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田园悠闲小日子 >

第26章

田园悠闲小日子-第26章

小说: 田园悠闲小日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绣的真好看……”谢萱就赞道。

    “这算啥好看?你娘绣的才叫好看哩!”林氏就笑道:“我针线功夫只是一般,你娘针黹功夫好。绣的那花儿啊,像刚从地上摘下来也似;绣的那鸟儿,活灵活现,像是会动哩!你睡那枕头,枕面儿上一副喜鹊登枝儿,不就是你娘在家当闺女时绣的?”

    “我说那枕头绣的还挺好看,原来是我娘绣的啊!”谢萱就随口着,“大妗,你还有绷子没了,我怕给你绣坏了,我自己弄个绷子弄块儿布绣着玩儿。”

    “里屋床头边上挂着好几个呢!都是你大舅闲的时候做的,自己拿去!柜子里有两块粗布,你先绷上,试着绣绣!”林氏就打发她自己去拿。

    谢萱就自己拿粗布绷在绣绷子上,又去厨房找了块儿萝卜,拿刀削尖了,在粗布上随便画了枝梅花儿,粗布上便留下淡淡的青色汁液,她就穿了线拿起针,开始绣起来。

    前世流行十字绣,她嫌十字绣没技术含量,自己在淘宝买了苏绣的套件,大小绷子、印好样子的丝绸、配好颜色的丝线,连指导教程都给你发进电子邮箱里,就怕你学不会。

    当初她还大张旗鼓的买了清末民初刺绣大师沈寿的《雪宧绣谱》,誓要绣出一副牌匾挂在堂屋里。可惜只绣了一朵花儿,两片叶儿,就嫌太慢太无聊半途而废,来这里之前,那套家伙还压在箱底儿不见天日。

    正低头跟针线较着劲儿,就见院门外传来一声高兴的喊声:“娘!我来了哩!”

第47章 秋娘归() 
随着一声“吱嘎——”,院门被推开,就见谢秋娘带着一双儿女,和丈夫周安、小叔周全一同进来。

    林氏忙停下梭子,迎了出去,笑道:“秋娘回来啦!咱娘和平安去葫芦庄买东西去了,还没回来哩!你们赶紧坐下歇歇,我给你们烧水泡茶。”

    “嫂子,你别忙活,咱是回家来干活哩,不是来享福的!我爹和我哥呢,已经去庄子上了?”谢秋娘就一连串的说。

    “刚去哩!带着咱村请的工人一块儿去的。”林氏把人让进屋里,“你们先歇歇,我娘家哥哥和侄儿一会儿该过来了,到时候我带妹夫兄弟俩和他们一块儿去。你还没去过咱家庄子,不识路哩!”

    谢萱就放下绣绷子,拉着周芹一起说话。

    正说话儿时,就见门外又有人喊:“我谢叔在家不?”

    林氏一听,脸上荡出笑来:“说曹操曹操就到,这不就来了!”忙出去迎她娘家兄弟。

    就见外面走进五个男子来,林氏的三个兄弟果然不愧是一个娘胎里出来的。跟林氏一般,都是矮矮壮壮的身材,脸儿晒的黑黑的,头上戴着网巾,穿着洗褪色的粗布裋褐,上面打着几个补丁,背上还背着包袱铺盖,两个侄儿一个个头高些,约有十八九,是林氏大哥林山的大儿子林柱。另一个单薄些,约有十四五,是林氏二哥林海的儿子林椿。

