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妃传-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若再糊涂,只会让哀家对你愈加的失望。”
灵犀浑身都在颤抖着,脑子中闪过的,全是幽梦倾城的笑颜。
崔太后蹒跚着在矮炕上坐在,对抽噎不已的灵犀道,“哀家知道这些年苦了她了,所以你和梅贵嫔做些什么,哀家也全当看不见,只要不过了就成。可眼下,哀家也护不住她了。哀家本还想着怎么能给她指户好姻缘,这和亲雪国,倒也不辱没她身上留着皇家的血液……”
“太后娘娘!”灵犀一声悲鸣。
灵犀被崔太后罚抄心经,就在永寿宫中的佛堂之内。没有遍数限制,亦没有时间限制。崔太后只道,“心静了,再出来。”
就如当年让她回落梅轩中训鸟时一样,训好了,再回来。
五月二十一,倾城公主移居永寿宫梧桐殿。
十一岁的倾城公主,脸上已经退去少年时期的婴儿肥,如上等白玉雕琢出来的脸庞轮廓完美的展现了出来。一双大眼水盈盈的,轻轻一动,像会说话一样。小巧的鼻尖,直挺挺的,下面是红嫩嫩的樱唇,就算没笑,嘴角也如含着一朵笑一般。
倾城公主上身着水清色的绣花小妖,下系同色罗裙,头挽凌云髻,只簪了两只白色羽绒做成的珠花。浑身上下,无一丝金玉,却衬得她如误落凡间的仙子一般。
若她不带着依雪希若拆掉永寿宫佛堂外上着锁得木门的话,她会一直仙子着……
第四十一章逼宫()
倾城公主化身,不仙,化仙为魔,手持重斧劈碎佛堂木门,救出她心爱的灵儿姑娘,不,灵儿仙子的消息不到半日便传遍了整个大顺后宫。
宫人们无不津津乐道,有道倾城公主容颜倾城的,亦有说倾城公主不知礼教,枉为公主的。
可无论宫人怎么传,崔太后都莫许了倾城公主的胡闹。就连灵犀的差事也免了,任两人肆意妄为。
崔太后越是这样,灵犀的心中越是忐忑。
梧桐殿中,依雪希若守住殿门,灵犀和倾城公主靠在一起轻声细语。
灵犀拉着倾城公主的手道,“幽梦,你可知和亲的后果?”
倾城公主含水双眸直直的看着灵犀,嘴角抿起一丝纯净无杂质的笑,“那个世界我回不去了,我不想一辈子困在这皇宫之中过钩心斗角的生活。和亲,是机会……”
倾城公主的小手柔柔的,软软的,握在手中温度适宜,灵犀心中一下子便清明了!
倾城公主身世尴尬,若不是被七公主算计去和亲,恐怕这一辈子都会被人遗忘在依竹殿中。
“在这后宫之中,我都不是我,何况出了宫后……”倾城公主仰头看窗外如被水洗过一样的蓝天,喃喃道,“十三哥,定会护我周全。”
灵犀的心彻底的放下了,有睿王在外接应,倾城公主定然安全无余。至于什么国家大义,两国关系,去特么的,她只是一个苟延残喘的小宫女,那些东西和她半毛钱的关系也没有,她只想着自己在意的人活得好好的,自由自在的。
永和二十三年七月初,睿王李辰风被封为定远大将军,率三万精兵良将远赴赤雪山,支援平王李辰云。
太子府中,太子李辰逸把书房之内能砸之物劲数砸之!
雪国已经求和,现在边关有何可平,有何可定?这种时候永和帝封睿王李辰风为定远大将军,一为渡金,二则是把京中三万大军兵权交到了睿王手中。
他李辰逸身为一国太子,在朝堂之上说话没份量,不受永和帝重视。在军营之中没带过兵,不受将领爱戴。现如今,连功劳也要少睿王三分,让他心中怎能不生恨意?
这几年来,睿王所做的条条例例,在他眼前挥之不去,分明就是冲着皇位去的。而永和帝更是多次在堂朝之上夸睿王睿智,有勇有谋,有指点江山之风范!
指点江山,只有一国君主才能指点江山!睿王只不过是个连封地都没有的闲散王爷,他有何德何能去指点江山?!
永和二十三年十月,睿王与平王率领八万大军大败已无心应战的雪国敌军。十月末,雪国上书求和,愿化干戈为玉帛,与大顺修百年之好。
大顺做为战胜国,自然没有送公主去和亲的道理。十一月初,雪国公主车驾驶出雪国国境,由定远大将军护送,前来大顺和亲。
整个前朝后宫一片祥和,都在享受着战胜国的喜悦。唯一不喜的,便是倾城公主,不和亲,她走不出皇宫。
永和二十三年腊月二十九,合宫家宴之上,本称病缺席的太子李辰逸身穿铠甲,手持利刃,出现在了永和帝面前。
太子李辰逸剑指永和帝,高声道,“父皇年迈,儿臣身为太子,愿为父皇解忧!”
