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为长生 >

第38章

为长生-第38章

小说: 为长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仙缘从始至终只说了两句话,高善终却如停不下来般,滔滔不绝。

    不过倒也可以理解。这些秘闻不可能对那些凡人说。高善终憋了这么久,难得找到可以倾诉之人,自然话匣子大开。

    高善终转而道:“光说我的事了,李兄你这是要回师门?”

    李仙缘摇头:“是要去仙门拜师。”

    “哦?”高善终扭头打量:“我观李兄气质非凡,既然奔北而去,可是去那昆仑虚?”

    李仙缘摇头。

    高善终自言自语:“也是,昆仑虚离此处数万里之遥,坐马车不知何年何月。既然如此,看来就是纯阳派了。”

    李仙缘点头又摇头,话多了些:“的确欲去纯阳派,不过此前会去其他几个仙门尝试一番。离这里五百里有一北斗派,想先去那里,看能否入门。”

    高善终讪笑:“李兄说笑了吧,你气质非凡,还怕纯阳派不收?”

    “气质是气质,资质是资质。”

    “这倒也是……”高善终沉吟:“北斗派我有一熟人。有他在你入门不算难事,就是不知李兄你肯不肯屈尊了。”

    李仙缘点头:“如此最好,那便拜托高兄了。

    高善终笑道:“好性子,我就是讨厌婆婆妈妈那种人。你若有心,日后多来看看我这萍水相逢的道友就好。这里一个月也看不到几个生面孔,淡出个鸟来。”

    随即他又疑惑道:“李兄可是心中不喜?我见你……”

    得知可直接入门,李仙缘未有丝毫神色外露。

    李仙缘答:“孤僻惯了,心性使然。”

    如果不逢此变,想来李仙缘此刻还在书院,左右耳边尽是读书朗诵声,身旁司徒嫣然不时娇羞望来,明眸含欢喜。他本人也变得和常人无益,有喜有悲。

    可惜灾厄突来,毫无准备。李仙缘原本打开的心门也重新死死闭合。

    高善终明了,难怪未见李仙缘有过其他神情。

    天色渐亮,其余人接连醒来出门,二人对视一眼,一同闭口不言。高善终返回房内,不多时拿着信纸出来。

    “到了北斗派山把这信交给马永丰,他看后就会让你跳过入山门一环,直接由那些师叔师伯挑选作为弟子。”

    李仙缘收下,就见高善终拱手:“李兄别忘了常来看我,恕不远送。”

    李仙缘拱手回礼。

    穿过棺椁出门去,天气阴沉。雨势不大烟雨朦胧,李仙缘绕到义庄一侧,马握在地上打盹。见李仙缘站起,打着响鼻。

    李仙缘抓了些干草喂它,待它吃饱后拉着缰绳走上官道,翻身上马车。

    “驾。”轻喝一声,马蹄踏着官道湿软泥土,缓缓前进。

    ……

    细雨连绵连下了七天,七天不见太阳。

    第七日,马匹都在驿站换了两次,李仙缘终于来到地图上标注的第一点。

    北斗派,离武侯县五百余里。

    拐离官道,李仙缘遥遥向着远处连绵山脉驶去。一路碰上许多马车骄子。此季正是众仙门开山收徒之时,因此拜师学艺者络绎不绝。凡是年龄相符的都会来碰运气,万一发现了灵根呢。

    群山峰峦起伏山光如淀,树林深处湖光如练。飞鸿响远音。

    望山跑死马。半个时辰,李仙缘将将来到看似不远的山脚下。眺目望去可见山上建筑连绵,白鹤展翅天边飞过,鹤唳遥遥。偶见虹光天边划过,一片仙家景色。

    一排长长石阶由山脚延伸至山腰,少说百丈千阶。已经有不少少年少女沿着石阶往上爬。

    山脚下亲人家丁聚集,好在空地够大。

    李仙缘下了马车,将马牵至一旁拴在树上。拿起包袱,也踏上台阶。

    李仙缘气质如谪仙,一看便不是普通人。引来不少目光。身后隐隐有羡慕之语。他们不知李仙缘还不如他们。

章八十。书难售() 
四日前。

    武侯城城西,华书阁。

    细雨如丝,沿房檐滴落。往来行人或穿蓑衣,或撑油伞,或无遮雨快步前行。

    刘掌柜站在门前,看着店外这两车书愁眉不展。一如现在天气。

    印书坊一千册书印完,全都送到了这里。偏偏李仙缘昨日出远门,没了音讯不知何时回来。还将一摊子书叫他解决。

    刘掌柜踏出门来到马车前,伙计举着油伞忙跟上。

    马车盖了层油布挡雨,刘掌柜掀开一角,墨味扑鼻。

    刘掌柜抽出一本,封面上写有西游记三字正楷。一侧还有排稍小字体:大闹天宫·上。

    书为线装,满是古风韵味。刘掌柜翻开,略过扉页,直翻到第一页内容。

    '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诗曰: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草草掠了几眼,刘掌柜将书合上丢回马车。