    “既然谢叔他们都去庄子上了,咱们也赶紧去吧!路上紧赶慢赶,还是来迟了哩!”林氏的大哥林柱说道。

    “不迟不迟,他们也才刚走不久,先跟周家妹夫一起喝杯茶歇歇吧!”林氏就说。

    “不歇了,不歇了,男子汉走几步路,哪里就累了!红梅,你赶紧领咱们去庄子上找谢叔他们去!”林氏二哥林海性急,赶着林氏说。

    周安也连连称是,于是林氏就带着一行人去往庄子上,留秋娘母子三个和谢萱在家,等待谢王氏和平安回来。

    谢萱就拿出上回去县城姥爷买给她的饴糖,分给周芹和周鸿吃,又问周芹学绣花儿了没。

    谢秋娘也是闲不住的人,去厨房瞧瞧没啥活计,院里也打扫的干净,后院的猪和鸡也喂了,最后她坐到林氏刚才的位置上,手中梭儿来回飞快,“咔咔”织起布来。

    不一会儿,谢王氏和谢平安赶着骡车回来。车上载着一口大锅,锅里放着些儿一摞儿碗,又瓢、盆儿等物,另用一张大干荷叶包着二十来斤猪肉,还另买了一罐菜籽油,豆腐等物。

    “娘,咋买恁些东西?这得花多少钱哩!”秋娘忙打开院门,让骡车进来,看到有半车的东西,不由得替娘家心疼钱。

    “得快二两银哩!”谢王氏就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总不能让他们劳力干了一天活,就吃那清汤寡水,叫人说咱家不厚道,为个虱子烧皮袄——不值得!”

    秋娘也是明事理的人,自然不会苛刻工人,只问道:“娘,中午是让他们回咱家吃,还是去庄子上给他们做?”

    “这么远,哪儿能天天来回跑?去庄子上做,这买了一口大锅就是给他们做饭用,咱家还有三口锅,拿去一口就够用了。让平安再把仓里几担粮食运走,小麦面儿、糜子面儿、高粱面儿,各色杂粮都运些,地窖里的萝卜白菜、冬瓜南瓜、干菜,还有那腌好的萝卜也搬上一坛子,早晚喝粥配着吃也方便哩!”谢王氏指挥平安和秋娘,有条不紊,“到时候,我跟你大嫂早早的起床去给他们做三餐,顺便也在那儿吃了,你在家带孩子们穿衣吃饭,打发志远志诚上学!”

    昨儿晚上,谢青山谢王氏老两口在被窝里唠叨了半夜,早商量好了事情该咋做,心里清楚着呢!

    “我跟大嫂去给他们做饭,你在家带孩子们。我年轻力壮的,咋能叫你起早贪黑的?!”秋娘说。

    不一会儿,东西还没搬完,就见骡车上已经堆的满满的了。

    “先运去一车,再回来运一趟吧!车上装不下,累了骡子就坏事了!”谢王氏说。

    于是谢平安就赶往庄子去。

    平安不再跟前儿,谢王氏就将前几日相亲的事秋娘唠叨了一回。

    秋娘听了也气的上头:“一百两?还要四季绸缎衣裳、金银头面?她咋不干脆发梦嫁给皇帝得了,一个平民小户人家,彩礼敢要一百两哩!她真敢开这个口!我倒想瞧瞧她长得是个什么仙女儿模样,到底有多金贵?”

    秋娘嫁人那会儿,也只收了八两彩礼,爹娘还全都给她带走了,另陪送了箱笼柜架、四季衣裳、两根素银簪子。虽说后来公公生了个慢病,她将彩礼和首饰都当了,家里也拖得垮了,但也由此赢得了夫家人的尊重,在家也是说一不二的。

    听到对方竟然要一百两彩礼,她不由得生出愤慨来。

    “我也是说哩!这赵家钻进钱眼儿里了,大闺女悔了婚,另嫁给县城卖馄饨的王家铺子,听说足足要了三十两银子。他瞧着这二闺女比大闺女模样还好些,恐怕想卖个大价钱哩!大概是听说咱家买了庄子,来试试运气吧!”谢王氏一边拿个小陶罐儿往里挖盐,一边跟女儿说心里话儿,自古女儿是爹娘的贴心小棉袄,有些话儿也只有跟女儿说最合适。

