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八零之不做圣母 >

第86章

重生八零之不做圣母-第86章

小说: 重生八零之不做圣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国,咱们今年在哪过年哪?”叶听芳心里不得劲,总想着要去膈应一下徐招娣母女。“这毕竟是咱们结婚后的第一个年,暖暖也在,是不是应该去跟老人磕个头?”

    余建国想说不用,他不乐意去那边看脸色,他爹妈也不一定愿意接受他们磕头,可看着叶听芳一脸诚恳,也觉得她说的话有些道理。

    “我就是怕你会受委屈。”

第127章() 
叶听芳倒不觉得自己会受委屈,反正她就是去膈应一下徐招娣母女,走下过场而已。

    再说了她这也没错不是,新媳妇过年总要跟公婆拜个年的吧,还有她这结婚老两口可是一点表示也没有的,大过年的去拜年,改口费总要给一下。

    至于余喜龄那里,不管她承不承认,她就是她们兄妹三个的后妈,徐招娣还在的呢,她要求她们喊她一声“姨”总不过分的,余喜龄她们不乐意喊也没事,过年的时候人多,也让大家看看徐招娣怎么教的孩子。

    叶听芳收拾好东西,叫叶暖暖跟着一起,一家三口慢悠悠地往新屋那里去。

    她们到的时候,余喜龄家堂屋里坐了不少邻舍,大多姓余,都是本家亲戚,而且都是年轻一辈的余姓人,见到她们来,脸上是止不住的惊讶。

    叶听芳柔弱地微笑,向大家解释着,“今天头回在老余家过年,想着怎么也要给公婆磕个头拜个年,这个是我闺女,她也老大不小了,要懂点事了,也来给爷爷奶奶磕个头,只是公婆也不和我们住一起,所以就来了。”

    这话倒是没错,大家伙一时也不知道要怎么接,更没办法反驳,给老人磕头这是孝顺,只是再看看站在一边脸色有些苍白的徐招娣,总觉得有些怪怪的。

    气氛有些尴尬,立马就有人主动起身告辞。

    族里这些同姓其实随着小辈长成,关系都渐渐淡了下来,今天能聚这么多人在一起,主要也是因为余喜龄渐渐发达起来,大家想着把关系维护好,以后也能多条路子,他们年轻归年轻,但也不是全然不懂人情事故,这种时候真没几个人想留下来看热闹。

    没两分钟,堂屋里的人就哗啦啦走空,叶听芳也不介意,这些人留不留对她也没什么影响,她看向徐招娣,这才发现徐招娣并没有看她,而是在看余喜龄。

    余喜龄从她曾经住过的那间房里拿出两个稻草编的蒲团,往堂屋中间一放,“磕吧。”

    她们这儿,就算平时不信神佛,过年这些天都是要祭祖的,余奶奶早早就给祖先排位上了供奉点了香,神龛下面就是八仙桌,余爷爷余奶奶正好分坐两侧,都不用特意请他们二老入座。

    “”叶听芳有些反应不及,还是余建国拉了她一下,夫妻两个才跪到蒲团上。

    徐招娣从开始待客起,就是站在余奶奶身边,这会叶听芳和余建国要磕头,她下意识地就想回避,没想到余喜龄微微一笑,抬手按在她肩膀上,“妈,别动,这是他们欠你的。”

    叶听芳这才面色难看起来,她为难地看向余爷爷余奶奶,可余爷爷目光复杂却板着脸没有开口,余奶奶也只默默避开她的目光,竟然没有一个人出声反对的。

    跪都跪了,这头是磕还是不磕?

    余爷爷看了眼余喜龄,再看了眼满脸焦虑的徐招娣,心里微叹一口气,只怪他当时心软,伤到了孩子的心,再看一眼迟迟不磕的叶听芳夫妻,余爷爷双手撑膝,看样子是要准备起身。

    要是当没有磕头这回事,糊弄过去也就算了,她既然点了出来,人也来了,要是这头不磕下去,总觉得她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似的,眼看着余爷爷要走,叶听芳也顾不得什么徐招娣了。

    她身形微微一颤,咬着牙,委委屈屈地拉着余建国,规规矩矩给坐在上首的余爷爷余奶奶磕了头,顺便还有一个徐招娣。

    磕完头叶听芳脑子还嗡嗡地有些转不过弯来,屋里人的视线一下子又停到叶暖暖身上,这时候徐招娣已经走开了,叶暖暖别扭了一下,忍着心里的不情愿,学给叶听芳的样子,给余爷爷余奶奶磕了个头。

    她现在还记得那时候在余家被冤枉偷钱的事,当时这两个老的也没怎么护着她,现在她还要给他们磕头,叶暖暖心里有些不大痛快,倒是比以前有长进了些,脸上并没有太表现出来。

    她们磕头的时候,余二婶听着动静从灶屋那里跑了过来,站到徐招娣身边一边擦手一边围观,“这是干什么?真跑来磕头拜年了?我怎么瞅着她不安好心似的。”

    徐招娣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目光直直地看着余建国,没有回余二婶的话。

    “磕完了,还有事吗?”余喜龄让余喜山把蒲团收进去,冷着脸问她们,见没人回话,嘴角微微勾了勾,“俗话说‘债不过年’明天就初一了,余主任是不是要把债清一下?”

