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深宫误 >

第22章

深宫误-第22章

小说: 深宫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胡说。”端娘嗔怪地看她一眼:“太后晚上不是要同首阳公主一同出去与民同乐么?现在时辰还早,再多睡一会儿,养足精神罢。”

    苏瑗向来贪睡,可今日却怎么也睡不着,她已经五年没有欢欢喜喜地好生过一过上元灯节,况且她现在精神得很,哪里还需要养精蓄锐?端娘无奈,只得一一吩咐宫娥下去,传膳的传膳,打水的打水。

    早膳竟然有一碗汤团,她一吃就吃出来这是端娘的手艺,端娘道:“汤团本来是要晚上才用的,可奴婢想着娘娘晚上不在宫里,所以就先给娘娘呈上来了。”

    苏瑗自然十分开心,她晓得端娘绝不会想要跟她一起出宫,因此用力地抱了抱她,承诺今夜会去给她买许多好玩好看的东西,端娘含笑答应了,她这才坐下来开始用膳。

    汤团是她喜欢的白糖芝麻馅,里头还加了桂花,又烫又甜,她好容易吹凉了一个,刚送进口里,就听得外头的小黄门通报道:

    “启禀太后,文太妃抱着十四公主在外头求见。”

    她一开始还愣了愣,直到听见“十四公主”的名头,才想起来“文”乃是琅琊夫人的母姓,先帝去世后她不再是夫人,而是依着惯例封了太妃。

    上一次同琅琊夫人说话,还是在看小公主的时候。这么冷的天气,她过来干甚么呢?

    苏瑗想着小娃娃受不得凉,马上教小黄门请琅琊夫人进来,端娘微微皱了皱眉,低声道:“文太妃此番前来也不晓得是做甚么,太后万事小心。”

    琅琊夫人从前的确不怎么喜欢她,不过她倒很能理解,人家可是后宫数一数二的美人儿,又深得先帝宠爱,自然看不惯自己这个夹在她与先帝之间的花架子皇后。

    不过现在先帝已经殁了半年多,琅琊夫人似乎也变了性子,想来也并不会如何。

    端娘仍是满脸忧色,苏瑗拍一拍她的手,正要说些宽心的话,面前突然香风扑鼻,琅琊夫人披着件玫瑰紫的斗篷,怀里抱着正在熟睡的小公主,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妾身见过太后娘娘。”

    她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这样盛装打扮过的琅琊夫人,真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你快起来吧,用过早膳了么?过来和哀家一起吃啊。”

    不晓得为何,在琅琊夫人面前她便能自然而然地自称“本宫”和“哀家”,唔,或许琅琊夫人自带宫斗话本也未可知?

    琅琊夫人也不推辞,解下斗篷,露出里面的云锦宫装,在她身边坐下,苏瑗怕她拘束,亲手给她挟了一筷子花馔,琅琊夫人简直诚惶诚恐:“多谢太后。”

    这顿早膳用得委实憋屈,因琅琊夫人一直用一种泫然欲泣的模样盯着她,水汪汪的一双眸子看得她心里直发毛。

    难道先帝从前很喜欢琅琊夫人这个样子么?苏瑗心中对先帝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不愧是天子,真是好耐力,好脾性。

    宫人们撤下了桌子,她同琅琊夫人干巴巴地说了一阵话,实在是尴尬得很,只好悄悄扯一扯端娘的袖子。

    端娘会意,对琅琊夫人笑道:“太后近日忙着赐宴,又要受命妇参拜,着实忙了许久,今日太妃过来陪太后说话,奴婢瞧着太后很是高兴。”

    苏瑗从没想到端娘扯起谎来比自己还要流利,忍不住想笑,端娘却正色道:“太妃也晓得,如今在这宫里,也只有您算得上是太后娘娘的姐妹,太妃若是得闲,以后请常过来,不要生疏了姐妹间的情谊。”

    琅琊夫人沉默许久,轻声道:“端娘这话说得不错,其实妾身今日前来,确实是有事想求太后。”

    她十分不解:“你有甚么事?”

