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妃成瘾:妖孽王爷轻轻爱-第2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娘娘,太妃委实是”谢洲有些难以启齿,男女大防,且曼丹又是太妃,他不能贴身防范,可隔着马车他并不能第一时间知晓曼丹的动向,委实有些力不从心。
钱若水原本是想让秋蝉过去,可曼丹在车内一通乱踹,正好踹在秋蝉的腰侧,一时竟有些行走不畅。
“这样吧,把她带过去,本宫与她一辆马车。”
她想用蛮力也好,钱若水正愁有气没处撒,她既然不想老实听话,就让她尝尝忤逆她的滋味。
曼丹是被谢洲扔进车里的,他对曼丹有气,碍于她是太妃的身份一直容忍,可有钱若水撑腰,他也就不再手软,将曼丹将沙袋一般扔进车里,头撞到车壁,疼得她差点岔过气去。
钱若水一把扯住她的发,迫使她抬起头,“还想继续闹下去?”
曼丹的全身关节早就被接了回去,可身上的疼痛还在,被钱若水一番折腾之后,她更是恨她入骨,“反正你不敢杀我,我想怎么闹就怎么闹,你能把我怎么样?有本事你杀了我呀?”
“本宫是要杀你的,只是还没回到京城,本宫不能在半道上除掉你,这样对你来说太便宜了。”钱若水不怕把话跟她挑明了,“上皇被困北境,你难道以为本宫会就此罢休不成?本宫之前是不想和匈奴人翻脸,可你既然这么不要脸,这脸翻不翻都是一样的。”
“你凭什么杀我?”
“本宫要杀你难道还需要理由吗?”钱若水不屑地松开手,把她踹至另一侧,她的腰重重地撞上车壁,疼得她拧了眉闷哼,“不就是让朝臣们认为,本宫善妒,气量小,可这又有什么关系,本宫在世人的心中就不是一个贤后,又何必装出贤良的模样。”
曼丹这才意识到,钱若水这回是真的要杀她,“你不敢的!”
“本宫不敢?”钱若水也没有必要向她证明什么,这种事要怎么证明,无非就是送她上西天,可她死了,也无法跟她争辩了,“那就等着到京城,看本宫敢不敢!”
曼丹看着她,“你到底是什么人?”
钱若水烦了,又把她全身的关节卸了,让她像一滩烂泥,软趴趴地贴着车躺着,不能大声叫喊,也无法对她拳打脚踢。
“有些事,你没有资格知道。你只需要明白,一回京城,本宫会处死你,这就足够了。”
可曼丹并不知道,钱若水已经将她的罪状上呈京城,报请今上核准,下旨处决。等到曼丹一回到京城,已经不必再回宫,直接押至午门处斩,没有再给她闹腾的机会。
至此,大魏与匈奴短暂的和平宣告结束,冉续领二十万镇西军出土门关剿灭匈奴。
此事引起朝中轩然大波,大部分的朝臣认为北境战事未了,西北主动与匈奴决裂并非明智之举,而曼丹的死也太过草率,她是匈奴人,入宫为妃必然是报着打探军情的目的而来,并不能说是过错,番邦女子想要她的绝对臣服并非一朝一夕,她在北境的所为系钱若水一面之辞,并未有确实的证据,贸然与匈奴开战,不是明智之举。
此次的朝中争议,以蒋松为首,公然抨击太后的善妒,不应继续干涉朝政,当还政与今上,以保大魏千秋万世基业。
钱若水一笑置之,仍旧我行我素,与辅政大臣商议,日后在圣旨上需有太后的印鉴,才能颁布生效,不能再发生如匈奴和亲这等荒谬之事,乱我大魏后宫。
“母后,父皇真的失踪了吗?”平安挂心北境战事,钱若水离开后,他努力让自己尽快上手各项朝政,可来自朝堂的压力,还是让他疲于应付。虽说有几位辅政大臣从中协助,可世家终究是一体的,他们属于不同的利益集团,必要的时候,他们还是会选择弃他于不顾或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是需要钱若水的坐阵,他们才能一心效忠。
第370章:迂回()
钱若水立在勤政殿前,伸手接住缠绵不歇的春雨,指尖微凉,直抵心房。江南的春日,淫雨霏霏,空气中蔓延着潮湿粘腻的气息,无端让人心烦意乱。
人在远方,不知归期,恨不得插上翅膀,不离不弃。
“你父皇会回来的。”这不仅是对平安说的,也是对她自己说的。
平安良久无言,“母后是担心儿臣不能独当一面?”
