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沙河-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噌”地又跑了出来,秋华搬桌子、拿碗筷。秋仁想起粮食还在外面,都拿了进来。秋智妈掀开锅盖,一股年糕的香气迅速飘进每个人的鼻孔里,年糕上的芸豆红彤彤的,又大又鼓。秋华拿着两个大盘子走了过来。秋智妈说:“先拿碗,用铲子蘸上凉水,一块块切在碗里。”秋仁已经把红糖化成了糖水。秋信、秋智自己端着碗上炕了。还没等倒上红糖水,两个孩子已经吃掉半块儿,秋华直喊别烫着。秋仁心里不是滋味。
锅里烧着火,把菜盛到大盆里,下一锅在西锅蒸。秋义在家住,也好热炕。秋智妈说,“秋华,看下你二哥回来没。”
秋仁接过话头说:“他说了,中午回来吃年糕,都快三点了,也该回来了。”正说着,外面响起洋车铃声。秋义走了进来。秋智、秋信撂下碗筷,盯着二哥的大袋子。秋义把袋子放在地上,说:“瓜子、榛子、糖块。”看着两个兄弟盯着自己看,装作看不见,脱鞋上炕吃饭了。秋信问:“二哥,没有了?”
秋义装糊涂:“啥啊?”秋智和秋信互看了一眼,沮丧地接着吃年糕。秋义笑了,说:“两个傻小子,鞭炮有往屋拿的吗?”秋信没听明白,秋智高兴了:“我说嘛,二哥,多少?”
秋义说:“我不说过吗!多了一挂小鞭,都是二百头的。一挂年午黑夜放,一挂送年用,一挂你们俩散拆着玩。”
秋智妈说:“咋才回来,大伙儿都等你呢。”秋义想要说啥,咽了下去。吃完饭,秋智妈去蒸年糕。秋仁媳妇把蒸过的年糕切开,拿过一个筐,一块块放进去,过年再吃了。然后准备晚上辞灶。秋义说:“哥,刚才我去了大哥家,要不早回来了。”
秋仁说:“妈还正想等你回来告诉你呢,你倒先去了。大哥咋说,都说他这方面差劲,不至于亲叔兄弟都拦着吧?”
秋义说:“看大哥那样挺为难,咱们是叔兄弟,你别忘了,还有秋洁、立世呢。他倒是没一口回绝。”
秋仁说:“这么多年,谁不知道谁啊!那年咱们这儿接电,全县招架线工人,咱爸都打上门了,他也没放我,这你是知道的。不管咋说,秋礼能去当兵了,他这也算一点兄弟情义。现在你在这位置上,他有点怵你是真的,要不然早说死了。”
秋义说:“大哥,你不知道,秋廉这人吧,特别奸,全国在清查‘三种人’,就是打砸抢的。他还看不透我是不是属于这种人。”
秋仁着急了:“那你是不是啊?”
秋义说:“大哥放心,我肯定不是。今儿个我去厂里说你的事,直接找团委的,我们认识。我们还核计了我的情况,他也说不沾边。”
秋仁说:“这么说,我的事你都和厂里说好了。”
秋义说:“说好了,就看大队了。”
秋仁说:“这次他再拦着,不出手续,我把他脑袋打碎了。”
太阳快落山了,根生妈在切肉。切了一小碗做饺子馅,只放点葱花。根生最喜欢吃妈妈做的肉馅饺子,只不过是一年只有一次,就是今儿个晚上,饺子馅里的肉块切的也多一些,放上葱蒜,浇上酱汤,在锅里轻微的炒一下。每次只包十几个,多也就是二十几个。因为是两顿饭,中午年糕吃的饱饱的,晚上也就是吃两三个。
第32章 上天言好事()
这时刘老师来了,没进屋,春兰和根生迎了出去。刘老师告诉春兰,刚才,秦秋廉去她家了。说起招工的事。是老花前几天找的他,告诉他和厂子说好了,大队出手续就行,过了年就能上班了。秋廉原话是“刘老师,你们公母俩是热心肠,我不止一次说过。现在大队一个招工指标不外放,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再说,何平的事定性到底是啥,公社也没有明确指示。”老花开始还好言理论,最后红了脸,说了难听话。春兰心里也不平,耐心地听刘老师说:“春兰,我听说你爸他们年前回来,要回来让你兄弟自个去找。不回来就让你爷爷去找。不管咋说,这个机会不能错过。”说完就走了。春兰说:“根生,和我去队部找爷爷。”
秋智妈也在犯堵,刚才秋仁哥俩的话,她断断续续的听到一些。中午又是吃的年糕,就感到心口难受。这要能进工厂,就有转正吃红本的机会,就是转不了正,工资每月就有十八元五,再加几个班,每月二十多块,他们一家四口,吃香的,喝辣的。她打定主意,明儿个去找秋廉。
