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悠闲小日子-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子,不妨教给我娘和小姨他们两家,以后也有个生计来源……”
第108章 酱菜和豆腐坊()
谢青山听了此话,眼前一亮,忙催促道:“啥法子,你快说说!”
谢萱就坐上炕,跟谢青山说道:“上回咱们在县城请应都头和孙都头在泰和楼吃饭,其中有一道酱菜,名儿叫酱大通姜伴笋的,姥爷你还记得不?”
“咋不记得?一盘酱菜卖出了肉菜的价格,我边吃边心疼钱哩!”谢青山就笑道。
谢萱也忍不住笑了,又问:“那姥爷觉得好吃不?”
“咋不好吃?又香又脆,明明入口是咸香的,偏偏回味还有点儿甜,也不知道人家咋做的,就能把酱菜做的恁好吃,还能卖上肉菜的价格……”
“姥爷,我有个做酱菜的方子哩,做的比泰和楼还好吃。咱们价格也别像泰和楼那么高,姥爷你说说,做好了有人买不?”谢萱就笑眯眯的问谢青山。
谢青山又忍不住要坐起来,被谢萱给按下去了。
“要真是比泰和楼还好吃,价钱还比他们底,保准有人买呀!”谢青山满脸喜色道:“萱萱,你说真的?”
“当然是真的,我准备把这个方子教给我娘,也不必让我爹知道,让他知道了,还指不定被李家那家子人给偷学了去!”谢萱就挑挑眉,嫌弃道:
“让我爹给我娘打个下手就行,他是个没主意的,日后家里还得让我娘当家。我娘学会了这门儿手艺,日后挣了钱,在家里说话也硬气,今后李家谁也不能看不起她!”
“好萱萱,还是你想的长远!”谢青山不由得感叹道,“有了这门手艺,可以传家哩!”
原来,古代没有温室大棚,所有新鲜蔬菜除了现吃,只能晒干或者腌制。到了冬天,人们普遍吃的蔬菜都是咸菜酸菜酱菜,需求量很大。就连皇帝饭桌上都少不了酱菜,在历代传下来的朱元璋菜谱中,就有甜酱瓜茄、酱大通姜等酱菜。
明朝第一奇书《金瓶梅》中,西门庆的日常佐食也时常出现酱菜的身影,十香瓜茄、五方豆豉、糖蒜都是西门庆常吃的佐食小菜。而且不但冬天吃,春夏之季吃凉面,也少不了酱菜的身影。
可以说,没有温室大棚随时供应新鲜菜蔬的古代,咸菜和酱菜几乎每日都陪伴着古代人民的餐桌。
“我小姨那边,给他们开个豆腐坊吧!”谢萱掰着指头算道:“我小姨住在王家庄,那边离县城和葫芦庄都比较远,人们买啥都不方便,平时买肉打豆腐也得跑好远。我想,要是我小姨家开个豆腐坊,那附近村落里的人不都得上我小姨家买去?”
“是哩,你姥姥去看你小姨,都提一条肉和两块豆腐去,他们那边确实买东西不方便。”谢青山连连点头。
“而且,我小姨家不止卖豆腐,那些豆干、豆皮、腐竹、千张都能卖,而且也不比豆腐便宜哩!”
谢萱有几分不好意思的说到:“其实还有个原因,做酱菜我娘一个人就能做,她还得顾着小盛林,没那么多时间。开豆腐坊一两个人忙不开,我小姨家有三口人,芹妹妹和鸿弟年纪也大些,不用操心他们了……”
谢青山就笑着说:“萱萱,你想得周全,姥爷也不及你哩!”
