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浣衣女-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锣声又响起来,又近了些。这真是一种折磨,云十三娘心里想着,这比当年自己出嫁还紧张。
她手里的帕子已经捏出汗了,潮潮的。这次锣声真的在门口停住了,门子进来报:“中了,中了,余家公子中了,二甲17名。”
云十三娘激动得心都在漂浮着,余家公子是哪一个呀?自己好像给他送过什么来着?大脑瞬时一片空白。
幸好嫂子临行前给了她一个管家娘子,让带上应付不时之需。
管家娘子在她胳膊上一掐,疼得她一激灵,大脑一下清醒了,该发赏钱了。
“有赏,有赏,都有赏,给那个敲锣通报的上等大红包,还有你,”满面红光的云十三娘结结巴巴地安排,用手指着那个门子说:“给你一两银子的赏,快去等到门口看看还有没有好消息。”
得了赏钱,门子兴奋坏了。这可顶他两个月的工钱呢!
他赶紧回头跑,可好事哪能全落到他身上,大家都是机灵人,一个厨房的婆子跑了过来,兴奋不已,满脸横肉都在抖,“夫人,夫人,大喜。本家少爷中了。”
本家少爷是谁呀?这里没有姓本的人呢,云十三娘又有点发傻,管家娘子又掐了他一下,她才反应过来,对了,这是刘家租的小院儿,本家公子就是刘文星。
太好了,为刘文星铺的那些路,投出去的那些红绣球,终于能落到实处了。
想想李小红那些年,为供刘文星上学吃的苦受的罪,经常跑来找云十三娘诉苦出主意,这一切仿佛就在昨天。
现在看看刘文星取得的成就与赞扬,云十三娘心里忽然沉淀了,澄明了,一颗心也不再乱飘了。
每一份收获,外人看到的只是荣耀,没人知道背后有多少汗水和泪水,可是没有这些汗水和泪水,一点一点的积攒,一天一天的坚持,哪里有外人看到的光辉与灿烂。
又等了许久,再没有锣声响起,等着报喜的下人们在门口,脖子都伸的长了,顾不得腹中饥饿,厨师们都不做饭,挤在门口,只想再等一个能报喜的机会。
不仅报喜的人没来,学子们一个都没回来。杨大哥请他们去酒楼吃饭了。
中了的人,还要留在京城等候吏部选试,而不中的人就要赶回家去了,京城物价贵,对于来自甘肃偏僻收入低地方的人来说,在这里居住负担太重,必须赶紧走。
早晨出门的时候,大家还是平等的师兄弟,勾肩搭背,说说笑笑,无拘无束。
现在忽然有了高下之分,再往后见面,一个是官,一个民,要行礼的。
高中的人,担心刺激没中的师兄弟们,不敢面上带出笑容,怕自己太得意,而落榜的人,尽量满脸笑容,心中的苦只有自己知,一定要显出,没中也无所谓,下一场再来过的勇气和豪迈。
不能凄凄惨惨戚戚,那哪是甘肃老爷们该干的事?
所以酒席上一大怪象就是,上榜的人反而神情哀伤,庆功宴又是送别宴,此处一别,不知何时再能相见。
落榜的人满脸笑容,对着上榜的兄弟们,不断的打气鼓劲,“一定要通过吏部选试,一定要给咱甘肃人争口气。”
“咱甘肃人能当官的太少了,今年好容易中了你们两个,以往连一个都难。你们一定要努力。”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云十三娘已经赶了回去,开始操持刘文星的婚事,下一步就是正式相看。
刘文星过了殿试,离当官只有一步之遥,可以正式相看了,而且刘文星还有一个优势,跟王德沾亲带故,王德虽然是个太监,但是一个在宫内外素有清名的太监,朝廷内外都高看了他一眼。
再加上有李小红承诺的那三条,真心疼爱女儿的人家,听到这三条肯定动心,不用侍奉公婆、又不纳妾,可以和丈夫一同上任,婆家还管着日常开支,哪找这样的婆家呀!
按刘家的条件能找个六七品官儿的岳父,就算门当户对了。
可是,为什么第一个相看的人家,是庆阳侯的独生女儿呢,无他,一是父母疼女儿,只要女儿过得好,不计较男方出身;二是这个独生女儿性格跋扈乖张,京城内无人敢惹的母老虎,年至17岁,还没定亲,把爹娘都愁白了头。
正是春暖花开的好时节,云家未出嫁的闺阁小姐妹们,邀请手帕交们到家里来赏花。
刘文星和余文凯两位刚出炉的新举人,也收到了邀请,邀请函是云家的大公子下的,说要切磋一下君子六艺。
云家花园的花开得很好,可是,刘余两位都是,甘肃那一望无际的荒漠中成长出来的人,对于这样子的小院子,无论多么秀美,都欣赏乏力。
这不,那些花花草草对这两位举子的吸引力比不上投壶射箭,刘文星有一套弓箭,是刘三牛送的,正规一石半的军制弓。
几位公子品着茶,论着书,也有在投壶,刘文星最感兴趣的倒是射箭,这是他喜爱而很少有时间做的事。
尤其云家竟然拿出了一把好弓,看着上面弓尾处的“焦”字,便知这是焦大师的杰作。
羡慕的刘文星拿着那把弓不舍得放下。
几位公子哥要到小湖那边泛舟,刘文星舍不得新入手的弓,若是离开了弓箭场,拿着把弓到处跑,算怎么回事?