到了晚上,全家人都回来了。秋仁媳妇在灶王牌位前放上桌子。上面摆上两双碗筷,放上香炉,在里面烧上三炷香。旁边放着一个大茶缸,茶缸上写着“为人民服务”,秋智也不知道说的是为谁服务,摆到灶王爷爷和灶王奶奶这儿,肯定说的是他们。茶缸里放着一个白瓷酒壶。秋智妈走过来,取下酒壶上的两个酒盅,倒上酒,屋里飘着高粱酒那刺鼻子的辣味。秋仁媳妇拿勺子盛饺子,秋智妈双手捧起碗,接过饺子,把碗放下,毕恭毕敬地做了一个揖。秋仁媳妇又盛了两碗放上,每个碗里放三个饺子,又在每个碗里浇上些饺子汤,也过来做了揖。拿火柴把酒盅里的酒点上,酒盅里跳动着蓝色的火苗,飘起细细的青烟,一股似酒似醋的怪味飘了起来,人们下意识的用手在鼻子前扇几下。
秋智妈妈理了一下头发,用围裙擦了一下刚刚洗过、已经擦干的手,说:“灶王爷爷、灶王奶奶,这一年过去了,你们受累了,家里的饭都做得熟熟的。这要上天见玉帝了,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保佑我们这些孩子旺蹦旺跳的。让天下太平,有个好收成。多吃点,喝好了,也好动身。”
秋智开始憋着,实在憋不住了,刚刚要笑出声,大嫂上去把嘴捂住,厉声说:“还笑,去年就是你笑的,爸没了。不能再笑了。”秋智不敢笑了,秋智妈摘下围裙,用手扫了一下衣袖,跪下去磕了三磕头,又说:“头年辞灶,孩子不懂事,乱说话,以后再不敢了。我是他妈,有不是都担在我身上。你们过来,跪下!”秋仁带着兄弟们跪下,随着妈妈磕了三个头。这时,听到村子里的鞭炮声。
妈妈说:“也该上路了,年三十再见。一路走好!”大家都站起来,秋智妈揭下牌位和对联,说:“放炮声!”。秋智和秋信冲出屋去,每人放了两个。灶王爷、灶王奶奶驾烟西去,言好事去了。
接近年关,大人们,尤其是这家的当家人,一天比一天焦虑,没有钱置办年货,都说年节好过,可是家家都有孩子啊。有的拉下了饥荒,过年还不上,见面都不好意思,心里更是着急。而孩子们却不管这些,几乎每一天都在查手指头,恨不能今儿个就是大年三十儿。又过了两天,生产队敲钟分粮食。秋智跟着妈妈和大哥去分了。分的有粗粮和细粮,细粮很少。粗粮和秋仁分着拿,秋仁家的直接拿回自己家,细粮放在一起。秋仁和秋华到大仓里分粗粮,秋智和妈妈分细粮。每个人白面三斤、大米二斤。大伙儿都在排队,念到名字再去领。秋智妈看着秋廉在那边,走了过去。秦秋廉可不是来分粮食的,这里分完了,队里会派人送到他们家去。因为没有队长,他怕出事,和大队会计过来看看。
秋智妈把他叫到旁边,把秋仁的事说了一遍。秋廉说:“二婶,昨儿个老五和我说了,这真是给我出了一个难题。按理说老二也成家了,可别再挤这个名额。老花给春生报名了,找了我。”把昨天的事儿说了一遍。
秋智妈妈说:“他大哥,我知道你难,你就说说吧,有希望没?我心里好有个数,省得秋仁闹。秋义到厂里去找,在厂子都定下来了,也告诉他哥了。”
秋廉沉吟一下,说:“这老五也是,这要是去不了,秋仁不恼我一辈子!我尽力吧,二婶。快去分面吧,小九在那儿不行,约粮食的找秤(在分量上使诈),剩下他们好自己分。”
秋智妈妈说:“你多周全点吧,我去分粮食了”。
下午,秋智妈妈让秋智给根生家送去一瓶豆油,根生爷爷、何六儿都在,坐在炕上盘算着春生的事。何六儿说:“今个头晌,我让立维拿花篓,把那两只大公鸡背去了,外面蓬上柴火别人也看不出来。分粮食时候,秋廉特意跑过来说句话。我知道他的意思,大爷,你应该再去一趟。”秋智听到了,想:“这个得告诉妈妈。”
根生爷爷说:“六儿,你等一会儿,我这就去一趟。”下炕走了。
根生妈说:“他六叔,又让你们舍物,将来可得让春生报答你。他六婶也是好人,这么多年妯娌,脸都没红过。”
何六儿子看他说话明白,说:“二嫂说哪儿的话,把话说远了,这在队上,我二哥没少照顾,就他六婶这体格,我二哥安排她看菜园子这轻快活,要不她能干啥啊!”
根生妈卷着烟,不置可否地答应着,好像心不在焉地样子,看他又都听得明白,狠狠地吐了地上一口浓痰,说:“是啊,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这回春生能当工人,吃红本,多好啊!在哪儿不都是看山,娶媳妇儿就不用犯愁了。”何六儿不敢再说了,怕勾起她的病,抽着烟和春兰说着话。秋智和根生在扒炮声,往外面倒火药。
第33章 一物降一物()
这时根生爷爷回来了,也没上炕,说:“六儿,我看这个事没啥戏。秦秋廉哼哈的,没正经的,不说正事。我得快回去了,王剩子在饲养处那儿替我盯着呢。”根生妈嗖地下炕了,根生爷爷刚要说话,根生妈妈说:“爸,你慢走啊。”自己嗖嗖的走了。
何六儿说:“我也走了,春兰、根生,跟着你妈,看干啥去了。”别人都回去了。
春兰和根生在后面跟着妈妈。看他往东街去了,急忙追上去,问:“妈,你去哪儿?”