见谢青山高兴,谢萱就一连将自家的打算也都说出来。
“姥爷,咱们不妨也在临漳县买个铺子,卖卤肉熟食。咱们以前买蒋家烧鸡铺的烧鸡,还有县城的卤肉烧鸡,味道也不过如此。我有个好方子,回头咱们自己卤了,姥爷你尝尝,肯定比他们加起来还好吃!”忽然想到什么,谢萱眼前一亮,接着说道:
“就是豆腐坊的豆干、豆皮、腐竹、千张,咱们也能卤好了卖哩!”
谢青山听着谢萱描绘着未来的打算,笑道:“咱们世代农户人家,向来没啥大本事的,只会在那两亩地里刨食儿,一向挣钱艰难。这咋突然到了你嘴里,啥都能挣钱哩!”
谢青山并没有怀疑谢萱的方子到底好不好,谢萱之前挖首乌、炮制首乌,又造草棚种冬季菜,已经证明了她的能力。
“我聪明呗!”谢萱笑呵呵的,跟谢青山边说边笑。
不一会儿,谢王氏来喊他们吃饭,平安已经将秋娘和周安周全接回来了。
“你们爷孙俩在屋里说啥呢?还没进屋都听见你们在屋里笑呵呵的。”谢王氏走进来,瞧见谢萱和谢青山两人说的热乎,忍不住笑道。
“萱萱跟我商量,给惠娘和秋娘家出个致富的主意,让他们家以后也有生计来源哩!”谢青山说道。
“真的?”谢王氏惊喜道:“我原本看着咱家宽裕起来,两个闺女家还是穷的叮当响,正想着咋帮扶她们哩,萱萱就先想到我前头去了。”
“走,我也去一起吃饭,咱们大家在饭桌上好好唠唠,叫他们也高兴高兴!”说着,谢青山就要起床下地,慌的谢王氏和谢萱赶紧拦他。
“那咋行?还是我端上来喂你好了。”谢王氏就说。
“哪儿有恁娇贵,刘大夫都说了,只要不猛烈运动,慢慢的走动走动也没啥!”谢青山心里欢喜,黑黝黝的脸上满是笑意:“再说,这么高兴的事儿,我不得在场看着?”
谢王氏看他精神挺好,就同意了,又叮嘱他:“可不能喝酒,听见了没?”
“我省的!又不是小孩了!”
“老小孩老小孩,人老了,跟小孩也不差啥……”
谢萱看老两口你一句我一句打嘴仗,忍不住掩口偷笑。
果然在饭桌上,谢青山宣布了这个消息,说庄子上忙完后,就帮秋娘家在王家庄开个豆腐坊,等惠娘家盖好房子,就让惠娘学做酱菜。
秋娘一家听了,喜不自胜。
周安连忙站起来,端着一碗烧酒,向谢青山敬酒道:“爹,您这些年来一直照顾我们,连以后的生计都为俺们打算好了,世上再没有您这样宽厚的岳丈了!我啥都不说,您就瞧着,我日后肯定好好干活,不叫秋娘受一点儿委屈!您受了伤喝不得酒,我就先干为敬!”
说着,一扬脖儿,一碗酒就灌了下去。他兄弟周全也站起来,跟着敬了谢青山一杯。
秋娘笑嘻嘻的在旁边看着,高兴的合不拢嘴。
惠娘听说爹娘连他们的未来都给打算好了,以后有一门做酱菜的手艺立身,就是遭了难也能养家糊口。
惠娘又是感动又是欣喜,见妹夫利利落落的站起来敬了酒,丈夫还只顾在旁边傻笑,忍不住推了推他,给他打了个眼色,示意他也赶紧敬酒。
李昌平就赶紧站了起来,端起酒碗,期期艾艾道:“爹,我知道惠娘以前在俺家过的不好,你们也心疼。以后俺们自己过,我肯定会好好干活,叫惠娘享福,也肯定好好孝顺你们……我自己先干了!”