你见过有人拿着一把大弓泛舟赏花的吗?
云大公子继承了云家所有优良的传统,待人和逊有礼,体贴周到,让所有来做客的人都感觉宾至如归。
他看出,刘文星舍不得那把弓,留了个小厮给他,让他自便,洒洒脱脱的带着一帮人去泛舟了。
第172章 豪迈姑娘()
刘文星细致地观察着木弓的纹理走向、着力点、木质的弹性,旁边的小厮尽职尽责地站在旁边发呆。
忽听一阵喧哗,小厮反应过来自己的使命,催促刘文星去花园:“花园里好象出事了,我们去看看吧?”
刘文星有些犹豫,听起来全是女孩子的声音,他一个大男人跑过去会不会不太好?
花园离弓箭场实在太近了,或者说云家占地太小了,他站在场中间清楚地看到,花园里影影绰绰的身影。
不好,有人居然在挥鞭子了,刚才还犹豫的刘文星,飞奔着跑过去,这里云十三娘的家,也是他小妹妹的娘家,若是有人受了伤,他这个做侄子和兄长的难辞其咎。
救人要紧,没顾上多想,刘文星奋力用手中的弓拦住了飞舞的鞭子。
你说为什么不用手去接鞭子?那弓多名贵啊。
刘文星不敢,他见过他三嫂的鞭子,那甩出去可以把一棵小树勒断,他可不敢用自己的手去冒险。
好在,这时候才知道这位姑娘,跟他三嫂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他三嫂那才叫专业选手,这个纯粹只是业余的。
业余选手魏雪林姑娘,脸色煞白,眼眶通红,她今天听阿娘的话,好容易才下定决心来参加这个宴会。
平时里害怕别人的冷嘲热讽,她已经很久不出门了。
原想这商户家的宴会,不会有人对她不恭敬。没想到,这里有几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没有任何城府历练,明着恭维暗着讽刺。
原本一切算是和睦。云家年龄稍大点的姑娘,都已经被现实磨平了棱角。懂得与人为善的重要性。
只有年龄尚幼的小女孩,满心不平之气,明明是同样的人,为什么,自己长的又好看又聪明,却家世不如那长得普通又粗笨的人。
人群里一个最娇俏的小姑娘,做西子捧心状,对着一丛花说:“其实我最爱的是梅花,可惜,季节过了梅花都老了,只能看看这些小鲜花了。”
其实这句话,魏家姑娘还听不出来什么意义的话,那么下面的话,她是真听明白了。“这花儿终有老去的时候,花开堪折直须折,你若爱它就赶紧折了,莫等它过两天谢了。”
魏姑娘最忌讳听到人家在面前说什么老了,谢了,年龄大了。
侯府的女儿自然不需要跟商户女儿客气,她盛气凌人的问,“你说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那小女孩自以为聪明,还在那里娇笑着,“姐姐,我在说花,没有说你。”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这不是明明的打脸吗?
在魏家姑娘的眼里,就算是皇亲国戚,也不能这样当面说她,更何况,这是她平时看待如脚下蚂蚁一般的商户之女。
魏家姑娘不擅长诗词歌赋,也不擅长用委婉的话去说服别人,最擅长的就是动鞭子。
嘴上说不赢鞭子来说服你。没人教你认清形势,那就让鞭子来教你认清形势。
刘文星对于闺阁女子的口角不了解,但是对于这种泼妇打架的场景,太了解了。
他一见魏姑娘的脸色就知道,这是动了大气。
赶紧哄着这位小姐,刘文星行礼道:“消消气,消消气。谁惹你生气了?小生跟这云家沾亲带故的,”他用手豪迈的划拉了一下,“她们都算是我的妹妹,哪个触犯你了,我让她给你赔罪。”
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维护,让魏姑娘心里舒坦了些,谁不想要人呵护呢,她不过是不擅长做作,就被人黑成这样。
魏姑娘对云家感觉也好了些,看来这一家还有一个懂人话的人。
在刘文星看来,能把这姑娘气成这样,必然云家人有不对的地方,他在家里或稀泥糊成习惯了,到这里也照旧和稀泥。
只是他想和稀泥,却没问云家的姑娘愿不愿意?
