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云景谣 >

第13章

云景谣-第13章

小说: 云景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静思一个丫环,然后撒娇耍赖,不依不饶地缠着赵嬷嬷和她一起进宫,于是,她成了那批入选女子中唯一带着老嬷嬷进宫的,为此她还被锦阳帝取笑过是长不大的孩子。本以为这一段母女般的情分,要到赵嬷嬷百年之后才会终了。可世事弄人,这位年近花甲的老人又要担起重任,带着她不容于世的女儿,去走一程艰难的求生之路,也许,今生就永不相见了。

    这一夜,明华苑的灯光彻夜未熄,三个女人为这番绝望中的柳暗花明兴奋着,盘算着。秋月明由衷感慨自己还是见识短浅,眼里心里就只有皇宫这块地方,认定了自己的女儿既不能在这里活,就得在这里死。却没想到宫外有个多么大的世界,到哪里都能让她的孩子好好活下去。多亏了赵嬷嬷,“姜是老的辣”果然不错。

    其实这块老姜自己也纳闷着,她这一辈子都只是个唯命是从的仆人而已,哪里有过什么主见,今天居然独立作出了个如此英明的决定,真像做梦一般。她记得她抱着小小姐,那孩子一直看着她哭,让她心疼得恨不能替她去死,然后就莫名其妙生出了这个主意。就像有一只手把这个好主意放进了她的脑子。也许就是天意吧。天意既不让那个孩子死,她就一定能好好活下去。

第25章借口() 
几天后,刚下早朝的锦阳帝兴冲冲直奔明华苑,一进屋,看见的宁妃一改素日温婉,满面怒容地坐在桌前,赵嬷嬷正老泪纵横地说着什么。见他进来,宁妃忙起身行礼,勉强挤出笑来。

    “这是怎么了?”锦阳帝问一旁小心翼翼的静思。静思觑着宁妃的脸色,简略解释,“赵嬷嬷不小心把娘娘最喜欢的玉蝶簪摔坏了,因此娘娘生气,要打发赵嬷嬷出宫。”

    “陛下,你看哪!”宁妃打开手边的一只锦盒,里面是几块质地上好的碎玉,它们曾经是一支极精致华美的玉蝶簪,“陛下可还记得,这是臣妾过十七岁生辰时,陛下送的礼物。臣妾太喜欢,都不舍得戴,今天想看一看,让赵嬷嬷帮忙拿出来,结果她手一抖,就……”她说着,眼圈就红了。泫然欲泣。

    赵嬷嬷慌不迭伏身,为自己分辩,“陛下,老奴不是成心的,老奴确实年纪大了,经常心慌手抖,刚才就是不知怎么的,手就抖得拿不住那个盒子,毁了陛下所赐之物,请陛下责罚。”

    锦阳帝是个仁德之君,怎会为了这点小事和一位老人认真计较,他拍着秋月明的肩做思想工作,“一点小事而已,你把这些碎片交给朕,朕让内务府重新描了样子再给你雕一支,绝对比这支还好。”

    “真的?”宁妃立刻由怒转喜,“若这玉蝶还有复生的机会就好,不然真是臣妾此生憾事。嬷嬷,本宫刚才性子急躁了,你起来吧,日后做事小心点也就是了。”

    老太太并未起身,“娘娘,老奴是真想出宫去了,这几年,老奴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本来就打算着照顾您产下皇子之后,就回乡下老家去,过几年没拘束的舒服日子。今天既然您说了要打发老奴出宫,不如就这样吧。”

    宁妃慌了,忙起身亲自搀起她,“嬷嬷,算我错了还不行吗?您别生气,别走!”

    赵嬷嬷叹息,“娘娘,老奴不是和您赌气,俗话说,‘落叶归根’,人老了都想要回到故乡去。现在您已经有了皇子,陛下又这样心疼宠爱您,老奴再没什么不放心了,娘娘,您就放老奴回乡去吧,好不好?”

