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清歌荀令 >

第38章

清歌荀令-第38章

小说: 清歌荀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间已经开春,距离刘协的登基大典也不远了,天下各州豪杰也都派人前往洛阳。

    新帝登基,礼数之上绝对不能让人找出不妥之处。

第59章 第59章() 
自杨彪荀爽离开了洛阳;朝中势力便更加混乱,没了能镇住朝中形势的人;要拉帮结派的官员也都没了顾忌。

    董卓退场太早,又被曹操拿了首功,没了除掉董卓的功劳,王允虽然凭借自己的经营当上了司徒,但是声望却不如历史上那般让人敬仰。

    但是即便如此;以王允的心智也依旧牢牢的把持住了朝政,刘协年幼;根本没有办法和朝中的一众老狐狸斗。

    吉日已到,在刘辨的期待之下,退位和登基终于要开始了。

    三公奏可,读策完毕;太尉跪授传国玉玺,而后群臣吉服入会。

    就算有些萧条,洛阳也依旧是皇都,董卓当初焚毁的那些地方很快被后来的建筑掩盖的没有痕迹;如今新帝登基,整个洛阳城更是难得焕发出一种活力。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话虽这么说,但是到皇室却没有那么简单了。

    皇位的继承人不只皇家的事情,而是事关百姓苍生的大事,平常富贵人家继承人立嫡立长,但是皇室不行;如果不是有才能之人,只怕国家危矣。

    所以,读策文这个环节在登基大典之上异常重要。

    因为刘辨还活着,刘协并不是因为皇帝去世才登基,所以就不存在柩前即位这种事情,但是策文中对前一任皇帝的赞美也是少不了的。

    即便刘辨在位这几年没有做出什么实事,还时不时搞出点乱子让人头疼不已,但是他是皇帝,只这一点就足够了。

    听着策文上那些对刘辨的溢美之词,上位的刘协悄无声息的撇了撇嘴,眼底的讽刺快要溢了出来。

    能从他皇兄这几年的所作所为上找出可圈可点的地方,这些大臣怕也是费尽了心思。

    歌颂了刘辨之后,读策文的大臣着重点了一下刘协灵帝亲子的身份,而后又将他年少聪伶德行无亏夸赞了一番,德行无亏,这是皇帝必须有的东西。

    即便以后会变,但是在登基之前,刘协必须是个德才兼备的好少年。

    面无表情的过了整个登基大典,刘协坐在皇位上看着下面神色各异的官员,心里莫名有种可笑的感觉。

    将斩蛇剑给了代表百官的太尉,告令群臣之后,听着下面如同波浪一般传来的万岁呼声,刘协深吸了一口气,而后发出了继位以来的第一个诏令。

    ——大赦天下!

    没有错过登基时刘协眼中流露出的讽刺,登基大典结束之后,荀彧程昱便不约而同的到了一起,皇帝虽然年幼,但也不是什么简单之辈。

    曹操亲自来京城,且只带了荀彧和程昱两个谋士,朝廷如今对他们态度不甚明朗,虽然他们不惧,但是麻烦还是越少越好。

    毕竟他们之后可没有多少精力放在这里,东边陶谦可是快要忍不住了。

    “弘农王此举虽然荒谬,但是今日看来也并非没有原因,文若以为这其中可有王司徒的手笔?”

    一身文人打扮的程昱面色如常朝着旁边的荀彧问了一句,平日里喜欢和武将一般着甲胄的人褪了一身甲衣,身上那番杀伐气息也消散了不少。

    但是和旁边温润如玉的荀彧比起来,这人还是多了一分果敢干练的气息。

    弘农王正是退位之后的刘辨,历史真的是一种奇妙的东西,不管其中发生的什么变化,有些事情还是会走到既定的那个结果之上。

    刘辨没有在董卓手上毁掉,但是却已经成为了弘农王,只不过不是被废黜,而是他自己要求的,仅仅这一点区别罢了。

    听到刘辨退位之后的封号,荀彧心中的感觉实在是奇妙,但是也仅此而已了,就算没有董卓的一杯毒酒,以刘辨如今的行事风格也不会有什么太好的结果。

    弘农王是王,惹急了当今陛下,就算他之前是皇帝也没有什么用。

    “弘农王性子不定,若有人不着痕迹的给他做些引导,造成今天的局面不是没有可能。”低声答了一声,荀彧对王允确实有些怀疑。

    这人当上司徒的时机实在是太巧了。

    杨彪以年老为由乞骸骨,荀爽也同样以年老想要致仕,朝中资历足够的大臣不是没有,但是偏偏是王允继任当了三公之首。

    朝中党派之争从来没有消失过,一家独大不是什么好的现象,几家相互制约着才是能让朝廷稳定的方法,但是王允太过于刚愎自用,如今竟是真的朝着一家独大的趋势而去。

    没有何太后在身边看着,刘辨根本分不出来那些话能听那些话不能听,少年的心性最难琢磨却也最好掌控,只要拿捏准了,让他退位并非什么难事。

    刘协之前在京郊王氏别院住着,和王氏联系密切,要说王允不知道这事儿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在后面起推波助澜作用的十有**就是这人了。

    不过看今日陛下登基的场景,这王司徒行事之前怕是没有和他打招呼,不知道是没来得及还是根本没将人放在眼里了。

    小瞧人可不是什么好习惯,如今他们这位陛下虽然羽翼未满,但是等过些年也不是什么等闲之辈,未来的事情还都未可知啊!

