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商女攻略 >

第95章

重生商女攻略-第95章

小说: 重生商女攻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青蕊只好站起来,背对着元殷书,将药碗放到桌上。

    她不能说话,连一句安慰的话都说不出来。总不能让他伤成这样,还拿个纸笔写字给他看吧。

    这是她第一次因为自己不能说话而感到这么难过,眼泪慢慢的掉下来,她不想让他看到,一直到走出房间,都没有回过头。

    “少爷,人家好心好意来看您,你何苦又……”

    哭成那个样子走出来,肯定是少爷说了什么难听的话,嗯,一定是的。

    元殷书把头从枕头里抬起来,阴森森的开口,“我说过什么……”

    “噗通。”

    三元一秒也没有迟疑,立刻跪下,少爷说过不让任何人进来探视。连自家老爷都被少爷赶了回去,他却放了叶青蕊进来。

    “别人不懂,你也不懂吗?我不是……她的良人。”

    元殷书几乎是咬牙切齿的说出这句话,让三元呆立当场。

    他“啪啪啪”给了自己好几个耳光,掌掌到肉,光听着声音就让人觉得皮紧。

    “滚。”

    元殷书是忍着痛说完这几句话的,他身上的伤口痛的他不断抽搐,仿佛正在被火烧,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

    好在药效慢慢上来,里头有着安宁养神的成份,让他很快睡着,不再继续受疼痛的折磨。

    叶青蕊在路上收拾好自己的情绪,回到家把青哥招到自己身边,让他暂时留在家中,先不要回书院。

    叶青之以为姐姐是因为不能说话之故,所以需要他在旁边照顾,十分欣然的答应下来。能帮到姐姐,才是他最开心的事。

    可实际上,叶青蕊只是担心京城的局势,万一有个什么变化,青哥在身边她的安排才能灵活些。

    “虽然不去书院,但读书的事可不能停,还要帮姐姐一个忙,教白芷认字。”

    叶青蕊写下这句话,这是她之前就想做的一件事,她一直想等有段时间不那么忙了,结果就是她一直没有空闲的时候。

    如今她不方便了,却发现这件事如果早点干了,她现在的生活就会容易许多。

    不能再偷懒了,叶青蕊决定,每天早上抽出半个时辰,写一篇大字让叶青之教给她读音,然后她自己找时间去练习。

    白芷一听,当时就跪下谢恩。心里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小姐都愿意教她识字了,肯定不会换了她。

    被放出来的人,陆续交出罚银和粮食,按理会是个漫长的养伤期。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灵上,大家都受到了重创。

    可结果却不是这样,几家人为了家主之位,为了财产,几乎乱成了一团。内乱的同时,又掺杂着和其他士绅之间并不怎么友好的互动。

    叶青蕊看到结果,只能苦笑,果然和她想的一模一样。

    周怀山不就是害怕当地的士绅和北方的大皇子有什么联系吗,所以拼了命的想削弱士绅们的力量,让他们无暇顾忌可能发生的事。

    什么不让士绅借着灾情发财,根本就是他为了制造矛盾故意而为之的。

    元殷书一定是说服他,有更好的削弱他们力量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整个樊城士绅之间的内斗。

    当初囤积粮食的可不仅仅是涉案的五六家,至少超过半数的士绅直接参加,剩下的小半数,也多少有些银子投在里头。

    难道策划绑架周怀山的事,其他人都没有参加,是这几家单独决定实施的?想想也不可能,利益共享,自然也要风险共担。

    可最后倒霉又死人又赔钱的,只是这几家而已。他们会放过那些明明参加了,却全身而退的人家吗?

    答案是当然不会。

    但士绅们也明白,这属于一个大范围内的内部矛盾,万万不可再捅到衙门里头。

    所以樊城最近的主流由两条线构成,一条就是争夺家主之位,另一条就是与外头得了利益却没损失的人家谈条件。

    本来这些人可以抵死不认帐,因为知情人都死了嘛。可好巧不巧,还有一个知情人,也是参与的人没死。

    那就是个就是元老爷,明明参加了,周怀山还是从他们家失踪的。最后却因为周怀山想不起来自己怎么离开元家的,再加上生了个好儿子的关系,全须全尾的回来了。

    有了这个人证,这些人想赖也赖不掉。

    总之,樊城很快陷入一种诡异的热闹中,天天有纷争天天有人闹事,可一旦衙门介入,马上又哥俩好的称兄道弟,只说是家务事闹得过了些。

    元殷书点了这把火,任着火越烧越大,自己却借着养伤,闭门不出,谁也不见。

第212章 内忧() 
北方燃起了战火,外族人入侵,北方是大周和外族人的一道屏障,小仗年年有,大仗三五年一回。

    不光朝廷,就是这边的百姓也习惯了,最多商人受些损失,因为战时戒严封路,商人来往不便,自然赚的少了。

    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几乎不受影响,听到这个消息最多“哦”一声,又开始埋头干自己的事去了。

