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帆天涯-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敬手里拿着几页宣纸,双手呈给王厚:“王将军,我去‘天柱’号没有找到你,听说你在这里,我就送过来了,这是你要的随船人员名单。”
王厚知道自己的行踪已经在官府的监控与保护之中,对唐敬能找来,倒没有太大的诧异,接过名册道:“都指挥,辛苦你了,快进来坐会。”“谢谢王将军,我还有杂务,郑总兵因为今天忙着补充水手的事情,中午不能来陪同将军,他让我转禀,今晚在县衙宴请王将军,到时我来接你们。”
送走唐敬,王厚展开名册,上面墨迹未干,估计唐敬才抄写不久,上面写着船队士兵、水手计二万五千八百人,这是按王厚昨天的要求,只写了数字,没写具体名单。然后是随船人员,王厚粗略看了一下,正如昨天唐敬所介绍的那样,将近一千八百人,其中绝大多数不认识。
除郑和的宝船以“天元”标注外,其他所有船舶均以星图命名,紧随“天元”其后的,便是柳教主所在的宝船,标注为“天柱”。
王厚首先查找朱志、道枫的名字,几页纸上均没有,暗忖朱叔叔和道枫没有出海,不会有什么变故吧?心里咯噔一下,又从头查找广净的名字,也是没有;沉思片刻,查找宗梢、宗橛的名字,仍是没有,可以断定九华西宗和东宗都没有派人出海。
在这份名册上,除了王厚知道的柳教主、柳朝晖、庄昭雪、李舵主、孟舵主、武当七子、周舵主、樊舵主等人的名字外,还有一些熟悉的名字,这些人都是武林大会上的前四十五强:白水堡李堡主、南华寺苦海方丈、丹霞派华掌门、衡山派杜掌门、黄狮寨黄寨主,在庐山的天池峰上遇到过他们,当时他们见自己五人蒙面,斥责是妖人,为此还跟黄寨主动了手,他们所在的宝船标注为“天节”。
接着往下看:雁荡山徐掌门、天一阁何阁主、三清观尹观主,在“天钩”号宝船上,除夕夜他们在庐山天池寺中,企图与圣光方丈密谋杀害不可大师和大痴道长,自己以绝情帮多情杀手之名,废了圣光方丈的武功,并严词训斥三人一番。
令王厚感到高兴的是:“天苑”号宝船上,看到了普陀山海默住持、苏州门乐门主、栖霞寺云相方丈三人的名字。年前因为道枫疗伤,在普陀山普济禅寺住了十多天,有空定要去拜访海默住持;乐门主和云相方丈不仅在景德镇见过,除夕之夜因为为不可大师疗伤,自己还以真面目见过他俩。
同时也令王厚感到唏嘘的是:开元寺知善住持、东山岛刘岛主、万石会潘会长三人名字也在其上,不过边上加了“尚未登船”的标注。想来唐敬还不知道这三人死的死、伤的伤,已经无法出海了。
看到这里,王厚叹了一声,放下名册,起身到隔壁房间,见烟儿四人正在说笑,问道:“有什么好笑的事情?说来我听听?”“呵呵……书呆子,名单看好了?我们正在说,仙子不知道又跑哪儿去啦,这在海上两年,仙子到时不会抱着娃娃回来吧?”
王厚搓搓手:“这有什么好羡慕的,你们自己不也能抱着娃娃回来?不过……我就要辛苦了。”“呸,姐妹们,他又在乱说,大家一起上,教训教训这个小色鬼。”
☆☆☆☆☆
长乐县衙位于城的正中,天黑时分,绝情帮五人在唐敬的带领下,跨过县衙大门,往左首拐,穿过一个院子,里面池榭假山,亭台楼阁,再往前走进入花厅。花厅门口,六人依次站立,王厚认得:郑总兵、汪布政使、陈按察使、高都指挥使、王知府,还有一人不认识,估计是长乐知县。
郑和大步迎上来:“王将军来啦,请进请进。”王厚赶紧抱拳回礼:“见过郑总兵,各位大人好!”众人一一见过,闲谈间,饭菜已经摆上桌,郑和拉王厚上坐,王厚坚辞不肯,郑和只好坐在上首,他的左首依次是汪布政使、陈按察使、高都指挥使、王知府、知县,右首依次是王厚、柳晗烟、周清竹、李智贤、金敏慧。唐敬在将王厚领来后,便告退了。
众人共饮三杯后,郑和因为信仰回教并不饮酒,以茶代酒,举杯道:“王将军,昨日多亏你伸手相救,只是今日杂务太多,直到现在才向你道谢,这一杯,我敬你。”“郑总兵过谦了,以总兵的武功,完全可以打败老道姑,我不过是画蛇添足。”两人哈哈一笑,饮了一杯。
汪布政使示意陈按察使、高都指挥使一眼,三人同时端杯敬向郑和:“郑总兵,这次下西洋又挑选了我福建两千多水手,解决了沿海百姓的生计,真是不胜感激。”郑和端起茶杯,笑道:“三位大人说哪里话,长乐是水手之乡,我还没有感激你们为船队输送人力呢。”四人碰了一杯。
这番对话,却令王厚一愣。
第187章 为何下西洋()
王厚听了几人的对话,不由一愣:自己先前不明白,船队为什么要那么大规模出海,现在看来,在这里招募二千多水手,海上近两年时间,不仅维持了生计,还能挣得饷银,倒还不错,自己先前却没有往这个方面想过。
酒过三巡,郑和问道:“王将军,你明天可有什么安排?”王厚放下筷子,答道:“我们在这里已经等了好几天,就盼着郑总兵来呢,已经准备妥当,没有其它安排了。”郑和拱了拱手,似是开着玩笑:“让王将军久等了,恕罪恕罪,船队补给明天结束,后天一早便可出发……明天我准备去显应宫拜祭天妃。”
柳晗烟打小在海边长大,没少拜过海神娘娘,在天津卫时,听那个演俳优的瘦高个子说过海神娘娘被封为天妃的故事,才知道她与自己的娘亲一样姓林,所以印象非常深刻,不禁好奇地问道:“天妃,是不是海神娘娘啊?”
