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亿万身家:农家小商女 >

第7章

亿万身家:农家小商女-第7章

小说: 亿万身家:农家小商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妹是个有福气的!”胡莱只说了这么一句,胡硕重重地点了点头。

    胡莱留在家里,最高兴的当属胡硕。大姐是四房的主心骨,有了她胡硕和小妹就不再是没爹没娘任人欺负的娃,就连胡老太太看起来也多了几分长辈的慈爱与和气。

    胡家一共有三间房,其中最大的一间被隔成南北两个炕,分别住着老二胡义与老三胡礼两家人,胡老头夫妇带着胡娇儿住在温暖舒适的小房。

    胡莱姐弟仨住着的这间原本是杂物间,炕是后来凑合着随便搭的,常年不烧炕,屋子里散发着一股寒冷潮湿的霉味。

    胡莱回来后,胡老太太不好意思再装聋作哑,分了些干草把子和树根给她们,可胡莱并不想用这些烧炕。当初做这屋里的炕时本就敷衍得紧,通风道形同虚设,烧了这些玩意她还怕呛坏了宝贝疙瘩小妹!

    她揣着两个大馒头出了葫芦庄,回来时拉着一车结实干柴,把个胡硕喜得差点跳起来。

    “这可是禁烧的老疙瘩!”胡硕爱不释手地把这些干柴掂了又掂:“大姐你从哪儿弄来的?”

    “回郭家拖的。”胡莱没打算隐瞒:“我把馒头给了柴房的老赵,他帮着搬了一车。”

    胡硕有点担心:“要是郭地主发现了怎么办?”

    胡莱摇摇头:“郭家有座山头,烧的东西都不记数儿,就算知道了也没什么。”

    以郭地主对胡莱的看重,别说一车对他而言完全不值钱的干柴,哪怕是一车金贵的粮食也不带眨眼的。

    郭地主一直觉得胡莱千好百好,只可恨不是个男身,不能收为义子好好培养。要不是家里那些软脚儿子都十分惧怕胡莱,他早就预定下这个合心的儿媳妇儿了!有他坐镇,上面又没个婆婆,谁敢欺负她?新奇!

    胡老太太并不是没看到胡莱往房间里搬干柴,只是她此时全部的注意力都在厨房里那两大桶潲水上,没什么空闲思考其他东西。

    经过连夜的清点,她心中大概有了数。

    胡莱从郭家带回来了足足两百多斤的好吃食,只要她不慌不忙,安排妥当,不仅可以置办出一桌灾年罕见的丰盛宴席让姑爷吃得满意,还能换回不少糙粮,一家人直到明年夏天都不用挨饿了!

    在胡娇儿的帮助下,胡老太太收拾出三十几海碗的齐整菜肴,严严实实地锁在了自己房中柜子里静候姑爷光临,馋的胡娇儿直流口水却不敢动什么歪心思。她知道母亲就算再疼自己也不能由着自己偷吃,胡爱儿也会生撕了她!

    剩下的就是些品相不太好的菜了,胡老太太把稍微大点儿的肉块捞出来,加了盐拌好封在一个大坛子里,预备私底下给胡娇儿开小灶。

    至于那些碎皮渣末的,她用笊篱把它们全部滤出来,压成巴掌大小的块儿状,再用蒲苇叶子包成一份份的拿草绳系好,让老实巴交的三儿子挑到县城上去卖了换粮食回家。

    这种蒲苇包儿叫盒子菜,专为吃不起肉的穷人发明,原先一包不过几十个钱,现在价值堪比大酒楼里的定席,或许还要更贵重些。

    胡礼出发前,胡老太太是这么叮嘱他的:“该换多少粮食你心里有数,少了今儿你就别回来了,听见没有?”

    经了胡老太太的手,两个齐人高的木桶被搜刮得只剩下照的见人脸的油汁汤水。这些汤水放在郭家喂猪还嫌寡淡,可搁胡家是极其珍贵的东西,不能随意倒掉。

    乡下人难得见油荤,无论是熬糊糊还是炒野菜,只消往里面浇一勺油水,自然能美得众人直倒吸气,这就是过年!

