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案疑云-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星期就是元旦了,元旦要放三天的假期,放完三天的假期之后,又肯定是回来工作的,而张启东却说自己不在警局里,这让李民觉得有些奇怪。
可能是因为在张启东这儿听了一天的案件,听多了就不自觉也开始分析推理起来了。刚刚放完元旦,能开什么大会,所以应该是张启东自己有私事儿,所以才不能来警局。故此,李民问出了声。
张启东没想到李民会有此一问,愣了一下,而后笑了笑,说:“还不是因为这几年当上局长了以后,就光顾着埋头报案,把童童给忽视了。下周不是就元旦了嘛。元旦休息三天,刚刚好休息到礼拜一,我把今年没用过的年假拿出来,再休个四天,连上之后的双休日,一共能休九天呢。我打算带孩子到她一直都想去的x市的迪士尼乐园玩儿。”
原来是这样。李民了然地点了点头,说:“是应该这样。其实,我也有个女儿,不过年纪应该比你的女儿小一些,不过也上小学了。因为工作的关系,很少能抽出时间来陪她。小丫头很懂事,从来都没有在我面前抱怨过,我也是看了她的作文,才知道她心里很希望能和我一起出去玩儿。”
李民很少去参加自己女儿的家长会,那次他偶然去参加了,结果家长会结束之后,老师把李民叫住了,让他留下来,说是有些关于李民女儿的情况要和他说一下。
一开始,李民还以为是自己的女儿在学校里犯什么错误了,就有些紧张。没想到老师却把李民女儿的作文本拿了出来,递给他看。
李民从老师的手里接过了女儿的作文本,细细地看了起来。其中一篇作文,写出了女儿所有的心声。那篇作文的题目,叫做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是一个记者。他很厉害,我经常能够在报纸上看到爸爸的名字。爸爸很忙,每天都要忙到很晚才能回家。有一次,爸爸没有加班,他陪着我睡觉,但是一个故事才讲了一半,就有电话打来,说要让爸爸上报社去,好像是哪里出事儿了。爸爸当时就穿上外套,还有鞋子出去了。
“我不怪爸爸。因为我同桌许许的爸爸是医生,他说他爸爸也是一样的,经常很晚回家,有的时候医院里面来病人了,就要又到医院里去。所以我不怪爸爸,因为大家的爸爸都是这样的。
“我希望爸爸能够抽出时间来陪着我出去玩。前年过年的时候,爸爸在外地,没有回家过年,他和我说,等我生日了,就陪着我到外面去玩儿。可是前年我生日的时候,爸爸没有回来。爸爸说等下一年再陪我。可是去年我生日的时候,爸爸好像把这件事情给忘记了。他只是给我买好了蛋糕和礼物,但没有回家陪我。所以我希望,今年生日的时候,爸爸能够回家陪我”
后面还写了什么,李民已经记不清了,但是这三段话,李民却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他心里对女儿的愧疚,一辈子都填不平。
这个世界上,像李民,张启东那样无奈的人还有很多。他们不陪着孩子,不照顾家庭,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在乎,或者说是他们不负责任,而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无可奈何。他们的职业,注定了他们要缺席自己孩子的成长,注定了他们没有办法成为世俗眼中的好爸爸。
张启东听了李民的话后,叹了口气,拍了拍他的肩,说:“我相信,孩子们长大了以后,一定能理解我们的。她们现在还小,可能没办法理解,但是等她们懂事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不过我们做家长的,也要尽可能地多陪陪她们。”
李民点了点头,说:“这是当然了。我知道的。时间也不早了,收工了。今天辛苦你了,张局长。”
张启东摆了摆手,说:“没事儿的。你也辛苦了,采访了一天了,晚饭也没吃呢,这样吧,一会儿一块儿去吃个晚饭吧。”
李民想了想,说:“那也行吧。”
说完,李民就开始收拾东西。他把三角架,摄像头,还要录音笔都收了起来,放到了包里,想了想,说:“张局长,反正明天我还要来对您继续做专访,这些器材要不就先不带回去了,就放在这儿,也省得带来带去的麻烦。”
张启东点了点头,说:“可以啊。你就放在这儿吧。办公室里随便找个角落放着就好了,反正也不会有人来拿的。”
李民点了点头,说:“行。”说完,李民就提着他的那个大包,拎到了角落里。
做完了这些之后,李民和张启东两个人就一前一后离开了办公室。
警局外面的灯已经全都暗下来了。警员们都已经下班回家去了,张启东和李民两个人离开了警局,前者顺手将警局的大门给锁上了。
警局对面的那家粥铺还没有关门,因为已经很晚了,所以没什么人,张启东和李民两个人没排队,径直走进了店里,找了个位置坐下了。
“老板,一碗骨头粥。”说着,张启东偏头看向了坐在他对面的李民,“你呢?你要喝什么?”
