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热血渐冷 >

第14章

重生热血渐冷-第14章

小说: 重生热血渐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与叶主管见面之后,看到一身专业打扮的刘向东,叶主管没有怀疑他的身份。

    第一单业务不算太难,刘向东花了一个多小时将故障排除,机子重新转动起来。

    叶主管递过来一个红包,刘向东没当场打开,随手放进背包里。叶主管热情请刘向东在厂里吃午餐,刘向东婉言谢绝。

    在外边吃了简单的中餐之后,刘向东继续向没有发名片的工厂发名片。

    晚上回到宿舍,刘向东悄悄打开红包,数了一下,今天收入一千块,是个不错的开始。

    周日,刘向东要去第二个工作点。接待刘向东的那位主管看到刘向东的破自行车,对刘向东投去怀疑的目光。

    刘向东心想,等我再做几单业务,我就去换一辆二手摩托车,反正现在驾驶证管得不严,完全可以去买一个。

    刘向东虽然骑的是破自行车,可修理的手艺却是一流。在那位主管看来很复杂的问题,到了刘向东手里,却是随手而解。

    拿到第二笔收入之后,刘向东仍是继续自己发名片的工作。

    第二笔收入也是一千块钱。

    国庆节的时候,沈虹又跑到东华理工找姚诗静和刘向东,说是要继续吃大户。刘向东刚赚了两千块,结果在国庆节三天时间就花去一千块钱。

    姚诗静觉得不好意思,可刘向东却无所谓,能花就能赚,只要能赚钱,就不怕花钱。

    看到姚诗静担心的样子,刘向东只好跟她说:“诗静你别担心,我现在周六周日也出去帮工厂修机器的,一周能赚两千块呢。”

    “啊,真的吗?现在很多工厂一线工人每月工资都没有两千块呢,你一周就赚两千块,还不气死他们啊。你还要上课呢,会不会影响你学习?”

    “放心吧,我是状元,我是大才子,那些课我只看书就可以,完全不用上课。”

    “我知道你厉害,但小心逃课被抓。”

    “放心吧,我从不逃课。”

    “你做的事,我又帮不上你,对不起了。”

    “也许以后需要你帮呢。”

    “真的?需要我帮什么你就说话。”

    刘向东想的是,等自己的业务做大了,就让姚诗静帮自己接电话,自己是老板,总是亲自接电话有些丢面子。

    国庆过后,刘向东的业务一直很稳定,每周是两单或三单业务。

    两个月之后,b市几乎所人私营企业刘向东都撒了名片,而且随着刘向东业务越来越多,他的名气也在b市私营企业中传开。

    第十单业务之后,刘向东花三千块买了辆二手摩托,当然不敢开回学校,而是在校外租了个地方,放着自己的摩托还有工作服以及工作背包。以后骑自行车从学校出来,到这个地方再换衣服换摩托车,真的很方便。

第二十六章 你也可以成功() 
圣诞节的时候,刘向东给庞春芳打了电话。

    刘向东给庞春芳打电话的时候并不多,一般是中秋国庆这样的节假日才打电话问候一下。

    圣诞节各系都有活动,外语系的活动当然最引人注目。

    刘向东被姚诗静宿舍的人抓去布置活动会场,而且宿舍几位还要刘向东请吃饭。开学三个多月了,她们终于有机会抓一次刘向东,要吃大户。

    姚诗静知道刘向东继续在修机器,所以也没再为他的资金担心。

    吃饭的时候,只有赵翠英带着一个男生,其余几位都还是单着。在另几个眼里,姚诗静当然不能算单着,刘向东已被确认为姚诗静的家属。

    b市的十二月,气温也在五六度的样子,适合请火锅。

    热气腾腾的锅子,八个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全都吃得很开心。

    圣诞节过后,b市的第一场雪终于来临,刘向东跑业务时就困难很多,为了安全,有时他不得不出门就打的。他终于觉得,摩托车好像还不行,他是不是要买一辆轿车。

    虽然二手轿车两三万就可以拿下,刘向东现在自己手中的钱就足够,可他还是没决定买轿车,他的第一个目标,是家里建两层的红砖房。

    刘向东决定自己第一本书就是你也可以成功。这本书有一半是抄的,另一半是自己前世人生的一些感受。这本书一个月前就写完,刘向东修改了五六次,最后才决定在元旦之后寄出去。