    就这样,胡莱辛苦一年换回的两大桶食物,最后留给她和弟妹们的就是几滴残汁腊水,并且没人对此提出异议。

    好在郭地主多少知道些胡莱家里的状况,并没有把她的工钱一并发下来,而是连本带息地存在他那里。胡莱当初帮工的时候大家都说得明白:发的两季粮和节礼赏赐她可以扛回家去,工钱谁都不能动,哪怕是胡老太太上门取也不行,那是小妹的嫁妆。

    胡礼不善言辞,只认死理,既然母亲和他说一份盒子菜值二十斤糙粮,他就死咬着这个价钱不放,无论想买的人如何说尽好话或者威胁哀求,他都只是沉默地摇摇头,出神地望着脚下的地面。

    围着的人没了办法,谁叫今年不同以往呢?而且他们看得分明,这个乡下人的盒子菜实在,不像熟肉铺子里那些掺杂了粉丝面筋的水货,包着的全是货真价实的碎肉,肥油浸透了蒲苇叶儿,把其染成诱人的淡黄色,香得不行。

    “唉,要不是家里老娘盼着过年吃顿带肉馅儿的饺子,我也不会这么糟蹋粮食!”一个男人感慨道:“二十斤就二十斤吧,给我来两盒。过年了,哪怕做小辈的饿着,也得让老人吃得高兴啊!”

    这个头一开,后面就卖得十分顺利了,没多久胡礼挑着的蒲苇包儿全部变成了结结实实的几百斤粮食,把他喜得呵呵笑。

    当然,他也没忘记胡老太太的交代,就手儿在旁边的粮铺换了几十斤细粮和银钱,买了点儿糖块茶叶,小心地压在筐里。

    胡礼一大清早出的门,胡老太太一直心神不宁,吃过午饭后更是直接坐在了门槛上翘首期盼。直到胡礼挑着沉甸甸的东西到庄子口时,她才笑逐颜开。

    “嗬,真有你的,卖的这么快!”胡老太太查看过东西后,难得地摩挲了三儿子一回:“今儿辛苦你了,叫你老妹儿给你顿壶茶,好好歇歇脚。”

    胡礼受宠若惊,连连点头。

    在胡老太太的指挥下,胡老头和胡义把东西全部抬进了地窖,糖块儿和茶叶则被她亲手锁在了柜子里。刘氏看到糖块儿后,悄悄地拉了拉丈夫的袖子:“给叶儿花儿带了什么东西没?”

    胡礼摇摇头:“手里没钱,能带啥?”

    “你不会夹俩糖块儿藏袖子里?”

    “那怎么行,娘准备留着招待姑爷呢,老妹儿也要吃。”

    刘氏一愣,随即咬紧嘴唇低头回房里去了,胡礼一头雾水,不知道妻子为何生气,只能呆呆地站在原地。

    看着满满当当的柜子,胡老太太得意地拍了拍身上的灰,笑得胸有成竹。

    吃人嘴短拿人手软,等姑爷上了门,十几个海碗的宴席给他吃着,她就不信挣不回亲家太太这个名头!

第11章 风卷残云() 
邻村到葫芦庄不过几脚的路程,坐上牛车三晃五晃便到,杜家人却不肯花钱,坚持一大家子亲自走了来。

    杜老太太说的很像那么回事:“天儿这么敞亮,又没个风沙的,走几步看看景儿不好吗?常年在家不怎么动,对身体没有好处!”

