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传-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专诸家宿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伍子胥便挥泪与专诸母子告别,带公子胜匆匆上路。经过数日跋涉奔波,伍子胥与公子胜终于来到了吴都梅里,只见城墙高耸,市面繁荣,熙来攘往,舟车不断,热闹非常,风俗人情,与楚国大不相同。伍子胥欲先拜见姬光,不仅根据专诸的介绍,姬光贤于吴王僚,将来必有所成,而且在过去的一次外交活动中,伍子胥有恩于姬光,今日有难来求,料他不会袖手旁观。然而不巧得很,姬光正远游南方,三十日方归,伍子胥除耐心等待,亦别无他法。等待不难,难的是囊空如洗,二人的食宿无着落。万般无奈,伍子胥只好将公子胜隐于京郊,自己吹箫乞于吴市。不料这哀戚泣诉的箫声,竟起到了自引自荐的作用,吴王僚召见了他,封他为上大夫,助吴王治理朝政,并表示愿全力助伍子胥报满门抄斩之仇。
姬光素闻伍子胥智勇双全,惊喜来吴,一心欲收养之,但听说他已先谒见了王僚,且被封为上大夫,吴王欲助其报仇而兴师伐楚,心中不安,便巧施离间计,然后亲近笼络之,为己所用。主意既定,姬光入朝,拜见吴王曰:“光闻楚之亡臣伍员,来奔我国,王以为该为何如人?”
王僚答道:“贤且孝矣。”
姬光问曰:“何以见之?”
王僚解释说:“伍员勇壮非常,与寡人筹策国事,无不中(kuǎn),是其贤也。念父兄之冤,未曾须臾忘报,乞师于寡人,是其孝也。”
谈到兴师助伍员复仇,姬光说:“万乘之主,不为匹夫兴师。今吴、楚擒兵已久,未见大胜,若为伍员兴师,是匹夫之恨,重于国耻也。胜则彼快其愤,不胜则我益受其辱,万万使不得!”
王僚认为姬光言之有理,于是不再议伐楚之事,且逐渐疏远了伍子胥。伍子胥很知趣,辞去了上大夫之职,与公子胜耕于阳山之野。
一日,姬光来阳山拜访伍子胥,并馈以米粟布帛。对姬光的来访,伍子胥取不即不离的态度,一方面,他对姬光谏吴王疏远自己心怀不满;另一方面,他意识到,姬光此举,也许不是在仇视自己,恰恰是在敬重自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从吴王身边拉过去。既然姬光贤于吴王,那么只有依靠姬光,复仇才有希望。
第58章 吴地血雨 姬光夺权(2)()
“伍将军定然对光恨入骨髓,”姬光打破僵局,首先说道,“我谏吴王疏远将军,莫兴师伐楚,助将军报父兄之仇,雪灭家之恨。”
“这个”伍子胥不知该如何启唇,怎样回答。
姬光见伍子胥无言以对,解释道:“其实,光乃不忍心视将军明珠投暗,希望成灰”
伍子不解地同:“员鲁钝,不解王子话义,请明以教我。”
姬光欲言又止,迟疑片刻,终于说道:“吾王生性贪婪,虎狼之辈,岂可为伍!助将军复仇,信口之约,何足凭信!”
伍子胥想,吴王与姬光,于公有君臣之义,于私有堂兄弟之亲,纵然吴王确实贪婪成性,似乎姬光也不该暴露给初来乍到的外国人莫非姬光正觊觎王位,欲夺王权吗?倘果真如此,自己该如何对待呢?想到这里,他故意试探道:“王子言吴王贪婪,必有事实,可否告知伍员呢?”
