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华夏新史-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如何是好?”一向捞钱讲价从不手软的徐杰也有些不好意思了。
“我只想告诉一下徐先生,念在大家同文同种的面子上,还望大人尽力而为。”彭海丰说完扭头离开了电报局。
“我如何与彭先生联系?”望着快走出大门的彭海丰徐杰喊道。
“我与徐大人的距离不会过2公里的。”彭海丰回头诡异的一笑说道。
“开什么玩笑。”徐杰小声嘀咕道,随后去拍他的电报了。
一个时辰后,徐杰一行已经乘坐致远离开港口。就在徐杰给张佩纶等人聊自己刚才与彭海丰见面的细节的时候,突然桅杆上的瞭望手喊道:“大人,后面有一条船在跟着我们。桅杆挂着的旗上还写着一个字。”
“什么人,写的什么字?”邓世昌jing惕的问道。
“好像是彭字。”一名水勇说道。
“这n太土豪了吧。”徐杰愣了半响,才一边擦汗一边小声说道。
“什么情况。”张佩纶和邓世昌问道。
“昨天找我的那个人他们跟上来了。”徐杰指着不远处的轮船说道……。
第一百章 就这么定了!!()
看着眼前的两份电报,李鸿章急的直挠头皮。一份是徐杰的电报,一份是薛福成的电报,上面两人对派出兵船支援南洋都是抱着支持的态度,但是徐杰电报中附件中张佩纶的电文确实极其反对,生怕此次行动会造成北洋舰队的损失或者是引起什么大的纠纷。
“这报酬当真是相当的丰厚啊。”再看了一下彭海丰加的内容,李鸿章不由的咂咂嘴说道。老实说,对荷兰,老李是不怕的。毕竟这个小国实力确实不咋滴。跟何况这报酬至少是北洋一年的经费啊。200万两银子,什么概念??和徐杰这种人相处久了,老李的思维也在慢慢变化,权衡利弊,只要有利就去做!
不过呢,老李还是不放心,有些事情还需要找专业人士参谋一下,至于什么样的专业人士,自然不是总督府中那些类似张幼樵这样的文案参谋。而是北洋舰队的丁汝昌,琅威理,刘步蟾等人。毕竟,只要能打赢就是没事。于是4天后,丁汝昌等人就被叫到了直隶总督府!
因为琅威理这样的外人在场,所以老李自然不能把电文的内容全盘托出,所以只是说要去南洋巡航顺便去抚侨。
“最近荷属印度尼西亚的局势很不稳啊。怕是荷兰当局将对华爱国人不利。这次薛大人和济世提出的巡航南洋的计划,很是诡异啊。”丁汝昌问道。
“你就不能少说两句?”李鸿章颇为郁闷,心里暗暗嘀咕道。
“这荷兰人要对大清海外华侨不利,正是我北洋水师用武之地,怎么能退缩呢?”琅威理颇有些奇怪的问道。在他看来,海外护侨对英国舰队来说是经常干的事,是英国舰队的义务。更何况,面对的对手是荷兰这样的软腿虾啊。
“那要是因为这件事起了冲突那该如何是好?”老李皱皱眉问道,他实在没想到,在丁汝昌和刘步蟾都还没表态的情况下,琅威理会如此积极。
“那就开战,一个国家的舰队无法保护国家的臣民还有什么用处?”琅威理所当然的说道。(琅威理作为一个英国人对北洋舰队还是相当负责的,当年生长崎事件后琅威理就主张开战,而丁汝昌虽未采纳,但是在随后的行动中颇为强硬,可以说是北洋唯一一次比较成功的震慑行动。)
“可这开战胜负之数如何?我北洋损失如何?外国会有什么反应?”老李不悦的说道。
“我实在想不出北洋舰队战败的理由。”琅威理摊开手说道。“荷兰人仅仅是几艘岸防炮船而已,根本不是北洋铁甲舰和巡洋舰的对手,只要荷兰总督不是个傻子,就绝对不会挑起事端,至于其他国家的反应,大人大可放心,我北洋护侨是遵循国际法的。在国外侨民受到威胁的时候,任何国家都可以派出军队予以保护。更何况我大英帝国与大清帝国关系良好,而法国的远东舰队则驻扎在东京,因此实际上没有人能干涉北洋舰队的行动。”琅威理细细的分析道。
“那不知琅威理教习能否和赫德先生交流一下,并向英国zhèng fu表明我北洋的态度。”李鸿章脸sè浮现了一丝笑容。
“在下定当不辱使命。”琅威理立即起身告辞去找赫德交流一下。
“这琅威理当真是张狂,这种事情居然敢擅自决定。”琅威理离开后,刘步蟾愤愤的说道。