    秋月明还要再挽留,锦阳帝已开了口,“月明,别再任性,朕记得你说过,赵嬷嬷从小就是你母亲的陪身丫鬟,一辈子为你们秋家辛辛苦苦,现在她想还乡颐养天年,你不应阻止的。赵嬷嬷,你准备一下,都收拾好之后,朕派几个侍卫送你还乡。”

    赵嬷嬷一怔,连忙陪笑道,“哎哟,陛下您这可折煞老奴了,老奴的故乡是偏僻之地,人都没什么见识,要是见到宫廷侍卫,恐怕要惊得把那小村都翻过来。老奴不用人送,雇辆马车慢慢走,一路上还散散心。不过,既然陛下开了金口,那老奴想斗胆向陛下讨个恩典。”

    “哦,你想要什么?尽管说?”

    “老奴没什么想要的,只想陛下能准老奴在夜里出宫。”

    “嬷嬷,您为何要在夜里出宫?深更半夜的多不安全。”宁妃攥了赵嬷嬷的手,不解问道。

    “傻孩子,白天这宫里人多眼杂,看见我出宫肯定有人在背后编排你的闲话,说你有了皇子,就娇矜起来了,连积年老仆都赶走什么的。夜里出宫没人知道,闲话也少些。”

    宁妃哽咽着说不出话,锦阳帝也有些感动,道,“这好办,一会儿我写张条子,让静思拿到内务府,领一块夤夜出宫的腰牌,朕再给你写张条子,你拿给守宫门的侍卫看,就不用检查你的包袱行囊了,否则也麻烦。”

第26章出宫() 
夜阑人静,时间已近定更,出宫腰牌和御笔便条都放在桌上,行囊包裹也都打点好了,静思小心地抱出婴儿,恳求道,“娘娘,您就抱抱小小姐,喂她吃一口奶吧,以后,怕是没机会了。”

    宁妃沉吟着点了点头,她不是不想抱,而是不敢抱,怕那孩子一入怀就再也不舍得放手,可就像静思说得,错过此刻,就是终生之憾。她颤抖着接过女婴,颤抖着解开衣襟,这孩子出生快十天了,今日将要分别,才能在母亲怀里吃到第一口奶。

    清瑶并不理解他们所说的吃奶是怎么回事,当宁妃解开衣襟,一团雪白的物事凑到她嘴边时,她甚至有点恐惧,想扭头避开。可宁妃扶住她的小脑袋,让她面向自己,把乳头塞进她口中。那一瞬,婴儿的本能掌控了她,她开始用力地吸吮,一股温热香甜,似乎又微微有些血腥气的液体流入口中,咽入腹中,那奇妙的滋味,绝不是蜂蜜米汤所能比拟的。她大口吮吸着,从前生到今世,第一次品尝到母乳的滋味。宁妃抚摸着怀中这个稚嫩柔软的小生命,这是她的女儿,今日别后,再无相见的女儿。泪水流下她的面颊,落在婴儿脸上,又滑入她口中,母乳的味道又增加了一种沉重的苦咸。

    吃过了奶,宁妃还抱着孩子不忍放手。赵嬷嬷道,“娘娘,您给她取个名儿吧,也算是留个念想。”

    宁妃的手指一遍遍抚摸婴儿娇嫩的小脸,“这孩子的眼睛真好看,真干净,像月光一样明澈,就叫她月瞳吧。”

    她的声音轻柔,听在清瑶耳中却如声声惊雷。这里不是仙界,眼前的人不是他,为什么还是一样的话,还是同一个名字!曾经多少次听他轻唤:“月瞳,月瞳!月瞳……”

    不!她用力睁大眼睛,几乎把全部的力气全集中于双眸,要改变宁妃的心意。尽管恨那个人入骨,她还是希望这个名字只有他一人叫过,就让这个名字给曾经那场孽缘作祭吧,此生她再也不要听到这个名字,永远不要!

