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黄庭仙道 >

第43章

黄庭仙道-第43章

小说: 黄庭仙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莫闲一边疯狂地挥舞着宝剑,一边在偷偷观察其中纹理,看似无规则的乱砍乱劈之间,实质上根本没有乱劈。

    陡然之间,一剑光华大盛,剑以一种玄妙的轨迹运动,轰的一声响亮,空间出现一个裂口,莫闲一步就踏出,身体一晃就出了这个空间。

    在觉远的手上,陡然间,一道剑气从掌中出现,觉远大叫一声,手掌上一道血口,莫闲已经出现在外面。

67。 诅咒事,颠倒梦想皆虚幻() 
莫闲一出现在外面,也不客气,一道剑光直射觉远。【 】

    觉远没有料到莫闲会突破他的鬼国,一时手脚大乱,蹬蹬的连着向后退去,后背快靠着院墙,手中滴着血,用力一敲木鱼,梆的一声,莫闲顿感空气一滞。

    再看觉远,已经到了墙后,好像墙不存在一样。

    莫闲一剑落空,面前已是院墙,他可没有觉远那种视墙为无物的本领,心中也好奇,墙对他来说,一剑就可以摧毁。

    但他没有这么干,摧毁墙容易,时间上难免会迟上一些,这个时间,足够对方反击,对方的功行在其上。

    何况,莫闲的诅咒还在发作之中,虽然暂时给他压了下去,但要分心镇压它,时间不能持久。

    然而,就在莫闲一愣的时间,一件佛宝诸天鉴已打到,鉴上五方佛坐镇,这五方佛是由高僧的舍利所化,伴随着阵阵梵音,天花乱坠的异象,当时就将四周封锁,中间一道鉴光,冲着莫闲就照了下来。

    莫闲浑身好像比捆住一样,他一声暴喝,身体陡然化入剑光之中,掉转头,向外急冲。

    五方佛各执手印,齐齐的向莫闲的后心印出,莫闲的剑光虽能坚固,但五方佛何等威力,正中莫闲的后心。

    幸亏莫闲的剑光护体,将大部分力道泄去,莫闲还是眼前一黑,心口发甜,一步之下,缩地成寸,人已经在半里之外。

    此时,轰的一声爆响,莫闲来不及向身后看,脚下又一步,消失在街头。

    那堵墙轰然倒地,虽然觉远以虚实转换来变换墙体,但佛宝威力巨大,不是他所控制,他脸色刹白,几乎站不住。

    他长吁了一口气,想不到莫闲这么难缠,明明自己的功行在他之上,最后还是运用佛宝,才将此人驱走,他是阎罗殿的大敌。

    莫闲一路狂奔,强忍着恶心,对抗着诅咒,诅咒这次发作,他是动了杀机,谁知杀机一动,诅咒立刻发作,这么说来,杀机轻易动不得。

    好不容易,诅咒发作过去了,臂膀之上,刺青罗刹眼睛又一次闭了起来。

    莫闲这才松了一口气,他这一放松,身上的伤势立刻发作,他眼前一黑,还没有来得及取出丹药,人已经昏了过去。

    他朦胧中感到口渴,不自觉地呻。吟出来:“水…水!”

    有人扶起他,一碗水放在他的唇边,他不太清醒,喝了两口水,睁开迷惘的眼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光光的脑袋。

    他一惊,本能地一缩。

    “施主,不用动,老衲没有恶意。”一个苍老的声音传入过来,莫闲这才看清楚,自己躺在床上,喂自己水的,是一个小沙弥,而苍老的声音却是一位老和尚,身上僧衣打着补丁,笑眯眯地看着自己,再望望周围,一切显得简陋。

    他明白了,自己被和尚救了,有点哭笑不得,自己是被和尚打伤,又被和尚救了,难道自己这么有和尚缘。

    “谢谢大师救了我,莫闲多谢了。”莫闲在床上想起身,小沙弥按住了他。

    “不用谢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施主身中罗刹索命咒,是怎么一回事?”老和尚问道。

    莫闲一下子惊了起来,他表面上不动声色,但在内心却已在提防:“请问大师法号?”

    老和尚眼中精光一闪,看出莫闲一瞬间身体微微一僵,笑道:“老衲德林,添为半山寺的住持,半山寺是一座小寺,为禅家寺院,当然,属于禅净双修,你放心,你身中罗刹索命咒,此诅咒为我佛家所忌,应该是阎罗殿所下手。”

    德林禅师看了出来,为了使莫闲放心,故意说这么多话,把情况说清楚,德林禅师年老成精,当然看得出莫闲的提防。

    莫闲心中稍稍放心,他不会因为德林的话就完全放下戒心,他不做杀手很久了,但杀手的习惯还保留着。

    他微微一笑,说:“大师,我是遇仙宗的弟子,在日前遇到阎罗殿的人,向我出手,结果为我所杀,但他在临死,用生命为祭,给我下了诅咒,师傅教我用太上清净咒,压住诅咒,在昨晚我又遇到一个阎罗殿的人,在战斗中,诅咒发作,我落荒而逃,却为大师所救。”

    莫闲说的基本是事实,不过,他没有说广济寺的事情,莫闲还是有戒心。

    “原来如此,道家太上清静咒是对诅咒有压制作用,不过并不是专门针对诅咒。”德林笑了。

    莫闲心中一动,问道:“佛家有什么方法,可以根除此咒?”