    琅琊夫人面色凄楚:“妾身从前愚钝,对太后娘娘多有得罪,如今妾身已然知错。”她起身盈盈下拜:“还请太后娘娘不要同妾身一般见识。”

    唉,宫里头的人说话向来就是这样拐弯抹角,她耐着性子问:“到底是什么事?”

    琅琊夫人将小公主抱到她面前,含泪道:“请娘娘救救妾身的女儿!”

    她这番话说得委实严重,苏瑗心中“咯噔”一声,她看不出小公主有甚么不好,不过她也没生过娃娃,不晓得小孩子生病是个甚么模样,当即便要命人去宣御医。

    琅琊夫人忙道:“太后请稍安,公主并没有生病,不需要宣御医。”

    苏瑗简直被她搞得晕头转向,只得耐着性子听她抽抽噎噎地说了好长一番话,除了抱怨尚衣局的衣服不好,便是尚膳局没有给乳母准备少盐清淡的饭食,教小公主上火,再不然便是小公主近日噩梦连连整夜啼哭云云。

    末了,琅琊夫人眼泪汪汪地看着她:“妾身有过,可公主还只是个婴儿,太后娘娘菩萨心肠,莫要和她一般见识!”

    她都没见过小公主几面,怎么去和她“见识”?

    苏瑗听的云里雾里,正要开口问一问,端娘却暗中拉一拉她的袖子,沉下脸道:“太妃慎言,太妃方才这番话莫不是说太后娘娘对您心存芥蒂,故意吩咐宫人慢待公主殿下么?”

    琅琊夫人脸色白了白:“妾身不是这个意思。”面色凄楚地看向苏瑗:“妾身只是想着,太后是有福之人,若是妾身能带着公主住进长乐宫偏殿伺候太后,或许公主也能沾一沾太后的福气。”

    苏瑗这下明白了,原来琅琊夫人是想搬过来和自己同住。她并不觉得自己有福气,若是真有福气,哪里会住在这个大笼子里,连喜欢一个人都是妄想呢?

    她虽然不喜欢琅琊夫人,可她抱着孩子泪汪汪地求到面前了,实在教人难以拒绝。苏瑗正要开口答应,端娘却已然搀起了琅琊夫人:

    “太妃这话说得严重,太后娘娘把公主当成自己的孩子一般疼爱,有了这份心意,即使不在眼前也一样是莫大的福气,您说是不是?”

    琅琊夫人脸色变了变,只得低声说了句:“是。”

    端娘含笑道:“太妃是个通情达理的人,自然晓得太后的心意。长乐宫偏殿湿气甚重,实在不宜让公主居住,太妃若是觉得清思殿不好,大可以求太后下旨,教掖庭择一处合适的宫殿给您居住,实在不行,禀告陛下也未尝不可。”

    她虽然不聪明,却也晓得端娘这是把裴钊搬出来压人了。这一招果然十分有效,琅琊夫人拭了拭眼泪,说道:“妾身在清思殿住得很好,就不劳太后操心了。”

    琅琊夫人走了之后苏瑗实在觉得心中不安。裴钊没有孩子,眼下这宫里最小的两个孩子还都是先帝的,一个是十四公主,一个是裴铭。她堂堂一个太后,竟然连他们的近况都不晓得,实在是失职得紧。

    想到这里,苏瑗心中好生愧疚,她问端娘:“我是不是太荒唐了,每日只顾自己开心,都不想着去看看裴铭他们。”

    端娘连忙道:“太后不要这样说,文太妃此番前来一定是别有用心,太后不要着了她的道。”

    苏瑗从前虽然看过一些宫斗话本,却委实摸不清这其中的弯弯绕绕。不管怎样,她还是觉得自己太不像话,当下便命人派了许多赏赐到清思殿中,又教人去把裴铭带了过来。

    小孩子长得很快,她几个月不见裴铭,他又高了许多,一张圆脸白白胖胖,甚是可爱。裴铭穿着件青色的锦袍,真像是尚宫局呈上来的青团子,这枚圆滚滚的青团子迈着小短腿欢快地跑到她面前,甜甜地叫了声:“母后!”