    宁妃怔了怔,轻轻摇头道,“这个名字不好,太文气了些。在山野小村叫这个名字,会跟别的孩子格格不入,娘再给你想一个啊。”

    她又沉思了一会儿,低头微笑道,“你出生的那天下了好大的雪,你走了以后娘会天天想念着你,念雪,念雪,这名字好不好听?”她转头看着赵嬷嬷,“嬷嬷,这个孩子既不能姓陈也不能姓秋,就跟你姓赵吧,从今以后,她就叫赵念雪。”

    清瑶松了口气,只要不叫那个名字,什么名字都好。“从今以后我就叫念雪了,忘了清瑶,忘了和清瑶有关的一切吧。”她对自己说。

    夜愈深了,“铛”的一声更鼓响,敲在了三人心上。宁妃一咬牙一狠心,把孩子交给了赵嬷嬷,“时辰差不多了,嬷嬷,你带她走吧,拜托了。”她从枕下摸出一个手帕包,一层层打开,里面是一根五彩丝线结成的络子,下面坠着枚精美小巧的黄金长命锁。她把这个也交给赵嬷嬷,“嬷嬷,你知道,这个是我小时候戴过的。路上乱,你先替念雪收着,等到了你家再给她戴上。”她又褪下腕上的一只玉镯,“这个在她出阁时当嫁妆吧,嬷嬷,您一定要给她找个好人家,不求大富大贵,但一定要对她好,要对她很好很好才可以。”

    “小姐,您放心吧。”赵嬷嬷叹息着接过东西,揣在怀里藏好。静思帮她把孩子放回木箱,马上就能逃出生天,箱子里原来那些用于伪装的小玩意儿全都不要了,静思抱起箱子,又背了两个包袱,送赵嬷嬷出宫。走出明华苑,里面凄惨哀痛的哭声让人心里酸楚。

第27章归程() 
两扇巨型的朱红宫门缓缓关闭,一个苍桑老妇坐在辚辚远去的马车上,包裹行李都堆在一边,却把一个小木箱紧紧抱在怀里,片刻不肯放手。

    走出几十里路,到了下个驿站,赵嬷嬷下了马车,准备换车。车夫突然开口,“老太太,您这个小箱子里藏着什么宝贝啊?”

    赵嬷嬷登时警觉,抱紧了箱子厉声道,“这可还没出皇城呢,皇城里的驿站有士兵驻守的,你想干什么?”

    车夫也不生气,笑得憨厚,“老太太,我要是想干什么,在路上就动手了,怎么会到了驿站才打主意。我就是想提醒你,以后坐车你要小心些,这箱子越是宝贝,你越得装作不在意,像你这样片刻不离地抱着,肯定要给人看到眼里去,像你这样一个孤身老太太,要是给人盯上了可不妙,所谓出门在外不露财,这道理你懂得吧?”

    赵嬷嬷有苦说不出,只能点头道谢。她活了一大把年纪,这点浅显道理怎会不知?只是这箱子里并非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个活生生娇嫩嫩的婴儿,要是放在车厢里任其颠簸,估计走不到一半的路,这孩子就得入土了,但车夫的话也非危言耸听,不小心的话可能真会惹祸上身,她丢了命无所谓,没保住孩子罪过可就大了。

    再换一辆马车,她把包袱堆叠起来,箱子放在上面,一只手仿佛不经意地搭着箱子,不让它随着马车的颠簸而摇晃。就这样赶了一程又一程路,换了一辆又一辆车,许是这孩子真的该如此逃出生天,又许是锦阳帝十年来治理教化有方,一路上竟无一人注意到这个带着很多包袱行李,孤身赶路的老太太,明显是只太容易得手,又很有油水的肥羊。

    赵嬷嬷晓行夜宿,行程出奇的顺利。从没有遇到长途旅行常见的前不着村,后不靠店的尴尬危局,也没有入住过传说中的黑店,每晚都能找到宿处,婴儿也能离开那个狭小的牢房,在老嬷嬷温暖的怀里舒服地睡一觉。

