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当丫鬟-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爹把贾瑚放到车上,姜宛茵赶搀扶着贾瑚进去,亏得是她力气不一般大才能扶得动贾瑚。
“茵儿,扶瑚哥儿坐好了,咱们回去。”
“知道了爹,已经坐好了。”
顾不得贾瑚三天未洗澡一身酸臭味,姜宛茵让贾瑚靠在她怀里,见贾瑚已经闭上眼睛快睡着了,赶紧打开盒食将人参鸡汤拿出来了给贾瑚喝。
“瑚哥儿,先喝了汤再睡。”
喂贾瑚喝了汤,没等再吃其他的贾瑚就睡着了。或许真是累坏了,连回到家姜宛茵伺候他梳洗沐浴他都不知道,一直睡着。
贾瑚考试,姜宛茵等人也跟着紧张,如今考院了也没有放松下来。
这日放榜的日子,赵爹一早就带着赵哥和张有德去衙门等着了。知道今天看榜的人多,贾瑚不少半大的少年,怕挤着,姜宛茵拦着没让他去。
主仆俩就家里等着。
贾瑚还有心思看书,姜宛茵心里焦急坐立难安,在院子里走来走去,还时不时到门口看看。
“这都快一个时辰了,太阳都老高了,怎么人还没回来。”
姜宛茵在院子里转圈念叨,念得坐在树下看书的贾瑚都看不下去了。
“绿茵,衙门巳时才会放榜,这会还早,你先坐会吧。”
“这会也快巳时了。”
“你自己坐吧,我就走走,散散走。”姜宛茵努力装出一脸平静说到,却没有过去坐下。
她这会哪里坐得住。
贾瑚见她着急的样子也看不下书,无奈叹息。
“绿茵,我觉得这次我考得还不错,应该能过的。你不必如此焦虑。”
这两年多来经历的事多了,又经历过科举,贾瑚整个成熟不少,越来越像大人了,连就话的语气都变了。
“我知道,我知道。瑚哥儿你一定能过的,一定得考得很好。”
自考完院试之后,姜宛茵等怕给贾瑚压力一直没敢问他考得怎么样。
见劝不动姜宛茵,贾瑚也就由着她。
又等了小半个时辰,门外传来脚步声,姜宛茵第一个冲向门口,一看是她哥赵忠回来了。
“哥,怎么样?中了吗?考中了吗?”
“中啦中啦”
赵忠冲进门,连喊着边冲到贾瑚面前,姜宛茵跟在后面问考了第几名,他都没回答应。
“瑚哥儿,中了,中了。瑚哥儿您考中了,第六名,第六名”
赵忠才喊完,赵爹和张有德也多门外冲进来了,嘴里喊着中了。
“第六名,是第六名啊。”姜宛茵闻言喜极而泣。金陵才子众多,贾瑚能考六第名,实在是不容易。
“瑚哥儿,你以后就是秀才了。你就是秀才爷了。恭喜秀才爷”
“恭喜秀才爷。”
其他人也纷纷说恭喜。
贾瑚脸上终于露出放松的笑容。
第43章()
待到七月;贾瑚带着姜宛茵等人登船回京。
不像两年前南下去金陵时还带孝在身;不敢放松娱乐;此次回京大家心情都十分愉快,再加时间充分,一路也不着急赶路,行经码头补给时贾瑚还带着姜宛茵上岸逛逛;买了不少东西。
除了给荣国府的各位主子带礼物之外,贾瑚也给姜宛茵买了不少小东西,一路上姜宛茵玩得十分高兴。
这些日子算是她这一世十多年过得最开心的日子了。
姜宛茵坐在窗前;哼着小曲看着话本;心情十分不错。
今年她已经十七了;绿菲是十七岁就配了人的;等此次回京想来张氏应是会说起这事。不过就算是张氏不说她也会提。
姜宛茵只希望能讨得恩典放籍当个寻常百姓。
这两年她护着贾瑚,贾瑚也成了才秀,她自认功劳不小,看在她这些护着贾瑚的分上,张氏怎么也得能她这个恩典才是。
她要求不高;只要放了她的奴籍放她自由就够了。至于什么赏赐嫁妆她并不在意,凭她的本事只要能获得自由身;挣副嫁妆也不是什么难事。
这些年她得的赏赐;还有她做绣活卖的钱;积少成多,她已经有不少银两。便何况这十余年通过系统交易;她可是与古人换了不少银两呢。
在这个时代就得顺应这个时代;姜宛茵没想做什么惊天动地之事。或许是十数年的奴婢下人生活消磨了她的意志;又或许她本就是个胸无大志的庸人。
等将来出了府,若是能找个老实人她便嫁了。若是不能那便从养生堂抱养个弃婴,也不怕将来无人养老。
将来她教儿子读书考取功名;说不定还能挣个诰命,当个老太君。
姜宛茵越想越觉得未来美好,心情也变得更好起来。
贾瑚回屋就见姜宛茵手支着额头笑得很开心,笑靥如花,他不觉看愣了。姜宛茵比贾瑚大五岁,算起来贾瑚如今也十二周岁了。这个年纪在古代已经不算小了,特殊情况下这般年纪都已经能娶妻成家了。
姜宛茵这辈子虽说为奴婢下人,可也算是养尊处优,说是副小姐也不过为,便一般小户或是底韵不足的官宦人家小姐还未必比得上姜宛茵呢。
姜宛茵容貌虽说不是绝美,但也清丽脱俗,貌美如花;再加上两世积累,这世更是学得琴棋书画读了不少书,身上带着书卷气,气质温文干净。如今不是在荣国府,也不是在张氏等主子眼下需谨慎小心地收敛;这会独处她一身气质绽放开,气质如兰,便是比一些千金小姐也不差。
不过到底是自小一起长大的,太熟悉了,再加贾瑚还未知人事,也就是恍了一下眼。
姜宛茵想得入神,连贾瑚进来都不知道,直到贾瑚出声。
“在想什么呢?,这么开心?”