“这个”姬光似乎有难言之隐,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日后,伍将军必能知晓。”
事实果不出伍子胥之所料,姬光暗地里早已窥伺着吴国的王位。不过,姬光之所以会有此野心,也不无情理。
姬光的祖父吴王寿梦,膝下有四子:
依周礼和传统,寿梦应将王位传给长子诸樊,再传嫡孙姬光,然而寿梦临终前,却遗言将王位传给最贤明的四子季札。季札谦让,不肯即位,不得已由长子诸樊登基,然后再传二子余祭、三子余昧。
王位的继承,本应是直系的世袭制度,寿梦的一句遗言,致使吴国的王位继承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兄终弟及制,由诸樊而余祭,而余昧,循序而立。余昧死后,理应由四子季札即位,但季札淡泊名利,不欲为王,遁于山林以隐。至此,王位本应传回嫡孙姬光,但僚自恃父亲为王,继承了王位。
由于王位为堂弟僚所夺,姬光心中愤愤不平,积怨越来越深,决心夺回王位,以正天理。正当这时,伍子胥来吴,真乃苍天有眼,扶正除邪,机缘至矣,故他先进谗言于吴王,后献殷勤于伍员。几经交往,二人遂成刎颈,决定先联手共废吴王,然后兴师伐楚。
伍子胥向姬光荐专诸,并建议以专诸为刺客,谋刺王僚,姬光感激不尽。
一日,姬光备得厚礼,与伍子胥同车共载,往访专诸。其时,专诸正在街坊磨刀,欲为邻人宰猪,见车马纷纷,正欲走避,伍子胥在车上招呼道:“贤弟留步,愚兄伍员来也。”
专诸闻听,急忙收住脚步,等候伍子胥下车相见。伍子胥指着同车而来的姬光对专诸说:“此吴国长公子,慕吾弟英雄,特来造访,倘有所求,望贤弟勿辞!”
专诸早闻公子光的贤德,并向伍子胥作过介绍,但却不曾目睹其尊容,今日公子竟屈尊柴门,怎不令他受宠若惊,感激涕零,说道:“某闾巷小民,有何德何能,敢烦公子大驾!”
专诸恭请贵客人室,荜门蓬户,低头而入。姬光先拜,致平生敬慕之意。专诸答拜,诚惶诚恐。姬光献上金帛珠宝,专诸固辞不受,伍子胥在旁力劝,方才勉强收下。伍子胥向专诸秉明公子来意,详述此举的根据与意义,并强调此事极其危险,随时可能身首异处。专诸闻后,愤然顿足捶胸说:“僚贼不除,国无宁日,诸愿助公子成就大事!然诸有高堂老母,二位若能代为照顾,则诸不畏死。”
姬光上前握住专诸的双手,感动得说不出话来,讷讷半天,才说道:“壮士如此仗义,光必侍令堂为亲母,壮士之名亦将永留青史。”
鸿鹄之所以能飞九万里长天,因其羽翼有力,若能断其双翼,也就难以飞翔了。吴王僚生性多疑,其弟掩余、烛庸及其子庆忌三人,常护卫身边,不离左右。掩余、烛庸兄弟二人,骁勇无比,不惧鬼神;王子庆忌,筋骨如铁,万夫莫当,手能接飞鸟,步能格猛兽。有此三人护卫,欲刺王僚,实难下手,因此,刺杀王僚之前,必先断其羽翼,除此三人,否则,即使王僚身亡,姬光亦难继承王位。
公元前515年,楚平王亡故,十一岁的孩童芈珍继位,是谓楚昭王。闻听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怅然悲叹,恨苍天无情不公,自己不能亲手斩杀昏君,为父兄及全家三百余口报仇雪恨。然而断鸿鹄双翼的时机已到,在伍子胥的策划下,姬光谏王僚趁楚丧之期,朝政紊乱,兴师伐楚,且荐掩余、烛庸为元帅和大将,派庆忌往卫国借援兵。这时皇叔季札已下山回宫,请其巡访列国,寻求同盟。王僚不知是计,为掌霸权,不仅一准奏,而且对姬光的忠诚感激不尽。
时机成熟,姬光与伍子胥再次往访专诸,言明大好时机。专诸闻后,颇显出犹豫之色,许久方才开口:“专诸非怕死之徒,只是担心高堂老母。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今若使白发人送黑发人,不孝之极,专诸不为不孝之徒。”
第59章 吴地血雨 姬光夺权(3)()
闻听此言,姬光大失所望,但仍恳求道:“姬光深明壮士之心,必奉令堂若亲母”
专诸摇摇头说:“为高堂老母,专诸只得违约,万望公子与仁兄见谅。”
正当姬光和伍子胥感到绝望之际,专诸的母亲不知何时来到三人面前,怒斥专诸道:“我在室内已听到你们的对话,吾儿呀,既已向姬光王子誓守忠诚,何能背信弃义!忠孝本为一体,岂能为孝废忠,因小失大。莫为老母担忧,快尽心辅佐王子去吧!”
