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歌荀令-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在先前共事的时间不短,他了解沮授,沮授也了解他,虽然话里话外透露着如果想去兖州虽是欢迎的意思,纵观整封书信却看不到半个相关字眼。
虽然对袁绍多有不满,但是还不到能让他背主的地步,田丰盯着燃起来的火苗提起了笔,但是愣了一会儿还是放下了。
这个时候任何差池都能让主公对他心生不满,所以同公与的联系暂时还是断了为好。
不知道过了多久,外面忽然传来了敲门的声音,田丰皱了皱眉头,看着还没有烧干净的信件还是起身去开了门。
外面,辛毗正负手站在那里。
第106章 第106章()
在这个时候过来;辛毗也就只有一件事情了,田丰顿了一下;还是错开身子将人迎进书房。
二人坐定之后;田丰便率先开口;“佐治可是有了主意?”
如果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辛毗也不会在这时候就找过来,毕竟也才从主公那儿出来没多久。
“正有事欲和元皓商谈。”辛毗点了点头;然后接着说道,“如今主公正在兴头;劝估计是没有用的;公孙已经在外屯兵已久;元皓以为;吾等主动出击如何?”
“佐治果然腹有良计。”听完辛毗的话,田丰眼睛一亮;之前的烦躁也被抛到了脑后,“既然
如此,合该好好商议一下如何让公孙瓒入套。”
“辛毗所来正是为此。”辛毗瞥了一眼火盆里还剩下一半的帛书;看着那残留的“沮授顿首”心里已然有了其他的想法。
他们该给自己留条后路了。
元皓直接将书信扔进火盆,怕是想着要一条路走到底了。
若是以前还好;但是现在;主公一心想着称帝;内忧外患加身之下结果实在难以预料啊!
更何况,曹孟德可不是如袁公路所言一心想着保卫汉室。
兖州情况如何他不清楚,但是曹孟德是什么人他还是清楚的;即便身边谋士之中有对汉室忠贞不渝之人,他曹操想干什么也没人能拦得住。
这些暂且不提,重点是,他辛毗是颍川人士,如果袁绍真的不可追随,他要转投曹操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想虽然是这么想,辛毗也没想过就这么离开,他如今在袁绍手下颇受重用,也做不出直接叛主的事情来。
罢了,现在说这些也是无用,倒不如好好想想如何让主公停下那危险的念头。
“公孙瓒兵马甚多,若草率进攻,稍有不慎便会危及自身,况且如今主公心思皆在中原,只恐不会轻易出兵。”
没有注意到辛毗这短短时间内便想了那么多,田丰拿出舆图看了又看,最终还是叹了一口气。
“不可主动出兵啊!”
“无妨,幽州境内亦非铁板一块,若吾等胜算居多,主公也不会视而不见。”微微摇了摇头,辛毗将点了点居于冀州正北的幽州,“听闻幽州州牧刘伯安近年来与公孙瓒的矛盾愈发明显,已经发展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
“话虽如此,但那刘伯安性子软弱,只怕不是公孙瓒的对手。”
“这就不是吾等该担心的了。”辛毗笑了笑接着说道,“总归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若成,主公便能一举拿下幽州,若不成,再想办法便是。”
沉吟片刻,田丰点了点头,然后有些迟疑的再次开口,“可要禀告主公?”
不是他多想,这时候主动过去谈及公孙瓒,只怕又是一通臭骂。
与他想到了一块儿,辛毗站起身来摇了摇头,“吾修书一封送至幽州处,接下来应该如何相信刘伯安自有计较,主公处元皓暂且别管,辛毗自会安排好。”
田丰忠,却是有些愚忠了。
对田中的性子异常了解,辛毗起身告辞,临走之前还特意叮嘱了一句近来不要和逢纪起冲突。
不是他担心,而是逢纪一旦起什么歪主意,以这人耿直的性子肯定招架不住。
不怕逢纪明摆着和这人过不去,怕只怕那小人在主公跟前说些什么。
田丰点了点头,应下了之后亲自将人送了出去。
辛毗的担心不是多余,将袁绍哄开心了的逢纪没有放过这个煽风点火的好机会,再次用他那三寸不烂之舌给平日里看不顺眼的人上眼药。
其中占了最大比例的就是田丰田元皓。
江南一带,有孙坚另外带过去的那么多粮草,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接下来有徐州源源不断送过去的赈灾粮饷,到底是没有出现易子而食的状况。
这次大灾来的太突然,连孙坚都有些懵,好不容易将情况稳定了下来,静下心来的孙坚终于明白了来之前荀彧为什么非要他加一队人马。
如果没有那座刚建成的粮仓,别说打袁术,只怕连他们都要困死在这里。
虽然说的有些夸张,但是如果不是早有准备,他们还真不一定能这么快将情况稳定下来。
荀先生真乃神人!