    到了年底,余建国见着她不躲着走,居然还敢往家里凑,余喜龄都不知道要说他什么好,本来还想着安安静静地过个年,可他们既然不想让人安生,那自己也别想安生了。

    余建国脸色一变,他早就把欠余喜龄钱的事情抛之脑后,哪里会想到余喜龄会在这里等着他。

    “那个饭店已经落到你的手里,还还什么钱。”叶听芳想起这遭心里也有气,当初她们是从余喜龄那里拿了钱没错,可是那钱转眼就都投到饭店里去,余建国这些天跑了镇上好多趟,都是你推我我推你,现在也只收到一部分钱款,亏的本都还没回呢。

    余喜龄不讲道德,转眼就盘下那店,也不知道她们的店做不下去,有没有她从中动手脚来着,不然怎么余喜龄一开,那店就红火起来,要说里头没有鬼,叶听芳是无论如何也不相信的。

    这种事余喜龄也不同她分辨,直接拿出欠条,上百白纸黑字,还有余建国盖得清清楚楚的手指印,“余主任要是想赖账,那咱们就法院见。”

    叶听芳三人趾高气昂地来,灰溜溜地回去,钱自然是没还的,饭店垮掉,余建国欠的可不止是余喜龄的钱,他的工资再加从乡镇府讨回来的钱,先是还有开饭店里欠别人的货款,再就是家里办年货,还给了余二婶一部分房钱,哪里还有钱还余喜龄的。

    余建国心里也有些忐忑,今天是余爷爷开口,余喜龄才把欠条收起来,暂时不提这事,但他心里真怕余喜龄去他上班的单位闹,或者是真上法院。

    这个死丫头到底有多轴他是知道的,她是一点也不把他这个当爹的放在眼里,要真去告他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没管余建国这个年过得是个什么滋味,余喜龄安安稳稳地过了个年,好好地在家里休息了几天,初五一早除了余爷爷余奶奶要留在家里过十五,余喜龄和余二叔一家又回了县城。

    留下余喜华跟徐招娣准备豆腐坊开张,余喜龄兄妹和余二叔父子一起,特意请余爱党一起,坐车到省城去买拖拉机,现在买拖拉机不像前几年,有钱买不到不说还得大队开证明,只要有钱就能买得到。

    县农机站就有卖拖拉机的地方,进去一个大院坪,里面停了十来辆暂新的手扶拖拉机,车头上绑着大红花。

    余爱党开了十几年的拖拉机,光听声音就能知道拖拉机的柴油机是好还是坏,拖拉机买回去后,反正是余喜荣开,就由着他跟余爱党去挑,余喜龄注意到这里头还有打米机卖。

    村里没有打米的地方,大家都是拖着谷去镇上的粮站打,偶尔也会有人拉着平板车拖着拉米机到各乡镇打米,余喜龄觉得,家里再买一台打米机也不错,到时候不管是放在家里,还是由余喜荣拉着到处跑,都行。

    拖拉机总比平板车竞争力要大,余二叔看到打米机时也有想法,不过摸了摸荷包,又熄了心思。

    “这个是改进版的,比以前旧式的机器要好用,打出来的米更干净完整,我给你试一把米看看。”余二叔还在纠结的时候,余喜龄已经进去看机器了,负责销售的男青年立马给余喜龄试机器,“你看这个出口有两个,前头这个碎米直接就下来了,后头的都是圆米,还有这个糠,也分粗糠和细糠”

    余喜龄仔细看过,老机器要打三、四遍才能把米打干净,但这个机器一遍就能打得差不多,就价格比老机器要贵上一千来块钱。

    回去的时候,是余爱党负责开车,余喜荣在旁边学着,拖拉机好上手,余喜荣其实已经学着在农机站的大院坪里开了一遍,只是公路坑洼不敢让他来开。

    司机座后头是余喜龄他们叔侄三个,后面的车头里就是那台余喜龄看中的打米机,余二叔也没多纠结,想着大不了房子明年再砌,咬牙还是对半分,把打米机也买了下来。

    一路上余爱党都在夸余二叔胆子大有魄力,却不知道余二叔心里惶惶,根本不知道回去要怎么跟媳妇交待,他可是把带来的钱花得一分不剩,还跟余喜龄借了八百。

    倒是余喜荣一路上脸上的笑都没停过,哪怕回家后她妈揪着他的耳朵,说至少三年内挣的钱都得原封不动地往她手里交,也高兴得没边。

    余老,二家里买了拖拉机,在村里可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还买了台崭新的打米机。

    余二叔家堂屋小,又是泥地不平整,打米机直接放到了余喜龄的新房那边,平时就由余奶奶看着,村里人来了,就收几块钱的打米钱,隔段时间,再由余喜荣开着拖拉机去外面跑一跑。