    “没有,有什么咒语有这么大的作用?”德林笑着说,“唯有真实认识到佛理,做到明心见性,诅咒自然就会不解而解。”

    “怎么做到?”

    “人都有执念,执着于实有,不知真空的妙有,以虚幻为真实,我且问你,汝身归你否?”

    “我的身体当然归我,禅师不要诳我。”莫闲笑了。

    “既然身体归你,那么你身中诅咒,诅咒归不归你?”

    “诅咒当然不归我!”

    “既然诅咒不归你,怎么会对你产生影响?”

    “那么说,诅咒应该归我了?”

    “诅咒既然归你,你应该能控制它,你能控制它吗?”

    莫闲一下子给绕住,诅咒归谁?它又在自己身体中,说归自己也不错,但又不受自己控制,说不归自己也不错,到底为什么?

    莫闲一下子彻底乱了,德林并没有催他,而是在一旁微笑的看着他,莫闲思考了很久,开口说道:“那么,我的身体不属于我。”

    “身体为四大假合,因缘生而聚,诅咒也不过是因缘,所以观身是空,身有百般变化,与己性何关!”德林说道。

    莫闲陷入沉思,德林笑了:“其理人可思,之实不需思索,当即省悟,方见其妙无穷。”

    莫闲苦笑说:“道理上我也能明白,但实际上,我根本做不到,身与心俱悟,实在太难。”

    德林笑着说:“不要着急,慢慢来。”

    “怎能不着急,我诅咒在身。”莫闲说。

    “你赶时间,我不赶时间,想想看,人都不由自主想到未来,可是只活在当下。”

    莫闲摇摇头:“禅师,你也许能做到,但我做不到。”

    “难道我有三只眼睛,四张嘴,我不是与你一样,都是两只手,一个嘴巴一个鼻子,你也能做到。”

    莫闲被德林的话逗乐了,不仅放松下来,觉得这个老和尚很纯真,旁边小沙弥合什说:“师傅,到了念经时间。”

    莫闲一听说,觉得不好意思,便说:“禅师,不好意思,耽误了你们念经修行时间,不要因为我,你们生活被打乱。”

    “是啊,你有此念此心,正上符合佛理,佛在生活中,不要以为高深。”德林眼前一亮,意味深长地说到。

    莫闲一笑,转换了话题:“小师傅,你们念什么经?”他对小沙弥说。

    “我们念心经,念金刚经,还念愣严经等,心经最短,施主你中了诅咒,心生恐怖,可以念念心经。”小沙弥给出一个建议。

    “心经,它讲了些什么?”

    “心经是观自在菩萨,也就是通常人们据说的观音菩萨深入定中的一部经典。”

    “你有心经吗?能给我看看吗?”莫闲心中一动,说道。

    “可以,这本经书就给你,我们多得很,这经是我抄的。”小沙弥说道。

    莫闲接过经书,见上面写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字很工整,像刀削的一样,莫闲在书法上没有造诣,但他看得出,字虽嫌稚嫩,但肯定是用心抄的。

    他翻开了书,书上写着: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经文并不长,好在莫闲前一阶段和道宣他们在一起,对佛教的专用术语听得多了,经文中出现的名词,如般若波罗蜜多等,并不能难倒莫闲。

    当莫闲看到“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时,他心中恍然,自己在梦中为罗刹所困,不正是颠倒梦想,自己以太上清净咒镇压颠倒梦想,却不知道,堵不如疏,如果自己做到心无挂碍,就无恐怖事,则可远离颠倒梦想。

    莫闲默默地背诵着《心经》,把其中道理深入到内心,他也知道,光会背诵心经不行,要真真切切领悟其中真意,才有可能驱逐梦中的罗刹。

    罗刹索命咒是怎样作用于自身的,莫闲现在还不清楚,他隐隐觉得要从根本上断绝诅咒,不是光凭咒语之类,也不是以一种方法,而是从根源上入手,解除一切诅咒,正如心经中所说,度一切苦厄。

    他进入梦中,罗刹又开始出现,莫闲心中流淌着心经的经文,他敏锐的发现,罗刹一现,好像有诸多念头,在它的侵蚀下,一个个罗刹恶鬼开始形成,在以往,莫闲以太上清净咒直接镇压下去。