“这琅副将虽说过分了点,但是有一点说的不错,那就是,北洋舰队不应该置身事外。尤其是力量可及的情况下。”老李打断了刘步蟾的抱怨。说完,老李把薛福成和徐杰的电报递给两人。
“如此一来,既然我北洋占有绝对优势,又可以为南洋华侨避免一场血光之灾。同时为我北洋提供大量的经费。我看此次巡航未免不是一个好机会。”丁汝昌看完电报说道。
“这可至少是200万两白银啊,如果我北洋能获得这笔资金,这购舰换炮的钱都有找落了。”丁汝昌又补充一句道。
“老夫也是这个意思。”老李笑眯眯的说道。
“那我北洋派多少战舰去呢?”刘步蟾这个人很实际,既然已经决定要去了,那就要讨论派多少船的问题了。
“济世在来电中提到的是至少4条战舰同时把威远号训练舰也带上用来装载一定的步兵,总之按照济世的想法就是,既然是震慑,那就把砝码上足一些。定远,镇远,经远再加上已经先期南下的致远这一共是4艘战舰。”李鸿章边看边说。
“这北洋舰队的一半战力都南下了。济世当真是大方啊。”刘步蟾哼了一声。
“济世这次越厨代庖却是过了一些。不过也是为了我北洋啊。同时也可救我海外同胞与水火之中,次一举两得的事情为何不去做?何况这只是徐杰提出建议而已。”李鸿章解释道,其实老李没有说徐杰已经收了人家的银子。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北洋陆战队怕也是要带上的,毕竟水师官兵打陆战不行。”刘步蟾提醒道。“何况我定镇两舰上每艘还有4门75克虏伯舢板炮,必要的时候可以拆下来给陆军使用。”
“这北洋陆战队300人是不是少一些啊?再加上500淮军老兵。”老李捋着胡子说道。
“我北洋的船比较紧张啊。”丁汝昌有些难堪的说道。
“可以从轮船招商局哪搞一些战舰,如果还不够,可以和两广李大人说一下,让南洋水师也派船协助一下。”老李说到这,差一点没忍住笑出来,在老李看来,这样赚钱的事,不拉上自家兄弟可不行。南洋水师虽然远不比北洋,但是那几艘广字舰用来运兵还是可以的。
“那就赶紧准备啊。给济世他们电报,就说老夫同意北洋舰队巡视南洋。”李鸿章一看差不多,于是便命令道。
而与此同时,在老李和手下两位爱将讨论巡视细节的时候,在广州,徐杰和彭海丰也在商讨这件事。在徐杰看来,虽然这次巡航解决问题的可能非常大。但是按照徐杰的个xing,对于没有百分之百把握的情况下,他总会留一些后手。
“济世兄,这北洋舰队巡视南洋有几成把握?”彭海丰犹豫了一下问道。
“九成。”徐杰想了想说道。
“那一成怎么办?”彭海丰皱了皱眉头,压下心中的不快问道。
“冷处理。”徐杰回答简单,3个字而已。
“什么意思?”彭海丰眉头拧在一起了。
“第一,能跑多少算多少。把一部分家眷和资产迁移到新加坡,马来亚,或者大清的台湾和两广。”徐杰伸出第一根手指说道。
“南洋华人的都已经在印尼生活了好几代了。”彭海丰yin沉这脸说道。
“第二,北洋方面会通过总理衙门向荷兰方面照会,虽说不能避免,但是,至少可以延迟荷兰人行动的时间。为人员和财产转移赢得时间。”徐杰没有解释,直接说了第二条。
“第三,利用你们在欧洲的关系,在欧洲各大报纸刊登一些关于南洋华人的内容,制造舆论压力。不要怕花钱。”徐杰伸出第三根指头说道。
“就这办法?没有主动点办法?”彭海丰对徐杰这套以逃为主,以拖为辅的办法很让他不满。在他看来,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让对方敬畏,才是最好的办法!!
“当然有,不过这办法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能用的。具体cāo作起来也需要南洋华人一起行动。”徐杰笑了笑说道。
“什么办法?”彭海丰问道。
“南洋华人最大的资源是什么?”徐杰反问道。
“资金。”彭海丰说道。
“如果南洋华人可以将部分资金抽出来放到荷兰的股市和金融市场上,一旦有变,这大量的资金足够给荷兰经济沉重一击。”对于金融,徐杰不咋懂,但是这并不妨碍徐杰为别人出主意,毕竟南洋的华人中可是有jing通此道的!!
