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宠悍妻:腹黑汉的心尖宠-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年封笔之前,长明开了一顿团员散伙饭。总结今年,展望明年。说得大家都激动非常。看着南山县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发展得这么好。一个个都觉得超光荣。
之后就是过年的事情,一共有十五天的假期。
南川县的冬天比交趾郡冷多了。待在家里完全不想要动。长明和元宝在一起,陪着福气玩耍。
元宝抱着福气,看着福气吐泡泡,笑着说道。
“蜀地相当出名的是蜀绣。我看咱们县里,蜀绣都要从成都买进。这样可不行。等南川县发展出来,特色品牌也要有蜀绣才行。去成都找会蜀绣的绣娘来教导一批人出来。办一个蜀绣特色班。你看怎么样?”
“好是好。蜀绣班是自费呢?还是免费呢?”长明有些犹豫的问道。
“明哥,我知道你想要一切都为穷人服务。可是每件事情都是过犹不及。做什么都是免费,以后会有依赖的。要是以后你做什么,要收钱。怕是就艰难了。”元宝劝说道。
长明:“。。。。。。”
元宝折中道。
“蒋家为你的事情出力很多。参与的那些项目都没说死。以后来分他那杯羹的人多如牛毛。不用点心思,根本没有利益。我看这件事情完完全全交给蒋家吧。你看如何?”
长明点点头,感慨道。
“我是好话听多了,都说我是财神爷是他们的救世主。头晕啦!幸好有你提点我。确实是免费的项目太多。明年提及钱的时候,怕是又是一番造化。”
第360章 南山县(十)()
南川县发展这么快。这一年这么顺利。除了长明等人的政策和压力之外。
还没有利益牵扯。
大多数的项目都是免费。就算不是免费,也不是直接用现钱。而是盈利之后再给现钱。
今年的财政赤字吓得县里的人员说话都不敢大声。
得到的气象是整个南川上下的人口增加和各种原因的死亡率降低。特备是今年冬天。冻死的人都没有一个。
冻伤的人倒是有。
不过擦擦药就要了。
往年,南川冻死的老人小孩子可不少。今年衙门巡逻给力,并且为雪灾准备充分。没有人员伤亡。
长明有些心塞。
真担心明年的反弹呀!
元宝担心得一点没错,今年的各种项目,大多数都是免费。明年什么情况还是未知。
不过担心也没有什么办法。
只能到时候走一步看一步。
朝廷不是善堂!
再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去做学徒都要付出。想要学习,增加财产。不付出怎么可能呢?
天上又不会掉馅饼。
南川的风土人情很不错。地地道道的各种的野味,都是外面少见的。这也算是一种特色。不过这个特色,还是太少有,形不成规模。
长明和元宝的亲人还有联系的只有长蕊。
长蕊远在长安,过年是不可能团圆了。得要去洛阳才行。年礼已经送过去,长蕊也送来一车的年礼。
长明送去的年礼大多数是从山民手里收回来的皮子削出来的。还有一些这里特有的蘑菇晒出来的干蘑菇。以及特色蜀绣。送去的价值不大,但是礼轻情意重。
长蕊送来的年礼很贴心。
最显眼的是洛阳最新款式的金银首饰五副。这些金银首饰都精巧无比。可比南川的好看多了。
还有洛阳最新的花色的绸缎。都是最新的款式。
元宝把这些归拢一下,送给今年最努力的十个人作为奖励。虽然他们不缺。但是这是荣誉的象征。
得到奖励的十对夫妻,做事更有劲了。
过完年,果不其然。
反弹超级大!
扫盲工作差一点暂停下来。学堂设立在各个镇子上。送来扫盲的同学,只有试验镇和山区有人。其余的镇子一个送来学习的都没有。
长明气的抓脑袋,暴躁道。
“这些人没涨脑子吗?一个个都是猪脑袋!半年收四百文铜钱,包吃不包住。竟然不把孩子送来。一个孩子半年吃的米饭都不了四百文。我要被气死了!”
元宝分析道。
“确实是一个孩子半年吃不到四百文的粮食。如果孩子在家,不送来学堂。孩子在家吃糙米吃玉米碴子,一年下来都吃不了四百文。孩子在家,还能干活。减轻大人的负担。
咱们再乡下的时候见多了。你忘了板桥和长桥两兄弟。三四岁就下地插秧。用稻草量着距离。这还是你给我讲的。”
长明气呼呼道。
“账不是这么算的!孩子送来学习。一两年就能出去干活。因为识字,钱肯定比不识字的多。半年就能把读书的钱挣回来。以后几十年,干活轻松,拿的钱也多。怎么不好?”