    胡爱儿心里明知她是舍不得两个铜板的车钱,面上还是要摆出恭敬的神色对此表示赞同。她的婆婆并没有什么持家的才能,仅有的智慧全部用在了拿捏儿媳身上,只要胡爱儿还想继续做她的秀才夫人,势必不能惹这位老太太生气。

    按说,女儿回娘家带着女婿和孩子便够了,断然没有捎上公婆与小叔子的道理。杜家人不是不懂这个礼节,只是今年这个年实在没有过好,他们连顿白面都没吃到。

    为了表示对儿媳的看重,弥补往年不曾来往走动的遗憾,杜老太太毅然决定全家上门拜访,连吃带拿,给亲家一个好好表现争取的天大机会。

    胡爱儿对此又喜又忧,喜的是公婆肯和娘家来往,她往后的倚仗便多了几分;忧的是她心里实在没底,尽管提前打了招呼,家里是个什么光景她大概看得出,胡老太太真能把自己挑剔的公婆招待满意吗?

    胡家的大年初一过得很潦草,饭桌上仅比平常多着一样灰面大饼和带油水的野菜汤,除了胡莱姐弟仨以外的所有人都吃得很满意,好歹可以放开肚子吃饱。胡娇儿更不在意,这几天的小灶吃得她红光满面的,饭桌上的东西对她而言可有可无。

    他们不傻,都知道重头戏在初二。炕桌上的人陪客肯定不会多吃,姑爷再能吃吃得了多少,剩下的还不是他们分?

    到了初二,鸡叫第一遍的时候胡老太太就起了床,顺带着把家里其他人都叫醒。即便这些人不配插手帮忙,她也不愿意在自己劳累的时候看着他们睡大觉。

    胡老太太煮了一大锅粘稠的灰粥,又做了一大簸箕的烙饼,像是慰劳士兵般按着年龄和性别分给了所有人,威严地嘱咐着:

    “今儿姑爷上门,除了当家的男人们和三丫头以外,全给我滚回房吃!看牢你们的小崽子,别一个个地窜到跟前来碍事儿!过了晌午,要是姑爷走了你们就出来,若他想留下来打几圈牌呢,我自会叫你们老姑送饭进去,别嚷嚷,饿不着你们!”

    被迫进房藏起来的人多少有些不服气,可胡老太太是当家的女主人,她代表着绝对的权威,她们心里再不痛快也不能反驳。

    王氏是个胆大泼辣的,她一把拽住自家的儿子胡果推了出来,讨好地笑着说:“娘,叫老四也跟着出去呗!他是个小子,又吃不了多少,大过年的怎么地也得有个小孩子到处跑,才显得热闹不是?”

    刘氏听到这话后低下头,她的肚子不争气只生了两个丫头,此时想开口也没有底气。

    胡老太太斜着眼:“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打的什么主意!就算要叫也轮不到你家老四,最小的老五还在呢,这席面还是他大姐带回来的!谁说没有小孩子,你把我的亲亲外孙们放哪里去了?等着瞧吧,亲家小叔子准也来!”

    这话堵得王氏无话可说,的确,连大功臣三丫头家的胡硕都没能上席,她有什么脸面要求自家的小子上去呢?

    不得不说生姜还是老的辣,胡老太太算准了杜家人,心知肚明对方是实在揭不开锅才肯上门。既然都拉下了脸,不拖家带口来狠狠吃他们一顿那就是亏!

    处理好上不得席面的人后,胡老太太抖擞精神,开始准备今天的大事儿。

    杜家人上门的时候,被眼前的景象给惊呆了。

    胡家收拾得干干净净,炕桌上整整齐齐地摆着茶水与点心盘子,每桌上都有一大盘新蒸米糕和一大盘高高堆起的糖块儿,甜美的气息回荡在屋里,惹得小孩大人们不断咽口水,这手笔!

    以杜老太太的估计,今年胡家能招待一顿面疙瘩汤便是极限,没想到开门便是这样的震撼。受了这个下马威后,她不得不和和气气地叫了一声亲家太太。

    “哎唷,你们可算来了,我们等了好久!”胡老太太的脸上开了花,热情地迎了上去。

    熊熊的火盆使得屋子里温暖如春,热得几乎要烘出一身汗来。这让杜家人十分难堪,外面的衣服看着尚且过得去,里面破破烂烂的夹袄怎好意思露出来呢?