钱若水轻抚他的发顶,搭着他单薄的肩膀俯视京城内外,广袤天地,“母后不能置江山万里于不顾,白白辜负你父皇一生征战。他平生之志,唯愿江河永固,百姓安乐。若是因他一人而使天下再度陷入乱局,他一生心血尽数东流,他日母后又有何脸面见他。”
“母后放心,儿臣定不辜负父皇的希望。”平安仰着脸,认真地说:“母后也不必太过忧心,虽说世家各有各的打算,可眼下世家没有比儿臣更好的人选。就算是皇祖母”他停了一下,毕竟是长辈,他不能妄言,“皇祖母想取而代之也还需要儿臣坐在朝堂之上,不能废了儿臣。可皇祖母执政期间,世家并不曾得到实惠,反而身受其累,母后则不同,母后恩威并重,对世家极为倚重,几位辅政大臣对儿臣尽心尽力,即便是有各自的私心,也是情理之中。若个个对儿臣誓死效忠,那母后才应该多加堤防。儿臣日后必定是守成之君,没有父皇开疆拓土的卓越功勋,没有可震慑朝堂的出众能力,将来的每一步都要靠儿子自己去争取,还不如母后早些放手,与父皇恩爱厮守。到底是儿子不孝,不能早些长大,为父皇分忧,史书上还没有太上皇亲征的记载,儿子日后怕是要受后世耻笑。只是儿子恐怕也不能像父皇那样,年少从军,毕竟大魏只剩下儿子。”
平安看得通透,钱若水心中甚是安慰。平安说得没有错,之所以世家不敢轻举妄动,是因为放眼天下没有合适的人选,而杜氏子嗣稀薄,只剩杜恪辰这一支得以保存,其他的旁支早就在权力的争斗中成为牺牲品。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辛苦打下来的江山,到最后不是败于帝王无能,而是没人承继大统,不得不使江山易主。所以,钱若水打定主意,一定要让平安多生几个孩子,才能保住江山基业。当然,这是后话。
“每个人的存在都有他自己的价值,并不一定要追寻前人的脚步。你与你父皇不同,所走的路也是不同的,他一路搏杀,命悬一线,才有今日的大魏疆土,而你要做的是守住他打下的江山,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你父皇一生所愿。”钱若水牵着他的手走进殿中,拭去他脸上的雨雾,“母后与你自幼就不亲厚,总是与你疏远,不愿亲自教导你,是不想让你成为普通的孩童,你身上流着杜氏的血,誓必要回到宫中,承继大统,若是你太顽劣或是太依赖母后,这个江山你如何担得起?或许是母后太过杞人忧天,总把事情想得太过悲观,提前做好各种可能性的防范,才会让你幼时过得并不开心,失去了孩童所该享有的无忧纯真。但母后并不后悔,毕竟这样独立坚忍的你,才能当起这大魏的天下。”
平安垂下头,“儿子并没有怪母后的意思,母后与父皇经历诸多磨难,才能破镜重圆,做儿子的理当为你们分忧。”
钱若水轻叹,就算是她推心置腹,平安也还是没能与她交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母子之间无法亲密起来实是她预料到的,先时并不觉得遗憾,年岁渐渐大了,看到杜恪辰母子情如陌路,她仿佛可以预见自己的将来,虽说她没有太皇太后的野心,可天家无父子,身在权利的中心,必然会有矛盾冲突,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她无法预料,但总想着该与平安亲近一些,而不是流于形式的母子之情。
