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大明仙人 >

第75章

大明仙人-第75章

小说: 大明仙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德皇帝摆了摆手道:”本是国家之事,诸军征战,战死之人本是为大明而牺牲,怎能劳烦真人去募集善款。朕忧心的是那些文官士子,杀不得,放不得,还一个个比茅坑里的石头还硬,不逼着朕做个昏君,是誓不罢休了啊!“

    ”放了就是,如此岂不尽显陛下心胸宽大,气量恢弘?“了尘故意歪着问。

    ”不能放,若是小事,朕也就当不知道了,可如今却不能放,放了,这群文官士子尝到了甜头,恐怕以后更加肆无忌惮了。“正德皇帝不愧弘治皇帝多年教导,看问题很清楚。

    这是君权和臣权的较量,若是轻易放过,以后君威何在?权利之争,不在对错,而在进退。文官如此相逼,难道真的就只是为了正德皇帝和内阁大佬们闹了一个不愉快吗?

    ”杀不得,放不得,陛下何不将这群文官远放边郡贫苦之地,也让他们知道下民生疾苦,他们不是一直说为国为民吗?大明边疆,正是大好男儿一展抱负所在,不为亲民之官,如何知道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是些什么,又如何能做出对百姓有益的决策来?“了尘出了一个憋了很久的缺德主意。

    ”啊!“不但正德呆了,连正德旁边的”权阉“们也大吃一惊。了尘这时要将文官们往死里得罪的节奏啊!

    ”真人,一众清流,远窜边州,朝中大臣又该攻击朕昏君了吧?“正德皇帝苦笑道。

    “戎狄是膺,荆舒是惩。读书为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京师之内,坐而论道,不如亲民之官,行之实践,一县不治,何以治天下?不经风雨,怎为栋梁?”了尘大义禀然。

    正德还正犹豫不绝的时候,刘瑾一旁听了了尘的话,也觉得把昭狱里那些家伙送到边疆苦寒之地发配,的确是个好主意。一来可以眼不见,心不烦,二来正好让他们吃吃苦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清流官就是太安乐了,才如此不知所谓地找皇上麻烦,皇上这是个好主意啊!”刘瑾话一说完,好多双眼睛齐刷刷地望向了他。

    “刘瑾,你最近学问见涨啊!孟子都读过了。”正德打趣刘瑾道。

    “皇上过誉了,老奴也不过略微看了几本而已,先贤的书,老奴自然还是要读一读的。”刘瑾连忙表示谦虚。

    “陛下不妨广告天下,不经州府,不得入阁。不察民情,何意治国。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且有汉唐旧制在前,大义所在。不怕他们非议。“了尘道。

    ”可祖制。。?“正德顾忌道。

    ”陛下,祖制:士子不得妄议朝政,要换太祖,太宗那会,这些家伙全得掉脑袋!“刘瑾不遗余力地打消正德的顾虑。

    ”好吧!就这么办。“正德点头,接着看向了尘道:”真人,不怕文官非议?“

    ”福生无量天尊,贫道方外之人,的确不该干涉朝政。但此事因忠烈祠而起,于贫道有大因果,贫道不得不来。“了尘摇摇头道。

    ”哦!此事不是那东方英灵接引神君所降神谕所引发的吗?朕神谕犹在,真人何意言因果?“正德很是奇怪地问道。

    ”陛下,当知道教生于中国,长于中国。华夏千秋,则道家千秋。贫道欲积四方功行,当弘法四方,且引渡英灵,护卫华夏,不使得中原再有蒙元之祸。贫道所愿也!“了尘答道。

    ”正该如此,真人此言大善。“正德皇帝闻言大为欣喜,却忘了了尘所说的是华夏,是中国,而不是大明。不过此时大明就是中国,华夏的代表,正德自己的理解也不算错。

    正德皇帝所遇心烦之事,心中已然有了解决办法,心中不由大为轻松。兴致勃勃地带着了尘来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养豹子,老虎等猛兽的地方。跟小孩子炫耀玩具似的,指着那些铁笼子的猛兽道:“真人,云游四方,且长居于深山潜修,可见得这些猛兽?

    了尘摇头,正德的豹房比起后世的动物园可差远了。来来去去就那么几只,种类太少了。

    ”陛下,您这是授人以柄啊!陛下欲观虎豹,何不另择一处园林,建一座动物园,予天下人同乐,也让京城百姓也涨涨见识。若此,官员们再反对陛下篆养虎豹,京师百姓也不答应啊!“了尘道。