    厅里靠着厨房的那一面有个大客炕,胡老太太特地拿抹布擦拭得干干净净,吆喝着请了杜家人都上了炕。杜家一共来了七口人,原本有些空挡的大客炕顿时挤得满满当当。

    炕上有两个桌子,胡老头夫妻俩带着两个儿子,杜老头夫妻俩带着杜有才夫妇坐上桌,其他人围着挤在下桌前。

    作为今天的绝对主角,杜有才的表现有些不尽如意。

    他长得有些奇怪,瘦弱矮小的身子偏生了张驴一般的长脸,看起来有些驼背。今儿他穿着一件半新不旧的罩袍,干瘦枯黄的手不断朝点心盆里抓去,像是一个多月没吃过饭,这饿痨的模样让胡爱儿有些难为情。

    两家的男人们都沉默寡言,另外一桌的孩子们又忙着争夺零嘴儿,话题气氛主要由胡老太太与杜老太太主导,絮絮叨叨地说些家务事。

    “亲家太太,你太客气了!”杜老太太吃了瘪,想尽办法找回脸面:“今年家家都揭不开锅,你弄这么些茶食儿实在是太隆重了!待会儿中午别太丰盛,都是一家人,随便弄两个肉菜再做几个素菜就得了,怎好意思让你们家破费呀!我们在家也不缺吃的,就是串串门,透个气。”

    杜老太太这话是故意寒碜胡家,谁不知道今年的肉是个什么行情,这胡家打肿脸充胖子把所有力气使在了茶水点心上,岂不是本末倒置让人看笑话吗!

    没想到,胡老太太微微一笑,大手一挥:“几个肉菜怎么够?今儿是亲家第一次上门,我要是还拿小盘子小碟子的忽悠人,那不是不把亲家放在眼里吗?全用海碗!”

    乡下人饭量本就大,他们的海碗拿到大户人家去可以充作小姐丫鬟们的洗脸盆,胡老太太这话着实惊吓到了杜老太太,怎么,胡家今年是发财了吗?

    杜老太太灰头土脸败下阵来,其他的杜家人却是兴奋不已。有海碗装的肉?!今天可以使劲儿撑了!

    胡莱冷眼把杜家人的兴奋神色看在眼里,想到自己的弟妹,她几不可闻地叹了一口气。

    好不容易熬到了开午饭的时间,胡老太太和胡娇儿亲自端菜上桌,每端上来一样,杜家人都要倒吸一口气。

    拳头大的肉丸子,闪着酱色光芒的红烧肉,红辣辣的猪蹄,金色的烧鸭子

    胡家人事先吃了不少主食打底,再加上身为主人的礼仪,勉强维持住了风度。杜家人就没这么好看了。

    桌上没人说话,他们彻底抛弃了所有的矜持与高贵,额头脖子出汗,筷下生风,此起彼伏的一片虎啸龙吟吞咽声。

    除了结结实实的大菜,蓬松的白米饭也是管够,一锅吃完了接着煮,还有雪白的白面饼子。杜家吃得最少的是才十岁的小外孙女杜娟儿,可她也狠狠扒了三大碗米饭和五个饼子,直到撑得拿不动筷子才作罢。

    胡老太太拿帕子抹了一下额头,心有余悸。她本以为这回准备的菜绰绰有余,没想到居然差点见了底,柜子里只剩下两碗烧肉。

    幸好她事先机灵地准备了细粮主食,占去了杜家人相当一部分胃,不然照这势头三十几海碗怕是兜不住啊!

    胡义和胡礼也是心凉了半截,他们本以为可以剩下一小半给妻女们吃,没想到杜家人个个都是饿死鬼投胎,完全不知客气为何物,连碗底的油渣都不放过。

    眼尖的胡娇儿还注意到,姐夫杜有才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