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燕归梁 >

第51章

燕归梁-第51章

小说: 燕归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那样子,似乎并不想遵从礼数。又似乎这样的不羁,给她周身又添了一抹亮色。

    “母后,”那嫔妃跪坐在太后身边,轻轻把琉璃碗放在几案上,声音绵软道:“臣妾今日晨起,去小厨房做了家乡的糯米小粽子。这会儿煮好了,刚送来。臣妾瞧着不错,剥了几个,您要不要尝尝。”

    说着,已经伸出玉笋般的手指,捏起太后几案上的筷子,在琉璃碗中夹了一个琵琶大小的小粽子出来。

    众人敛息屏容,宛若蜡像。一双双眼睛注目台上,似乎此时此刻,这妃嫔做的事情便是一等一的重要。

    太后却似乎早习惯了她的伺候。

    太后原本多少带些威严的脸上此时如春风拂面,她微微一笑,目光看向琉璃碗中的小粽子。又张开嘴,任那嫔妃把粽子放入她的口中。嚼了几下咽下去,似乎还在品着什么味道。

    愕然道:“加了什么不寻常的东西。”

    这嫔妃抿了抿嘴,轻轻捋起一缕额前的秀发,谦恭道:“臣妾担忧这粽子太过甜腻,怕母后腹胃不适,加了些陈皮在里面。”

    太后突的伸手往她额头上一点,笑道:“就你有心!这是哄着我吃陈皮呢!”

    那嫔妃也笑了起来。

    太后身旁的内侍进言道:“太医院开了五副含陈皮的汤药给太后殿下调理,太后不愿意吃,眼下倒是有媳妇催着您吃了。”

    太后平日里喜欢自比乡野老太太,这句话不就是乡间老太太最爱听的吗。

    太后哈哈笑起来。

    座下诸位这才收神而笑。

    这一番折腾,众人早就忘了大食国使节的乞请。连大食国使节自己,也双眼盯着台上的贵妃看了又看,若不是身后鸿胪寺的官员提醒,他都收不回神。

    林钰心中一冷。

    刚才是多好的机会啊,太后如果拿出那披风,自己便趁势问是谁送的披风。到时候引出姜云瑶来,再从中斡旋。

    可是这妃嫔只是站起来,喂了太后一颗粽子,这件事便翻了一页,谁都不会提起了。座下的各位哪个不是人精,都会猜想这样的打断,是有心还是无意。无论是哪种,都不适合再提。

    台下辅国公笑着道:“老臣是羡慕太后得紧,皇帝和皇后孝顺您,是半点也不敢违逆。眼下贵妃娘娘也如此孝顺,却是取着巧,一分一毫都是为太后殿下的身体着想。”

    贵妃娘娘。

    林钰心中一惊。

    就是她,前世赐死姜云瑶的姐姐吗?

    步步莲花,口音绵软,神情端庄如九天仙子,刚才亲自给太后剥粽子的这位嫔妃,怎么也不能跟谈笑间杀伐决断的夺命修罗联系在一起。

    那么她抬步上前送粽子,是无心之举,还是要不露痕迹,抹去太后记起姜云瑶的可能。

    也抹去姜云瑶生的可能。

    林钰悄悄端详着她,一颗心如坠黑暗之中。

第107章 辟邪荷包() 
贵妃姓宗,封号怡。据说娘家只是寻常耕种百姓。

    贵妃十四岁被采选入宫,并没有什么后台。

    可是十多年后,当朝后宫,怡贵妃仅位列皇后之下,乃正一品职。说她只是靠皇帝陛下宠爱,没有使什么手段,任谁都不会信的。

    而此时的姜云瑶,仅仅是正五品的承徽。

    怡贵妃若想让她死,的确容易的很。

    只是有一点林钰不明白,她为什么想要让姜云瑶死呢。

    思虑间,太后已经跟辅国公闲聊数句,崔泽也在一旁打着哈哈插嘴,被太后笑话该正正经经娶个夫人了。他脸一红,反驳道:“娶个夫人有什么意思,啰啰嗦嗦的,妨碍我护卫京城。”

    怡贵妃在太后身边一笑,道:“崔世子倒是少了人啰嗦,只是国公爷为国效力半生,如今只你这一个儿子。这端午佳节,崔世子给国公夫人绣荷包了吗?”

    崔泽一怔,被堵得说不出话来。

    长安这边的风俗,端午节女儿家是要以五色线绣制荷包,敬献给母亲大人辟虫驱邪的。

    出嫁的女子,会做给婆婆以表孝心,也会给孩童做些戴上。

    怡贵妃跟崔泽打趣,众人都看向崔泽。只见他虽然有心遮掩,腰上系着的荷包还是被大家看到了。

    看来国公夫人还拿他当做小孩子。

    殿内众人都笑了起来。

    崔泽嘴角一弯,看向怡贵妃道:“贵妃娘娘取笑微臣不会绣荷包,难不成贵妃协理三宫六院,也有空给太后娘娘绣荷包吗?”

