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我家王妃可倾国 >

第6章

我家王妃可倾国-第6章

小说: 我家王妃可倾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吃了晚饭后,王大叔带着柱子一起过来了。客气了几句后,沈清如拿出下午画好的图纸,递给了他,问道:“王大叔,你看,这个能打吗?”

    王大叔拿着图纸仔细的看了一会了,惊讶的道:“这。。。。。。这是?”

    沈清如道:“这是学步车,专门给学走路的婴儿做的,可以防摔倒,你看怎么样?”

    王大叔激动道:“好,很好。这个做出来,一定会很受欢迎的。”

    沈清如道:“那到时候卖了银子我们三七分,我三你七。”

    王大叔直摆手:“这可不行,这太多了。我什么也不要。”

    沈清如劝道:“这有什么不行,我只是出个点子,力气活都需要你们来做,我还觉得拿三成多了呢。”

    王大叔只是摇头,柱子搞清了情况,也是不同意:“这不能,我们一家已经受了很多恩惠了,这钱,我们一分能不能要。”

    沈清如无奈,好说歹说,终于让他们同意了三七分,不过他们只肯拿三成,七成的大头还是让沈清如占了。

    沈清如无奈之余,也是很感慨,不管哪个朝代,像王大叔一家子这么淳朴的人,还是很少见的。虽然清贫了些,却过的踏实坦荡。

    谈妥之后,王大叔和柱子就回去埋头造车。中间遇到了几次问题,沈清如都一一耐心的做了解答。六天后,在三人的努力下,这个时代的第一辆婴儿学步车终于问世。

    小小的篱笆院里,众人围着小巧的学步车啧啧称奇。

    柳婶有些不敢置信:“这东西这能让小孩自己学走路?”

    柱子媳妇应道:“可不是吗,刚看到时我也不敢相信。你看。”说着就把怀里胖乎乎的狗子放进了车里,给他寄好带子。狗子已经是第二回坐了。车子刚做好,他就光荣的成了第一位实验员。

    现在已经能熟门熟路的带着小车子溜圈,不时咿咿呀呀的叫两句。虎头虎脑的样子把众人都逗笑了。

    柱子媳妇叹道:“真不知道沈妹子的脑袋是什么做的,有这么多新奇的点子。”

    一句话说的众人都是赞同无比,都快把沈清如给夸晕了。就连兰姨也是一脸原来小姐这么厉害的表情,把沈清如弄得哭笑不得。“王大叔,这要是开始做的话,一辆需要几天?”

    王大叔道:“一个人的话需要五天,两个人两天左右。”

    沈清如点了点头。这车不算精致,胜在新奇,她打算一辆卖五两银子。两人两天,除去成本和工钱,利润也不是很多。要是能量产就好了。不过她现在一没人手,二无销路,还是一步一步来吧。

    “那以后就由你和柱子哥来坐车。至于卖。。。。。。”

    柳婶接道:“让我们来吧。这些天我们去卖糕点,已经有了不少客源,很多都是富裕人家,应该可以卖出去。”

    沈清如这边也没什么其它选择:“那就要辛苦你们了。那从我的分红里拿出两成,算是报酬。”

    柳婶自然是不肯要,不过沈清如也是很坚持。她也不是小气的人,柳婶一家出了力,就该得到自己的那一份。再说了,她早就把柳婶一家当成了亲人朋友,不想日后因为金钱的事情伤感情。

    两人都很坚持,最后取了个对折,每卖出一件,拿一成的报酬。

    就这么,沈清如的账本上又多了一项收入。

    收好了账本,沈清如点了点小包子的鼻子:“臭小子,看在我这么辛苦的帮你攒老婆本的份上,你以后可不能有了媳妇就忘了娘。”小包子被她戳的痒,只抱着她的手指咯咯的笑。

    兰姨看着她们母子温馨的场面,再一次庆幸自己当初做的决定。当初答应离开京城,实在是无奈之举。没想到,在清水村的这些日子,反而是在夫人去世后,难得的幸福时光。什么该死的王爷王府,都让他见鬼去吧。

    此时,边关。马背上一身战甲气势逼人的男人忽然打了个阿嚏。同行的青衫男子嘲笑道:“估计是你府里的那些人在念叨你呢,怎么,还不准备回去?”