“瑚哥儿回来了。”
姜宛茵搁下话本起身给贾瑚倒茶。
“想着京城的事呢。之前京中来人不是说绿菲姐姐怀孕了吗?想来这会也该生了,也不知道生是小子还是丫头。咱们也离快三年了,我都想我娘和我二弟了”
想着出府嫁人的事自然是不能说,姜宛茵就随口说起京中的事。
“我也想父亲母亲和弟/弟妹妹们。”
他还是第一次离家这么长时间。
“不过再过两三天,咱们就能到家了。”
贾瑚脸上露出期盼的神情,姜宛茵也一样期盼。
贾瑚虽人还没到京城,但贾瑚过了院试成了秀才的喜讯早就传回荣国府了。
张氏收到信,得知贾瑚成了秀才,兴奋不已。
“快去瞧瞧,大爷回来了吗?”
张氏再次催人去瞧贾赦回来了没有,得知儿子的好消息,张氏迫不及待想跟贾赦分享。
等贾赦回来的时候就见张氏身边的人在门口等着,还以为是出了什么事,匆匆赶回怀芳院。
“是出了什么事?”贾赦进门就问。
“恩侯,你可回来了。不是出了什么事,而是有喜事,大喜事。”
张氏将手中拿了半天的信递给贾赦。
“咱们瑚儿过了院试,瑚儿已经是秀才了。”
张氏脸上的笑容自接到信后就没消退过。
“真的。”
贾赦登时瞪大了眼睛,亦是惊喜,接过书信立即看了起来了,确定贾瑚真成了秀才,贾赦立时高兴得哈哈大笑起来。
“瑚儿好样的。还是咱们瑚儿有出息。”
老二那假正经读了快三十年的书,考试也考了两回了,如今连个童生都不是,他儿子才十来岁就已经是秀才了。
贾赦越想越是得意,想象贾政得知贾瑚成了秀才时贾政的难看的脸色,贾赦心里畅快,笑得高兴,笔得幸灾乐祸。
“对了这喜事老爷和太太那知道了吗?”
这么大的喜事,贾赦恨不得让所有人都知道。
“我这才收到的信,特地等你回来。还没来得告诉老爷和太太呢。”
她光记得高兴了,哪顾得了其他人。
“那我这就去梨香院给老爷报喜去。”
贾赦拿着纸转身就要出门,又想起什么顿了下脚步。
“瑶儿他们呢,怎么不见人?琏儿今天不是回来了吗?人去哪了,可有人跟着?”
往日他回来,女儿早就扑上来要抱抱了,今儿怎么不见三个孩子。琏儿也跟贾瑚一样,如今也到张府读书。
之前出了事,将贾赦夫妻俩给吓着了,自那之后贾琏三兄妹身边就从不离人。
“琏儿带着瑶儿和琮儿去老爷呢。正好你去梨香院回来的时候带他们回来。”
听到是在梨香院,贾赦松了口气。
“行了,一会我带他们回来了。”
贾赦兴冲冲地往梨香院去。
自从金陵回来之后,贾代善就正式搬进了梨香院住,荣喜堂那就剩死命不肯搬的贾史氏还住在荣喜堂。
梨香院,贾代善正在给孙子孙女们讲故事,贾赦笑着进屋,或许是因为高兴声音也大了许多。
“老爷,儿子给您报喜了。”
“这么大声做什么,吓着孩子们。”贾代善瞪了贾赦一眼,贾赦对贾代善还是畏惧的,立即收敛了。
“什么喜事?”