    “没个规矩了你!”话音刚落,辅国公便一巴掌拍在他头上。

    惊得太后连忙开口劝道:“一家人取乐打趣,你也生气打孩子。”

    崔泽捂着脑袋,更是坐得离辅国公远了些。

    怡贵妃眉毛轻扬,抿口一笑道:“崔世子,我们就等着你这句话呢。”说完往嫔妃处一瞥,淡淡道:“都献上来吧。”

    座下的七八个嫔妃之前只是静静端坐,此时听得贵妃言语,一同俯首称是。接着她们纷纷站起来,每人手里捧着一个荷包,上前几步,跪呈给太后。

    太后喜滋滋的,抬手接过一个个荷包,口里说着不错,好看,有心了。嫔妃们献过荷包,一个个又退回各自的位子处。只有怡贵妃仍然跪坐在太后身边,跟太后一起端详起来。

    辅国公笑道:“太后殿下说的不错,微臣是该回去说说内人,早日给犬子择门好亲事。”

    太后一笑,指了指礼部尚书夏奕道:“哪门哪户有好姑娘,夏大人最清楚了。趁着他还没有辞行,快拖住他一两日做媒。”

    夏奕忙拱手道:“承蒙辅国公抬举,只是辅国公府门槛高,一般人家可是配不上啊。”

    崔泽满脸通红道:“你们再当着我的面说这些,我可就遁走去龙首渠钓鱼了。”太后和怡贵妃都笑起来。

    辅国公没有理他,继续道:“那也得找个会绣荷包的。”

    一句话说得嫔妃们都低声笑起来。

    大食国使节又站起来道:“不知我等可否有幸细赏娘娘们敬献给太后娘娘大人的绣品。”

    太后捏着个荷包往几案上一放,对内侍道:“不过是女儿家逗趣之物,他们要看,那就传下去让他们看看。”

    内侍忙取过那枚荷包,放入托盘,一个个传了下去。

    荷包传到司马伦那里,他是个武将,对这些东西显然不太感兴趣。只有礼貌一观,便递给了夫人。

    他的夫人相貌周正,年近四十的样子。倒是很仔细看了看每一个荷包,抬头一笑道:“我可以挑出贵妃娘娘绣的那只。”

    荷包上的花纹无非那几样,就是梅花、桃子、荷花或者公鸡,手巧的也会绣个并蒂双莲。从八九个荷包里挑出某人绣的那个,倒不容易了。

    怡贵妃眉头微蹙,佯装生气。

    太后笑道:“你们姑表姐妹,自小便养在一起的,谁的手艺样法当然清楚的很,还用猜吗?”

    原来她们是姑表姐妹吗。

    林钰微微一怔,看向司马伦夫人。

    不错,眉眼之间,她们是有些相似。不过司马夫人长得更端庄些,眉目之间风流之态少一些。

    司马夫人低头含笑,“是臣妾逾矩了。”

    怡贵妃勾了勾唇角,“若挑不出来,罚你送我五十只香囊过来。”

    司马夫人道:“我倒不是从手艺样法挑出贵妃绣的那只,”说着手里拿出一个藕粉色的荷包,“我是看到这里面,绣的有我们故乡的蔷薇。”

    说着,司马夫人便把托盘往下方传去。

    太后笑了笑道:“说起来,今日也是归宁的好日子。哀家请司马夫人来此处宴饮,你便也无法回娘家了。”

    司马夫人露出受宠若惊的神色来,诚惶诚恐道:“太后娘娘宴请臣妾,真是臣妾几辈子的福气。别说是归宁,就是天大的事,臣妾也要厚着脸皮来的。”

    太后笑了起来,又看向林钰道:“哀家听说林小姐如今也在京城购屋建坊,不回叶城了。”

    林钰略顽皮道:“这是为了多蹭太后几杯酒。”

    “好,好。”太后笑起来,一众宾客尽欢。

    忽的听到不知道谁,“咦?”了一声。

    这声音在欢声笑语中分外突兀,一时间所有的目光都在找这声音的源头。

    只见大食国使节似情不自禁般站了起来,把手里一只香囊举到头顶,认真端详了片刻。又拿回胸前。双眼盯住,似乎挪不开眼睛。

    他身边的礼部尚书夏奕不由得问道:“不知道使节在看些什么。”

    大食国使节似乎是没有听到。

    司马伦也问道:“使节看出什么特别的地方吗?”一边问,一边斜眼看了一眼使节身旁不远的鸿胪寺官员。

    鸿胪寺官员有接待夷国宾客的职责,虽然大食国使节已经擅说汉话。可此时嘴里叽里咕噜的,竟然是蛮夷语言了。

    那使节终于听到司马伦的问话,失口道:“这绣的有甲壳的小虫子,跟臣下经过高昌时看到的一模一样啊。这种虫子,若是用金线绣出,传说可以召唤天神呢。”

    召唤天神?

    殿内各位一个个饶有兴致地看向大食国使节。

    他似乎有些羞涩,脸红红的,向大家解释起来。

第108章 召唤天神的绣工() 
“臣在两年前出发前往大弘,曾经在敦煌以西的沙漠中,误入一个名叫高昌的小国。”

    高昌这个国名,大家是知道的。紧邻大弘边境,的确是在沙漠之中。

    大食国使节赞道:“那里很美,苍茫沙漠中一点绿色。那里的王是女王,臣民朴实,衣服式样简单。只是城中女子都擅刺绣,有一种这样的小虫子,便是绣来召唤天神的。”

    辅国公笑道:“还真能召唤来天神吗?”