    “不急,等这边事情办完的。”

    “啧啧,真是冷漠啊。”

第13章 常槐花() 
学步车的生意异常顺利,众人每天都面带笑意,喜气洋洋。

    这天中午,从县里回来的柳婶难得有些踌躇的找到了沈清如。

    “柳婶,有什么事吗?”沈清如见她似乎不好开口,主动招呼道。

    柳婶顿了下,才道:“是有件事想拜托沈妹子。”

    沈清如道:“柳婶你说,只要能做到的,我一定帮。”

    柳婶脸色一喜:“我娘家有个兄长,日子过的艰难,我想求妹子,让他跟着王大叔学做车,好歹能填饱肚子。”

    沈清如恍然:“我记得娶的还是常大哥的姐姐?”相处多日,柳婶一家的情况沈清如也大致了解。

    柳婶点头:“是的。就是他们。”

    沈清如笑道:“这是好事啊。我还嫌人手不够呢。柳婶你这么一脸郑重的,我还以为是什么事呢。”

    “哎,哎,”柳婶应了两声,也觉得自己的行为好笑:“那我这就让常山去把人接来。”

    柳家所在的村子还要更偏僻些,山路难走,常山去了大半个时辰,才把人带来。

    除了常槐花夫妇,还有他们的两个孩子。大的叫柳树,和常山同一年出生的,也十六岁。老二柳七,小一岁,满十五。

    四人身上的衣服都打满了补丁,没有行李,就两个包裹。乍一看,像是逃难的。

    常槐花四十上下,虽然岁月和长期操劳在她脸上留下了痕迹,但是依然能看出年轻时的清秀。

    说实话,沈清如还是很佩服她的。能在张氏掌家的情况下,把常大壮拉扯大,又毅然换亲,为弟弟娶了个好妻子。这份坚韧和魄力真的很难得。

    常槐花已经从常山的口中知道了事情的经过,此时看到篱笆院中的两间土房,心中酸涩,抹着泪对柳婶道:“这样也好。这些年苦了你了,以后可以好好过自己的日子了。”

    柳婶也是眼圈通红,自从嫁进常家,便很少回去,她的两个弟弟,一个入赘去了临县,一个外出闯荡,至今未归。如今就剩下了哥哥一家,也是不甚唏嘘。

    常大壮和柳义两人见到自家媳妇伤心,都是嘴笨的人,不知怎么安慰,干着急。

    关键时刻还得靠兰姨:“都别站门口了,先进屋。”

    柳婶发现人还被自己拦在门外呢,忙把人迎进去。

    这个时候才想起,自己家就两间破屋子,这么风风火火的把人接过来了,住哪里?

    柳义知道后,憨厚一笑,道:“不碍事,我们在院子里搭个棚子就行。”

    柳七也道:“以前跟着爹打猎,山洞也睡过。”柳家的这两兄弟倒是和常家的很像,都是哥哥寡言,弟弟活泼。

    沈清如和柳婶面面相觑,正为难,得了消息过来的柱子道:“可以先住我们家,家里正好有两间空房子,收拾一下就能住人了。”

    柳婶迟疑:“这会不会太麻烦了?”

    柱子咧了咧嘴:“麻烦啥,住一起还方便哩。”

    柳家人自然没有异议。晚上,柳婶烧了一桌好菜,常大壮去镇上打了两壶酒,又请了柱子一家,小院子里摆了两张桌子,男人一桌,女人一起,热闹又温馨。

    一顿饭吃到了月上柳梢,众人才意犹未尽的散了去。

    就连小包子似乎也被这欢乐的气氛感染,手舞足蹈的,一点睡意都没有。

    兰姨拿着拨浪鼓逗他,又替他紧了紧衣服,天气渐冷,这会都有了些寒意。凉风从裂开的墙壁中钻了进来。“这房子怕是不能过冬,还是要盖两间新的才成。”

    沈清如正在算账,听了这话,想了想,道:“我打算在县里租个店铺和院子,过几天就去看看。”

    兰姨一惊:“去县里?”

    沈清如道:“是啊,我算了下,这些天卖糕点和车子攒的钱,已经有二百两了。先租个一两年,肯定是够的。”缓了口气,又道:“清水村虽好,到底有些不方便,看病买东西,以后纪儿上学,还是县里好些。”

    兰姨还是有些犹豫:“我担心……”

    沈清如叹了口气,正色道:“兰姨,我知道你担心什么。可是,这件事,不是我们想躲就能躲的。如果那些人真想找我们,不论是县里还是村里,都是一样的。”

    兰姨挣扎许久,才狠下心道:“就按小姐说的办吧。反正小姐在哪我在哪。就是拼了命我也会护小姐和纪哥儿的安全。”

    沈清如望着小包子,目光柔和,这个世界上唯一真正和她有着血缘关系的孩子。坚定道:“不管日后如何,我一定会护好你们的。”

    兰姨似是没有想到她会这么说,怔住了:“小姐……”

    沈清如粲然一笑:“再说了,当初孰是孰非尚不好说,咱们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再不让人欺负了就是。”

    兰姨重重“嗯”了一声。“就该如此。”

