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之上-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资源少、密度高,不一定没有秩序。
相反,面积大但不讲秩序,反而浪费了资源,给人感觉资源不足、不愉快。
所以,心和秩序很重要。
小游泳馆的营业时间也分成中午、下午、晚上三段。
每段也是两、三个小时,但是每四十五分钟后休息整理十五分钟。
这十五分钟里,顾客在休息室或池边休息、恢复体力;
游泳馆的救生员检查泳池内有没有人员、私人物品或废弃物;
还进行池水的清洁作业,让水质得到恢复。
救生员和教练都会提醒泳客保持出发间隔。
秩序井然,极少意外,极少伤害。
顾客和游泳馆,游泳者和游泳者:人和人之间更亲切,更多尊重。
在这种友好、和谐的氛围和环境里,顾客都会更自觉、更觉察,更关注内心;对自己、他人、环境甚至对人生过程保持更清晰的认识,更能把握自己的行为。
第二城市,省级体育运动中心,游泳馆,池边岸上,室内。白天。
一瓢说,这就是蓝色的环境光环。
十六回忆媒体报道中的炎热夏天,游泳池和水上乐园这样的运动、娱乐场所人山人海,宛如一锅沉沉浮浮的饺子模样。
这种时候,人挨人、人挤人,根本没有游动的空间。
一瓢指出这类运动场所、娱乐场所不限制售票、人满为患的几点害处和危险。
一是失去了应有的运动、娱乐效果和乐趣;
二是降低了水质、空气和环境等空间品质,存在卫生、安全隐患;
三是增大了救生员的工作强度,容易出现发现危险不及时、延误救援救护的情况;
四是认同这种不恰当使用设施资源和降低生活品质的做法,损害了经营者、顾客甚至社会、国家的形象。
虽然增加了门票收入,但是代价却是沦为短视、愚昧的经营者,损害了社会环境和顾客利益。
十六说,他们这样经营,直接坍塌了他们空间的四根柱子。
安全、卫生、秩序;
干净;
安静;
优雅。
一瓢说是,这样的企业空间头顶悬浮着的是一轮红色思想大转盘。
第71章 生活日常(十三)()
第二城市,拆迁安置小区,背街,室外。白天。
一瓢每个月剃头一次,恢复净光。
十六也是一个月理发一次。短,显得精神。
拆迁安置小区背街上的理发店,和小区一样新。
几个年轻人创业。
搬走前,十六接受推荐,在这里办了张会员卡。
他想着可以回来理发,顺便看看老地方,不算麻烦。
一瓢剃头不挑选师傅,随缘,哪位师傅刚好有空就可以。这样也省时间。
十六需要艺术家小伙子给自己理。
因为别的师傅理的要过一个星期才能看;才能看得顺眼。
艺术家小师傅理的,当时就可以看。
第二城市,拆迁安置小区、背街,理发店,室内。白天。
一瓢和十六回去剃头、理发。
十六进门跟艺术家小师傅打招呼。
小师傅正给一个顾客理发,是最后的修剪,还有吹风、定型。
十六问,需要等吧?