郑和看了柳晗烟一眼,问道:“听柳长老的口音是山东人,与太阳教是什么关系?”柳晗烟如实答了,郑和笑道:“那柳长老也是在海边长大了,应当听过天妃的故事吧?”
柳晗烟清了清嗓了,将上次听来的海神娘娘救船队的故事说了。郑和道:“柳长老说得没错,自宋雍熙四年天妃升天后,五百年来,因为她经常乘风驾云,翱翔于海上,在惊涛骇浪中救过许多渔舟商船,是渔民、船工和商旅共同信奉的神祇,民间称为‘海神娘娘’、‘妈祖’。洪武五年,太祖皇帝封为‘昭孝纯正孚济感应圣妃’,永乐七年,当今圣上封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前五次下西洋平安往返,正是蒙天妃的保佑。”
众人全都凝听郑和说完,金敏慧粗声赞道:“柳长老刚才的故事讲得真好,俺跟你哈杯酒。”柳晗烟知道她又在取笑自己的山东话,狠狠瞪了她一眼,看向王厚:“书……帮主,明天我也想去拜祭海神娘娘。”王厚还没来得及回答,便听郑和道:“所有出海的人员,都会在船上供奉天妃像,时时拜祭。刚才我问王将军明天如何安排,就是想邀请你们一起去显应宫拜祭,如何?”
王厚见烟儿四人兴致都很高,知道她们在天津卫时,对海神娘娘有着特殊的好感,便点头答应。谈话间,众人已经酒足饭饱,王厚起身准备告辞,又听郑和道:“王将军,我准备回船上,正好与你同行一程。”
几位大人将王厚、郑和一行人送出大门,门外站着一队官兵,王厚与郑和并肩而行,柳晗烟、周清竹、李智贤、金敏慧拉开一段距离走在后面,四人的身后则是那些官兵。
此时不过戌时三刻,时间还早,街道上灯火辉煌,两旁摆着很多的烧烤摊点,油烟中充斥着海鲜的香味,露天餐桌三五成群地坐着很多人,吆喝声、划拳猜令声此起彼伏。明月悬在空中,皎洁的月色笼罩着这片繁华。
柳晗烟兴犹未尽,买了几十串已经烤好的鱿鱼,也不管走在前面的王厚,只递给身旁的三人,四个女子一边走,一边有滋有味地吃着鱿鱼。
看到眼前景象,郑和问道:“王将军,不知你现在有何感想?”王厚不知他问的含义,含糊答道:“我们是二月初七来的,当时人也很多,客栈拥挤,我还遇到因为住宿而争吵的,但还是没有今天这么多人,可能是总兵船队的到来,使这儿更加热闹。”
郑和笑道:“以前几次,因为时间充足,船队在这儿都会驻留一个月,回来的时候也是如此。这次圣上要我送十六国使臣回国,为了赶东北季风,时间仓促,只能在此停留三日。”
听了此话,王厚想起在名册上看到一些熟悉的名字,除了昨晚碰到的古里王子弗罗兹、阿丹国公主乔琳,还有占城王族阇魁勇,忽鲁谟斯世子贾米,暹罗拳师泰桑。这些人在武林大会第二轮都进入前九,与自己、自平大哥、道枫分在三个组,原来船队是要送他们回国……可是又有些不对。
郑和见王厚低头不语,问道:“王将军,在想什么?”王厚清醒过来,答道:“郑总兵,我刚才在想,如果只是送十六国使臣回国,包括去海外贸易,也用不上那么多马船,而且还有很多战船……”
郑和步伐滞了一下,随即又缓步向前,却不再说话,两人就这样默默地走着。这条街道的尽头,左拐是一条小河,游人稀少。两人信步走过木桥,郑和问道:“王将军今年多大了?”“在下是建文元年出生,已经二十四岁。”
“王将军如此年轻,就有一身武艺,可敬可佩,”郑和叹了一声,又问道,“王将军可知十五年前,圣上出兵安南的故事?”见王厚摇头,便娓娓道来。
安南(今越南大部)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中国的属地,五代战乱时独立成国,元末,天下大乱,安南趁机从中国版图脱离,并数次侵扰明朝边境。朱元璋因为天下才定、战事方息,不愿再起干戈,安南国由此处于半独立状态。
