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七十年代为军嫂 >

第51章

七十年代为军嫂-第51章

小说: 七十年代为军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秋菊不知道,宁馨是花她儿子的钱给闺女买的礼物。

    宁馨连忙说:“姨,我平时哪送过玉婷东西,这不趁她结婚,才送她一条裙子,也没花多少钱,可不敢让您出钱。这是我跟玉航的一份心意,就应该我们花钱。”

    听到这话,杨秋菊和卓玉婷都很高兴。尤其宁馨没忘带上卓玉航,两人认为,宁馨这是花钱给儿子(哥哥)撑面子。

    宁馨坚决不收杨秋菊的钱,这事就过去了。

    还没等到卓玉婷办婚礼,宁馨外公那边就传来好消息,原来宁馨外公经常给人看病,很快传出他医术好的名声。因为他也给官员家属看过病,看好之后,人家为了感谢他,查过他的过往后,把他调到省中医医院继续当大夫。

    主要是舒嘉年跟国外的弟弟来往并不密切,以前也是很久才通一封信。自从wg到来,两边直接断了联系。调舒嘉年回去工作的官员认为,以前舒嘉年还给八路军送过药材,他应该不会做出对祖国有害的事,才把他调到医院继续行医,就是不想浪费他的好医术。

    当然,舒嘉年在行医期间,会受到有关部门关注。如果他有不轨行为,下场肯定好不了。

第 67 章() 
舒嘉年的消息;还是刘场长主动打电话告诉卓玉航。卓玉航知道了;宁馨自然就知道了。

    刘场长打电话没多久;舒嘉年就带着老伴去省中医上班。那边给他安排了宿舍;也允许他带着老伴随行。因为舒嘉年毕竟是个年龄不小的男大夫;身边最好有人照顾;比如做饭洗衣啥的;男同志不擅长这些。于是也让宁馨姥姥跟了去。

    还是舒怀瑜送两老过去的。虽然父亲被调到省中医,但是舒怀瑜并没有这样的机会,他还是被留在农场。因为他毕竟年轻些;在农场时,大多数人点名找舒嘉年看病,舒怀瑜出诊的时候不多;所以没得到别人重视;这次没调走他。

    等宁馨再次去市里采购药材,特意去省中医打听到姥爷。她看到姥爷正在认真给病人看病;脸上毫无在农场时无精打采的样子。

    等姥爷忙完;宁馨进去跟姥爷说话。

    “姥爷;听说您调到这边来了;我过来看看您和姥姥。您在这边呆着感觉怎么样?”

    “挺好;我又干老本行了;干着心里舒坦。”舒嘉年脸上带着舒心的笑意,一看就满意现在的生活。

    宁馨看姥爷精神矍铄,也为他高兴。

    “馨馨;听你妈说;你已经跟小卓定亲了。唉,当时不方便,我和你姥姥也没有参加你的定亲宴”舒嘉年提起这事很是遗憾。

    “姥爷,没关系,我能理解。”宁馨又不是不懂事,随即转移话题,“姥爷,现在您和我姥姥住在哪里?”

    “我们住在医院的家属院分到两间房子,足够我们住的。馨馨,你这次来市里干嘛?要是有时间,可以在这里住两天。”

    “姥爷,我是过来给村卫生室采购点药材。听玉航说您调到了省中医,我就找过来了。”

    “我这就快下班了,你等我一会儿,回头带你去认认门,以后来市里就过来这边吃饭。”

    “嗯。”宁馨应下,乖乖在一旁等姥爷下班。

    舒嘉年带宁馨回去,蒋思彤见了外孙女非常开心,拉着她问长问短,主要是问宁馨定亲的事。

    蒋思彤没能参加外孙女的定亲礼,也很遗憾。但是没办法,当时他们不能到处走动,所以没法参加宁馨的定亲。

    “馨馨,姥姥还给留了一些首饰,等以后回到老家那边,我给你留一份。”蒋思彤有些遗憾。现在不兴穿金戴银的,要不外孙女定亲或结婚,她肯定送馨馨一些首饰。现在这世道,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改变?唉!不想了,要是别人知道她的想法,又是麻烦。

    “姥姥,可别让别人听到这些话。”宁馨警惕地提醒姥姥一句。

    “姥姥又不傻,这不是当着你的面才说吗。你放心,我不会跟别人提这些事。”

    宁馨知道姥姥有分寸,就没再劝。

    “那现在就二舅一人呆在农场了?”