    只有极少数人咬牙大骂,比如将军就差点将桌子给捶碎了。皇上下诏,大皇子不得不应诏,否则就有谋反的嫌疑。只有一种情况除外,就是战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谁也不敢在战时硬逼着大皇子上京,万一让外族人讨到了便宜,逼大皇子上京的人岂不是成了千古罪人。

    所以,人人都心知肚明,早不打晚不打,皇上让你回京就打起来了。但这话,谁也不敢当着众人的面说出来,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呢。

    大皇子写了奏折,因为战时无法奉诏入京,皇上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我们派出去的人的确发现有不少人从北地潜进樊城,不过,最近樊城的局面太乱,他们自顾不暇,恐怕要落个空了。还是少爷好算计,老朽自愧不如。”

    师爷很开心,有什么比少爷的成长更重要,这一招玩的实在高明。

    周怀山苦笑,明明是元殷书的手段高明,给他提了一个不容拒绝的提议。而且能提出这个提议,也说明,他看明白了很多东西。

    “粮食都入仓了吧。”

    周怀山随口问了一句,见师爷点头,又让他经常派人去外头走一走,算算今年秋收到底要短缺多少。

    这话他说的很有底气,因为手里有粮,他根本不愁。

    叶青蕊开始加固大门和围墙的高度,并且在围墙上扎进倒悬的铁钉,囤积的粮食和各种生活用品也要亲自看过才放心。

    她的前世生活在和平年代,从未经历过战乱,比起一脸不在乎的当地人,她的内心更加惶恐不安。因为战争伴随着的,无一不是秩序的破坏,人性的堕落还有暴力和血腥。

    她暗叹一声,压下心里的惧意,她要去商行送一送大管事。

    随着马上要秋收,大管事也带着诸多的人开始了新的一轮在奔波的生涯。头一年的布局,在外地谈妥的棉田,安插的织女,能不能起到效果,或是起多大的效果,就要看今年了。

    因为是第一年,大管事不放心这些散落在外头的管事,他们中有许多都是第一回干这些事。所以带了些熟手,去帮他们在当地扎下根来,然后可以正常的运作。

    大管事这一走几乎就是半年,樊城两个当家的,一个伤着一个哑着,他也放心不下,可大当家却面授机宜,逼着他离开。

    叶青蕊到商行,好在能当上管事和帐房的人,基本都是识字的,和她交流虽然麻烦一点,也基本无碍。

    大管事交待了好多事,叶青蕊一一记下,最后听到他叹了一句,“大当家那边,还请二当家多多担待,这段时间他实在不方便出面。”

    叶青蕊点头,送走大队人马的商队,商行几乎是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她和往常一下,上午在商行看帐本,处理一些日常的事务。下午就去郊外的庄子上看看棉花的收成,目前来看,减产是肯定的,端看减多少了。

    五谷的看法是乐观一点,减三成,悲观一点,减四成。听的叶青蕊是心疼不已,一年的心血少了好几成,谁不心疼。

    “我们庄子上算好的,有些人家更惨。特别是今年第一回种棉花的,听说天天去张家闹事呢。”

    “不是跟张家解了约吗?”

    五谷识字,虽不通文采,但是认得字,对于种田的农民来说已经很了不起了。

    说起来这事也是好笑,张家和一些农民签了约种棉花,却因为纺车的解密,而让张家也经历了轰轰烈烈的解约。

    结果里头有很多人第一回种植棉花,张家又没人懂怎么种,不象之前叶青蕊都是派了人下到地头手把手去教。

    再加上今天的旱情和蝗灾,这一叠加,有些人损失惨重。

    当初是张家让他们种棉花的,现在不管解约没解约的都去了张家,嚷着让他们赔。

    叶青蕊闷声笑的肩膀直抖,又接着写下,”活该。“

    可不就是活该,真是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半点不差。

    等回去时,叶青蕊让马车绕了路从张家门口经过。看到张家门外围坐着一圈衣衫褴褛的人,看样子不像农民,马车夫却是知道的,低声告诉坐在车里的人,这些都是城里的小混混,还有一些乞丐。

