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有福-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是又能收一次东西的意思了。
顾成礼一下子就欢喜起来:“哎呀这陈家人就是客气,既然这是他们那过世的老爷子的意思,逝者为大,长者为尊,我们也不能硬拦着……”
说着,就要去拿庚帖。
顾孙氏连忙去抢,嘴里道:“他爹!你疯了?”
顾成礼将顾孙氏一推,说道:“你懂什么?一边去!”说着,看着田七姑,满脸堆笑的问:“那,咱家的那些东西……”
田七姑马上说:“陈家说了,见到庚帖就退!”说着,顿了顿,又道:“东西都在我家里头,你若是不放心,现在跟着过去拿也行。”
顾成礼笑得越发欢了:“哪能不放心呢……要不,咱们现在就走?”
顾孙氏气得直哭。
等顾成礼跟着田七姑走了,顾大丫从里屋出来,面无表情的看着顾孙氏,问:“娘,你哭啥?”
顾孙氏越发难受,说道:“哭咱们娘俩一般的命苦。”说着,就要去抱顾大丫。
顾大丫推开顾孙氏,冷冷的道:“谁说我命苦了?”
顾孙氏愣住,看着顾大丫不说话。
顾大丫又道:“二姑都能替自己找到二姑夫,把日子过得比在娘家还舒坦,难道我就不能?”
第162章 布是我闺女亲手织的()
顾大丫被退亲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老宅,大家叹息之余,也都有些替她惋惜。
原本顾刘氏一听到消息,就把手里的东西一放,往村尾去的。但是走到半道上,她又掉头回了家。
大丫头一直和她不亲,她现在上门,没准还会惹得大丫多想。
还是等回头风头过了,再托人去打听打听吧,只是……再要找陈康那样的条件,怕是不容易了。
无论如何,还是等过一段时间再说。
大不了托人往远处说亲,虽然说离得远了,回娘家不方便,可她那个爹那样子,远一些只怕还要好一些,能少很多麻烦。
“老姐子,老姐子……”
顾刘氏想着心事,没注意后头有人叫自己,直到到了自家院子门口,这才听见,连忙回头去看。
一看到来人,心里头就咯噔一声。
不会……也是来退亲的吧?
毕竟他们家里头现在的情况外头人多少都知道一些。
这家境啊,大不如从前了。
谁知道……未来亲家母会不会嫌弃自家这境况,不愿闺女上门来受苦呢。
毕竟,这未来亲家母的娘家,可是和隔壁顾张氏的娘家是一个村的。
也怪老头子,要她说,当初就不该把事情全往自家身上揽,多补了五两银子不说,只怕还会被人传成是书呆子,不晓得银钱珍贵。
毕竟谁会像他那样,别人说几句,就把钱给出去的呢?
这样的事情若是多了,谁家的日子能好过?
这样一想,顾刘氏心里头就忐忑起来,努力堆出个满脸的笑容,往来人方向迎了上去:“大妹子,你咋有空往家来啊?快快快,快进屋里坐。走了这么远,累着了吧?”
来的也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太,看着约莫比顾刘氏小一些,也是满脸的笑,背上还背着个背篓,听着顾刘氏的话,就应道:“还好还好,今儿个太阳不大,走着没那么热,也就不觉得累。”
“那就好,那就好。”来者是客,虽然心中担心,顾刘氏还是热情的将人往院子里迎。
家里头就顾杨氏在,一见到自家婆婆引了小叔子的未来岳母钱张氏进来,就连忙站起来道:“婶子来啦,快进屋坐,我给您倒水去。”
钱张氏笑容满面的点点头,说道:“他二嫂,多谢你了。就白水就行了,白水解渴。”
说着,又扭头向顾刘氏解释:“怕在路上解手,出门的时候没敢喝太多水,有些渴了。”
顾刘氏稍微放下一些心来。
这未来亲家母上门,按理说至少是要冲一碗糖水的,钱张氏抢先就拒绝了,她还怕……幸好只是渴了。毕竟糖水没有白水解渴,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
钱张氏进了屋,把背篓放下。
顾刘氏引着钱张氏坐了,顾杨氏就端了水杯过来。
钱张氏接过水杯一看,见那水黄绿黄绿的,就笑:“他二嫂,你真是太客气了,这还泡了茶呢?这我怎么好意思呢。”
顾杨氏也是满脸的笑,说道:“婶子,这不是茶,就是用刺梨煮的水,我们家里头最近啊,都喝这个。”
“哦,不是茶啊,那我就放心了,要不然你们这么客气,我下次怎么好再上门。”钱张氏笑笑,端了水杯一饮而尽。她这是真渴了。
喝完杯子里的水,钱张氏微微砸吧了一下嘴,笑道:“倒还挺好喝的,有一点点酸,又不是太酸。”
听到钱张氏说下次还要上门,顾刘氏放下心来,若是来退亲的,下次又怎么会上门呢。
当然,顾刘氏也是关心则乱。
谁家退亲会是当娘的亲自来退,还不都是托了媒人来说项。
把心放回肚子之后,顾刘氏放松下来,笑着招呼顾杨氏再帮钱张氏倒杯水,然后又转头看着钱张氏说道:“说起来啊,这些用来煮水的刺梨还是我们家那几个孩子摘回来的呢,他们听着……”顾刘氏顿了顿,问道:“嗯,李家村那个李大夫,大妹子你知道吧?”