孙文台这有些后知后觉的感叹让身边人听见之后都忍不住看了过去,荀先生不一直都是仙人一般的模样,将军这是第一天才知道?
当然,这点儿小插曲谁都没有放在心上,现在毕竟不是闲暇的时候。
被曹操一手带出来的曹昂果然对得起曹操在他身上花的心思,这些天来,无论是从徐州调拨粮草还是安抚扬州时不时发生的动乱,他的做法都让人无法挑剔。
看着主公家已经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公子,再回头看看自家整天不知道干些什么的傻儿子,孙文台捂脸摇头,实在不想再说些什么。
想他孙文台这些年也算不得多差劲,怎么到这混小子就半点儿也没继承他的机智,满脑子都是打架真的好吗?
公瑾如今都长成了,他还是那么个傻乎乎的模样,真是让老父亲操碎了心啊!
实在没忍住又在孙策脑袋上敲了一下,孙坚面色深沉的回了大帐,心里想着的全是家里的二儿子和小闺女。
这是别人不知道他孙文台脑子里想的是什么,若是知道还指不定怎么笑他。
因为孙坚平时在大家面前没什么架子,那些老将们又都是看着孙策长大的,所以,就算是亲爹也不能这么欺负。
莫名其妙又被打了一下,孙策早就习惯了他爹的喜怒不定,揉了揉脑袋拎着武器拉着旁边的周公瑾跑到了一边儿。
周瑜到扬州的时间比曹昂还要早些,他本就在江东,对孙坚孙策的关注也不少,家中皆是为官之人,此次出来也有着家中长辈的意思。
有孙将军在,伯符的安全自然有保障,他来这儿也不必太过担心。
不知道周瑜到扬州来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自己,孙策怒视已经走远的孙文台,张了张嘴还是什么都没敢说。
他爹每天都有那么一会儿不正常,表现出来就是看见他的时候手痒想揍,为了自己在公瑾面前的威猛形象,他们还是跑远点儿为好。
如今已经有了字的孙策看上去并没有稳重多少,倒是旁边的周公瑾,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一副淡然自若的样子。
第107章 第107章()
袁术逃走之后扬州的反抗就几乎不存在了;更有甚者,百姓们隐隐对孙坚的大军抱着欢迎的态度。
听闻孙将军待百姓尚可;兖州在曹氏的治理之下更是让人心生艳羡;即便传出来的消息掺了些假;但是至少不会如同袁氏将他们逼的没有活路。
大灾当前,任何能让他们活下来的都是好人,至于谁人执政;这不是他们这些白身该管的事情。
如果真的如传闻中那般,能让他们吃饱饭不受战乱之苦;就是直接以曹氏为尊也无甚不可。
总归不管上面是哪家;他们都是要过日子的。
所以;几个月下来;有孙坚曹昂不遗余力的救济灾民,扬州一带非但没有再出现过大的反抗;反而对他们的态度比想象中的更好。
周瑜此来一是为了防止扬州出现什么大的变故,如若粮草方面解决不了还能回江东求救,二来就是看孙坚接下来意欲为何。
原本以为孙坚会带着兵马回江东;但是现在,周瑜有些不确定自己的判断了。
看孙将军和伯符的态度;对曹孟德竟很是满意;那边真的有这么好;以至于让孙将军都死心塌地跟着吗?
没有直接将话问出来,到底是谨慎为上,周瑜只是自己观察了几日;其他不说,只那些从中原过来的兵马便让他对那边的印象有所改善。
原来,不是所有朝廷兵马都只会烧杀抢掠,这些兵马竟然真的对军令无所不从。
还有那曹昂,小小年纪亦是有大将风范。
忘了自己和曹昂年纪相仿,周瑜在军中待了不少日子,对情况也都有了了解。
他如今年纪还小,家中有什么重要的决定也不会经由他手,即便这些年来他的能力有目共睹。
这次前来扬州,到底还是他自己据理力争才得来的机会,不然,要过来的绝对不会是他这个刚刚加冠之人。
然而,孙策可不管这些,他和公瑾自小的交情,现在好友大老远的跟了过来,自然是要好好看着。
虽说公瑾文韬武略样样精通,但是还是仔细点儿为好。
一路将人带的远远的,孙策揉了揉脸,终于想起来今日喊好友过来是干什么的了。
要不是被他爹一巴掌给打懵了,他也不至于耽搁这么长时间。
“扬州情况已经稳定了下来,父亲即将回兖州,公瑾是回江东还是一同前去昌邑?”