保和殿外,随太子李辰逸而来的三万精兵良将山呼太子万岁。
崔太后手中琉璃盏摔落在地,她自认对内宫外朝无所不知,太子是什么时候把兵权拿到手中的?又是如何走到这后宫之中来的?
永和帝坐在皇位之上,看着拿剑指着自己的儿子,苍老之态毕现,“太子如此心急,就不怕日后万民耻笑?”
太子李辰逸冷笑,“儿子做了二十年的太子,若最后对别人跪拜称臣,那才真正的让万民耻笑!”
“你是当朝太子,这个天下都是你的,怎会对别人称臣?”
“是我的,还是睿王的!”太子高声责问道,“自永和十九年起,父皇做了什么不要以为儿子不知道!”
永和帝此时已经没了一国之君的威严,只是一个苍老的父亲,他看着太子道,“收手吧,若你收手,朕当今日之事没有发生过……”
“要么成功,要么成仁!”太子俊逸的脸上露出一丝残忍,“我已经没了退路,你也没有!”
永和帝看着自己一手栽培起来的儿子,沉默不语。整个保和殿上,除了纯嫔的低泣外,再无他音。
崔贵妃身穿朝服,坐在永和帝的右下手,一杯接一杯的喝着盏中酒。突然,她摇晃而起,头上的金步摇随之晃动,面前桌面上的碗碟被她碰落在地,发出刺耳的碎瓷声。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崔贵妃的身上。
崔贵妃走到永和帝前面,脸上带着一丝轻笑,盈盈拜下,“臣妾,恭请皇上退位。”
此时崔贵妃的眼中看不出一丝柔和之意,只余下满满的恨。就是坐在龙椅上的那个男人,就是他摔死了自己出生仅八天的女儿,就是他把自己送到宫外任人欺凌,就是他让自己的一生毁了……
崔太后绝望的闭上了眼睛,心中明白了太子是如何一身戎装进的后宫。
崔贵妃和董贵妃协理后宫,没有她们之中一人的令牌,太子李辰逸又怎么可能把大军直接带到保和殿前?
在妃嫔的喧哗中,董贵妃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崔贵妃的身旁,同样盈盈的拜下,“臣妾,恭请皇上退位。”
永和帝彻底瘫在了龙椅之上。
平王手中握着大顺朝大半的兵权,眼下董贵妃能做出如此举动,那只能说明平王已经归顺于太子李辰逸……
永和二十四年正月初一,永和帝退位,太子李辰逸登基,年号永安。
永安帝封崔太后为孝和太皇太后,封已殁的王皇后为静仁皇后,迁其尸骨入后陵安葬。封董贵妃为静慧太贵妃,恩准其迁往平王府,与平王同住颐养天年。封崔贵妃为静平太贵妃,为其修建崔妃陵,葬其尸骨。
静平太贵妃已于永和二十三年那个除夕夜,饮剑身亡。她对当时还是太子李辰逸提出的唯一要求便是,她死后不要葬入妃陵,挫骨扬灰也好,抛尸荒野也罢,死生与永和帝不复相见。
永安元年正月未,永和帝迁往距京城八百里远的会城行宫居住,除七公主,倾城公主,九公主外,其妃嫔如数随行。
太子妃朱婉儿荣登皇后宝座,赐居未央宫。太子府中的俩位良娣,三位良媛,九位奉仪分别按其有无子嗣分别封了位份,赐居于各个宫殿之中。
大顺后宫,重新洗牌。
孝和太皇太后重病不起,其身边除去强颜欢笑的灵犀和安嬷嬷外,全是永安帝重新安排来的新人。
永安帝虽然让永和帝迁出了皇城,却对孝和太皇太后十分礼遇。自打孝和太皇太后病后,永安帝每日下朝都会前来探望。
永安元年二月初八,睿王快马加鞭赶回京都,朝堂之上,睿王跪拜在地,山呼万岁。
雪国公主车驾到达大顺王朝之时,已经是二月未。雪国民俗保守,雪国公主见自己所嫁之人不是自己所许之人,在入宫前一夜自刎身亡。
永安帝大怒,斥责雪国在和亲之事上毫无诚意,遂封刚回到京都不足一月的睿王为平雪大将军,南调大军三万,命其在三月之内跃过赤雪山,把雪国归入大顺版图。
朝堂之上轰然!
右尚书葛仲秋以三朝元老的身份,斥责永安帝行事鲁莽!