钱张氏点了点头。
顾刘氏就接着说道:“孩子们听李大夫说,用这刺梨来煮水,喝了不仅消暑消食,还能防病,孩子们就摘了许多回来,切成片晒了。我们最近啊,都是喝的这个。防没防着病不知道,可这消暑消食倒还是有点效果的。”
钱张氏闻言赞道:“真是些懂事的孩子。”说着顿了顿,又问:“对了,你们家有福和有墨呢?怎么没见着?这是出去玩去了?”
“没有,没有。”说到自家的孙儿孙女,顾刘氏那是又骄傲又满意,张口就说:“孩子们现在啊,懂事得很。都不怎么出去玩了,一有时间,就去坡上找草药啊,蝉蜕啊,半夏啊什么的,收拾好了,拿去卖钱。”
“真是好孩子,这么小就会想办法赚钱,来补贴家用了。不像我们家那两个小子,成天的调皮捣蛋,烦人得很。”话是这么说的,但钱张氏对自家孙儿那也是喜爱得很的,所以嘴里说着自家孙子调皮捣蛋,脸上却笑得见眉不见眼的。
顾刘氏忙道:“大妹子这是哪儿话,你们家大宝小宝啊,长得虎头虎脑的,可爱极了。谁见都觉得欢喜。而且啊,孩子小,调皮一些才好,聪明!再大些就会懂事了。”
谁不爱听别人夸自家的孙儿呢,钱张氏闻言笑得越发欢了。
两位老太太又聊了好一阵子,钱张氏才想起来自己过来的正事,一拍手说道:“瞧我,光顾着说话,把正事儿都给忘了。”
说着,弯腰把背篓里装的裹着包布的东西抱出来,放在桌子上,推到顾刘氏面前,说道:“老姐子,你千万别嫌弃啊,是我那小闺女,想着你们家没种麻,回头衙门里头来收税了,你们还得去布店买布来交税,所以,就让我给你们送两匹麻布来。”
说着,将外面包布打开。
里头果然是两匹麻布。
顾刘氏蹭的一下站起来,有些语无伦次的说道:“这……这怎么好意思……不,我们不能收。大妹子,你的心意我领了,可这……实在是不行……”说着,把麻布往钱张氏的方向推。
钱张氏又把布推回去,说道:“不过是两匹麻布而已,棉布我送不起,两匹麻布我们还是送得起的。麻是自家种的,布是我那小闺女亲手织的,不管钱。”
顾刘氏心中百感交集,怎么会不管钱呢。一匹白(麻)布至少要200文呢。
第163章 阿爷,我们多栽些桑树()
县衙里头下来收税的胥吏比往年下来得晚些,一同带下来的,还有一张推广蚕桑的告示。
就贴在村口那棵大树的树干上。
胥吏们就在大树的树荫下面征税,他们不仅征税,还有人轮流的去大树旁边,给村民门念告示。
念完,还要给大家解释。
原来,县里头来了一位新的县太爷,在得知乐途县没有农户栽桑养蚕,而只能年年以麻布和绢布或者棉布交额外的税收之后,苦治下百姓所苦,特意拨了款,从湖州购进一批桑苗,供乐途县治下百姓栽种,有需要的百姓可以在胥吏处预订桑苗。
待来年,县衙还会购买蚕种回来,供大家养殖。
桑苗钱和蚕种钱衙门都会垫付,等百姓们来年卖了蚕茧,再补给衙门即可。
又说县太爷此举,为的是乐途县百姓的收入,并减少大家每年都要交的,实际上可以不用交的布税。
大齐太祖皇帝时,就规定了,农户家中有田(土)者,每五亩需要种桑、棉、麻各半亩,否则的话,每五亩地要额外缴纳绢或者棉布、麻布各一匹。
然而,来顾家村的胥吏们,每一个人的口水都说干了,也没有人主动去登记预订桑苗。
其实,也怪不得这些老百姓。
棉麻还好,零零散散的,总有人家在种,只是不多而已。
因为虽然种棉麻比种庄稼产出的东西值高,可太伤地力。乐途县土地本就贫瘠,这些把土地看得比什么都贵重的老百姓,宁愿收入少一些,种些粮食,然后交税的时候额外交一些布,也不愿意种这些损伤的地力的东西。
反正真要不亏本就可以了。
至于说种桑树?