孙策开口直接将问题说了出来,扶额摇了摇头,周公瑾一脸无奈的看着双眼亮晶晶的好友,也知道孙伯符这问问题那就真的只是问问题,其中没有半点弯弯绕绕。
只是,谈及这些事情好歹要找个营帐,现在这是什么情况?
看着旁边走过来的曹昂,周瑜拍了拍孙坚的肩膀,再次叹了一口气然后弯腰行礼。
伯符这地方找的真是好,旁边就是曹昂大公子的营帐,想让人注意不到都难。
有些尴尬的挠了挠头,孙策往旁边看了看,然后跟着朝着曹昂打了声招呼。
他只是想着离他爹远点,倒是没有注意一不小心走的远了点,竟然直接走到了营地最东边。
失策失策。
正好将今天的事情忙完,一抬头就看到孙策周瑜走了过来,还以为这俩人找自己有事儿的曹昂顿了一下,也知道是自己猜错了。
人家根本就没想着去找他,不然怎么会这个表情?
左右都过来了,曹昂大手一挥,直接将这俩人带到了自己的营帐。
就算他是曹操的大儿子,被曹操以继承人的身份养着,在军中也依旧是以孙坚为首,他不过是
和其他人一起打打下手而已。
只是不一样的是孙坚在给他的任务上会有所偏重,他自己也是个知道下劲儿的人,如今距离开昌邑不过几个月,曹昂身上的气势和当初就完全不一样了。
平日里和孙策的接触不少,周瑜来了之后因为有孙策时时跟着,所以曹昂对这人也算是熟悉,因此,三个人在一起并没有什么拘束的意思。
“如今扬州情况已经稳定了下来,马上要率军回昌邑,策方才只是在问公瑾的意思,是要回江东还是和我们一起去昌邑。”
孙策解释了两句,周瑜亦是点头应了一句,三人各自坐好,有孙策在这儿气氛也冷不起来。
抿了口水,曹昂神神秘秘的招手将孙策周瑜喊到身边,“听说父亲有意组建水军。”
“水军?!”
惊讶的直接喊了出来,孙策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水军只有在这边用得到,这不是为他量身打造的吗?
说实话,他想回江东很久了。
水军是干什么用的?
还不是让他们来平定江东的?
以前他们或许还不是那些对地盘看的死紧的氏族的对手,但是现在可不一定了。
和孙策想到一起去了,周瑜心里也有激动,但是到底不像孙策那样喜形于色,“大公子此话。。。。。。可是当真?”
江东氏族众多,他们家虽说不是什么备受欺负的存在,但也是要小心翼翼生怕走错了一步。
此次大胆出来也并非全是他一人之意,具体如何还要等回去再行商讨,但是曹操若是想在江南一带兴建水军,那就不一样了。
“昂不过听了一句,具体事宜孙将军才知晓,若真要组建水军,二位可还要离开?”
“不走了不走了。”果断摇了摇头,孙策一手拉着周瑜看着曹昂,满眼的兴奋难以抑制,“既然如此,策与公瑾便留下来,荡平江东!”
“。。。。。。”默然看着直接将自己卖出去的好友,周瑜张了张嘴,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叹气了,几年不见,伯符还是这么对身边人不加防备。
这样不好,不好。
好在曹昂也知道孙策是个说风就是雨的性子,也没将这话放在心里,军队不是说建就建的,乌程侯那边还没有回话,他也只是和这人说说自己私下里得来的消息而已,怎的就当真了?
无奈对视了一眼,曹昂和周瑜各自摇头,然后一人一手将快要蹦起来的人按回席位之上。
“便是要建水军,也不是伯符如今能管得了的。”
所以,少年,将心思收回去,你爹还在呢!
终于意识到这一点的孙策愣了愣,下意识的转头看向旁边的周瑜,看到好友点头之后委屈的撇了撇嘴,整个人都蔫了下来。
也是,他爹还没有发话,他在这儿激动个什么劲儿?
周瑜站起身来,无视了旁边快要将团成一团的好友,“若是可以,瑜定会留下以助伯符,兖州所来兵马大都不通水性,若要训练水军,还是要江东儿郎才好。”
没想到周瑜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曹昂心中一惊,紧接着也站了起来,“如此,那便有劳公瑾费心。”
周公瑾此言,可不仅仅是水军那般简单。
看样子,以后要打下江东会省下很大一番心思,如此一来,父亲定会非常高兴。
将眸中的惊喜压了回去,此事事关重大,曹昂不敢轻易说些什么,好在这次孙策不走他也是要离开的,正好回去和荀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