小师傅说,很快,不用等很久,先去洗头。
十六过去洗头。
以前给十六洗头的都是男孩子,这次是个新来的女孩子。
十六有存放店里的洗发水,让女孩子取来用。
快洗好的时候,女孩子问十六有没有熟悉的理发师。
十六说让艺术家小师傅给自己理。
十六记不准小师傅的编号,就描述说是门口那个高高、不瘦的理发师。
可能这让女孩子误会了。
女孩子把十六领到门口的理发椅子上坐下。
这座位背对着正在最后吹风定型的艺术家小师傅;从镜子里可以看到。
女孩子让十六先等一会儿。
一般这时是该给十六端杯水,但是这次没有。
十六看到镜子里女孩子站在小师傅身边说着什么。
看不真切,十六扭过头看了几眼。
小师傅一边工作,一边回应那个洗头的女孩子。
小师傅有些为难的样子。
女孩子说了好半天。
等了一下,女孩子过来对十六说,小师傅马上有事要出去;
问十六换个理发师可不可以。
十六说,既然小师傅有事,那只好换一个了。
不过十六直觉着事情的真相不是这样。
虽然这样想,还是同意女孩子安排一个理发师。
第二城市,拆迁安置小区、背街,理发店,室内。白天。
过了一会儿,一个新面孔理发师来给十六理。
新面孔问十六怎么理。
十六觉得很不舒服。
如果是艺术家小师傅,只说还是老样子就行了。
看新面孔和女孩子两个人说话的神色,关系不一般。
至少是男女朋友;或者已经是一家人。
艺术家小师傅的顾客理完了。
小师傅又给一个年轻女顾客理;就在十六旁边的位置上。
十六想,本来是该给自己理的。
更可恨的是那个女顾客开始抽烟。
烟气飘到十六脸上。
十六迁怒到女顾客身上;本来抽烟也不对。
十六叫她不要抽烟。
女顾客莫名其妙:“噢,我抽烟碍着你什么了?“
看来她确实没有这个概念。
十六让她不要在理发店、公共场所抽烟。
“哼,公共场所!”女顾客大概认为只有KTV、夜总会才是公共场所。
艺术家小师傅也劝她:“你就先不抽嘛。”
新面孔理发师建议十六:“我们换个位置。”
十六先去吐了唾沫,再坐到远离女顾客的背面一个座位上。
还是觉得气味重,十六又换到后面另一个半隔断的空间去。
第二城市,拆迁安置小区、背街,理发店,室内。白天。
新面孔让十六看理得可以不。
十六不看,说可以;想马上理完就走。
一瓢已经在等十六。
十六理完,冲洗一遍。
是刚才那个女孩子洗的;但是忘记用十六自己存放的洗发水。
十六说用普通的洗发水,自己容易长头皮屑。
女孩子抱歉。
十六问,自己的洗发水,可以拿回家去用吧。
女孩子说可以。
她让另一个学徒拿来十六的洗发水;预感到不妙。
学徒拿来那瓶洗发水,用毛巾擦干外面沾的水。
十六洗完头,拿起洗发水,去门口收银台结账。
艺术家小师傅这时站着收银台后面。
十六明知故问:“你不是有事要出去吗,还没有走?”
小师傅吞吞吐吐。
新面孔理发师和洗头的女孩子都站在收银台侧面。
十六对他俩怒目相向。
不过后来十六对自己当时的态度很抱歉,有点过火了。
小师傅说,新面孔是新来的;
是要照顾他。
所以把十六出卖了。
新面孔和女孩子感觉不对,赶紧走开了。
十六对小师傅说:“本来今天要充值了,但是,暂时不了。”
摇摇手里的洗发水瓶子,说:这个带走。
小师傅一直赔礼道歉,陪着笑脸。
结完账,十六挥挥握着瓶子的手,跟小师傅再见;
和一瓢走出理发店。
第二城市,拆迁安置小区,背街,室外。白天。
女孩子欺骗了十六,理发店的头顶变了颜色。
一方面东面柱子的诚信少了;
另一方面北面柱子的实惠、关切没了;剩下的礼仪是空虚的。
本来四柱齐全,可能是蓝色的思想光环。
现在倒塌两根,变成黄色。
不过十六和一瓢对艺术家小伙子还是满意的。
他事后的态度接近满分。
本来他也只是碍于情面,为了照顾新来的同伴。
以前有一年过年前,十六告诉艺术家小师傅节前要来找他理发;
后来天气冷,十六改变计划。
年后再来时,小师傅耿耿于怀。
十六过意不去,当时特意充值多充了一点。
这次和那次,也算是扯平了吧;谁都不要再计较。
第二城市,鲜花市场、茶叶市场,小店网店平台,室内。白天。
三碗根据十六和一瓢的分享,整理出一套经营规范。
几个小店里的员工都学习按照新的服务规范和顾客打交道。
首先是在安全…诚信这一面。
三碗确保自己销售的商品都是卫生、安全的;
确保都是真品、正品,从外观、包装到商品自身,里里外外都优质优品;
确保在快递投送的环节也保持品质一致、避免破损。
三碗要求员工尽心尽力、认真严谨,爱惜商品,爱惜和尊重顾客的物品。
在服务上要求员工系统地学习职业礼仪、礼貌。
