气,才迈开步伐往自家医馆的方向行去。
孙大夫为何要赠送凤未央书?那是看在这个月以来,这个才十岁女娃儿常能出口成章地与他讨论各类医书上的知识,才知道她已于一个月内熟读多本医书。
才十岁的女娃儿,有此才华般造化实属罕见。
孙老太医无后,一生未收徒,不想一身精湛医术失传,这才把自己行医多年的经验,与研究深造所得的药方记载在册,本想他日有缘遇见造诣不错的人赠之,不料现下却授予了凤家二小姐。
凤家二小姐知书达理,端庄大方,极为重要的是天性纯良,加上凤家乃金陵名门望族,常常慷慨解囊布施百姓,这才让孙老太医决定授予她《千金药术》。
只是念在凤未央乃一介女子,这男尊女卑的社会使然下,女子恐难抛头露面,怕其将来在行医方面难有作为罢了。
所以,才有孙大夫这么一声叹气。
第7章 上香()
乔氏的病情日渐好转,身子却虚着。凤未央踏出房门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偎依在乔氏榻前,甜言软语,讨尽乔氏欢心。一见到娇俏的女儿,乔氏那颗心早就软化了,无须凤未央如何甜嘴蜜舌地去讨哄。
母女相处融洽,好的时光总是容易过去,很快就到了乔氏休息时间,凤未央脸上顿时显现不舍之情,直赖在乔氏怀里撒娇磨蹭了好几回,才肯一步三回头的离去。离去时,竟也不忘嘱咐屋里的丫鬟妈子们多些细心照料夫人,让乔氏的屋里的丫鬟们直笑夸凤二小姐长大了,已懂得心疼夫人了。
七月初一,乔氏本想着带凤未央前往感业寺烧香还愿,奈何身子尚在羸弱,不宜舟车劳顿,只好让凤老爷携带幼女前往。
当日一早,凤未央与父亲同乘一辆马车前往感业寺。
马车出了城,直朝郊外的感业寺而去。
凤未央看着已年过四十的父亲双鬓斑白,感念前世老父为了自己,还病重惊坐起地嘱咐家中长兄,定要好生帮助唯一的妹妹稳固后宫地位,这才肯阖眼长辞于世。
所以,凤未央摇着凤老爷的手臂,软糯娇声,专挑些凤老爷爱听的话儿说,惹得凤老爷十分地高兴。府中都说幺女大病一场后,性子温良乖巧许多。
今日父女相处,果真如此。
凤老爷还听闻小女儿借休养一月的日子,于闺阁中熟读了各类医书,知道女儿爱看书,没想到也涉猎到医书方面去。如今针对乔氏体虚的症状分析条条在理,并声称回去后,定要亲自为母亲配一副益气滋补的药膳,只盼母亲早日安康。
凤未央自幼熟读经论,出口便能成章,并借助重活一世的优势,自然能与凤老爷侃侃而谈。这凤老爷直开怀得合不拢嘴,难得遇到一位可以让自己直抒己见的人,何况对方还是自己年仅十岁都有幼女。
所以马车中不时传出凤铭与女儿高谈阔论的之声,惊惹到路人频频驻足,聆听那一老一幼各持己见的对话声。
如此贴心的小棉袄,凤氏夫妇怎能不欢喜、欣慰?
语罢,凤铭便不再言,只是目光和蔼地看着女儿。经过这一个月的细养,凤未央总算养回昔日的气色,可形体仍旧单薄,仿佛置于风中恐其被吹走。
马车停下,下人附身过来通报:“回老爷小姐,感业寺到了。”
感业寺,坐落在北高峰的山腰中。北高峰,林木耸立秀,云烟万状,是一处古朴幽静、景色宜人的胜地,不少秀才子佳人纷纷相约于此郊游采风。
下了马车,让后头的蕊心提上篮子里的香烛,一行人就开始往山上走。山中数百级的阶梯,注定是要劳其筋骨。
父女两人马车内就相约好,不坐抬轿上去,拜佛就要诚心诚意,才能金石为开。凤铭也常教育自己的子女,这身体力行、力所能及之事,就要亲自去做,只有做到忆苦思甜,方能不被安逸所淘汰。
初一、十五,乃是烧香拜佛的日子。
路上,往来的信徒很多,这凤铭是金陵的名门大户,也是城中首善,为人更是宽宏大度,路上遇之,免不了受到父老乡亲的虚寒问候。
凤老爷不想冷落乡亲们的热情,携着小女儿和善地回应他们的问候。走了一半,父女选择万籁亭中暂作歇息。此时,遥遥的山脚下,正有一位玉面小生坐在抬轿上来。
那位玉面小生,正是郭家五少爷——郭宇明。
郭家,乃凤家的世代之交,也是金陵的名门大户。郭家太祖爷,正是替魏高祖打下江山的开国功臣之一,因有从龙之功,被高祖皇帝赐以丹书铁劵。
但郭家太祖却早早隐退,只因当年凤家太祖凤歌的一席话,让郭家太祖爷早早看清当时时局,当年魏高祖已有诛杀开国功臣之心。所以,郭家太祖不等高祖皇帝有所行动,便主动向朝廷请辞,愿意交出兵权,卸甲归田。
郭家迁居于金陵,自此与凤家毗邻而居。所以说,凤家与郭家的渊源之深,难以三言两语可说清道明。
十七少年郎,该是精力旺盛之际,如今上山拜个佛都要坐在挑山夫肩头上,惹得凤未央直皱鼻子。郭家一行人也是看到了凤家老爷,赶忙摆手停下,下了轿子向凤家父女行见礼。
“世侄也来上香,怎不见身边长者相陪?”只见郭宇明身边除了老管家,和一些贴身小厮,凤老爷不免开口相问。
郭宇明讪讪笑了一下,道:“让世伯见笑了,家母于府中有事抽不开身,这才指使我前来上香祈愿罢了。”这时,郭宇明注意到撅小嘴的凤未央,转而道:“听闻未央妹妹前些日子病重,今日一见,该是身体已无碍了吧?”
凤老爷开口笑道:“这不,应她母亲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