    “咱好运气,挖到了百年首乌,卖得了几个钱儿,王招宣府上卖庄子卖的急,这才凑钱买下了庄子。现在满打满算,咱手里也不到五十两,还要挖地屋种棚子菜,请工人做三餐,仔细算算还不咋够哩!他赵家想一百两,咱也不是那泼天富贵的大户,他算盘子打到咱身上,蛇走了才打田埂——枉费心机哩!”谢王氏说。

    “那剩下的钱要不够,还是别给俺工钱了,从没听说女婿给丈人干活,丈人还得给女婿发工钱的,这传出去不是笑话?”谢秋娘就皱眉道。

    原来昨儿谢王氏赶到她家说谢家要挖地屋的事,丈夫周安当场就说带着弟弟来给谢家干活,不要工钱,但谢王氏本心是想帮扶女儿一把,哪里能真的不给工钱?

第48章 忘忧草() 
下午时候,谢王氏带着三个孩子在家,林氏和秋娘去庄子上给工人们做饭。

    谢王氏坐在东厢房里织布,谢萱和周芹用绷子绣花玩儿,周鸿老老实实的拿着糖在啃,就听到门外传来喊声:“谢叔在家不?”

    谢萱抬头说:“我听着是牙行的韩叔,恐怕是棚子菜的事有结果了!”

    谢王氏就赶忙丢下梭子,出去迎人。

    果然是韩宏才骑着马来了,看谢王氏要去烧水泡茶,他赶忙去拦:“婶儿,你别忙活了,既然谢叔他们在庄子上,我赶紧去告知他们。那三家酒楼要的急,明儿早上就得把菜给他们送去,不能耽搁他们生意哩!”

    原来有三家酒楼要这蒜黄和韭黄,要谢家每日送货上门,韩正业得了消息,就赶紧让韩宏才来通知谢家。

    谢王氏留不住他,眼看着韩宏才骑着匹棕马“嘚嘚”一溜烟儿跑了,口中不断喃喃道:“这孩子,连口水都不喝……”

    “姥姥,这可把心放回肚子里了吧,咱家的棚子菜有人订了!”谢萱就笑眯眯的说到,“这回没忧虑了吧!”

    原来谢王氏虽听谢青山转述韩正业的话儿,说这棚子菜好卖,让他们赶紧多种几亩地,心里是担着忧的。尤其那棚子里的菜还一斤没卖出去,就先花了恁些钱,又请了恁些人,架子铺的太开,生怕墙头上跑马——转不过弯,没法收场。

    眼见着一下有三家酒楼要菜,还每日都要,算算那草棚子里的菜根本供不上多长时间就要断货。

    “要是那三家酒楼每日每家都要三十斤,每日就是九十斤,咱那棚子里总共也才三千来斤,也就供上一个月,菜就没了哩!”

    “哎呀!这可咋办?”谢王氏倒慌起来,“咱那地屋才开始挖,时间咋算都不够哩!”

    “细水长流呗!一口也吃不成个胖子。”谢萱说。

    果然,晚上谢青山父子在庄子上跟工人一起吃过晚饭,回来时脸上笑呵呵的。林氏和秋娘也因为在庄子上做三餐,早得了消息,也是藏不住的笑。

    家里只谢王氏带着谢萱、周芹、周鸿,还有下学归来的志远志诚吃饭。

    越近冬天,天晚的就越早,谢青山他们回到家时已是黑漆漆的了,只有几点星光,略微能看清地面。

    堂屋里点着油灯,谢青山安排了明日的日程:“咱爷儿仨明儿早起去割五十斤韭黄和韭菜。回来平田去庄子上领着工人干活,我和平安赶车把菜送到县城。宏才告诉我说,一家大酒楼每日订四十斤,另外两家订三十斤,要是客人喜欢再加量。另外咱得多割出一篓来,给韩老弟送去,上次那篓子菜他给各个酒楼送去当样品哩!”

    “咱们先前说给傅爷爷家送菜,还没送哩!”谢萱说道。

    “对哩!都忙糊涂了,那就再多割一篓,明天从县城回来咱给傅家送去。”谢青山想起傅家别墅那辉煌气势,一时有些心怯,就问谢萱道:“萱萱,你去不去?”