而且尊重、信任顾客,时刻处处为顾客着想。
三碗说,利润不是我们的第一目标,为顾客提供帮助和服务才是第一。
事业不是赚钱,而是帮助别人、让大家受益。
利润是从事业中自然衍生的奖励。
我们尊重顾客并不是因为他们会付给我们钱;
而是他们的人格本身就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
所以,买我们商品和服务的客人,我们尊重;
只是看看、问问而没有买我们东西的客人,我们也要开心善待,同样尊重。
我们信任每一位顾客。
所以不会用怀疑的态度或言语质疑顾客的反映和意见。
顾客说的都是真实的,都是正确的。
怀疑是最严重的不礼貌、不尊重。
无条件相信所有顾客会有一定风险,但是我们接受。
我们相信,遇见诚实的顾客是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概率。
绝不欺骗顾客。
任何原因都不能成为欺骗的理由。
怀疑和欺骗同是最严重的不礼貌、不尊重。
对社会空气污染的恶性循环负责,是恶性循环丑陋的推动力。
如果犯了错误,要无保留地承认错误;
根据情况,还要积极弥补、补救。
顾客的批评和意见,要非常珍视地接受、记录;
记录由店长汇总,交给三碗,共同研究。
第二城市,鲜花市场、茶叶市场,小店网店平台,室内。白天。
三碗强调要让顾客一个电话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接到顾客的电话或消息,要一条线跟到底,或者贴心地把顾客转接到负责的人员;
而不是推说是其他员工或其他部门的责任、让顾客再和别人重新联系一次。
这就是企业的信息窗口的功能。
每个人都是窗口,都是企业整体;
每个细胞都是一个战斗队。
这些是实惠,不是口惠。
实惠既属于安全第一面,是最基础的内容之一;
也属于优雅第四面,是最实际、最实在的礼貌。
干净、安静、优雅还有更多内容。
三碗要求员工保持店内、商品整洁、清洁;
保持个人卫生、仪表整洁;
保持专注、勤奋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
不断学习、提高个人修养,言谈举止优雅得体;
接受职业训练,工作中保持遵守职业礼仪和守则。
小店员们当中开始有人觉得承受不了。
第72章 衣食住行(一)()
远离乾国的内陆某国,反政府武装控制地带,室外。白天。
在远离乾国的某国,战乱不断。
敌对两派交火,殃及平民。
几十个孩子被化学武器伤害,口吐白沫,昏迷不醒。
孩子的父母、亲人忍住不停流泪、咳嗽的折磨,急切地抢救孩子。
揭开孩子的衣服,用清水冲洗孩子的口鼻、身体。
眼睁睁地看着孩子无望生还,孩子的父母不禁嚎啕痛哭。
远离乾国的内陆某国,政府控制区,北部边境,室外。白天。
一队大客车载着大批难民驶向北部边境,准备逃离本国。
突然远处天空出现几架战机。
战机逼近,沿着车队行进方向投下连串炸弹。
战机飞过、远去。
车队被迫停下;火光四起,黑烟滚滚。
几辆客车被炸弹击中。
客车损毁,残肢遍地,血肉模糊,血泊蔓延。
逃亡的人们哭喊声一片。
人们奔跑来互相救助。
一个摄影记者拍下眼前的一幕一幕。
摄影记者终于崩溃,跪倒在一具儿童的尸体边上,扔掉相机,掩面嚎哭。
远离乾国的海洋,通往避难国海岸线的海路,海上,室外。白天。
汹涌的海浪里,一艘载满难民的小船上下颠簸,无力继续前行。
小船倾覆,人们跌入冰冷苦涩的海水中。
大人、小孩都穿着橘红色救生衣,在水里挣扎,等待救援。
大人们拥抱着孩子,鼓励他们勇敢、坚持。
远离乾国的大陆,第三国和避难国边境线上,室外。白天。
两国的边境线上,对侧站着大量边境警察,阻止难民进入国境。
难民通过第三国,欲进入和平、发达的避难国。
强行闯进的人们,遭到警察逮捕。
警察中间还有一些采访摄像的记者。
一个老人怀抱一个三、四岁的男孩,面对警察和镜头,惊慌失措地迂回奔跑。
经过一个女摄影记者身边时,女记者下意识地伸脚阻拦。
老人来不及再次躲闪,被一脚绊飞;老人结结实实摔倒地上。
怀里的孩子也摔了出去,受到惊吓,哇哇大哭。
一个女警察赶过来,难过地抱起孩子,慈爱、同情地安抚他。
与乾国接壤的某大国内陆地带,核电站站址,室外。夜间。
在遥远的另一国,三十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