八十老母告诫专诸后,回到后室,自缢身亡,以除专诸后顾之忧。
姬光、伍子胥和专诸,含泪厚葬老夫人,开始筹划如何刺杀王僚。
王僚外出,必着双重狮皮甲胄,一般刀剑,难以刺入。姬光曾获一种剑,相传为越国名匠欧冶子呕心沥血之作。此剑长不过三寸,故名鱼肠剑,锋利无比,削铁如泥,必能贯穿狮皮甲胄。有此鱼肠剑,专诸杀王僚信心百倍。
一切筹划停当,天衣无缝,姬光进宫邀王僚赴宴:“明日,微臣将于太湖亭设川猎之宴,与三五大臣共享垂钓之乐,倘大王肯屈尊枉驾,微臣必脸上有光。”
吴王快活地笑道:“王兄亲邀,寡人岂有拒绝之理,但不知席上将有何名鱼?”
“自然是大王最喜欢吃的鲈鱼。”姬光笑嘻嘻地回答。
“难得王兄一片忠诚。”王僚高兴得眉飞色舞,“寡人必出席川猎之宴。”
姬光获得王僚首肯后,急往伍子胥处谋议,决定派近百名力士埋伏于太湖亭附近,专诸乔装为庖丁,借机接近王僚。
翌日,王僚带五百名护卫,来太湖亭赴宴。酒宴开始,姬光亲自为王僚斟酒,说道:“吾王大驾光临,微臣甚感荣幸。此酒香醇,大王饮之必长命百岁!”
王僚举起酒杯,看着姬光,自我解嘲似的说:“昨夜寡人作一恶梦,心感不祥,又不愿毁约,故携护卫前来,王兄切莫见怪。”
姬光不禁心里一跳,急忙答道:“微臣不敢,大王贵体康宁,乃社稷万民之福,理当时时防范不测,且近日恶徒颇多,望大王多自珍重。”
姬光这样口是心非地回答,按捺不住胸口一阵突突乱跳。
今日的护卫的确异乎寻常,暮秋一样肃杀,隆冬一般阴森,不仅王僚身旁站立着数个手持利刃的卫士,而且在场的每个人身旁都站有一名卫士监视着,接近王僚者,都必须经过彻底搜身,方能前行,连斟酒时都要三名卫士监视着。
姬光见状,焦虑不安,不知专诸是否知晓这里戒备竟如此森严
此刻,专诸正在为如何接近王僚而苦恼,突然,心中灵光一闪,面前一亮,急忙将鱼肠剑放于鲈鱼腹中,双手捧起这盘名菜,敬献王僚。依照规定,早有武士上来搜身,搜过之后报告说:“报告大王,该庖丁身上无任何携带,更无武器。”
既无携带,专诸便可上前献菜了,他手托菜盘,落落大方,款款而前,来到坛下,躬身施礼道:“草民乃一庖丁,平生最擅长炙鱼,特奉上鲈鱼一尾,敬请大王品尝。”
吴王问道:“此鱼出自何处?”
“出自太湖。”
“何处钓得?”
“于杨湾钓得,味道十分鲜美。”
“何人所钓?”