赤雪山其高其险其峻,注定为大顺国与雪国的天然国界。就算睿王有通天之力,也难以将赤雪山攻下。如今雪国求和,何必步步紧逼,做此劳民伤财之事。
左尚书朱弦文身为国丈,永安帝登基他自是功不可没。在这件事上,朱弦文也站在了葛仲秋的这一边,斥责永安帝胡闹。
永安帝一怒之下,罢了葛仲秋二品右尚书的官职,令其回家颐养天年。
葛仲秋怒极,朝堂之上脱掉官袍,甩掉官靴。
左尚书朱弦文虽然和葛仲秋斗了一辈子,却知葛仲秋是忠良之臣,当下代葛仲秋向永安帝请罪,并请求永安帝收回成命。
谁知永安帝却一意孤行,对朱弦文所劝全然听不进去,挥剑刺死葛仲秋。
……………………………………………………………………………………………
睿王府中,睿王狼毫挥下,一封休书一就而成。
关巧儿接过休书时手是颤抖的。
她知她没有护住他们的孩子,她知他恨她,却不想有朝一日,他会如此狠心的休掉她。
李辰风伸手摸去关巧儿眼中留出来的眼泪,粗糙的手掌留恋在关巧儿细腻的皮肤之上,久久不愿离去。
“还记得答应了本王什么吗?”李辰风问。
关巧儿连连点头,“你说让我给你绣条帕子做生辰之礼。”
可是,可是她还没有绣好。她从小长在贫家,不会针线。她一直以为她还有很多很多的时间,多到她可以学会索绣,链绣,断绣,飞绣,羽毛绣……
李辰风把关巧儿紧紧的搂进怀中,心脏疼得无以复加,他在关巧儿的耳边轻语道,“巧儿,新皇不会放过我的,你,逃吧……”
第四十二章花开花落()
永安元年四月十五,平雪大将军率五千亲兵远赴赤雪山,而永安帝所承诺的三万大军要从遥远的江南腹地驶出,跋涉万里前往赤雪山与平雪大将军汇合。
皇城之上,永安帝赐平雪大将军烈酒三杯,以助平雪大将军凯旋而归。
平雪大将军一身戎装,跨下四蹄点雪的上等良驹是永和帝在永和二十年赏他的千里马。他饮尽杯中酒,把酒盏抛向天空,拔出配剑带领着五千亲兵驶出京都。
这就是一个笑话,可皇城之上的众臣,无人敢笑,整个大顺,无人敢笑。
永安元年五月初,永安帝下诏,天下十三岁上,十八岁下女子停婚嫁,择其良者充盈后宫,为皇家延绵子嗣。
大顺王朝的选妃制度是每五年选取一次,每次挑选入宫三百采女。得宠者,则位进妃嫔,不得宠者,五年过后会放出宫去,另行婚嫁。
大顺朝上一次选妃是在永和二十年,可这次是新皇登基,故选妃要比以往声势更加浩大,也更加严厉。
永安元年六月,雪国三皇子冷拓做为质子前来大顺。永安帝下令南调的三万大军原路返回江南,命睿王驻守赤雪山,不得皇诏不准回京。
永安元年七月末,通过三审的三百采女住进了位于西六宫外的储秀宫,等待终审。
终审,便是让皇太后或是皇上亲自相看,问其家室,考其礼仪,合格者将直接封妃封嫔,赐居东西六宫。不合格者,只要没大错,也不会赶除宫去,而是留在储秀宫中,等待皇帝的随时选取。如果五年之内还默默无闻,便会被放出宫去,另行婚嫁。
永安帝生母静仁皇后早已离世,身份尊贵的静慧太妃又远离世俗之事,眼下宫中除去日理万机的永安帝本人外,唯一能主持审的便是孝和太皇太后。
而孝和太皇太后,自永安元年正月起便重病不起,已经半年有余。
永寿宫,长乐殿。
灵犀把熬好的药汁哄着孝和太皇太后服下,在太皇太后刚要喊苦前往她的嘴里塞了一粒蜜枣。
甜味掩盖了药的苦涩,孝和太皇太后本来皱着的眉头舒展了开来。
安嬷嬷端来一碗净水,递与太皇太后,轻声道,“皇上早朝后来过,见太皇太后睡着便离开了。”
孝和太皇太后接过水饮了一小口咽下,把青花瓷的小碗递了回去,道,“来见哀家做什么?那样有能耐,便能耐去!”
灵犀接到安嬷嬷递的眼神,小心的劝道,“皇上到底还是心疼太皇太后的,自打太皇太后病了后,每日都来看您,还吩咐奴婢们好生照料着……”
孝和太皇太后往凤榻上一躺,闭着眼睛道,“哀家以前看错他了。”
在太孝和太皇太后的认知里,永安帝是如永和帝一样中庸的人,除了永和帝的中庸外,永安帝的心中更存了一丝不必要的仁慈。那种仁慈不是上位者应该有的,所以她并不看好永安帝承接大统,故而才会同意永和帝的提议,扶持睿王。
可是最后,她和永和帝都错了。在所有人都不看好永安帝的时候,永安帝用极其让人意外的方式,登基大统!
论心狠手辣,他们不如永安帝,不然在永和十九年就应该废掉他的太子之位另立他人;论韬光养晦;永和帝的众多皇子更是无人能极,不然睿王就不应该如此早的锋芒必露,从而让永安帝做出逼宫一事;论计谋,更是高人一等,否则平王怎会在边疆连连请兵,从而把睿王调离京城。就更不要崔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