    与这本书稿一起寄出的,还有刘向东自己附的一张简介。告诉这些出版社,自己就是x省二ooo年理科高考状元,总分738,这是一个很难突破的高峰。

    刘向东选的出版社共有三家。

    书稿投出去后第二周,有两家出版社给刘向东回了信,要求面谈出版的事宜。

    刘向东拿着出版社的回信,在系主任那里请到了一周的假期。

    带着另一本书心灵的鸡汤的书稿,刘向东坐上火车来到第一家出版社所在g市。

    第一家出版社对刘向东的高考状元牌子很看好,给出的条件是:五万元买断书稿,第一次只印十万本。如果再印,每一本付刘向东版权费零点三元。

    同时,这家出版社还承诺,如果刘向东第一本书销售很好,可以考虑出版他的第二本书。

    刘向东觉得第一家出版社给的条件已经很不错,他就没继续跑第二家出版社,只是打电话问一下对方的条件。

    第二家出版社条件比第一家要差一些,只愿意出四万买断书稿,且再印每本只给刘向东零点二元。

    最终,刘向东直接与第一家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拿到了稿费五万元。这本书能否爆红,刘向东也没有完全的把握,但他觉得再印一百万册应该没有问题。如果再印时自己每本收入三毛,一百万册就有三十万的收入。

    三天后,刘向东回到学校继续上课,没人有知道他三天内就赚到了五万块钱。当然,写那本书花的可不止三天时间。

    出版社计划将刘向东的书抢在春节前在全国书店上架。所以,回校一周之后,刘向东就拿到出版社寄给他的两本样书。

    书的封面上,果然用粗体字写着:理科高考状元告诉你,你也可以成功。

    下边还有一行小字:作者刘向东,x省二ooo年理科高考状元,总分738分。

    这本书共一百二十五页,定价九块五。

    刘向东仔细检查书里的排版以及内容,并没发现什么错别字,这才放心。

    刘向东知道,春节前一周,自己就可以在各大书店看到自己第一本书了。自己这本书能出版并有可能大卖,完全是在消费高考状元的名头。

    宿舍里兄弟们身影都忙碌起来,因为大学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就要开始,谁也不想第一次大学考试就挂科。

    刘向东也在认真复习,他上课就不专心,如果复习也不在意的话,说不定就会阴沟翻船呢。如果他这个高考状元都挂科了,会不会跌碎一地的眼镜。

    三天考试过去,连刘向东都不记得自己到底考了多少门课。

    考试结束,寒假的时间到,很多第一次长时间离家的新生们,早就想回家见到爸爸妈妈了。姚诗静的心情与其他新生也是一样的。当她找刘向东一起买车票时,却被刘向东的决定惊住了。

    “向东,你要留下来,等春节前几天才回去?”

    “是啊,春节前这段时间是各厂子设备检修的时间,业务最忙的时候,我怎么能回去呢。我早就写信告诉我爸妈,说我会晚一点回去。”

    “那,那我也陪你晚一点回去。还有,有没有我能帮你做的事?”

    “嗯,还真有,你帮我打电话做些回访。服务态度很重要,他们以后都可能是回头客啊。”

    “打电话回访,我不知道要怎么说啊。”

    “放心吧,我教你,很简单的。”

    沈虹也找刘向东、姚诗静一起回家,在听说刘向东和姚诗静留下来忙业务,她也留下来,还想跟刘向东一起跑业务呢。

    同学们都回去了,刘向东给舍管的孙阿姨送了两大包腊肠之后,完全放心留到春节前三天。

    沈虹跑过来住到姚诗静的宿舍,姚诗静在刘向东的教导下,也学会如何贿赂舍管阿姨。

    在刘向东示范两次之后姚诗静完全掌握如何进行电话回访。

    刘向东把自己的bb机交给沈虹,教她如何接业务,如何与客户定下时间。沈虹也很快就能上手。

    两位女孩来到刘向东租的地方,看到他的摩托车和工作服,都感叹刘老板现在的业务真是越做越大了。

    “向东,你为什么要这么拼命赚钱?”沈虹不解地问。

    “我家房子还是土坯的,我早就发誓,只要我有能力,就要给家里建起红砖房,早日让爸妈住上好房子。”

    “建一个红砖房要多少钱?”沈虹又问。

    “五六万吧。”

    “你现在赚了多少?”

    “已经够了。”

    “啊,你修机器赚了那么多?”

    “有一笔钱不是修机器赚的,晚上我再告诉你们。”

    晚上吃完饭,沈虹和姚诗静都来到刘向东宿舍。

    “向东,你快告诉我们,你又做了什么赚了一笔钱?”沈虹一进门就急问。

    刘向东把两本样书递给两位女孩。

    沈虹和姚诗静看到封面上刘向东著以及738分数的大黑字,知道这书是刘向东写的,她们又惊呆了。

    “向东,这本书你赚了多少?”沈虹终于反应过来问道。

    “要看这本书卖出多少,如果这本书能卖一百万册,我就能赚三十万。”

    “如果只卖出一万册呢?”