    二人对视了眼,看着对方眼中和自己如出一辙的意思,荀彧和程昱都笑了笑,只看王司徒以后究竟会如何了。

    京中危机四伏,曹操自己根本闲不下来,有些关系只能他自己去打通,所以比起主公而来,荀彧和程昱竟然才是比较“清闲”的那一个。

    不过这“清闲”也不是真正的清闲,二人虽然人在京城,但是也没有错过来自各方的消息,曹孟德这两年势头太大,看不过去的人可不在少数。

    如今京中大权掌握在王允手中,皇帝虽然坐在龙椅上,但是却没有任何接近政事的机会,到底是年纪太小了。

    王允对他们的态度过于微妙,要说不好,他们在京城之中也是完完全全按照州牧该有的资格接待,要说好,和他接触时的感受又让他们实在说不出这个好字。

    荀彧程昱都是极其擅长察言观色之人,即便王允是个老狐狸,办事极其老练,但是从细微末节之上他们也还是看出了些许端倪。

    这王司徒对他们怕是没有怀什么好心思。

    如今京城兵力有限,皇甫嵩也年事渐高,就算依旧用兵如神,带兵打仗也不似年轻时那般得心应手,所以,王允没有那个能力对兖州用兵。

    再说了,朝廷对州郡用兵也不是轻易就能用的。

    他们一没造反二没乱民三没缺少贡品,就算想对兖州用兵也找不到合适的理由,以如今朝廷的情况,他们绝对不是蠢到对太平的州郡用兵以耗费那点儿几近于无的声望。

    这么一想,王允对他们的态度就着实要人好好琢磨了。

    曹操不是没有想到这一点,所以,在登基大典结束之后,在荀彧的建议之下他就直接去了贾诩的府邸。

    荀爽离开之前给他们留了不少东西,其中就有写着贾文和性子及评价的竹简,“毒士”的大名如今不显,但是行事作风却和史书记载一模一样。

    虽然没有间接坑害了三辅地区的百姓,但是董卓却被他坑的不轻,好在当时没人注意到他,又有荀爽在后面护着,所以也没出什么太大的事情。

    一计可危邦,片言可乱国,同样,这人也能够兴邦安国,只看他到底是什么想法了。

    和中原这些自小接受仁义礼智信天地君亲师的文人谋士不同,道德观念在贾诩心中并没有占据太多位置。

    生于西凉长于西凉,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与其成为一个满口之乎者也的腐儒,他还不如多想想该怎么更好的活下去。

    现在还没有毁誉参半的名声加身,只是一个不怎么显眼的官员,又有前司空荀爽的大力推荐,曹操怎么会放任人才在眼前晃悠不下嘴呢?

    贾文和心思千变,曹孟德在招揽人手之上更是智计百出,所以,对这件事情的结果荀彧心中一点儿也不担心。

    直到晚上,荀彧和程昱将京城的各种事情处理完了,曹操也还是没有回来。

    知道他们家主公要和人秉烛夜谈了,心知肚明的两个人摇头笑笑,而后各自收拾东西准备回去休息。

    他们来时带了不少士兵随行,因此住在驿馆不怎么方便,好在他们在京城有宅子,因此收拾了一番也能住进去。

    荀彧对住哪儿不怎么在意,婢女甘兰此次跟了过来,对他的喜好清楚的很,因此也不需要他在特意安排些什么。

    对府中布局不甚了解,荀彧一路跟着甘兰来到卧房,吩咐了两句之后便让人退下了。

    登基大典之后又和程昱一起处理了那么多事情,他也有些疲累了、

    荀彧推开门便走了进去,屋中早早点上了他惯用的香,不浓,却足以让人记忆深刻。

    皇帝登基不适合背琴,一整天没有被他碰过的流音长琴正好好的挂在墙上,深深吸了一口气,荀彧迈步朝着床榻而去。

    忽然,细微的风声从身后急急传来,荀彧身子一顿,而后一个侧身闪到墙边,转身冷冷的朝着身后看去。

    身后,一浑身蒙在黑色衣物之中的刺客手持长剑正准备再次冲过来,似乎没有料到荀彧能躲开,那刺客这一次明显谨慎了许多。

    迅速伸手将挂在墙上的长琴取了下来,荀彧转身一挡,刺耳摩擦声伴随着一闪而过的火花,琴身虽然材料难得,但也挡不住刀剑。

    看着琴身上那一道明显的划痕,荀彧眼中闪过明显的怒意,他平日里尚且小心翼翼的保养,这人却让流音琴身多了那么大的瑕疵。

    简直。。。。。。忍无可忍!