    ”于民同乐,此言大善。“正德脑袋一转,拖了满京城百姓下水,这下那些官员该闭嘴了吧。连忙回应道。

    ”那这些虎豹交与了京师百姓观看,那陛下岂不是不能再欣赏了?“高凤现在可是管着豹房大小事务。马上站了出来问道。

    ”陛下可与百姓约定开放日期,也不需日日开放的“。了尘答道。

    ”也可以此为名,令天下百姓敬献异兽,充实豹园“一边的谷大用出了个骚主意。

    ”不可“。不待了尘反对,正德先否决了。正德不是傻瓜,如此一来,自己还不被天下官员喷死啊!好事变坏事。

    ”陛下,其实可以令藩国进贡特有野兽,以来充实豹园,二来也可领略异族风情。可于园林之中,请人讲解异国野兽的习性,也让百姓增长见闻。“了尘言道。

    ”是啊!是啊!我们还可以卖点门票,作为养兽之资。“

    就在正德,了尘还有七虎,你一言,我一句,议论”大明皇家动物园“怎么开的时候,远处又跑来了一个小黄门起踹嘘嘘地禀告道:”李东阳带内阁阁老们宫外求见!“

第八十四章 要考状元的云狐子() 
内阁阁老们能这么整齐地一大早在宫门外求见,这是一个好消息。至少证明文官高层显然还是愿意维护大明体制的,不愿意彻底跟正德皇帝闹翻。

    这毕竟还只是明朝中期,还没到明末东林党不可一世的时候。君权相对而言,还强势一点。只有到了万历之后,文官才真正将君权逼到了墙角里,逼的天启不得不祭出“九千岁”这件大杀器来平衡朝野,压制东林。

    只可惜,被儒家忽悠坏了脑子的崇祯一上台,真是相信了文官们的那一套,杀了九千岁,却没有再扶起一个“九千岁”——于是众正盈朝的大明果断亡了。

    正德要和内阁阁老们商议朝政,了尘是不便出面的。了尘正待告辞,正德哪能就放了尘仙长离开,坚决挽留,还在豹房里给了尘收拾出了一个静修之所,一定要了尘住在宫里才安心。显然是害怕,自己一不留神,了尘又跑了。找都没地方找去。

    正德自去见内阁阁老们,了尘便在谷大用的带领下去拜见太后。顺便看望一下自己的大徒弟和那只狐狸。

    了尘随着谷大用一进紫禁城,就看见一道白色身影飞也似的直射而来,云狐子腿脚快,而且听得懂人话,鼻子也贼灵。一听进了尘来了,马上飞奔着跑出来迎接了。

    云狐子一路飞奔,见到了尘都不带停顿的,直接跳进了了尘怀里。说起来云狐子按照狐狸的年龄来算都成年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长不大的样子,老跟一个小孩子或者说是宠物似的。要让云狐子的狐狸娘知道了,非得跟了尘翻脸不可,教成这样子,简直就是给白狐一族丢脸。

    云狐子灵智天生,听得懂人话,懂人心。这在白狐一族也算了不起的天赋,灵智早开,意味着更大的成道之机。只可惜,云狐子生在这末法之世,青丘狐族早已消失在人间,云狐子少了大狐狸的言传身教,偏偏又遇到了尘跟云华两个家伙,一味宠溺,弄得云狐子跟条小狗似的,总是长不大。

    窝在了尘怀里的云狐子可是想极了了尘的样子,一双蓬松的大尾巴摇得跟风火轮似的,啾啾狐鸣不已。了尘连忙抓起云狐子的后颈皮,将云狐子提了起来,摸了摸狐狸的喉部,心中一阵感叹:“妖孽啊!妖孽啊!”

    云狐子有喉间横骨,所以不能人言,只有修行到了一定程度,才得炼化。不过到了那时候,大多都修炼成精了。却不知道云狐子为何早早地就开始横骨变小了,估计再有几年,狐狸就能说话了。

    “你到了该读书的时候了哦!”了尘摸了摸云狐子的耳朵不怀好意地笑道。

    云狐子原本还挺想念了尘,这会窝在了尘怀里还挺高兴的。可一听了尘的话,毛都炸了,顿时尾巴也不摇了,眼睛也不眯了,一双狐眼瞪得贼圆,就要从了尘怀里跳出去。

    云狐子一片好心来欢迎了尘,了尘“恩将仇报”,狐狸是真的伤心了。决定还是回到云华那里去得好。

    前面的谷大用原本看着狐狸在了尘怀里撒娇看的挺稀奇的。云华仙子身边有只狐狸,灵慧惊人,通人性,知人心。可是人人都知道的。若非这是了尘真人和云华仙子所有,非得被人当成狐狸精让人降了不可。

    云狐子如今在宫里没人敢惹,现在不但是云华公主的心头宝,也是太后的小心肝,连正德皇帝都别招惹。无它!长得好,一声白毛,一看就是灵性了得。太聪明,除了不会说话,简直比人还精,还惯会撒娇卖萌。能不让一直呆在深宫里的太后娘娘当心肝吗?