    谢萱想了想,要去就得天不亮就起床,那天儿冷呵呵的,冻的人发抖,干脆的摇摇头:“起不来,不去!”

    谢青山和谢王氏不由得一齐笑起来。

    志诚心中不平道:“为啥萱萱就能睡到大天亮,我和哥哥就得起那么早?”

    “萱萱是女娃,咱们是男子汉,当然得早起了!”志远就淡定的说。

    “那你们把我当女孩吧!我也想睡懒觉!”志诚眼睛一亮,立刻说道。

    随即,他脑门儿上挨了一个暴栗,“没才料的皮猴子,我让你当女孩!我让你睡懒觉!”林氏恨铁不成钢,“你个不争气的东西!”

    打的志诚哎哎直叫唤,平田在旁边看着儿子被媳妇打,脸上笑呵呵的。晚上谢青山跟平安去西厢房睡去了,秋娘带着周鸿跟谢王氏一起睡,周芹和谢萱两人作伴。

    谢萱向来是个夜猫子,曾经是不到12点是坚决不睡觉的,现在虽然睡的早了,但相比谢家其他人,仍然是睡的晚的。

    晚上闲着无聊,她就点着油灯翻千家诗。书已经读了两遍了,现在无聊到已经开始背诵了。因为学堂里还没学到诗词,这本书现在是她的专用。等买菜挣了钱,她首先就是去买几本书,要不空闲时间实在难熬。

    “萱萱,你还识字啊?”周芹一脸羡慕的看着谢萱,能识字的人在她眼中都是极厉害有学问的人,没想到萱萱这么小就能看得懂书了。

    “志远哥和志诚哥不是在念书么,我跟着学了点儿!”谢萱这话也就糊弄糊弄没见识的小孩,志远兄弟俩还在念三字经,才认得十来个简单字,哪里就能读诗了。

    “你想学吗?我教你啊!”谢萱看着她一脸羡慕的模样,就问她。

    “真的吗?我想学哩!”周芹一脸惊喜,噌的一声从被窝里坐起来。

    “我骗你做什么呢?来,我先教你写你的名字……”谢萱就在桌上茶碗里用手指头沾了水,在如豆的油灯下慢慢的写了个“芹”字,一边写一边跟她说:“咱俩的名字都是菜,你是芹菜,我是黄花菜!你看,这首诗里还有你的名字哩!”

    “真的?我的名字也能写进诗里?”周芹一脸惊喜。

    她的名字是爷爷在地里干活时,听说儿媳生了个丫头,随手指着溪边的野芹取的。农家生了女儿,大部分都是如此取的名字,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什么花草树木,梅兰竹菊,都是常用的。周芹虽然内心并没有对家人有什么不满,但潜意识中却知道,自己是比不上弟弟的。

    弟弟生出来时,爷爷要花十文钱找算命先生取个好名儿,后来接生婆说弟弟长得文弱,不如娶个贱名儿,图个好养活,才喊做柱子的。

    一听说自己的名字在诗里也有,小小少女便觉得自己仿佛不是路边随便长的野菜,不但名字沾染了些文气,甚至连自己都不那么平常了。

    “这首诗是宋朝一个叫朱翌的诗人写的,我给你念念!

    幽人本无肉食原,岸草溪毛躬自荐。

    并堤有芹秀晚春,采掇归来待朝膳。”

    看到周芹一脸认真、恭恭敬敬的模样,谢萱就也不再轻视,笑着给她读了一遍,然后解释道:“这写的是一位幽居的隐士孤芳自赏,在晚春采芹做饭的诗。”

    “啊?写诗的人也喜欢吃野芹菜吗?”周芹像发现一个稀奇的事儿一般,惊奇问道:“我以为那些会写诗的人,天天都吃的是大鱼大肉呢!”

    谢萱才不会给她解释什么诗人通过采芹表达归隐之情之类破坏气氛的话儿,只是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