    蒋思彤叹了口气,“可不是,把他一个人留在那里了。”

    提起二儿子,舒嘉年和蒋思彤脸上都没了笑容。想当初怀瑜是为了他们老两口,才要求一起分到农场的。现在他们跳出农场,可是却没有能力把儿子弄到身边。老两口想到这事,心里特难受。

    宁馨想了想说:“姥姥,要不我让玉航给刘场长打电话问问,把舅舅调到我们那里当大夫。等有机会,再把二舅调回医院。”

    “到你们那里当大夫,你是说你下乡的地方吗?可是,你不就是在那里给人看病吗?”舒嘉年还不知道宁馨在三里堡周围几个村子留下超好的名声,但他知道宁馨自小跟他学医,足以在农村当村医。因为她实在看不了的病,可以让村民到医院看。

    “那什么前阵子玉航说他可能没时间回来办婚事,想让我到部队跟他举行婚礼。可要我走了,村里暂时会没有医生。这是我的私心,想让二舅过去替我一阵。现在形势不明,既然姥爷能调回来,以后舅舅肯定也能。可是现在把他留着农场那边太孤单,还不如去我那边。村里对我挺好,舅舅去了不用担心会受委屈,再说我婆家在那边,有事能照顾些”宁馨跟姥姥姥爷感情好,倒是没有隐瞒,她略带羞涩地把原因告诉了两老。

    既然外孙女提到此事,舒嘉年就得认真考虑,他觉得这倒是两全其美的事。舒嘉年倒是盼着早点把儿子调回市里的医院上班,但是现在不是没机会吗,只能等以后有机会再说。如果把儿子弄到农村,可以当成对儿子的历练,让他在农村多行医,多实践学过的医术。要不一直呆在农场干活,时间一长,谁能保证学过的东西不会忘?

    “行,等会儿我写封信给你二舅说说,就把他调到你呆的村子去。这事能成吗?”

    “应该没问题。姥爷,你忘了玉航可是给刘场长那边送了两头野猪过去。他那个人挺会来事的,应该能同意把舅舅调到农村。”

    “成,那你就给小卓说说,让他费些力,先把你二舅调到你们那边。”

    等谈好这事,蒋思彤拉着宁馨的手问:“馨馨,你这就决定嫁给小卓了?用得着这么急吗?你现在才十八岁,再过两年结婚不迟。”

    “姥姥,既然我认定了他,结婚不过是早晚的事。他在外面保家卫国,我想让他安心,既然他想早点结婚,我”

    想成全他。宁馨的话没有说完,但是她的意思两老都明白。唉,怎么外孙女跟女儿一个性子,认准了就不回头。怀敏为了馨馨她爸守一辈子,现在馨馨又找了个军人,希望小卓能平平安安的,跟馨馨过一辈子。

    “你跟你妈一样死心眼,劝你的话我也不说了,只要你想嫁给小卓,那就嫁吧,家里永远做你的后盾。”

    小卓可是保家卫国的军人,他们没理由阻止外孙女嫁给他。

    事情都说定后,宁馨在姥姥家吃了顿饭,把她带给两老的肉、点心留下,马上去药材收购部门采购中药材,又立马返回村里。

    晚上,宁馨把她跟姥爷说定的事情告诉了丈夫。

    “太好了,媳妇,还是你能干!这样你就能到我这边来,咱俩就能在一起了。”卓玉航高兴地把宁馨抱起来转了两圈。

    “行了,看把你高兴地,赶紧把我放下来。”

    “年轻就是好,等老了,你想让我抱你,我都抱不起来。”接着,卓玉航兴奋地说:“明天我就给刘场长打电话,让他把二舅调到咱们那边去。”

    “那我明天去农场一趟,看能不能直接把二舅带回来。”

    卓玉航想的周全,他嘱咐:“这事你最好提前跟老支书打个招呼。理由是现成的,就说我让你到这边来举行婚礼,顺便随军。”

    “我都忘了,得先找老支书开个证明,证明这边愿意接收二舅。”

    “对,然后你拿着证明去找刘场长,我跟他说声,他那边应该会放行。”卓玉航打算,如果刘场长不同意,他就答应他,等下次他回老家的时候,再给农场送两头野猪过去。有了这个诱惑,刘场长应该不会强留二舅的。

    于是,宁馨第二天就找到老支书那里,跟他说明情况。

    本来老支书听说宁馨要去部队就皱眉不语,听到宁馨打算把她二舅找来才舒展眉头的皱纹。

    宁馨医术都这么好,听说她的医术是跟姥爷学的,那她二舅的医术肯定更好。抱着这样的想法,老支书痛快地给宁馨开了介绍信和接收证明。老支书还说,如果还缺什么证明,回头他可以去镇上补办。

    宁馨带着介绍信和证明,再次踏上去农场的路。

    而卓玉航这边,等一到上班时间,他就给刘场长去了电话,说明情况,想把二舅调到农村。

    刘场长果然没有为难人,他痛快地说:“只要村里愿意接收,我这边倒是能放行。像这些下放人员,本来就是出来劳动改造的,只要不是往城里调,一般没人会为难。你要是愿意把你二舅调走,我这边没问题。对了,小卓,你什么时候能再回来,我还想跟你购买两头野猪”

    “刘场长,野猪的事,只能等我回去再说。到时候弄到的话,肯定给你送去”

    两人就这么把事情定下。

第 68 章() 
宁馨拿着证明找了过来;还有姥爷写给二舅的信;她当面交给二舅。

    二舅看完信;抬头笑着跟宁馨说:“既然馨馨愿意让我去那边;我就跟你过去。反正你姥姥姥爷都走了;我在这里带着没意思。”