    她虽然很不习惯别人叫她母后,不过裴铭这样小,听他叫,总比听裴铮他们叫要好许多,当即笑眯眯地答应了一声。

    夜色渐渐沉了下来,庭院里那盏牡丹花灯已经被点亮,发出些华彩的光来,裴钊负手而立,在长乐宫前等了片刻,便见苏瑗一手拉着一个小小的身子朝他走过来。

    “你等了多久,冷么?”

    灯影下她的脸潋滟异常,他含笑看了她一眼,问道:“怎么裴铭也在?”

    阿满十分机灵,立时便拖着裴铭给裴钊行了礼,苏瑗笑道:“他和阿满今天在长乐宫玩了一下午,两个人投缘得很,索性就带他们一起来了。”问:“阿铭这样小,你会带孩子么?”

    裴钊笑着摇摇头:“我不会带孩子,不过这宫里有的是人会带孩子。”

贰拾玖() 
苏瑗万万没有想到,裴钊说的那个会带孩子的人,竟然是南宫烈。

    南宫烈已经官居龙武将军,掌宫中执兵宿卫,此时却没有穿盔甲,而是同裴钊一般穿着长袍,苏瑗从来没有见过他这个样子,差点认不出来。

    童和准备了两辆马车,他带着阿满和裴铭坐一辆,裴钊和苏瑗坐另一辆,南宫烈则骑着马在前面引路。这个阵仗,委实大了些。

    马车走得十分平稳,苏瑗问裴钊:“我们这样,会不会太引人注目了些?”

    裴钊奇道:“我们又不是去做坏事,为何怕引人注目?”

    这话说的很有道理,便全然放松下来,此时朱雀街已然华灯初上,街道两旁的树上挂满了花灯,做成梅花、芍药、海棠、荔枝、葡萄等各种花卉鲜果的模样,里头的烛火从各种颜色的彩纸中透出来,便是不同颜色的光,整棵树都被照得煜煜生辉。

    她看得很开心:“你瞧这些灯多好看,不像宫里,只有牡丹啊龙啊凤的,要多乏味有多乏味。只可惜首阳公主忙着打马吊,连这么好看的灯都不来看。”

    裴钊的脸色有些凝重:“我听说,文氏今日去找你了?”

    她点点头,将事情原原本本地说给裴钊听,裴钊的脸冷了下来:“以后她若是再找你,你大可不去理会。”

    她晓得裴钊不喜欢琅琊夫人,但她一个娇滴滴的大美人儿带着个孩子实在是不易,裴钊看她神色,知她不忍心,犹豫了一下还是告诉她:“文氏乃是裴钰放在宫中的棋子,此人心术不正,又莽撞愚蠢,你还是少同她来往。”

    苏瑗惊得下巴都要掉下来了:“你是说,琅琊夫人是德王。。。。。。”忽然想到甚么,急急问道:“你和德王关系不好,以前陛下又那么喜欢她,他们有没有害过你?”

    裴钊心中一暖,含笑道:“他们若是害得了我,那今日谁带你出宫?”

    她一想也是,顿时放下心来,懒洋洋地抱着个织锦靠垫,道:“你瞧,陛下多可怜,他那么喜欢德王,大约怎么也想不到德王会这样算计他吧。”

    裴钊想起皇帝从前对裴钰的评价:心性纯良,不懂算计,不由得冷冷一笑。文氏在皇帝面前吹的枕头风也好,裴钰的屡次暗算也罢,那都是过去,是没有她的过去,既然如此,便也不必再提了。

    隐隐地已经可以听到前方的舞龙舞狮声,苏瑗十分兴奋,笑道:“阿满和阿铭老担心我骗他们,这下他们该晓得宫外的上元灯节有多么好玩啦!”