谁吃饱了撑的,把好好的地里头拿来种桑树?
种来干嘛?
别说是乐途县了,便是整个同川府甚至是锦州府,都很少有普通老百姓会育蚕、养蚕的。
也就是说,他们种了桑树,就等于是把地白白的抛费了。
傻子才要种桑树呢!
不过,你别说,还真有个傻子,想要种桑树。
而且,还是个名副其实的傻子。当然,这是从前,现在她是不傻了。
现在她可是‘福星转世’。嗯,福星转世这几个字,得打个引号或者问好,至少在那些老百姓的心里头,他们是渐渐的不再相信顾长庚家那个忽然变得不傻了的小孙女是福星转世这件事情了的。
她若是福星转世,为什么他们家里头还接二连三的出事情?
当然,这也有顾长庚特意叮嘱了家里人,让大家不要把有福放的鳝鱼笼子会钻进去很多鳝鱼,放的捕鱼笼子会捕到很多鱼这种事情说出去的原因。
有福其实是来看热闹的,虽然她也说不清楚,为什么今天就非常的想要来看热闹,比去坡上找能卖钱的草药,或者是去池塘里、河沟里下笼子抓鳝鱼还要想。
就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勾她的魂一样。
幸好顾有墨和徐闲都听她的,顾长庚也心疼他们整天在坡上跑着找草药辛苦,都没时间像从前那样出去玩耍了,所以,来交税的时候,就把几个孩子带上了。
刚到村口,听到站在大树树干旁边的胥吏背告示的时候,有福的脑子就嗡嗡嗡的,整个人都有些不听使唤,直愣愣的就往那大树底下走去,有墨本来是拉着她的,见状刚想把她往回拉,结果就被她一下子甩开了。
有墨整个人都呆了。
不是因为被有福甩了手,而是有福这会儿的力气大得有些吓人。
有墨本能的想要喊,但是想到阿爷从前说过的事情,他又放弃了自己的打算,只是紧紧的跟着有福,在她身边护着。
徐闲觉得奇怪,不过还没等他问出口,有墨就道:“妹妹一定是没见过这么多大人围在一起,而且,醒过来之后她还没见过衙门里的人,这恐怕是好奇了。”
说着,仿佛真有这么回事一样,又宠溺的看着有福笑,嘴里说道:“没想到,妹妹也会有这种好奇的时候,还爱看热闹,早知道三哥哥就应该让四叔或者阿爷带着我们去赶集玩的。”
说起来,徐闲到了顾家村之后,还一次都没去赶过集,闻言也好奇得很,加上有墨难得这样和颜悦色的和他说话,他心中又有些惊喜,所以有墨的话音一落,就问:“集市好玩吗?远不远?”
有墨怕徐闲发现有福的异样,耐着性子说道:“好玩,热闹着呢,没有镇上远。我以前跟着我阿爹去过,吃了早饭出门,买了东西回来,到家还不到晌午。”
……
……
有福这会儿,虽然看上去只是听那胥吏念公告听得有些呆了,可实际上脑子里头却是乱成了一锅粥。
具体有多乱呢?
大概,就是有许多人在她面前,拉起巨大的、画了许多图像的画布,不停的在她脑子里跑来跑去。她有一种感觉,那些图像似乎是在像她诉说一些故事。但,恼人的是。哪怕并不清楚那些图像上具体是想要说什么故事,可有福却能看得出来,那些图像上画的,并不是同一个故事。
因为画中人长得不一样,穿的不一样,连头发都不一样。
但她明明感觉得出来,那就是同一个人!
她一会儿觉得,有一些图像,似乎在什么地方见过?一会儿又觉得,好像每一个图像她都曾经见过?
只是,不管怎么努力,都没办法把那些图像梳理串联出来,就好像……好像是缺了很多很关键的东西一样。
除了那些画像之外,她的脑子里还有许多乱七八糟、五颜六色的光点和光线在忽明忽暗的闪烁着。又有不知道从何处传来的,咚咚咚、啪啪啪、梆梆梆、嘀嘀嘀等乱七八糟的声音。
……
最后的最后,画面终于定格在孟婆婆坟前那两棵长势极好的油桑上面。光点和光线都渐次隐退,最后变成了一条白花花、胖乎乎的虫子,爬在油光水滑的桑叶上面,在吃那些桑叶。嘈杂纷乱的声音也渐渐远去,最后变成了虫子吃叶子的沙沙声。
似醒非醒之间,有福突兀的高喊:“阿爷!我们多栽些桑树吧!”
周围的村民们哄的一声大笑起来。
几个胥吏眼前一亮,猛的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
第164章 有福这是中邪了?()
喊完那句话,有福就清醒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