    乍一听到了尘要让只狐狸读书,谷大用一个唨蹑差点摔地上。连忙擦了擦额头的汗,心想等会一定去问问:”狐狸能不能靠状元。“

    狐狸想成精,也是要读书的,而且还要是学霸。碧霞元君娘娘每年都会有考试,就考这些成道异类学问。考上了,就算生员,算是有了天道认证,可以光明正大的修炼成精了,而不虞阴司为难。

    当然,云狐子当然可以不读书,跟着了尘快快乐乐地当只”野狐狸“,但云狐子若要真正修炼成精,它日狐出九尾得道成仙的话,还真要寒窗几年不可。能得碧霞元君娘娘的认可,总比当只”野狐狸“强。

    云狐子不想读书,连修行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岂是一个玩性了得!难怪云狐子一听了尘要他读书,当场炸毛。就准备脱离了尘魔掌,去找自己真正的靠山。

    但了尘是谁,云狐子是他从小养到大的,能不知道狐狸的鬼心思。狐狸刚准备动,就被了尘一下子提在了手上,动弹不得。可怜的云狐子就这样一路啾啾哀鸣,一路被了尘提着往内宫走去。

    了尘是出家人,修行有成。又有太后允许,皇帝批准。倒是不必在意后宫诸多避忌。跟着谷大用径直就来到了慈宁宫。

    张太后和云华早已等候了尘多时。云华一见到了尘,立刻就飞奔而来,还想跟小时候一样,往了尘身上扑。奈何云华如今依然是大姑娘了。虽说,出家人没那么多世俗规矩,可起码的礼法还是要守的。

    了尘见得云华扑来,连忙把狐狸往前一递,云华若还要扑,非把狐狸压出个好歹来。云华只得生生止住了脚步。云华不傻。自然知道了尘的意思。只得双手接过了狐狸,规规矩矩地叫了声”师父“。

    云华知道,自己长大了,从前依偎在了尘身上撒娇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心中怅然若失,眼泪都快下来。

    但看在别人眼里,却是云华与了尘师徒重逢,有感而发而已。云华倒是一片孝心可嘉。

    ”福生无量天尊!太后娘娘万福。“了尘走到张太后跟前稽首行礼道。

    ”真人慈悲,哀家可盼真人进京盼了好久了。“张太后见到了尘,也是满心欣喜。如今的张太后,从了尘进京为弘治皇帝延寿之后,就成了一名虔诚的道教徒。这些日子又跟着云华知道学了些延年益寿的道家养生术,更是觉得身轻体泰。每日里跟着云华早晚功课,倒也算道家入门了。

第八十五章 慈宁宫() 
张太后很热情地带着了尘走进了慈宁宫,云华抱着狐狸和谷大用跟在后面。

    张太后因为一直在和云华修道的关系,慈宁宫倒是弄得跟道观一般,不但满是宁神香的味道,连太监和宫女都是一副道家打扮的样子,看的了尘一愣。

    慈宁宫除了太后是没椅子的,也许是为了接待了尘,才匆匆搬了一把椅子和一个小圆茶桌摆在了宫里。了尘自坐在椅子上,云华却是抱着狐狸跟太后坐在了一起。如此僭越之举,宫内太监宫女,包括谷大用竟然都不以为意,显然云华陪着太后一起坐在太后宝座上已经很多次了。

    云华很小就没了母亲,倒是真的和太后,不是母女胜似母女了。如此恩宠,比起真正的公主都犹有过之了。

    倒是一起来的谷大用却不管到了外面多威风,在这慈宁宫里都是家奴,老老实实地跟着慈宁宫里的太监宫女们在后面站好,全无半点西厂厂公的威风。

    ”真人此次进京,可是为了那忠烈祠而来?“香茗两盏,犹有清香。太后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大明有祖制,后宫不得干政。所以无论忠烈祠风波闹的有多大,张太后都没有半点干预的意思,一心在慈宁宫内修道,始终不曾过问。

    但她毕竟是正德皇帝的亲生母亲,是大明的皇太后。岂能不关心自己儿子的江山。跟着弘治皇帝二十年,哪怕夫妻很少谈论朝政,也早就悟透了朝堂的风风雨雨。能成为一国之母,又安然坐上太后宝座的,哪个又是平常女子?

    更可况,后宫之中计谋权诈犹如朝堂,一个能让皇帝专一一生的女人,怎么可能是泛泛之辈?

    ”禀太后,贫道此次确实为忠烈祠而来。“了尘当然不会否认来意。

    ”宫门风波,几百官员士子下狱,真人还要修忠烈祠么?“太后问道。

    了尘知道,太后能问出这番话来,肯定是对忠烈祠不太看好了。宫门风波可不是好事,而且也肯定有人在太后背后说了什么。估计还是瞒着云华说的。好在太后倒没有责怪的意思。或许,就是因为自己替弘治皇帝延寿,与张太后结下的善果吧!

    了尘没有回答是否还要继续,只是顿了顿直接说道:”大明文气大昌,此是好事。但一朝之气,却在文武相成。文气不昌,内忧难解,武运不盛,恐有外患。“

    太后听懂了了尘的意思。大明文官太盛,压制武将的同时,也压制的大明的武力。长此以往,会有前宋之祸。只是听懂了归听懂了,却不见得相信,胡人从无百年运,要说出后面还有一个二百多年的异族王朝。在现在的大明会被笑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