    裴钊问:“你怎么会和裴铭在一起?”

    苏瑗道:“你不晓得,我今日见到阿铭的时候,他同我说话的模样,真不像个三岁的小娃娃。一开始,他说我长得好看,性子又好云云,我还想这真是个诚实的娃娃。”

    “。。。。。。”裴钊愣了愣,轻笑了一声。

    “可是后来,他愈说愈离谱,同宫里其他人一样,尽说我甚么温婉贤淑,雍容华贵,母仪天下。。。。。。你说,这像是形容我的词儿么?”

    裴钊好笑地看了她一眼:“所以?”

    “所以我就偷偷问他啊。”苏瑗的表情十分认真:“他告诉我,这些话是他的保母教的。保母说他就是个没有依仗的小皇子,只有把我哄开心了,他才能好好活下去。我心想这样教他可不成,就告诉阿铭,我就喜欢他从前的模样,以后他要是想找我玩儿,甚么时候都可以。”

    其实她本来想把裴铭接到长乐宫和自己同住,可是端娘说她才刚回绝了琅琊夫人的请求,要是转头就接了裴铭过去,只怕会生出许多事端。

    裴钊安静地听她说完,深深地看了她一眼,半晌,才低声道:“裴铭比我有福气。”

    这句话教苏瑗听了好生难过,她只觉得眼圈一热,差点落下泪来。她很想告诉裴钊,其实在看到阿铭那副小心翼翼刻意讨好的模样时,她首先想到的,就是他。

    他在阿铭这个年纪的时候,在宫里过的是甚么日子呢?阿铭的保母虽然不会教孩子,却也是真心为他好,那么裴钊呢?他在这宫里这么多年,有没有人曾经真心待他?

    苏瑗心中突然有个十分荒唐的念头,倘若自己早出生几年,比裴钊大几岁就好了,反正她总要当皇后,那时候进宫,说不定还能像照顾阿铭一样照顾他。

    裴钊的神色仍是淡淡的,她看了却心疼得紧,犹豫了一下还是轻轻握住他的手:“你不是没有福气,只是你的福气来得晚了些。”

    裴钊神色微动,不由得回握住她的手,半晌,才用另一只手为她拢了拢微乱的发丝,含笑道:“你说得对,我的福气虽然来得晚,但终究还是来了。”

    裴钊的手宽大而温暖,上面的茧蹭在手心里有一种异样的触感,她晓得自己这时候应该马上把手缩回来,可心中却有一个声音,梦呓般在她耳边低语:

    “就一会儿,一会儿,不打紧的。”

    好在这个时候,马车停了下来,南宫烈在外头低声道:“陛下,娘娘,可以下来了。”

    一只肉乎乎的小手掀开车帷,苏瑗眼前顿时一片繁华。阿满的圆脸上挂着兴奋的笑容:“太后娘娘,您快下来看看,外面好漂亮!”

    童和在一旁提醒道:“小殿下,咱们现在出了宫,可不能再陛下娘娘地叫了。”

    “那要叫甚么?”

    苏瑗抢先道:“你喜欢怎么叫就怎么叫,反正不在宫里。”

    若是按规矩来,阿满要叫她一声奶奶,而裴铭则要叫她一声母亲,她可不想在这么美的地方起一身鸡皮疙瘩。

    街上已是人山人海,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树上挂着的是做成花卉草叶的彩灯,坊间铺子前悬着的是做成亭台楼阁的彩灯,更莫提孩童手中提着的兔儿灯、鲤鱼灯;西域商人贩卖的五彩琉璃灯。。。。。。

    此时的天京,仿佛置身于一片灯海之中。

    耳边一片锣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