    赵嬷嬷也习惯了念雪异样的沉默乖巧,自从那一晚她小声地哭过一次之后,就再没有出过声,也没有哭过。有时遇上极难走的路,沟连沟坎接坎,马车颠簸得好像波涌浪峰上的小船,赵嬷嬷左扑右倒头昏眼花,拼了老命扶住箱子,还得担心孩子要是哭了让车夫听到该如何解释,可箱子里安静的就像是空的,甚至连她自己都怀疑箱子是空的,可晚上在住处打开,念雪好端端躺在夹层里,看似睡着,但只要抱她出来,她就立刻睁开眼睛,双眸璨璨如星。有时条件简陋,只能弄到一些半凉不热的米粥汤水,她也不挑剔,张开小嘴吃上几勺,就把脸埋在赵嬷嬷怀里睡了。老太太吃着剩下的食物感叹,小小姐现在就这样懂事,长大了不知是个多么聪明可爱的女子。但愿老天能给她长大的机会。

    走了好几日,皇城已经在身后千里之外了,赵嬷嬷胆子也大了,丢掉了箱子,直接抱着念雪,让她少受些罪。这样粉琢玉妆的女婴让所有见到的人都赞不绝口,甚至常有车夫为了不颠着她,放慢速度,小心翼翼地绕开土包小沟之类平时毫不在意直冲而过的障碍物。

    处于大渊朝西南部边陲的襄州地界,有一个小村子叫古榆村,因村口那两棵据说有千年之岁的老榆树而得名。这一天,村里来了一位老人,所有的年轻人都不知道她是谁,只有几个七旬高龄的老头老太打量她许久,才勉强从久远的记忆里摘出一段和她匹配的,恍然叫道,“你不就是赵平山家的二丫头吗?几十年前,被从京城里来的大老爷买去的那个二丫头,你咋回来了呢?”

第28章还乡() 
这个老人自然就是赵嬷嬷,她四岁时被京城来的沈老爷买去,做了沈家三小姐的贴身丫鬟,二人年龄相仿,是一半主仆一半姐妹的情谊,沈家小姐嫁给秋祺含为妻时,也带了她陪嫁过去;后来秋月明出生,是她一手带大,又随其入宫;再后来就是现在,她已将花甲之年,终于回到了故乡,投奔她的外甥一家。

    赵嬷嬷的外甥赵拴柱虽然从未见过这个颇有传奇色彩的姑母,但这些年也得过她不少接济,一家人很热情地接纳了这位落叶归根的老人。赵嬷嬷并不是独自回乡,她还带着一个女婴,说是在路上捡到的弃儿,看着可怜就决定收养。她的外甥也没有异议,姑母从宫里带来的金银可是不少,别说一个女孩,就是十个二十个也足够养得起。而且,那孩子长得真是可爱,小玉人一般,别说在古榆村,就是把附近几个村都翻遍,都找不出这么漂亮的婴儿,将来必定是个美人。

    赵家外甥看着自己那刚过四岁,满地乱跑的愣小子,得意洋洋地盘算,这孩子既是孤儿,又在自己家长大,以后肯定和自家小子……那个词咋说的来着?对了,青梅竹马!自家这愣小子好福气,将来肯定能娶一个这十里八乡都找不出的漂亮媳妇。

    想着,他磕了磕烟袋,笑眯眯招呼自家孩子,“虎子,快过来看看这个小妹妹,好不好看?”

    小男孩颠颠地跑过来,靠在赵嬷嬷身边看她怀里的襁褓,嘻嘻地憨笑,“好看,这个小妹妹真好看。”边说边伸出脏兮兮的小手,想摸婴儿的脸。

    赵嬷嬷轻轻一巴掌阻止了他的企图,笑嗔道,“你个傻小子,净胡说,你还这么小,就知道什么好看不好看的?”

    小男孩倔强地梗了脖子,“我咋不知道呢?好看就是让人喜欢看呗,路边的小花好看,水塘里的大白鹅好看,这个小妹妹也好看。”

    一家人哄笑起来,赵嬷嬷也跟着干干地笑了几声,心想这是啥比喻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