    跟在农场干活相比;舒怀瑜当然更愿意行医。父亲的意思写得很明白;想让他去农村历练一番,多见识各种病症,依据所学继续钻研医术;不要放下所学的医术。等待时局变得明朗,也许能有机会回城。

    “那我帮舅舅收拾好东西,再去找刘场长办手续。”宁馨自小在姥姥家呆的时间长;跟两个舅舅感情好;所以才帮舅舅做出决定。这样既能让舅舅继续给人看病,她也能抽出身来去见丈夫。

    舒怀瑜的东西不多;很快就能收拾好。二人忙完后;又拿着介绍信找刘场长办好手续;他们再回来拿上行李;跟刘场长告别后;返回了三里堡。

    宁馨问:“二舅;你是想住在卫生室,还是住在知青所?”

    “我看我还是住在卫生室,就不跟小年轻掺和了。吃饭问题怎么解决?”

    “二舅;你是想在知青点跟那些人搭伙一起吃;还是在卓家吃?”

    “我在卓家吃饭不大合适吧,要不我就在知青点跟人搭伙。”舒怀瑜怕跟卓家接触过多给外甥女添麻烦。

    可是杨秋菊得知宁馨二舅过来后,立马让宁馨把二舅叫家里吃饭。而且杨秋菊得知宁馨让二舅过来顶替她工作,她要去部队跟儿子结婚后,杨秋菊肯定大力支持。

    这不,杨秋菊款待过宁馨二舅之后,非得以后让宁馨二舅在卓家吃饭。她认为宁馨舅舅家都是有本事的人,当然想和他们家处好关系,所以不嫌宁馨的亲戚麻烦,反而想让人麻烦她。现在她把人情留下,以后自家有事也有脸求上门。

    不过,因为怕宁馨二舅在家吃得不自在,杨秋菊说可以给宁馨二舅送饭过去。

    舒怀瑜盛情难却,不知道该怎么拒绝外甥女未来的婆婆,他真不想麻烦宁馨婆家。

    之后,还是宁馨帮二舅拒绝了婆婆。

    村民对宁馨舅舅的到来很是欢迎,毕竟宁馨年轻,医术已经很不错;作为宁馨的舅舅,从年龄上来说,应该比宁馨更厉害才对。而且村民已经知道宁馨辞去卫生室的职位,是为了去部队跟卓玉航结婚过日子,大家对此抱有善意的想法,没有对她走抱有怨言,毕竟宁馨已经找了二舅接替她。

    不过,宁馨打算等小姑子结完婚再走。毕竟去部队路途较远,来回一趟不容易,她去部队后可能要呆一段时间再回来。而小姑子快要结婚了,她不可能现在走了到时候再返回来,还是等小姑子结完婚再走。

    不过,还没等宁馨走,郑东林已经拿到烟厂接收他的证明信,准备返回市里。

    当初郑东林一心想下乡,主要非常喜欢宁馨,想跟她在一个地方呆着。年轻人总是冲动的,尤其是为了感情,能不顾一切。那时他没有经过父母同意就偷偷报名下了乡。

    可是郑东林的父母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儿子在乡下受苦,这不一接到儿子要求回城的信件,他们立马找关系给儿子安排职位。

    只要城里有单位接收知青,这边知青办不会不放人的。

    郑东林能返城一事鼓动其他知青思绪波澜。知青们下乡这么久,已经完全了解乡下生活。虽然当初有部分人是抱着理想来到农村的,但是他们可不想在农村扎根一辈子。

    这不他们一听说郑东林能回去,纷纷起了心思,想想自己家里有没有可利用的关系,把他们调回去。可惜,大多数知青都出生于普通家庭,家里兄弟姐妹多,实在是没有那么多职位给他们留着。

    郑东林要走了,按说大家应该要送送他。只是知青们心情不好,心绪不高,没心思给他办送行宴。倒是郑东林本人因为能回城非常高兴,他买了肉回去,给大家加菜。

    宁馨也听说郑东林要走的消息,她一点都不觉得稀奇,因为上辈子也是如此。郑东林没有追上她,很快就返城了。

    等郑东林走这天,大家一起去送他,宁馨作为下乡知青中的一员,也去给他送行。

    郑东林背着打包好的行李,跟大家告别。

    “我要走了,祝你们好运。”

    “一路顺风。”

    大家看着郑东林意气风发地回城,心里和脸上均露出羡慕的神色。但是大家都没他的好运气,暂时没法回城。

    梁国栋向宁馨借了卓家的自行车,去送郑东林到镇上坐车。

    郑东林临走之前,站到宁馨跟前,深深看了她一眼,“宁馨,我要走了,祝你幸福。”

    然后他扭头深叹一口气,彻底把宁馨放到心底的角落。自此之后,宁馨只是他曾经爱慕过的同学,也许他跟她以后再无交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