    当天打米机拖回来,村里就有好几户人家担着谷去打米,粮站打米也要收钱,路程还远,还是在余爷爷这里打更方便,村里人都夸赞余爷爷一家是做了大好事。

    至于拖拉机那就更不得了,还没出十五,就有好些人家上门,跟余喜荣约日子,请他给他们拖砖拖沙子,余爱党那台早就约满的时间,原本村里人还愁不知道去哪里找车找人呢,余家买了拖拉机,正好是雪中送炭。

    余二叔到底不放心余喜荣一个人,父子俩暂时留在村里搞运输,每天一大早拖拉机突突突地走,到了晚上八九点才又突突突地回。

    叶听芳每天听着突突突的声,简直闹心得快要发疯。

第128章() 
出了十五,学校就要开学了,刚开学就流传着各式各样的小道消息,都是关于学校撤掉并到一中去的,不过校方一直没有给出准确的说法,这消息也只是私底下传传。

    余喜龄倒是知道学校会撤,就是不知道具体的时间,她记得上辈子,叶暖暖转学到县城的时候,这个中学已经没有了,家属区依旧是学校老师住着,校园一直荒废着,直到很多年后,依然是荒废着的。

    学校并到一中是好事,师资力量就要强上不少,本来县城就不算大,光初中就有两个校区,有些资源浪费,教育局那边说要并校,说了好几年了,听说去年过年才正式确定下来。

    叶暖暖听到消息后,面上端着班花的架子,心里其实兴奋极了,并到一中后,她就跟魏敢一个学校了,到时候就能随时去找他,不像现在寒假他回了京城,上学也只有周末偶尔能见上一面。

    相反,余喜龄更希望能在她毕业后再换校区,现在的学校离租处很近,慢慢走过来也就二十分钟的距离,但搬到一中那边,骑单车也得快半个小时。

    她还惦记着班主任答应她的,初二参加升学考试的事,万一换了校区,班主任也换了怎么办,到时还能不能让她考,这都是未知数。

    “喜龄,周末我要和许峥去省城买结婚用品,你跟我一块儿去。”余喜华最终还是决定要嫁给许峥。

    以许峥现在的级别,勉强能够上随军的条件,但是分不到太好的家属房,两人商量后,决定让余喜华在老家等两年,等许峥把部队那边安排好,再随军,到时候许奶奶跟着一块儿过去。

    考虑到许大姑一家的情绪,两人准备先领证,等要去随军的时候,再办洒席,这一次就两家人坐在一起吃个饭,不过结婚要置办的东西,在领证前还是在办齐全。

    想到张大芸在坐牢,一时半会出不来,再加上余喜龄的豆腐坊暂时还离不了余喜华,余二婶也没有太过反对。

    比余喜华更早结婚的是杨应龙,过年的时候,杨应龙提着礼去了趟余二叔家,最后黯然归家,回去后很快就在杨应龙母亲的安排下进行了相亲,然后速度极快地在初六那天办了喜酒。

    酒席是在三喜食铺办的,办酒那天余喜龄也去吃了酒随了份子,新娘子五官端正,是个勤快和善的姑娘,周楠说她挺好相处,杨欢似乎也十分喜欢这个嫂子,杨应龙脸上虽然看不出太多喜气,但看新娘子的目光也是温柔的。

    席间,杨应龙问起余喜华,从余喜龄口中得知余喜华不久后也要跟许峥领证结婚后,他也只是目光怔愣了两秒,灌了一口酒,便托余喜龄转达祝福。

    感情的问题,外人没法插手,也无从劝起,余喜龄能做的,也只有封个大红包,送上白老偕老的祝福而已。

    周末没有什么事,余喜龄想了想就同意了,结婚要买的东西多,她去帮忙拿东西,顺便把余喜山也一块儿捎上。

    余喜华处对象到现在,真正两个人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到了商场后,和他们约好时间后,余喜龄兄妹两个十分体贴地开溜。

    “喜龄,喜山!”魏敢陪着魏姑父在看正装,正百无聊赖地四处看呢,一眼就看到对面童装店里挑小书包的余喜龄兄妹。

    余喜安下半年才上学前班,老早就缠着余喜龄想要书包了。

    现在童装店比起后世来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大量的童装堆积在一起,非常难在里头挑出合心意的来,余喜龄逛了一圈,偌大一个商场,卖童装的只有三家店面,商场里的服装以男装为主,大部分店铺都是男女装混卖,品牌店倒是也有,但不多。

    魏敢见到她们,立马跟魏姑父招呼一声,便往余喜龄她们那里跑了过去。

    一个寒假不见,魏敢好像又长高了不少,脸上神采飞扬,看来家里的问题解决,这个年过得很好。

    “走,喜龄你眼光好,帮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