一家人欢欢喜喜的吃了顿饭,七嘴八舌的说着未来的打算,孩子们的欢笑声和大人们的推杯换盏响成一片。
吃完饭,谢青山被催着回屋躺着,秋娘、周安周全和谢平安去庄子上给地屋上粪,准备种菜。
谢平田就陪着李昌平秋娘去葫芦庄买泥胚、请工人,准备这几天就给惠娘家盖房子。
第109章 垄断()
因为手里暂时没什么钱,惠娘和李昌平准备先盖三间泥胚的茅草屋,等以后手里宽裕了,再换青砖瓦房的房子。
身上没了束缚,眼前有了目标,惠娘干劲十足,连李昌平也主动起来,不再是推一下走一步了。
壮劳力们都出去忙活了,家里只有养伤的谢青山,看着小盛林的谢王氏,李英带着李莲和周芹周鸿在门口玩耍,厨房里林氏在刷锅洗碗。
谢萱吃饭的时候观察了林氏,大家高兴的时候,林氏虽然脸上也带着笑,但无人处,林氏却又露出几分忧愁。
之前谢青山和谢王氏专门跟她说了一番贴心的话儿,叫她不要多想,他们家从来不会迁怒人。
谢青山还说她是个好儿媳妇,林椿儿做下的错事跟她没关系,叫她不要心生嫌隙。
公婆对她的一番厚意让林氏更加内疚,看到谢青山后脑勺的伤,她心里就难受。一时自责当初不该请娘家哥哥侄儿来庄子上做工,一时又恨林椿年少糊涂,做下这等错事,公公看在她的面子上不追究,却让她如何自处?
所以,这几天眼见着林氏脸色憔悴,粗壮的身子都消瘦了几分。
“大妗,你刷锅呢,我来帮你吧!”谢萱有心要开解她几句,就走进厨房里跟林氏笑着说道。
“不用哩,我快刷完了,你玩去吧!”林氏瞧见谢萱进来,眼尾的鱼尾纹带上几分笑意,说道。
谢萱仔细看着林氏的脸,认真道:“大妗,你瞧你这两天都瘦了,脸上皱纹都长出来了!我给你的面膏用完了没,我这里还有,再给你拿一盒吧!”
林氏忙阻拦:“先前的还没用完呐,等用完再说吧!人年纪大了,哪儿能不老呢?”
说着,又有些迟疑的摸了摸脸,皱眉问谢萱道:“萱萱,我真的长皱纹了?”
谢萱暗笑,哪怕姿色再平常的女人也是爱美的,林氏这是有些在意了呢!
“当然了,大妗,你这两天眼瞧着就瘦了,笑容也没以前多了,成天愁云满面,哪儿能不长皱纹呢?”谢萱就故意说道:“你瞧隔壁胡婶儿,年纪比你还大几岁,成天笑口常开的,看起来比你还年轻呢!你可得注意着点儿,我大舅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小心被哪个年轻漂亮的给勾走了!”
林氏听谢萱一丁点儿人说大人话,忍不住扑哧笑了,脸上的愁容略散了些,点了点谢萱的头笑道:“你呀,小萝卜头一个,还操心起这个来了。放心,你大舅不是那样的人……我信他哩!”
说罢这句话,林氏晒的紫堂脸儿上罕见的露出几分羞赧。
“哎哟,大妗和大舅夫妻情深,是我操那多余的心。”谢萱佯装叹气,“既然大妗夫妻和美、子孙孝顺、公婆欢喜、姑嫂亲如姐妹,又何必为那些不值得的事烦心,还整天闷闷不乐呢?”
林氏这才发觉谢萱的来意,见她饶了个大圈子来劝自己,又是欣慰又是感动。
“你这个小滑头,饶了这么大一个圈子,竟然是给大妗讲道理来了!”林氏在她额头上轻轻凿了一下。
“大妗,你自己心里也明白,咱家家人和睦,又没有那些乌七八糟的事儿,日子也越过越好。林椿儿的事儿又错不在你,姥爷姥姥也没有怪你半分,你成天愁容满面,这不是自寻烦恼么?”谢萱就郑重了脸色,认真跟林氏说道:
“原本大家都放下的事儿,你反倒一直显在脸上,这不是时时提醒大家,让大家也跟着不欢喜么!”