“这倒是一个办法,我看可行。”彭海丰眼中闪出一丝凌厉。
“记住,这个和我前面提到的3点要同时运作。毕竟,人家手中可是有枪的!!”徐杰沉声说道。主动出击是可以的,但是后手要留足!!。甲午之华夏新史
第一百零一章 江南制造总局()
李翰章本来就是李鸿章的亲哥哥,所以在和他交往的时候,自然少了些麻烦,有张佩纶这个姑爷出来打理一切,徐杰自然乐得清闲转身处理别的事情,在广州驻泊期间,李鸿章的回电也送到致远上,而这封同意巡航南洋的电报,让徐杰和彭海丰等人都将悬着的心放了回去,徐杰把自己随后补充的几点意见了过去,而彭海丰则按照徐杰的计划去准备,以防万一。就在徐杰处理完手头的事准备休息两天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客人来到了致远舰上。
“在下刘麟祥。江南制造局总办。奉李中堂和曾大人(曾国荃)之命来拜会济世兄。如果有用的着江南制造局的地方,济世兄尽管开口。”刘麟祥满脸堆笑的说道。
“看来银子真是管用啊。”徐杰心里笑道,这老李为从湘系控制的机械局采购装备,与李鸿章不合,但是面子上还不至于撕破脸的湘系老人曾国荃(1888年到1890年在任两广总督)自然也要卖些面子,而作为湘系和淮系一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自然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一方面作为清国技术最强,规模最大的兵工厂,如果江南局无法满足的话,别的厂就不用找了,而且这个刘麟祥还是当年李鸿章保举的。而作为双方共同创建的兵工厂,无论是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甚至是江苏巡抚,都有权进行一定程度的管理,这种多头管理自然会让江南局效率低下,但是呢,这也为李鸿章插手江南局的事务创造了条件。
“刘大人太过客气了,我北洋确实有需要,而且是大量进货,不知道江南局能否生产。”徐杰客气的说道。
“济世兄大可放心,只要我江南局可以做到的,已经满足北洋需要。”刘麟祥满口答应道,毕竟没人跟钱过不去啊。
“我北洋定镇的12寸舰炮已经用了5年,ri常训练造成的炮身磨损和老化已经十分严重,不知道,江南制造总局能否为我北洋定镇2舰提供12寸舰炮!”徐杰问道。
“济世兄,真会挑时候,我江南制造总局正在为台湾炮塔仿制阿姆斯特朗式12寸舰炮,炮长35尺,来复线36条,弹重800磅。shè药为栗sè药饼300磅,或者单孔黑药饼200磅,最大shè程1万码。预计明年造好第一门火炮。”刘麟祥颇为自豪的说道。
“这当很是利器啊,看着数据,比我北洋定镇2舰原配的25倍克虏伯火炮要强悍很多啊。新炮用的是362k的12寸长弹,而我定镇的原炮则是325k的12寸短弹。shè药方面,新炮是132k的栗sè火药。而旧炮是72k的栗sè火药。由此看来这新炮威力必然要远大于德国旧炮,更可况是我北洋自造的。不受制于人。”徐杰非常满意的说道。(以上数据都是源于事实,在网上可能找不到,有条件的书友可以找一本《中国近代兵器工业》上面有介绍,在甲午前,江南局的火炮还是很猛的啊)历史上江南局一共制造了4门这样的火炮,其中3门用于台湾的防御,而这3门炮在台湾沦陷后又被运到了ri本。现在徐杰琢磨着如何能把这4门炮搞到手。然后呢?再多造几门!!
“这北洋旧有火炮的炮重是315吨重,而我江南局的新炮炮重是50吨,怕定镇的炮架,以及旋转设备都要更换啊,否则无法安装新炮。”刘麟祥大惊失sè道。
“火炮的伺服设备自然要随炮更换,至于定镇原有的人力旋转蒸汽机辅助的炮台转动体系也必须改变,我计划是换装新式火炮,同时更换炮架等设备,连炮台下部的主炮塔摇臂也要更换,换成蒸汽动力液压传动的旋转系统。”徐杰拿出一份早已修改了多次的计划书说道。
“这可当真是一项大工程啊。那花费可就海了去了。”刘麟祥吃惊的说道。
“银子问题不用你担心,你只要造好炮就行了。”徐杰说道。“另外,徐某还有一个请求,希望刘大人为我北洋造的新炮可以使用无烟火药。只要能用无烟火药,我们北洋每门炮可以再加2万两银子。”徐杰伸出2个手指头说道。
“这新式无烟火药对炮膛的烧蚀远高于栗sè火药,怕是难度颇大啊。”李麟祥为难的说道。
“高风险才意味着高收益,此时关系我北洋之柱石定镇2舰的战力,如果能成,我北洋定当厚报。”徐杰直接把北洋搬出来,话说的很明白,这是李中堂的意思,你看着办吧。
“呃,好的,既然是中堂大人的命令,刘某人等当竭尽全力。”刘麟祥躬身行礼说道。
“另外不知刘大人是否知道西洋各国最近正在大量装备的shè炮?”徐杰继续问道。
“略知一二,这新式快放炮使用了缩退炮管,配上弹xing炮架和无烟火药。shè数倍于旧式等当架退火炮。”刘麟祥说道。
“不知我江南局能否仿制新式的47寸shè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