第361章 南山县(十一)()
元宝翻个白眼道。
“你说的是这个道理。人家也不是傻的。他们都明白。可是舍不得这个钱。光是束佣四百文。买笔的钱,买墨的钱,买纸的钱。这些花销不小的。
所以四百文不是大头。大头是学习要用的这些笔墨纸砚。应该是考虑到这里才没送孩子来上学。”
长明感觉自己都要爆炸了。
元宝笑着道。
“别气。第一波的扫盲已经做好。让下去巡逻的衙役宣传点律法。别被蒙骗。暂时先稳住局面。
再深层次的教育,怕是要兜里有钱才能进行。我看试验镇和山区就不错。有点钱都会让孩子去上学。学习知识,不让孩子以后和自己一样。还是有进步的。
等别的地区,慢慢发展起来,教育也会跟上的。不要着急!”
长明摸摸脑袋。
也只能这么办了!
着急也没有用!好在没有到最坏的地步。
桂花今年的收获不多,毕竟不是老树,今年只收了一点。玫瑰花收得多。
边边角角的农家小院都有种着。家家户户都有几两银子的收入。
这特么厉害了!
实验镇都沸腾起来了!
长明去实验镇又宣传了一波。
大家可以再田地地边都种着桂花和玫瑰花。桂花大树收获才多。别净想着只种着玫瑰花。
完全可以套种。
地里种着桂花,空隙种着玫瑰花。
家家户户佩服长明,一个个听得极其认真。听了回家就倒腾!一切都往顺利的方向发展。
长明和元宝终于有了休息的时间。
只要按照现在的发展,南川早晚会成为乐土。南方的生活好,大山里也不差。
这时,传来蜀地暴动的消息。
长明:“。。。。。。”
元宝:“。。。。。。”
这特么什么运气!
自己挖的坑,自己掉进去了!
长明苦笑,道。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知道今天的下场,你也会提议杀了蜀王的。蜀王当时已经进了夏雍。不弄死,陈国的未来更加渺茫。”元宝声音飘来。
长明心里更难受了。
这特么都是些什么智障!
长公主不愧是长公主。得知夏雍的目的,国家不能抛弃,拯救又无能为力。
唯有尽量给夏雍添堵,拖夏雍的后腿。
蜀地的暴动,不用说就知道是陈干的好事。挑动夏雍和蜀地的矛盾。毕竟蜀王切切实实是死在夏雍的怀里。前脚夏雍接走蜀王,后脚蜀王就自杀。
这个锅不是夏雍背,还有谁能背?
蜀地的暴动,来得毫无预兆。
长明忧心忡忡,安排下去。全衙门的人都听从刺守的调动安排。长明对于军事,两样一抹黑。啥也不懂,就不要去指手画脚了。
南川县的人也不是瞎子聋子。
谁是皇帝,南川县的人不懂。南川县的人知道长明是个好官。长明可宣传了,试验镇是用来做实验的。实验要是成功了。按照试验镇的模板,建造南川的每一个乡镇。
这是蓝大人要带他们富起来的节奏。
暴动?
不存在的!
南川县的人又不是傻!
蜀地时不时的暴动,没有影响到南川。南川是治安最好的了。可能也是有了对比,逃难来南川的人越来越多。
第362章 南山县(十二)()
这些人拖家带口。
长明也不能放着不管。到了南川,让人死在南川吗?只能安排下来呀!
这些人不仅仅要安排,还要安排好。
不然容易引起暴动。
亏得现在南川发展,需要劳动力。不然还真不好打理。长明拍板,这些人来了,就不要走了!
南川进来的人大概有五万。
人不多。
长明也还是小心的把人都分开来安排。插入各个乡镇。不能让这些人扎堆安排。
用的是公平公正的方式。
抽签。
运气好,抽到离着县城近的或者是现在发展挺好的山区。运气差,抽到的就是现在还未计划的城镇。
人丑不能怪父母。点背不能怪社会。
运气不好就是运气不好。
可能是安排得背井离乡的人挺好。消息传出去,蜀地其他暴乱的地方的百姓,朝着南川涌进来。
长明:“。。。。。。”
元宝看着长明抓破脑袋,提议道。
“这么些人,暂时先用蒋家顶上吧。劳动力来了也好,事情能做得挺多。山区还有那么多山地没开荒。还有科研院,已经研究出来水泥的配方。
可以组成工程队。修路修房子。这些都要劳动力。正好能补上。”
长明只能抿着嘴点头。
真是计划之外呀!