“和你一样吧。我不挑的。”李民伸手,从一旁的筷笼里取出了两双筷子,还要两个调羹,一个递给了张启东。
张启东点了点头,说:“那行吧。老板,两碗骨头粥,再来一笼小笼吧。免费的小酱瓜和小咸菜也来一碟吧。”
老板笑了笑,说:“行了,知道了。请好儿吧您。”说完,老板就拉开了蓝底白花的门帘布,走进了后厨,开始给张启东和李民把粥加热。
过了会儿,李民和张启东点的粥和小笼就好了,老板帮两人端上了桌,还依照之前张启东说过的话,送了一碟小酱瓜和小咸菜,说:“喏,这是你们点的。都上齐了,慢慢吃吧。”说完,老板就端着盘子,转身走了。
第100章 促膝长谈()
李民低头喝了口粥,才喝了一口,就立刻满意地点了点头,说:“这粥很香啊!味道真的不错。”
张启东笑了笑,说:“那当然了。这家店开了这么多年了,在咱们市,也可以说是小有名气的,那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人家的实力都摆在这儿呢。”
李民点了点头,又咬了口小笼,发出了啧啧赞叹声。吃着吃着,李民忽然抬头,问张启东:“张局长,我问你一个问题。”
张启东正一心一意地喝着自己碗里的粥,冷不丁听到这句话,就抬起了头,说:“怎么了?”
“你以后,会考虑换工作吗?或者换个部门?说得直白一点儿,毕竟你现在是局长了,和以前不一样了,要换到轻松点儿的岗位,对你来说,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吗。到时候就能陪伴家人,一家人开开心心的过日子,这样不好吗?”李民问他。
这个问题,横亘在李民的心里很久了。
李民的心里很矛盾。一方面,他想要换一份工作,让自己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多陪陪家人,陪陪孩子。趁着李民的女儿现在年纪还小,就多陪陪她,不缺席她的成长,让她能够快快乐乐,无忧无虑地长大,长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小公主。
可是另一方面,李民又舍不得现在手头上的工作。
之前因为聚光灯报社的关系,导致民众和媒体之间的信任直线下滑,媒体届元气大伤。甚至有一段时间,民众不相信媒体,以及记者说的,刊登出来的任何一句话。
尽管这几年,在以李民所在的报社为首的媒体不懈努力,终于把和民众间的信任关系从冰点稍稍拉回来了一些,但依旧是不复从前。
有句老话说的好,叫做破镜重圆,意思是只要心连着心,打定主意要从头开始,就算是已经破碎了的镜子,也可以圆回来。
但是圆回来以后的镜子,真的能够做到像从前那样天衣无缝吗?不可能的。
就算是最后圆回来了,粘回来了,也依然有裂缝和痕迹在的。不可能真的再像当初那样完好无损。市民们即使又对媒体们重拾信心,但这一份信任,也是无比脆弱的。稍稍有什么打击,就能将这份信任击碎。
所以李民不敢,他不敢冒任何的风险,因为他不想这么多人辛辛苦苦的成果,又毁于一旦。
李民打从刚毕业,进入这个行业开始,就想要当一个好记者。他和陈继明一样,也想要献出毕生为追求真相而努力奋斗。而这些年,他也的确这么做了。
但是现在的他,和刚毕业的时候的他不一样了。他的身后有家人,有老婆孩子。他有了羁绊。
因为李民有了羁绊,所以他不可能再像年轻时候那样横冲直撞,肆无忌惮。他也不可能没日没夜地不顾家,只为了能够为他的当事人讨回来一个说法。
他开始变得束手束脚,没办法再像从前一样。
李民也想过,要不干脆换一份工作得了,反正这份工作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薪酬不高,又累人,每天没日没夜的这么干,很多时候到最后不仅连一句谢谢都没捞着,还要被人家怀疑新闻的真假。这样的日子实在是太累了。
如果换一份工作,李民就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家人,陪伴老婆孩子。他可以遵守自己的承诺,陪着自己的女儿去海洋馆,陪她去外面玩儿,他还可以次次都出席她的家长会,让“爸爸”这个词汇,不再只出现在作文本上,只有两个冰冷的字眼。
如果换工作的话,说不定工资也会上去,到时候,家里的日子也能好过很多。自己这些年因为忙工作的关系,已经很多年都没有给老婆过过结婚纪念日了,今年的结婚纪念日,说不定还能两个人到外面去玩儿一趟。
可是,如果真的换工作了,说真心话,李民舍不得。他舍不得离开这个他奋斗了几乎小半辈子的岗位,也怕万一他走了,尽管陈继明还在,但他还是怕会有人来将媒体行业再一次弄得乌烟瘴气。总是自己在比较放心的。
媒体行业就像是李民的孩子一样,他放不下。
李民从陈继明的口中,加上今天一天的交流,他觉得,张启东和他应该是一类人。张启东也有一个女儿,并且因为他和前妻离婚了的关系,他的女儿更需要他,更离不开他,可他作为一个警察,并且是警察局局长,肯定比李民还要忙,还要抽不出时间陪伴女儿。李民知道,自己的苦恼,张启东一定也有,所以他就想要问问,看看张启东到底是怎么想的,顺便通过他的回答,看能不能给自己一些灵感之类的。
张启东听了李民的话后,就冲着他使了个眼色,示意他看向身后忙碌的老板。李民听他的话看了眼,然后又不明所以地看回了张启东,说:“怎么了?”