    大食国使节摇了摇头,“那种能召唤出天神的绣法,是很难绣的。听说要用金线穿着孔雀羽毛绣出来的,天神才会愿意前来。因为高昌国之前懂得如此刺绣的人离开本国,消失无踪了。所以每每狂风席卷沙尘试图侵吞绿洲,国中女王手擎刺绣云幡高高举起,乞求天神把沙尘降服,都没有什么用。”大食国使节叹了一口气道:“臣下离开时,那里的绿洲已经不剩下多少了。”

    “用金线穿着孔雀羽毛刺绣吗?”辅国公叹道:“我虽然是一个粗人,也知道这种技法天下少有,还没有见过呢。”

    “小人倒是见过,”座中一人道,林钰扭头去看,那人皮肤黑黑的,正是一名有幸参加此次宴会的商户。他看到众人看向自己,不由得声音发颤道:“数年前,咱们京城也出过一个懂得金线穿羽刺绣技法的绣工,咱这边把这项技法叫做金线挑羽技法。懂得这个绣法的人,后来被招入京都织造署。再后来,就没有见过了。”

    “有吗?”礼部尚书看向陪坐的礼部官员,怔怔道:“看老夫这记性,可真是不怎么样了。”

    “怎么没有,”同样听得津津有味的太后眉毛一横,笑道:“那高昌懂得金线挑羽绣法的,不就是来了咱们大弘嘛。五年前在织造署供职,曾经绣了好几套宫嫔的册封礼服嘛。后来皇帝认为那金线挑羽技法几乎把南境的孔雀都捉没了,太过残忍,才封存了针线,不再用了。那绣娘便也消失无踪,再也没有回来。”

    座下一嫔妃道,“的确是这样,当初臣妾晋封淑仪时穿的吉服,正是用此技法绣成。后来时间久了,那金线偶有断裂。可惜因为织造署那名绣娘离开,尚服局竟然无人可修,臣妾着急了很久。”

    礼服有损,的确是一件大事。

    往轻者说,是保管不当。

    往重了说,是藐视皇威。

    “这有什么难的。”怡贵妃在太后身前舒展了一下身子,“眼下不就有林氏绸缎庄在这里嘛,叫他们再改良个新工架,专门做金线挑羽技法不就行了。”

    林钰心内一怔,暗道,就等着你这句呢。

    太后摇头道:“你也是心大,那织锦怎么能跟刺绣混为一谈呢。这织锦坊向来只是织锦,刺绣好的,没有几家。”

    林氏在座下低头不言,装作神情不安的样子。

    只见司马伦往她这边看了一眼,忽然笑了笑道:“太后殿下有所不知,林氏绸缎庄在叶城时,便有成衣绣坊的。如今织锦技法已经名动天下,必然绣工也是一等一的好。”

    林轻盈低着头攥了攥衣角,轻声问道:“长姐,这位,咱们也送过礼吗?”

    林钰一笑,在座下轻轻拍了拍她的膝盖,悄悄道:“这位啊,给咱们送过礼。”

    当然,如果送刺客也叫送礼的话。

    太后点了点头,赞许道:“真是没有想到,这林家小姐,不仅仅绸缎庄经营得好,竟然成衣也做的好。”

    林钰忙起身万福以谢。

    太后抬了抬手,示意她坐下。

    辅国公看向司马伦笑起来,“恐怕即便林氏绣工尚可,也模仿不出当年高昌国绣工的手艺吧。毕竟没有听说那绣工收过什么徒弟。”

    司马伦向辅国公微一拱手,“国公爷,末将是个粗人,但是看这妇人们绣花,都差不多嘛。”

    “怎么是差不多,”太后眉头微蹙,“门道多着呢。”说完看向庭中的妃嫔,“你们说是不是啊,你看他们这些男人,就知道小瞧咱们。”

    妃嫔们掩嘴笑起来。

    司马伦忙离席请罪,说自己言语失当,该罚该罚。

    怡贵妃趁机罚了他三杯酒,司马伦喝得脸红红的,退坐下来。

    怡贵妃笑了笑,看向太后道:“不过林氏的绣工,臣妾倒是真想见识一二了。能做出一等一好绸缎的人家,必然也能绣出一等一的好绣品吧。”

    太后尚未答话,崔泽在座下笑道:“贵妃娘娘是想偷师了吧,准备来年也绣个金线穿羽荷包呢。”

    辅国公一脚把他踢到了一边。

    怡贵妃倒是没有生气,附在太后身边,软语笑言。

    太后一边用手制止辅国公的拳脚,一边招呼崔泽。崔泽抱了个蒲团,三两下滚到了台阶下。三步并作两步,跪坐在太后身旁。

    太后笑了笑,拍了拍崔泽的肩膀道:“看你成日里怎么说话呢,每每惹你爹爹发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