    但是此时,他都视若不见,好像一切都是假的,思想自然清静,一个个罗刹恶鬼开始变淡,他还是视若不见,不一会,只剩下孤零零的罗刹一个。

68。 道佛异,悟起击竹醍醐醒() 
莫闲难得睡一个好觉,他一翻身,以蛰龙法入睡。【 】

    他的臂膀之上那个刺青,却黯淡了一点,这是他首次如此,一切都悄悄的发生,莫闲在睡梦中,并没有发现这一点。

    等他醒来后,他发觉精神特别好,也难怪,近来他睡眠都不好,幸亏他是一名修士,要是凡人,早就崩溃了。

    他下了床,他的伤势也好了几分,这还是他没有运用丹药的情况下,他取出丹药,吞下一颗。

    一股热力迅速由丹田起,冲到伤处,伤处被热流熨得很舒服。

    莫闲出了房门,这是一间客房,位于东厢,房子不大,也很简陋,院子里几杆修竹,二株古树,另外就是菜田了,这里在后殿之后。

    半山寺并不大,背靠着一座小山,是在半山腰上一处小寺,此时午课已结束,莫闲看见德林禅师带着弟子们在种菜。

    “你起来了!”德林禅师一身灰色粗布短褂,肩上搭着一条汗巾,揩了一把汗,面色慈祥的说。

    “大师,你是住持,居然下地劳作。”

    “我有手有脚,当然应该劳作,禅宗讲究,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再说,劳作一下,也能活泛身体,施主,你多虑了。”德林微微一笑。

    “世间修行人都向大师一样,就没有门派之别,也无纷争了。”莫闲长叹说道。

    “人还是本分点好,修行之人,更应该如此,平常心是道,往往修行的人,忘记了这一点,纷争之事由此产生,失去了修行的本心。”

    “大师之言,真是金玉良言,如果世人均如此,天下将变成佛国净土。”

    “佛国净土,只在人的心中,一念善,地狱成天堂,一念恶,天堂翻成地狱,施主能睡个好觉,不正印证了这一点。”

    莫闲心中一怔,旋即明白,叹道:“大师这才是真的修行人,佛法无边,我以前不相信,今日见大师不展神通,不施法术,却能化解诅咒,我信了。”

    “诅咒我并不能化解,唯有你能化解,不要将老僧说得了不起,老僧也是茫茫众生中的一员。”德林说道,隐隐有指点之意。

    莫闲恍然,但心中还是有疑问:“大师的意思是?”

    “你认为佛法是什么?”德林问道。

    莫闲一下子僵住,他真的没有想这个问题,好像不言而喻,但当德林问出这个问题,却发现不知如何回答。

    “佛法,一切事物的生灭,决定于因缘,离开因缘,别无宇宙万有。宇宙间的自然,社会,个人身心的生灭,都是待缘而生、待缘而灭的。因缘生灭是构成一切法生灭的基本元素,一句话,佛法者,宇宙万有生灭的现象和规律,所以说佛法无边,而不是佛的法力神通广大,神通广大不过是其一方面而已,说白了,不过洞察生灭是因缘假合。”德林的一番话,完全不同于莫闲以前的认知。

    这种说法和莫闲在《道德经》中所领悟的差不多,但还是有区别,道是宇宙的本原,它生成了宇宙,但它又无所不在,甚至《庄子》中说:道在屎溺。

    佛法以因缘为切入点,更注重自身,区别佛与众生的,就看他是否能懂得和掌握以缘生缘灭的原则来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如果能达到这点,就是佛,反之,就是众生。

    因此,佛法不是求人,而是求自己。佛法是心地法门,唯有心能转业。佛法不从外求,佛法从内心求——自心性中求,有求必应。佛法称为内学,其原理就是《华严经》说的: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佛法从自身出发,视世间为虚幻,都是不真实的,一切不过是业力流转,从而囊括宇宙中的一切。

    而道却不同,它的基础是大道,一切由道生,道是非人格化的,宇宙由道生,而道又蕴藏在宇宙万物之中,故道家所追求,与道合真。

    所以说,道与佛根本不同,但随着道佛的合流,道教逐渐吸收了佛教一些观点,追溯而去,从虚无到真空妙有,而佛家也在吸收道家一些想法,佛教之中,唯有小乘是最基本的,大乘多少都发展了佛法。

    密宗更是吸收外道,多讲真言和手印,故此又称为真言宗和金刚乘,而不少佛家宗派,认为它是外道。

    莫闲对道家理论可谓遍览群书,在藏经楼中的一段时间,渐渐形成了他的观点,相对来说,对佛家的东西就明显不足。

    今日听德林禅师这一说,恍然有悟,身既是假合,心也应该是假合,如果身心俱空,那么诅咒会是什么?

    它不过是阎罗殿中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