“这个老板,在这里待了大半辈子了。你看,虽然平时店里的生意很好,但是从始至终,就只有老板一个人,又当老板,又当厨师,又当收银员,又当洗碗工的。”张启东说。
李民还是没明白,这和自己问张启东的问题之间又有什么关联呢?
张启东看他不明白,就继续解释:“这个老板的粥和好吃面包坊一样,都是代代相承下来的手艺。这家店的老板也有一个孩子,因为要看着粥铺的关系,所以老板和他女儿接触的时间并不多,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很亲厚。我常常会来他们家喝粥,所以我知道,他的女儿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还有了自己的孩子。但是她很少会过来,到店里来。这是因为她总觉得店里并不是她家,她没有那种归属感。和爸爸之间也没有那种亲近,来了也觉得自己就像是个外人似的,还不如经常来店里的老客有亲切感,觉得自己还不如不来,就真的不来了。”
张启东说到这儿,觉得嘴巴有些干,就喝了口水,润润嗓子,然后接着对李民说:“这家店的老板虽然和他女儿关系不怎么样,但是你知道吗,就因为有他的存在,让多少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这家粥铺是全年无休的,而且每天很早开门,很晚关门。也因此,粥铺里会聚集各种各样的人群。其中,就包括了一些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
这家粥铺卖的价格很良心。要是点海鲜粥之类的,那当然不可避免地会贵一些,可要是点最普通的什么鸡丝粥,山药百合粥,骨头粥之类的,那就很便宜了。
粥铺的老板之所以那么做,是因为每天都会有一群拿着最低薪资的人来粥铺吃饭。他们通常都是附近工地搬砖的,或者是附近餐馆的服务员,下班晚,忙活完,收拾好,就已经快半夜了。累了一整天,也没怎么好好儿地吃过一顿,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到粥铺里来。
粥铺价格不贵,而且味道很好。大家聚在一起说说话,嘻嘻哈哈的,就能够卸下一整天的疲惫和烦恼。
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通常都是全年无休的。过年的时候,街上的店铺都关得七七八八了,就是有些没关的,那价格也一定很贵,因为春节要涨价,此时不赚钱,什么时候赚钱。
但是这家粥铺的老板就会一直开着,并且不关门,不打烊,不涨价。粥铺里有一台很旧很旧的大屁股电视机,过年的时候,那些回不了家的,或者是没买着票的,或者是不给放假的,都会聚到粥铺里头来。
一大屋子的人喝着粥,看着电视,热热闹闹的,恍惚间还以为是在家里过年一样,很有氛围。很热闹,也很暖心。
正是因为这家粥铺的存在,让市里的很多人,都感受到了温暖。这种正能量还会传播,生生不息。
“李民啊,我想告诉你的是,这个世界上,有得必有失。你得到了一些东西,或者说,你在追求一些东西的同时,你也一定会失去另一些东西。但这并不可怕。这个世界上像我们这样,没办法享受家庭的幸福,没办法陪伴家人的人还有很多,但是我们不能只关注自己,我们应该多想想因为我们这样的举动以及做法,整个社会因此变好了多少。”
李民听了张启东的这一席话,低下头不说话了。
的确,就像张启东说的那样,有得必有失,这个世界是很公平的,没有那么好的事情的,什么好处都让你一个人占了去。想开点儿,想通点儿,把利弊权衡权衡,看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