    白芷下车给了几个铜板,马上就打听清楚了,跟张家签过约的农民来过几趟讨要说法,还险些将张家人给打了。

    张家人坚持合同已经解除了,跟他们无关,但架不住他们经常来骚扰,最后只好招了些小混混坐在这里,农民再来,便让这些混混将他们赶走。

    但张家最大的灾难并不在这一块,而是来自樊城的士绅。

    张家两位老爷面如死灰跪在元老爷的书房里,希望元老爷能保住他们一命。

    其实,风老并没有那么傻,底细都不问清楚便去绑人。他是让张家的人给陵州一位官吏写信,问过周怀山的背景。

    这位官吏出于张家,早前也得过张家两位老爷的资助,虽然后来因为放火一事让族里的人背了黑锅和族里决裂,但与这位官吏的私交其实一直还保持着。

    此人官位并不高,但因为位置特殊,对于每位官员的背景家世了如指掌。

    风老是得到张家两位老爷的保证,说周怀山在朝中绝无靠山,他们才敢动手。

    结果却是……

    “我们迟迟得不到回信,想到族弟就是这么一个慢腾腾的性子,做事又随性,他觉得不重要的事没准就不会回应。

    加上他们为了挽回之前的损失,囤积了大量的粮食,为了快点出手,这才大着胆子回了风老。结果却害死了二十几条人命,加上上百人受到牵连。

    这些人一放出来,头一个不放过的就是他们张家。

第213章 恶化() 
元老爷不屑的看了他们一眼,心想自己一家关在牢里,他们连面都露过,怕是希望他死在里头吧。

    还有过堂的时候,大儿子表示愿意代父受过,次子本来也想上前,却被张家姑娘偷偷拉住,还当他看不见呢。

    人就是这样,越讨厌一个人就越讨厌,以往顺眼的也成了不顺眼。不顺眼的就更要命了。

    想到为了张家和大儿子闹的父子生分,他就觉得是自己有生之年,办的最愚蠢的一件事。若不是大儿子不计前嫌挽救了一家人的性命,又帮他扛下这二十下的杖刑。

    元家就算不家破人亡,也会沦落到和其他人家一样,破产消灾。

    他脸上的表情越冷,张家两位老爷的脸色就越不安。

    就在这个时候,书房外传来一阵骚动,元老爷有些不悦,自己说了有要事不许打扰,怎么还这般吵闹。

    很快就是元殷华的声音在外头响了起来,“父亲,父亲……”

    元老爷不得已开了门,元殷华进门一脸兴奋的说道:“您要当祖父了,郎中刚走,说是二个月了。”

    元殷华一副幸福的快要傻掉的表情,父亲和岳父还有二舅都在这里,就象母亲和妻子说的,他们听了一定很高兴。

    两位张老爷当然高兴,暗道女儿争气,这个时候怀上了元家的头个金孙,就是再不喜欢,也不能不拉他们一把。

    元老爷高兴归高兴,但看了一圈屋里其他人的脸色,心又慢慢沉了下来。这个孩子来的真不是时候,报喜的时间也挑的不是时候。

    不早不晚,他们这头来求自己了,那头就有怀孕的喜事报过来。

    这个家,还是他的家吗?他开始有了一种深深的独孤感和失落感,无法言表。

    “行了,都是个大人了,还这般毛毛燥燥,不知道我们在谈正事,不许打扰吗?”

    元老爷终究还是说了他一句。

    元殷华却满不在乎,还有什么比元家后继有人更重要的。

    儿子一走,元老爷便垮了脸,却也不再端着架子晾着他们。

    直接问道:“你们想怎么解决。”

    有了外孙,他们的底气比刚才可足多了,兄弟俩对视一眼,暗自把标准拨高了一点。以前是打算把粮食全赔出去,现在是想着留下一半,只赔一半出去。

    元老爷一听,直接摇头道:“这种条件让我怎么去谈,没人能接受。你们也别以为有个孙子便能把元家绑在你们的船上,我有两个儿子都还年轻,孙子我等的起。”

    元殷书在家听到汇报,他现在还不能平卧,伤却好了大半。差役到底是手下留情,皮外伤看着吓人,却没伤到骨头。

    “他们还想留着钱,也不想想有没有命花。”

    三元得意的做着总结,一边小心翼翼的看着大少爷,“您真的不露面?”

    因为养伤,元殷书拒绝了任何人的探望一直到现在。

    按理说,目前谁最有资格去调解整个樊城士绅之间的矛盾,非元殷书莫属。他从头到尾没参与过倒卖粮食的事,又与周怀山交好,能让周怀山改变主意放出他们的也是他。

    但他却将大好笼络的机会推掉了,好像真的伤的很重一样,拒绝见所有人。

    “对外说的我的伤口化脓,需要静养。”

    然后小心翼翼的翻了个身,身下垫着丝棉,一点也不咯人。躺下来明显感觉到伤口受到压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