    “书生终是书生。写个志怪还要写几句诗。”

    刘掌柜摇头,李仙缘名气固然大,已经在顺天郡乃至大商传开名声,书生们钻研他那几首诗中含义,俨然当成名家之作。甚至其中不乏有名学士。但他毕竟根基尚浅,再加年纪轻轻没什么阅历,很难想像会写出什么好故事来。

    刘掌柜走回铺子,对一旁撑伞的伙计道:“门外立一摊子,竖一牌子。就写童生案首,身具双气象双异象诗,大商六品关内侯所著志怪。至于价格……就卖百文罢了。”

    一本志怪卖百文着实不菲,买书者大多为文人墨客,他们都会选择《诗贴》《楹联》《世说》《史记》一类书籍,少有买志怪的。而那些买志怪大多是平民或有闲心之人。可他们哪舍得花一百文买一本志怪来看。

    以刘掌柜所想,这些书最多能卖出几十本罢了。还都是冲着李仙缘名气去得,因此也没放在心上。

    事情与他所料无几。伙计将书搬进后库,在门前立起书摊。几个时辰才仅有几人来问津,其中一人还不识字。问他不识字还问什么,还振振有词回答见牌子字写的大,好奇。

    那几个问津的人询问了书的价格,摇头离开。一百文价格明显不在他们承担范围。

    直至下午,才来了第一个买书客人。

    此人锦衣青年,相貌端正。问了是否是李仙缘所写,便买了一本。

    伙计长舒口气,一天也没算白忙,起码是卖出一本。

    ……

    雨暂停,沿街道闲逛,迎面跑来一名小乞丐,一头撞上锦衣青年。

    “对不起老爷,对不起……”那小乞丐撞得摔个屁股墩,爬起来连声道歉。

    锦衣青年一摸怀中钱袋,还在。便道:“无事,下次别乱跑。”

    小乞丐忙不迭点头,小跑跑出不远。偷偷回头看那青年没注意这边,钻进条胡同。

    小乞丐偷偷摸摸将怀中东西取出,是本线装崭新的书。

    嘟囔了一声又白干了,小乞丐随手撇下书,离开胡同。

    啪——

    崭新泛着墨香的西游记砸进湿软泥土,单薄纸张被你谁沁透……

    一只干瘦手掌忽然拿起它,轻抖了抖甩去其上泥土。

    “谁将书丢在了这里?”

    这是个干瘦中年人,山羊胡,一席青色长褂子。肩膀被房檐滴下的水打湿,颜色更深。

    他左右看了看,见无人就轻摇头暂时将书收起。一路前行,来到一片普通民居。

    “承福,今儿回来这么早?”刚回到院中,就听屋内传来妻子声音。

    徐承福叹了口气:“最近赏钱的客人越来越少。一天也挣不了几个铜子,还留在那干嘛。”

    他声音抑扬顿挫,有格外韵感。

    一名妇人从房中走出,面带柔色:“还是那般不景气吗?”

    徐承福点头:“你先忙吧,我回房想些办法。”

    回到卧房,随手将捡到那书丢到角落。坐桌前沉思。

    说书是个脑力活。若讲的故事不吸引人,说的再多也无用。可故事不是那般好找,也不是那般好想。

    徐承福伏在案前,研墨取纸抬笔,写满一张又一张。

    转眼已是黄昏。门外传来妻子唤声。

    “承福,该吃饭了。”

    “知道了。”徐承福应声,将笔落下。自言自语:“先这样吧,若再不行……”

    吃过晚饭,早早脱衣歇息。

    第二日一早,徐承福来到客栈。大厅客人两两三三,甚是冷清。

    武侯城客栈生意大都冷落几分,唯一变得热闹的便是明朗客栈。自从得知童声案首,关内侯李仙缘住在那里后,明朗客栈天天爆满,位子供不应求。

    与往常一样,徐承福上了台前,一敲惊堂木。

    几名谈论客人望来,徐承福轻咳一声:“上回说到……”

    ……

    “气得哇哇大叫。他说了什么?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

    啪——

    徐承福重重一拍惊堂木。

    “分解!”