    作者有话要说:#先有莫问后有天,平沙落雁日神仙#

    #平沙落雁试一下#

    ps。感谢燕千代、虞晏、曲曲、诸葛亮的地雷,么么哒

    大家好,我胡汉三又回来啦!!

第60章 第60章() 
如同天策的马;长歌的琴绝对不是外人可以轻易触碰的东西。

    敢将他的琴弄成这样,那就要做好承受他怒火的准备;天知道在这寻到一把好琴无比艰难的时候他做出这么一张琴有多艰难。

    在这儿待了二十多年,荀彧非常清楚这个世界没有内力的存在,他可能就是这个世上唯一一个能练出内力之人。

    不是所有的琴都能承受的住内力的灌注,当年为了造出一张适合自己的琴,荀彧和制琴的师父学了许久;而后辛苦寻找材料又一点点雕刻才做成了如今的流音。

    而琴中藏着的剑也是他特意找人打造,而后亲自动手将二者合二为一做成和前世长歌门中琴剑相似的样子。

    这是他对长歌门唯一的念想;如果没有这张琴,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把在大唐的事情当成一场梦渐渐淡忘。

    琴身上的微小瑕疵不是不能修,但是现在,被利器划出来的长长的裂痕已经不是修补便能解决的了。

    眸中怒意喷薄而出;荀彧抱琴而立,他现在不想知道这人是谁派来的,毁了他的琴,那就将命留下吧。

    荀彧是个重视礼数追求完美的人;这一点身边的人都很清楚,随身携带的琴变成了这样;如果不是要解决这突如其来的刺客,他绝对不会再碰一下。

    带在身边那么多年,看了也只是徒增伤悲。

    但是现在这情况,不碰琴又是万万不行的,于是;心里憋着一股气的荀彧看向那黑衣刺客的眼神更加不善。

    指尖在琴弦上扫过,光线昏暗的房间中绿光一闪而过,随后,清澈的琴音幽幽响起,无端让全身裹在黑暗之中的刺客心中升起了一抹恐惧。

    看着抱着琴距离他几步之远的荀彧,黑衣刺客咬了咬牙,执剑再次冲了上来。

    琴声会招来外面的士兵,必须要尽快得手,否则任务只能失败。

    长剑不再遮掩直取荀彧面门,黑衣刺客有把握,这么短的距离这人绝对躲不过去,但是紧接着出现的场景却让他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

    ——长鸾动飞羽,桐生彻青宵。

    在刺客惊悚的目光之下,荀彧的身形忽然拔高,长剑直接刺空撞到了后面的墙上。

    因为内力不足,荀彧做不到长时间悬空,但是躲一个攻击还是做得到的。

    一个翻身在刺客身后落地,神色冷清的荀彧手中一转牢牢的将琴架在面前。

    毫不犹豫的将心法转成莫问,高山流水曲风响起,扫在琴弦上的修长手指快的像一道道残影,荀彧冷眼看着直接将剑送进了墙里的刺客,出手不留一丝情面。

    黑衣刺客不知道这琴声有什么古怪,但是这不代表他能傻到察觉不出来不对劲。

    惊恐的发现琴声像是利刃一般在身上割出一道道伤口,刺客也不管什么任务了,直接转身就要逃走,刺杀刺杀,一击不得手就基本没了成功的可能。

    这根本就不是什么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

    来之前被交代任务目标是个身体文弱的青年人,但是现在看来,他们得到的消息有很大的错误,能躲开刀剑的怎么手上没有半点功夫?

    知道世家子不会弱到真正的手无缚鸡之力,但是这刺客也没有想过荀彧能如此轻易的和他对峙,心中不祥的预感越来越强,没有多想,知道任务必定会失败的刺客迅速转过了身。

    对这处宅邸的布局异常清楚,只要能出了房间这人一定追不上他,至于刺杀任务。。。。。。只能等回头得到准确信息再说。

    然而,黑衣刺客想的虽好,但是现在却并不是他想逃就能逃的掉的。

    冷笑一声变了曲调,荀彧指尖挥动音域展开,浅淡的绿色光圈若有若无出现在脚下,看似柔弱无害却让刺客瞪大了眼睛。

    ——潮起东江月,弦管弄渔歌。

    江逐月天音域扩散出去,音域所以在范围之内,不要说人,连水都得静止。

    想跑?

    他同意了吗?

    面无表情看着里面动弹不得的黑衣刺客,荀彧手中动作不停,他们长歌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