“老爷,瑚儿他考院试通过了,瑚儿考了第六名,瑚儿现在是秀才了。”
想到长子贾赦就忘了害怕了,贾赦冲着他老爹咧着嘴笑道,眼神带着小得意,好像是在说“瞧,我儿子厉害吧。”
贾代善看着得瑟的贾赦,心里眼神都有些复杂。
贾代善没想到贾瑚会去参加科举,更没想到他那才十来岁的大孙子竟一举通过县试、府试、院试成了秀才。
想到考了两试,连童生功名都没得的次子,贾代善心情更加复杂。
或者说自从两月前知道贾瑚参加科举通过了县试和府试,贾代善的心情就一直很复杂。
这两个月时间够足让贾代善从贾史氏编造的贾政会读书,贾政有大才的谎言中清醒,也足够他看清了贾政读死书不知变通本质。
贾政出生后,贾代善长年戍边不在府里,贾代善对两个儿子的了解多是通过妻子贾史氏。贾史氏嫁到荣国府时是重孙媳妇,替贾代善照顾过家老人,也给老人守过孝,又给贾代善生儿育女。对让贾史氏一人留在京中府里伺候老人管着家教养孩子,贾代善一直对她心里愧疚。
因为这份愧疚,贾代善也给了贾史氏极大信任。也因为这份信任贾代善一直被贾史氏蒙在鼓里。
在贾史氏口中贾赦纨绔不孝,不敬生母不悌幼弟等等诸多不好,而贾政则是好读书,有大才,而且纯孝等等无数优点。
之前贾代善一直是相信的,直到贾史氏灵堂喜笑之事之后贾代善才怀疑。
直到得到贾瑚取得了童生的功名,犹豫许久的贾代善才开始暗中调查,这才知道贾史氏对他撒了谎。
“老爷?”
见贾代善失神发神,贾赦叫唤了声,贾代善回过神来了看着贾赦想着以往对贾政的偏爱,心情更复杂了。说到底是他亏欠了长子,也难怪母亲看他不顺眼。
贾代善看着贾赦心情复杂地说道:“瑚儿很好,你们夫妻俩将瑚儿教导得很好。”
“爹,是大哥要回来了吗?”
正在跟弟/弟妹妹们玩的贾琏突然问,贾瑶也小跑着过来抱着贾赦的腿:“爹爹,大哥真的要回来了吗?大哥有没有给元姐儿带礼物。”
贾瑚比贾瑶大五岁,两年前贾瑚离京时贾瑶也已经记事了,唯有两岁多的贾琮当时还在襁褓中,并不记得他大哥。
“对,你们大哥就要回来了。你大哥是疼元姐儿了,一定会给元姐儿带礼物的。”
贾赦将元姐儿抱起了起来,贾琏也牵着贾琮过来了,父子女四人很是亲近。有张氏教养,贾琏兄妹三人并不像贾珠惧怕贾政那般惧怕贾赦。
这父子女亲近,就贾代善看着都露出羡慕。
“老爷,太太还不知道这事,我先去荣喜堂给太太报喜再回来接三个孩子。”贾赦放下贾瑶说到。
“去吧。”
贾赦去了荣喜堂将贾瑚成了秀才的喜讯告诉贾史氏,但贾史氏却半点也没有高兴。在贾赦离开后,贾史氏还砸了桌上的一套茶杯。
贾史氏知道了,很快贾政夫妻也知道。
得知贾瑚成了秀才,贾政的脸色难看到了极点,躲进书房不肯出来了。
王氏嫉恨不已,砸了屋子的东西。
不过不管他们高不高兴,贾瑚成了秀才这事实。三日子之后,贾瑚带着姜宛茵等人回到荣国府。
进入宁荣街,阔别近三年再看到敕造荣国府的牌匾,姜宛茵心里也不由感慨。没有自由终究是要回到这里。
第44章()
“孙儿给老爷太太请安;孙儿不孝让老爷太太担心了。”
“儿子给父亲母亲请安;侄儿见过二叔婶母。”
荣喜堂,姜宛茵等人跟随着贾瑚去见贾代善和贾史氏等人。
因为贾瑚回来了,而且贾瑚又考取了功名,贾代善这算是给孙儿面子才到荣喜堂亲自见贾瑚。
荣喜堂是整个荣国府的正院;也是整个荣国府的中心,连荣喜堂三个字都是先帝提的,是荣国府主人的居所;是象征着荣国府的权力。
“好好好;瑚儿;快起来了。”
贾代善看着少年挺拔的贾瑚;心里高兴脸上笑容直接表现出来。
“过来祖父瞧瞧。”
“我的孙儿可真是好样的,小小年纪就是秀才了。”贾代善语气中无比欣慰。
这些日子贾代善已经转变了之前的心思想法,对长子和大房的儿孩子也喜欢起来。
贾史氏心里可不高兴,尤其是见贾瑚回来后贾政的脸色难看,心里对压了他二的贾瑚更是不喜。不过当着贾代善的面她可不敢表现出来;只不过脸上神情僵硬,连笑容也很假。
见心爱的儿子难过;贾史氏便想给儿子抬抬面子。只见贾史氏笑着说道:
“瑚儿这爱读书的劲像他二叔。”
又叮嘱贾瑚:
“你如今虽侥幸考取了秀才功名;但不能骄傲。你到底年幼阅历经验不足。你二叔比你年长;读的书也比你多,你若有什么不明白的以后只管去找你二叔。”
“政儿;你当叔父的可不能藏拙;指点侄儿要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