水泥里原本的计划是先让洛阳流行起来。官道先铺满水泥路。之后才在南川开展。
毕竟是给夏雍干活。
长工在地主家里捡到了金子,总要给地主看看,地主说怎么办,才能怎么办。不然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可不好。
可惜!
南川不得不先行了。
长明拉着蒋飞商量。
章程要改变。
南川这么大,蒋家就是又泼天富贵,也不能把家底都往这里扔。那么地头蛇就要贡献一部分了!
地主喜欢圈地,那么这些地的路就要由地主来修建了。
都是要出来混的,不能丢脸吧。引导一个地主把自己的范围内里里外外的路都修建成水泥路。房子也用水泥房。
这是地主里的头一份。
眼红吗?
要面子吗?
那就修吧!
工程队接不完的活。
蜀地,南川外打得惊天动地。南川发展的热火朝天。战火没有波及到南川也是有原因的。
上面可是说了。蜀地南川必须要保住。
长明也没有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跑去刺史面前指手画脚。大家都很配合。
路修建好了,房子也是水泥建造。
整个南川瞬间焕然一新。
水泥的作用不仅仅是建造路,建造房子。还能建造堤坝。真是好东西,还不贵。材料都很常见。
这时,科学院的农学院推出了化肥。可以催生增产农作物。
长明立马安排下三个处在平原上的镇子规划农业园。里面包含试验田和大规模的鼓励种植田。
这些收获下来的粮食,统一收购。给的税比官府要缴纳的要少。算是一种鼓励。
另外的镇子如果也用化肥,种植粮食。是没有减税的。鼓励农业,也鼓励用化肥。化肥的价格并不高。三十文一袋子化肥,可以撒一亩地。
袋子是那种大袋子,可以装两百斤的。
第363章 南山县(十三)()
花用了两年,蜀地的暴动才渐渐平息。
成长明,败长明!
蜀地的暴动,因为长明的那些毒计,让蜀王自杀。由着夏雍背锅。让蜀地的管理艰难。
蜀地的平息,因为长明的功绩,百姓生活安康,富裕和乐。蜀地的人,希望过上这样的生活。
明明都是蜀人。
为什么南川的人生活得那么好?
夏雍用南川作为教材,宣传南川的富裕和和平。老百姓不管谁当皇帝。关心的仅仅是能过上好日子。
为了过上好日子。
长明建造的南川就是驴前面吊着的胡萝卜。蜀的那些反雍复蜀的人,再怎么煽动造反。口水说干了,也没人跟着干。
反雍复蜀:“。。。。。。。”
这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南川发展得很平稳,一切都已经上了轨道。长明把带来的富二代召集起来谈话。
“大家跟着我来南川不是因为我有魅力。你们死乞白赖的想要跟着我。而是先要跟着我学习怎么带着百姓发家致富。成为一个好官。南川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之下,富强和谐。
如今也到了分别的时候了。这五年大家聚在一起,也是一种缘分。我的诏令已经下了。一个月之后要去领海。
想要跟着我的,来我这里报名。想要留在蜀地发展,自己大展拳脚的就留下。到时候,朝廷会发给你们上任的信函。具体情况就是这样。其他的话,我也不会说。
今天不用立马决定。回家和媳妇儿商量一下。都知道我不耐烦那些客气话。
剩下的咱们就只喝酒!”
五年时间。
南川的治安数一数二。百姓和乐安康,手有余钱。文化素质也提高了。重男轻女现象还是有。溺婴已经没有了。
路都修成了水泥路。房子是结实的水泥房。因为钢筋不到位,修的都是平房。
不敢修太高。
当然了,科研院也还在继续研究。
雍皇觉得科研院是个好东西,整个把科研院的人和设备全搬到了洛阳。
长明:“。。。。。。”
元宝劝道,“咱们能建一个科研院,就能建第二个科研院。不怕!咱们还能有进步。”
科研人才难得!哪里那么好找!
不过还是建立了一个小科研院。里面的人基本都是以前科研院的孩子。同自己父亲母亲的交流很多,也没有落后洛阳科研院什么。
蜀地按照长明治理南川的法子,开始发展起来。
百姓和平,反雍复蜀的人多说两句话,都要被举报。不出两年,反雍复蜀的人,一个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