    “买断书稿的五万我已进口袋了。”

    “你家建红砖房的钱已经够了。向东,你真的好厉害啊。我们还在花父母钱的时候,你已经能给父母建房子了。”

    “我只是早一点而已,以后你们也能的。”

    “向东,你这本书一定会大卖的。”姚诗静肯定地说道,她最相信刘向东。

    “谢谢,我也希望它能卖出超过一百万册。”

    “向东,如果你真赚到三十万,你会怎么花?”沈虹问。

    “买套房子,将两轮的摩托变成四轮车,再给你们这两个秘书一人配一部手机。”

    “哼,土豪。”

第二十七章 书卖火了() 
庞春芳在学校一放假就马上回到县城家里,见到父母之后,她又开始想找同学们玩。她最先想到的是沈虹,没想到沈虹还没有回来。

    庞春芳没想到沈虹是为刘向东留在b市的,刘向东和姚诗静家都在下边乡镇,她也不好去找。

    其他同学庞春芳也不想去找,无聊的她就天天泡在书店里看书。

    这一天,庞春芳看到县新华书店正推荐一本新书,宣传广告上写的是:本县二ooo年省理科高考状元刘向东力作,你也可以成功。

    刘向东写书出版了?庞春芳一惊,上去拿起一本。

    看封面上738的分数,庞春芳就知道,果然是刘向东写的书。

    没有仔细看书里的内容,庞春芳就觉得买一本,留着纪念也好。

    刘向东是xx县出的省状元,他的书在xx县当然很轰动。

    刘向东的书不仅在xx县引起轰动,在整个x省也引起了轰动,上架三天,整个x省就卖出五万册,全国其它地方,也卖出两万多册。春节后肯定还有一波销售的高/潮,出版社马上安排第二次印五十万册。

    此时,刘向东在b市的书店,也看到了自己的书,并花钱买下三本,其中两本签字后,送给姚诗静和沈虹。

    春节前这段时间,果然是机器维修业务最黄金的时段,刘向东每天都要安排四到五家工厂。每天的收入,达到七八千元,最高一天,突破一万元。

    刘向东只顾修机器,安排业务,收帐记帐的事,都交给了沈虹。姚诗静负责回访。

    三人忙到春节前三天,才结束业务,准备返回家乡。

    从放假到结束业务这十多天,沈虹统计了一下,刘向东共维修机器共六十七台次,共收入十一万四千元。

    两个女孩看着统计数据,难以相信赚钱竟然这么容易。

    “我爸一年工资也只三万多,刘老板你半个月赚十一万,这个世界,我们真的不懂啊。”沈虹感叹道。

    “我父母一年在田里做活,一年还挣不到五千块呢。知识果然就是金钱。”姚诗静现在也被刘向东薰黑了。

    “准备回家了,今年公司业务结束,你们两个秘书也有年终奖金。”刘老板说道。

    “啊,我们也有奖金啊,快拿来。”沈虹大叫,姚诗静也露出渴望的神情。

    “一人两千,明年好好干啊。”刘老板将两个红包递给两位女孩。

    一人两千这个数目,两个女孩恰好可以接受,再多,她们是不敢要的。

    回家的路上,两女孩一样是把刘老板甩一边,自己两人在交头接耳地吱喳。有时,她们也会悄悄议论明年刘老板的业务扩大,她们奖金会不会增多,还有,是不是要求刘老板按月发薪。

    在省城转坐大巴,直接回县城,倒不必在省城住一晚。

    回到县城已是晚上,沈虹将姚诗静拉到她家去住,刘向东自己只能找宾馆。

    第二天刘向东还要从县城转车回村里,沈虹送完姚诗静,还要送刘向东。

    沈虹要了刘向东三伯家的电话,这才放刘向东上车。

    还是拉着拉杆箱,刘向东在春节前终于回到了家。

    院子里,唐玉华正炸着芋头片,准备除夕夜必备的一道菜,芋头扣肉。

    “妈,我回来了。”

    “阿东,你回来了,我就怕你赶不到车呢。”

    “火车票是早订好的,汽车票也不紧。”

    儿子回来,刘启原也很高兴,晚上唐玉华又是杀鸡,刘启原也摆开了酒瓶子,准备多喝一杯。

    “阿东,我听镇上有人说,你写了一本书,正在书店里卖呢。是不是你写的?”唐玉华最想问的就是这个问题。

    “妈,是我写的。”

    “你写书能得多少钱?”唐玉华最关心的还是钱。

    “妈,出版社先是给了五万,后面要看书卖得好不好。如果卖得好,就还有钱收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