刚被魏姑娘追着打的小姑娘忽然放声大哭了起来,谁不是被父母娇养着长大的呀?
凭什么她到自己家里来打自己呢?不过就是一句话而已,不过因为她的出身好而已,不过因为她爹救过驾而已,就连皇亲国戚都让她三分,凭什么,这些又不是她自己挣来的。
听到消息的云家主妇们匆匆赶来。
这还了得,自家女儿竟然能跟侯府的小姐产生争执,这些孩子实在是出门出得太少,吃亏吃得太少,连天高地厚都不知道了。
无奈的云十三娘看着哭得一塌糊涂的小姑娘,这是二叔的老来女,被宠得眼只有自己,平日骄纵惯了,在家里也时常得罪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连老祖宗的话都不放在眼里。
云家二婶心中暗暗叫苦,这个女儿不是她亲生的,不过是个妾生女儿。运气好,在云二叔50岁大寿的那天,刚好诞生,被云二叔视为吉兆,记在嫡母的名下。
刘文星见云家众人,脸上多有难色,显然让这小姑娘低头认错不可能。
他打小认错也是认习惯了,反正刘家的男人都是这样,从来不和女人争上锋。
他冲这位姑娘深深一鞠躬,说:“小生在这里替妹妹们给姑娘赔礼了,妹妹年纪小,什么都不懂,姑娘你别介意。”
不知为什么,魏姑娘在刘文星面前特别放松,连从未在人前说过的话都能轻易说出来。
她委屈地嘟着嘴,含着泪说:“她笑话我年纪大。”
刘文星肯定地说:“她一定是嫉妒姑娘长得比她好看,比她高,比她有女人味。”
“姑娘年纪这么轻,明显比我小很多,怎么会年纪大呢?”这是刘文星的真心话,拿京城长安女子的细皮嫩肉和甘肃女人的满面风沙相比,真的不显老。
云十三娘也上前打圆场:“她只是针对她自己的年龄来说,她是这里面最小的,自然谁都比她年龄大,姑娘你千万别放心上。”
刘文星不想在女人堆里站了,“我看姑娘颇有我们北地人的豪迈之风,不如随我一同去泛舟吧,我的几位好友都在那边泛舟呢。”
刘文星和稀泥的本事是一流的,把人带离了伤心之地,疏散疏散自然就好了,女孩子家的小别扭哪能持续多长时间,连刘白氏都经常被他绕进去。
泛舟是很好的,可是跟一个男子去泛舟,太出格了。魏姑娘再有北地之风,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第173章 泛舟()
孤男寡女,光天化日之下,独自离去,魏雪林要是敢这样做,明天闲言碎语就能传遍整个京城,她的名声就会从母老虎变成荡妇,那更别想嫁出去了。
云十三娘当然知道刘文星对长安风气不了解,对这些大户人家的规矩更不懂,要知道,在古浪县,女人都可以外出做买卖,女人顶的不是半边天,是整个天。
在云十三娘的暗示下,云家年龄较大的两个闺女赶紧上前,哄着魏姑娘。
“我们的大哥哥也在舟上玩呢,我们一起去吧,人多才热闹。”
不是她们反应慢,实在是在长安贵门中,一语不合就耍鞭子的人少见,这样的女人更少见,这样的贵女更更少见,这不是吓呆了么。
现在能反应过来,都算她们两个神经比较粗,经得住吓,你看那边几个面无人色,战战发抖,仆妇不扶着都要跌到地上去了。
还是要成了亲经历了风雨的女人才更有见识,更会忍他人所不能忍。
云十三娘给刘文星使着眼色,推着自家的姑娘们,“去吧,去吧,都去玩,一会我在亭子里给你们烧鹿肉吃。”
收到暗示的刘文星说:“今天都是自家人,现在湖上泛舟的也都是一些亲朋好友,都没有外人。”
含蓄的魏姑娘终于点头了,太好了,园里的人如释重负,哄这位姑奶奶可真不容易。
刘文星表示,魏家姑娘虽然厉害了点,但是比起他娘刘白氏来说,战斗力差的不是一点两点。
起码魏家姐儿还有累的时候,有讲理的时候,可是他娘真是一年四季从无休战。
所以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没有比较就没有满足。
云十三娘派了一群家婆子和家丁陪着去泛舟,生怕再出什么意外,愣是把一次隐秘的相看,变成了浩浩荡荡的群体游玩活动。
一群少男少女们玩得很尽兴,初春的天气还有些寒气,水面玩耍并不舒畅,但是抗不住年轻人火热的心情。
湖边的柳树刚刚发出嫩绿的新芽,柳条随风摆动,像婷婷玉立的小姑娘在跳甩发舞。平静、清澈的湖面像一面大镜子,映出了蓝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