“靖难之役”期间,安南国发生内乱,国相掌控政权,自立为皇帝,改名胡一元,与他的儿子胡汉苍共同把持朝政。永乐二年,安南前国王陈天平来南京向朱棣哭诉,希望明朝能帮着他出兵复国,朱棣此时的精力主要放在北方,无暇它顾,却最终被陈天平所打动,决定先礼后兵,遣使向胡汉苍问罪。
永乐三年,胡汉苍满口答应归还政权,这反倒令朱棣感动不已,专门颁诏,封胡汉苍为顺化郡公。永乐四年,朱棣派人送前国王回国,不料陈天平刚到安南境内,便被胡汉苍的军队当场砍杀。
朱棣得知此事后,非常震怒,觉得自己受了愚弄,当即出兵安南,战争打了将近一年,擒获胡一元、胡汉苍父子,可谓大获全胜。只是安南国由此内乱不断蔓延,加之朱棣又想趁机将安南重新纳入中国版图,其后数年间,双方战事不断,互有胜负。
听到这里,王厚明白过来:“郑总兵,我有些明白了,圣上派你下西洋,也正是为了震慑安南,让他们不敢侵犯疆土。”
郑和不置可否,却又问道:“王将军,可知道圣上北伐亲征之事?……元朝灭亡后,北方的蒙古瓦解为鞑靼、瓦剌、兀良哈三部,战争不断,以鞑靼最为强盛。永乐七年,圣上遣使前往鞑靼修好,不料使臣竟然被杀,圣上忍无可忍之下,决定派兵北伐。”
说到这里,郑和忽然轻声道:“王将军,依我的猜测,可能不需要多久,圣上便要挥师北伐。”王厚一凛,问道:“郑总兵何以见得?”“圣上第一次亲征是八年二月,我那时第三次下西洋,正在海上;第三次亲征是十二年三月,我那时第四次下西洋,也在海上。”
顿了顿,郑和续道:“圣上第二次亲征打败瓦剌后,鞑靼部在阿鲁台的率领下,落井下石,重挫瓦剌,使得自身的势力日渐强盛,阿鲁台以‘大元太师’自封,日益张狂,不仅蔑视和拘留使节、背叛朝廷,还经常出没塞下,烧杀劫掠……这次,圣上虽然没有明说,但我判断他即将第三次亲征。”
王厚豁然开朗,赞道:“原来如此!蒙古势力一直侵扰、破坏北疆,给朝廷带来最大的不安宁,所以,皇上准备第三次亲征,可又担心南方的安稳,便派郑总兵带船队下西洋,既是贸易,更主要的是结交番邦、震慑安南,让他不敢轻举妄动,如此看来,船队规模之大很好理解。”
郑和哈哈笑道:“王将军果然是聪明人,一点就透,圣上曾对我说过,他亲征漠北,用去大半个国库,死伤无数生灵,而我仅两百多条船,便结交了四十个番邦友邻,实是功德无量……其实,这哪里是我的功劳,全是圣上英明啊!”
两人继续往前走,郑和扭头问道:“先前将军所问,为什么送十六国使臣回国,如此劳师动众,弄出这么大的声势?不瞒你说,这个问题,朝中许多大臣都不时指责,认为下西洋是劳民伤财之举,现在王将军可明白了?”
王厚坚定地点了一下头,在日照航海大赛之后,他答应柳晗烟出海,只是觉得好玩,当然还有“征帆江湖,弘扬道义”的初衷,直至看到船队规模如此之大,加上老道姑的责骂,使他产生了怀疑与动摇。此时听了郑和一番话,王厚忽然觉得自己肩上沉甸甸的。
郑和爽朗大笑:“王将军,我打十岁起便追随圣上,知道他一生跌宕起伏,雄才大略,圣上的安排除了以上这些考虑,还能威慑倭寇,让他们不敢胡作非为,这些,又岂是那些大臣所能看懂?……此外,船队还有别的任务,只是现在还不好说,到时,再与将军详谈吧。”
不知不觉,两人已经走到“水手客栈”的门口,郑和与王厚告辞,并约好明天上午过来,一起去拜祭天妃。
王厚五人进了客栈,百合仙子正在房间,柳晗烟的手里还有好几串鱿鱼,递过两串给她:“仙子,你一天到哪儿去了?也不说一声,这是我带给你的,听说吃了就能生个大胖小子。”
第188章 情深难自控()
百合仙子知道她取笑自己,故意嗲声道:“真的呀?那奴家可要多吃点,不过,本仙子看你们四个人嘴角油腻,肯定吃了不少,岂不是要生一大堆大胖小子?……咯咯,我看帮主更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