林氏愣住了,拿着炊帚站在那儿呆立了好一会儿。
许久,林氏才神色难言的看着谢萱,轻叹道:“萱萱,大妗一大把年纪了,反倒没你看的明白哩!”
谢萱就笑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是我比大妗看的清,只是我不是局中人,思虑没大妗那么多哩!”
林氏叹了口气,就说以后会注意,让谢萱不用担心。
之后几天,虽然林氏有时候还是会闷闷的,但已经比之前好些了。
如此几天之后,谢青山的伤很快愈合了,六七天后就忍不住跑到庄子上,看菜种的如何,叫谢王氏发现后骂了一顿,他也只是嘿嘿笑。
无奈,谢王氏就给他做了一顶棉帽子,让他戴着,生怕再吹了寒风留下后遗症。
惠娘家的房子也很快就盖好了,毕竟不是什么青砖瓦房,盖的屋子也少,不过是一间堂屋隔成三间,又盖了一间西厢房隔成两间,做厨房和储藏之用。
泥胚比青砖瓦片可便宜多了,木材和茅草又不用花钱,山上多得是,工人也是亲戚邻居主动来帮忙,干完活儿管大家吃顿饭,连工钱都免了。
满打满算,秋娘家的房子盖完花的还不到十两银子,谢家就出了这个钱,李昌平感动的不知如何是好。
茅屋盖好后,李昌平每天都在屋子里烧堆柴火,烘去湿气和寒气,准备干了之后就搬进去。
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庄子地屋里的韭黄蒜黄长的有小腿肚深,另外每天都趁着地屋里温暖的气温发豆芽,有黄豆芽、绿豆芽、黑豆芽,还发了豌豆苗儿,供应到几个大酒楼中,其中豌豆苗最受欢迎,人们发现,豌豆竟然还能这么吃?
脆嫩爽口的豌豆苗一上各大酒楼的餐桌,就受到了客人们的一致欢迎,价钱不比韭黄蒜黄低。
因为豆芽生长速度快,至少温度和水分足够,再加上地屋里有供暖火炉,还有水壶烧水加湿,几天功夫就能长出来,能够持续供应。不像别家菜农,不是产量小,就是品相不好,谢家的豆芽产量大,生长速度快,品相还好,几家酒楼后来都用谢家的菜。
在韭黄蒜黄上市之前,谢家的豆芽供不应求。
一个月功夫,谢家的种出来的菜就完全垄断了临漳县的八家高级酒楼,几家大户人家也在韩正业的牵线下,直接向谢家订货。
那些小户菜农除了在菜市零售,只能转向供应那些小点儿的饭店食铺,和谢家毫无竞争之力。
虽然谢家垄断了高级酒楼和大户人家的蔬菜供应,也惹得些怨言,抱怨谢家势大欺人。但谢家凭正当手艺做生意,又没有搞歪门邪道,是以并没有激起多大的浪花。
更何况,谢家并没有赶尽杀绝,种菜的菜农们也都是小门小户,并没有多大的能力,这些怨言就在各自找到新的市场和客户后消散了。
现在,谢家人眼看着韭黄蒜黄还没销售,就已经挣了百余两银子,每个人干活儿都是笑呵呵的,大家一股劲儿往一块儿使,感觉每天生活都很有劲头儿。
想到韭黄蒜黄成熟后,每天不但要向六家酒楼和各个大户人家运送豆芽,还要运送韭黄蒜黄,一辆骡车根本忙不过来。
谢青山又带着谢平田去牲口市买了一匹马和一辆拉车,马不是什么好马,但也比骡子强多了。
于是,每天早上谢平田和谢平安就赶着骡车和马车去临漳县送菜。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