    第二天,柳家父子三人就跟着王大叔学坐车。常槐花也在柳婶那帮忙。

    沈清如选了个日子,坐上牛车,第一次走出了清水村。

    柳婶知道了她的打算,很是支持。这几天一直让常水留意着,自己也到处跟人打听。倒是真打听到了个地方。

    西街有家书斋,店主年纪大了,打算卖出去。位置不好不坏,地方也大。就是沈清如这次的目标。

    不过听说店家是想要盘出去,短租也不知会不会同意。

    到了县里,天色还早,沈清如帮着柳婶卖了一会糕点,估摸着书斋开门了,才由常水带着去。

    一路过去,果然人流渐少,不过在能接受的范围之内。书斋正对着一座小桥,布置的很是雅致。

    沈清如越看越满意,说明来意后,就有伙计去后院请了位老者出来。

    老者六十左右,身子骨很硬朗。穿着长衫,很有文人气质。听完沈清如的话,遗憾的表示自己只想售卖,不想出租。

    这间店铺实在是太合心意,沈清如不想轻易放弃,正想办法,忽然看见正厅挂着一幅画和告示,道:“这上面所说,当真?”

第14章 店铺() 
老者讶异的看了她一眼,点了点头:“当真。”又加了一句:“已经挂了半月有余,尚无人能作出。”

    沈清如道:“若是我作出来了,可以不要钱,只租房吗?”原来告示上说,只要有人能为这幅画提一首应景的诗,就能赢得一百两的银子。

    老者沉思片刻:“若真能作出,可以谈。不过这诗必须要和画中意境契合才行。”

    沈清如自信一笑,胸有成竹的走到桌边,提笔飞快的写下了几行字。“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老者先看到她的字迹,嘴角一抽,以为是被戏弄了。实在是字写的太难看了,但看清楚了之后,不由大叫一声:“好。”

    画中所作正是一人独钓的场景。之前也有不少人来提诗,老者却都觉得不满意。唯有这一首,让她不由拍案叫好。

    “老朽惭愧,想不到姑娘居然如此高才。”

    沈清如一脸谦虚:“哪里哪里,过奖了。”反正这个世界和原来的诸多不同,文化上没有交集,也就不怕穿帮了。

    老者欣赏了一会,道:“我这里还有一幅画,若是姑娘能帮我再提首诗,这店铺我就租给你了。”

    沈清如满口答应。

    第二幅画的是落日江景,上面已经提了一首诗,比较一般,大概老者也不是很满意。

    沈清如想了想,很自觉的写在了空白的宣纸上。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老者看完前半句就是眼前一亮,待看完后半句,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想起之前沈清如所说,道:“这店铺就租给姑娘了,租金么,五十两一年,如何?”

    这店铺着实够大,后面还有两间屋子,可以住人,这个价格,算是友情价了。

    沈清如笑道:“那就谢谢老先生了。”

    两人正准备立字据,老者忽然道:“我还有个二进的院子,就在后面,隔了一条街,姑娘要一起租么?三十两一年。”

    沈清如没想到还有这个意外之喜,忙道:“要的。”

    “不过我只能先租一年,可以吗?”沈清如无奈,老者的价格已经很低了,可她手里实在没几个钱,还要装修养包子,大方不起来。

    老者善意一笑:“当然可以。”两人立好了字据,沈清如付了钱。又道了声谢。才开心的和常水往回走。

    店铺里,方才沈清如提诗时,也吸引了几位客人围观,这会儿还有人在两幅画前驻足。角落里,一位锦衣华服的男子好奇的看着沈清如离去的背影:“一人独钓一江秋。有意思。”

    两人回到糕点摊,报告了喜讯,正好糕点也卖的差不多。柳婶索性收了摊,准备回家。沈清如第一次进县里,本打算逛逛,想到过几天就要搬来,又记挂了小包子。便也一起回去了。

    到了家,众人一听这么顺利,也是异常高兴。正张罗着收拾东西。就听到外面吹锣打鼓的。

    沈清如好奇:“这是谁家办喜事?”

    柱子媳妇看了一眼柳婶,打趣道:“还能是谁,常家的那位秀才爷呗。”常子铭还没考上秀才呢,张氏就到处吹嘘了,她们老常家出了一位秀才老爷。

    沈清如更加不解:“不是说明年么,怎么又改现在了?”搬出来后,她就很少关心常家那边了。这一阵子又忙着生意,就更没注意。常家那些人听说柳婶开始卖糕点,倒是来过几次,不过都被柳婶和兰姨拦下了。沈清如一次也没见着。

    至于常子铭的婚事,分家后就开始张罗了,张氏还得意的到处炫耀了几天,后来突然没声了。传出消息说,要等常子铭明年考了秀才,喜上加喜。没想到,今天就办喜事了。

    柳婶冷笑道:“还不是为了点银子。二弟妹这不是有了身孕,不乐意花那么多钱下聘,撺掇着二弟闹分家分钱呢。我那婆婆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