“为敬献忠心,吾家主公子光亲自垂钓,风餐露宿,三天三夜,方钓得一尾。”
王僚问得很快,疾风闪电一般,专诸对答如流,毫不含糊吞吐。王僚欠欠身,向姬光微微一笑说:“难得王兄一片忠诚,令寡人感激不尽!”
姬光站起身来,施礼致谢道:“自家兄弟,大王何必过谦。再说,臣事君以忠,乃古之常理,臣不过依理而行,何足道哉!大王请快品尝红炙鲈鱼,鱼凉味则不美”
王僚对坛下的“庖丁”说:“先剔除鱼刺,寡人再食。”
“庖丁”奉命,向吴王再拜,上坛,佯装欲取鱼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疾,抽出鱼腹中的鱼肠剑,刺进王僚心窝,直贯三层坚甲,透出背脊,王僚大叫一声,当即毙命。
卫兵立即蜂拥而上,将专诸剁成肉泥。
姬光急避身于内室,疯狂的兵士喊道:“杀死姬光!”
隐于邻室待机的伍子胥窜将而出,如蛟龙出水,猛虎下山,长剑一挥,数十名卫士应声倒地。伍子胥一声呐喊,波起浪涌,埋伏着的百名力士一齐杀将出来,两下交斗。这一边知专诸得手,威加十倍;那一边见王僚身亡,势减三分。双方厮杀一阵之后,王僚所率卫队,一半被杀,一半奔逃。
伍子胥护着姬光驱车回朝,聚集群臣,说道:“自皇叔季札拒绝王位,王位理应由王室嫡长继承,奈何僚横夺王位,坏王室法统。今僚已死,为正法统,王位应由宗孙姬光王子继承,诸位有何不同意见?”
第60章 吴地血雨 姬光夺权(4)()
群臣自然齐声赞同,于是姬光顺利地夺取了王位,是谓吴王阖闾。
阖闾因伍子胥功大,封为上大夫,凡事必咨询之;封专诸之子专毅为下军大夫。
将兵在外的掩余、烛庸两公子,闻听国内政变,一个逃往徐国,一个奔亡钟吾。
巡访列国的季札归来,姬光以王位相让,季札不受,自甘称臣。
赴卫搬兵的王子庆忌,闻变奔逃艾城,结连邻国,欲待时乘隙,伐吴报仇。阖闾闻庆忌有谋吴之心,整日食不甘味,坐不安席,命伍子胥遍访天下忠勇智谋之士,以便像专诸刺王僚那样除掉庆忌。
一日,伍子胥来到齐国东海岸,松软的海滩上,数百民众奏乐唱歌,看样子是在欢庆胜利。人群中有一身长九尺的大汉,高举着一颗闪闪放光的如意珠,正趾高气扬地接受众百姓的欢呼。这汉子名椒邱欣,为齐侯赏识,拔擢为使臣。日前其坐骑为神龙所夺,椒邱欣一怒之下投入水中,与龙神大战三天三夜,将龙神额上的如意珠夺来。齐侯见椒邱欣神勇无比,厚赐之,故村民在海边上设宴庆贺。
海滩上欢歌笑语,觥筹交错,热闹非常,突然,人群中有人嚷道:“椒邱欣不过是个骗子,算什么盖世英雄!”
人群一阵骚动,大家都在用目光搜寻这胆大妄为者,椒邱欣本人则紧握双拳,满脸怒容,他环顾左右,不见那个鄙视自己的人,不禁雷鸣般地吼道:“胆敢侮辱我者,请挺身而出,我倒要看看是怎样三头六臂的屌模样!”
人们被震慑住了,一个个面面相觑,屏息敛气,谁也不敢吭声,仿佛一出声,椒邱欣的铁拳就会将他砸得粉碎。
椒邱欣再次恶语伤人地高声嚷道:“有种的滚出来,老爷我倒要讨教一番!”
人群中走出一个小矮人,长不过三尺,其貌不扬,孩童一般,他慢条斯理地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