    无人叫好,只有酒杯相碰,碗筷相撞之声。

    看着客栈中零星做着的十几人,再看身前盆中仅有的一枚铜板。徐承福苦笑一声,拿出那铜板在身上擦了擦,放入袖中。

    一天收入,从早讲到黄昏。

    ……

    “我回来了。”拖着沉重步子,徐承福转身关上院门。

    毛毛细雨飘落,各家烟筒寥寥升起青烟,一片朦胧之感。

    “夫君……”妻子从内屋走出。

    徐承福苦笑从袖中拿出那枚铜钱晃了晃:“今日一天就赚了一枚铜板。”

    妇人神色担忧,徐承福摆手,表示无事:“听说明朗客栈热闹,明日我去那里试试。”

    徐承福回到房中,深深吐出一口浊气。良久一声长叹。

    “难啊……”

    一道灵光忽从脑中掠过。徐承福微微坐直,疑惑环视周遭,随即目光微凝看向昨日捡回来的那本书。

    他捡这本书本是顺手而为,扔在角落便忘了。只是刚才不知怎地,又想起它来。

    徐承福伸手拿起书,书的封面已被黄泥糊住,看不真切。唯有下方一行小字标有作者名字。

    “李仙缘?”

    徐承福轻咦。

章八十一。说书计() 
封面与扉页连带后面几页被泥水糊住,干后黏在一起,强行只能扯坏,无奈下徐承福翻开后页

    这里正是孙悟空在斜月三星洞前拜师那段。

    徐承福扫了两眼,眼睛好似被粘住,再也移不开。只觉得这新奇有趣,孙悟空家喻户晓,可拜师这段闻所未闻。

    徐承福起初以为是欺世盗名之辈借着李仙缘名字招摇撞骗,如此一看,一般人绝无可能写出此书。

    “只是怎地从未听说过……”徐承福生疑。李仙缘在武侯县声名显赫,上到花甲老者下到黄口小儿,没有不知道的。每次诗出市面都会出现大批仿品,又被抢售一空。那两首异象诗真迹更是有人出几千两欲买。

    异象诗自然不值如此价钱,李仙缘值。以李仙缘年纪做出气象诗,日后成就不可限量。更不会做出卖真迹这种举动。到了那时一字千金,这两首诗彻底成了孤本。

    徐承福翻动书页,可惜书沾了水,书页受损。要不黏在一起,要不被泥巴糊住,看不清字迹。

    “妻子,咱家还有多钱。”徐承福高喊。

    不一会儿妇人进来,告诉他:“还余下半贯。”

    “怎地就剩这些了。”徐承福语气不善。这可是全部家当。

    妇人苦笑:“这家全指着你赚钱,可最近每天只能拿回几文钱,日常吃食都不够。前阵子父亲重病又花了一笔,哪还有余钱啊。”

    徐承福一怔,恍然想起已经吃了很久的咸菜清粥。

    他面色难看,环视一圈家徒四壁,叹了口气道:“你先将这钱给我,我买些东西。”

    妇人点头,反身取了挂在一串红绳上的铜钱给他。也不问他要来何用。

    “路上小心些。”妇人轻声嘱咐,眸中满是柔情。

    徐承福深凝妻子一眼,点头拿上钱,出门直奔城西华书阁而去。

    徐远远就看到华书阁门前立一摊子,摊前人头攒动,街道挤得水泄不通。细雨都无法阻止他们的热情。

    “这么热闹。”徐承福始料未及。

    同样始料未及的还有伙计和刘掌柜。谁能想到一百文一本的书这些文人墨客也抢着去买。与昨日冷冷清清反差明显。

    他们明显小觑了李仙缘的名气。单是冲着这个名字,哪怕卖一两也大有人买。

    一传十,十传百。来的人自然多了。

    不时有买到书的从人群挤出,欢天喜地如获至宝抱着快步离开。

    生怕抢不到,徐承福忙挤进人群。

    盏茶功夫,一队官差赶来,问明原因后非但没让华书阁撤掉摊子,反而维持起来。李仙缘是武侯县大名人,他们当然不会使绊子阻止。

    小半个时辰,满头大汗的徐承福终于拍到摊位前,就听伙计高喊:“一百文一本,绝无二价!”

    华书阁倒也实在,没因人多而涨价。

    可这仍不是徐承福买得起的。他瞪大眼睛喝道:“怎地如此贵!”

    伙计道:“书有两指厚三百余页,印就花了九十文。李公子虽没定价,可你总不能让他一分不赚吧!”

    周围纷纷响起附和。后面还有人劝徐承福没钱便别买。

    徐承福叹息一声,转身欲走。可每天说书,所挣寥寥无几的一幕在脑中浮现。

    他一咬牙,返身回到摊前,满是肉痛取出一串铜钱一文一文数去。

    “九八、九九、一百!给你!”徐承福将铜钱扣在案上推出,抓起一本西游记转身快步挤开人群离去。他不敢回头,生怕舍不得那钱。

    人群热情不减,摊子上高高摞起的书已少了大半。

    徐承福将书与铜钱揣入怀,双手紧捂。待之如宝玉。碰见有熟人打招呼也置之不理,埋头快步。直至回家将门闩挂上方才长舒口气。

    无论如何,书买回来了。

    徐承福跟妻子说了一句今天不吃饭了,躲进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