根生妈妈说:“谁让你们跟着,回去!我去秦秋廉家。”春兰听口气不对,知道刚才爷爷的话,她上心了,就往回拽她,妈妈照着她的手就一巴掌。春兰松开手,和根生在后面跟着。到了秋廉家,春兰没进去,根生跟了进去。立世两口子正在燎猪头,烟气腾腾的,看有人进来,也没抬眼,继续干活。娘俩走到屋里,秋廉媳妇儿正在给立贤试新衣裳,也没下炕,也没让座,显然是家里常来客人,习以为常了。根生先说:“我妈走的嗖嗖地,拽都拽不住。”
秋廉正在坐着喝水,站起来说:“二婶少见了,多少年没登我家门了,快上炕!”
根生妈脸上一点表情没有,说:“你这是大领导,婶子是草民一个,哪敢来呀。刚才我爸来了,不也是没见着包青天吗?他六叔在我们家呢,说没人帮助杀公鸡,婶子过来看看,要帮忙吗?”
秋廉家的看他说话疯疯癫癫的,接言说:“看你说的,有啥活我们也不敢劳动你啊。虽说是你比我们小,萝卜小长在背(辈)上了。有啥事,侄媳妇儿帮你。”
根生妈妈说:“他嫂子,这话我愿意听。还不是你大兄弟的事儿,吃红本去多好啊,不就是看山吗?在哪儿不一样啊!要是婶子吃不上穿不上,不还得劳动你嘛!”一句明白,一句糊涂,夹枪带棒,又有威胁话。
立世把秋廉喊出去。立世媳妇说:“爸,何平家我二奶奶魔怔,咱们都知道,我妈又没见识的,收了他们两只公鸡,过晌都屠戮完了,又不好送回去了。快堵住她的嘴吧,吵吵把火的,多磕碜啊。”
立世也说:“昨个在刘老师家,就挺不好的,刘老师两口子是出名的好人,他们又不是为自己事,他们办好事,咱们办坏事,村里咋看咱们!”
秋廉知道,立世也是浆糊脑袋。他媳妇儿倒有些见识,问:“那咋办呢?”
立世媳妇儿说:“爸,按说他们家春生是最符合的,给他个指标,谁也不能说啥。我刚才往外瞅了,好像是他们家老大春兰,就答应她。今儿个不明说,明个儿去,带点过年物,大摇大摆去,这个多好呢!”
秋廉点头,回到屋里,说:“二婶,我出去看了一下,谁在外面呢?这冷天,我兄弟的事已经八九不离十了,还用你来说!”
根生说:“我姐在那,拦不住我妈,挨了一巴掌。”
立世媳妇儿出去把意思告诉了春兰:“我爸不敢明说,怕传出去,不一定有多少人来找,这年也就别过了。二奶奶有病,怕黑夜的再出啥事。春兰,按辈分叫你姑姑,咱们也算是好姐妹一样,听我一句,你们先回去。我爸早就打算好,明儿个去你家。”正好根生妈妈也出来了,娘三个相跟着回家了。
第二天,秋廉让立维背着半袋小米,自个拿个猪蹄子,招招摇摇地去了。见人先打招呼,就说去看何平家二婶去。一个村子人,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看他给别人送东西。到院里也没进屋,把春兰找出来说话,让他找人去大队部开介绍信,正月初六让春生去上班。说完就走了。春兰赶快告诉妈妈。根生妈妈说:“别再耽误,快去告诉你爷爷,春兰去!”春兰一点也没看出妈的病态。春兰告诉爷爷,何碾子亲自去大队找了会计孙分头,开了个介绍信。就像拿到一个稀世珍宝,回来交给了春兰,自己去告诉何六儿。
这前后过程,根生都告诉了秋智,秋智告诉了妈妈。现在全村人都知道了,都夸着大队书记公道,秋智妈觉得也挺好。秋仁觉得自己还是有戏的,耐心的等待着,他把两家的屋都扫了,院子也收拾干净,准备过年了。
这天是二十五,秋智妈带着秋华和秋智磨豆腐。秋信去了秋仁家。只有队部的一台磨,昨儿个就排好了。等了一会儿就轮上了。根生爷爷把驴换下,带上捂眼(拉磨时,怕驴转迷糊了,蒙眼睛的布),一个多小时就磨完了。放了两水桶,秋仁来挑回家去。秋智妈说,“今儿个晌午饭早点吃,过晌做豆腐。秋仁,别干其他活了,我夹豆腐包夹不动了。”
两点多就吃完饭,做豆腐手工也挺繁琐。秋仁已经在西锅上架起了豆腐撑子,吊着,用专门做豆腐用的布做的豆腐包,把磨好的豆浆过包,秋仁媳妇往包上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