“我在檀州驻地看到一批新送达的春装和粮草,抽了其中几袋查看,发现其中掺杂了不少的陈米。”钱若水不再纠结于母子感情,移开话题,转而讨论朝政,似乎母子二人在朝堂上的共识更胜于平日,“兵部是褚传良当家,我相信他的人品,镇西军出身的他懂得军旅的清苦,不会苛刻在战场拼杀的同袍。可这些又是经他的手发往北境,我不想为他辩解,只是觉得这件事不单纯。”
“母后可知道现下的户部尚书是谁?”平安接过宫人送上来的雪梨百合粥,先递给钱若水。
钱若水沉思片刻,“户部尚书崔严生,原是户部的属官,一级级升上来的,做人本分,颇有几分才气。”钱忠英原就是户部尚书,崔严生在他手下任职,故而钱若水也是认得的,“崔家也是不小的世族。”
也只有世族才有这个运道,一入仕途就能在户部任职,年轻时外放了两年,还是回了户部,楼解言任职吏部之后,时任户部侍郎的他便升任尚书一职。
若要说崔严生的为人,钱忠英再清楚不过了,办事沉稳,但关键时刻明哲保身,钱若水自幼跟在钱忠英身边,可谓是旁听了所有的户部例会,自然对崔严生也不会陌生。像他这种擅于自保之人,总是特别地谨小慎微,绝不轻易引火烧身。
“那母后可知道崔严生是母亲是谁?”
这钱若水就不知道了,她虽然打小背过氏族志,对各大世家错综复杂的关系有基本的了解,但她和崔家没打过交道,崔严生此人又极低调,她不曾过多关注,被平安这一提及,她不免努力回想,可只记得崔严生的妻子许氏,许家是清贵的门第,与蒋青彦的妻子许氏是同宗。
“崔严生的母亲祁氏是已故齐国公祁雄的嫡长女,也就是说祁雄是崔严生的外祖。”平安登基后,也把氏族志背了下来,在任命崔严生之前,他特地与辅政大臣斟酌了一番,但那时朝中有一半的大臣参与了太皇太后乱政,尚无可用之人,便让崔严生升任尚书一职。一来表示他对崔严生的看中,委以重任。二来齐国公的过错,不该罪及崔家。
“那又如何?”钱若水反问:“崔氏是崔氏,与祁家无关,崔氏能有今日的荣光,也不是依靠祁家才有的,祁雄获罪,祁氏满门抄斩,也不曾罪及崔氏。世家的兴衰荣辱本就是常态,齐国公谋反,其罪当诛,并没有刻意栽赃。”
“话虽如此,可并不代表祁氏心中没有恨意。”
“那你倒是说说,崔严生这么做,对他有何好处?”
平安沉思许久,看着他面前的雪梨百合粥热气渐散,他才开口道:“对他似乎没有好处,一旦被查出来,他的官职难保。可他的官职难保,褚尚书也难辞其咎。还记得废帝在位时,镇西军中查出陈米一事,是如何处置的吗?”
这件事钱若水自然记得,时任户部尚书的钱忠英没有经手,而是户部一位侍郎被免职,至于兵部尚书沈萧,杜恪凡的亲舅,被免了职,罚俸一年。之后因为沈太后和沈礼京谋反,沈家也被处斩。
“当年承恩公没有获罪,那么户部尚书自然也能免责,但若是查下去,禇将军难逃干系。”平安说:“母后能知晓这批军粮有问题,也是极偶然的。若是母后不曾发现,这件事也就上不了台面,至于崔严生的母亲是谁也不重要,也就不存在褚将军需要负责一说。儿臣提醒母后崔严生的身世,只是为了防患于未然,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指责。母后不妨静观其变,看这件事会如何演变发展。”
钱若水挑眉,不由得抬眸,平安比她想象中的更老练了,一个十岁的孩子能有这样的气度,委实出乎她的意外。
“母后曾经教导过儿臣,不能对方看出你的意图,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是吗?”平安没有一刻敢忘,他曾经对钱若水提过的要求,最后都付诸东流,需要迂回婉转,才能达成所愿。
钱若水失笑,“那你说了这么多,是想做什么?”
“母后既然说世族之间既是盘根错节,但又各自为战,那是否可以免去蒋琦和顾征家几个孩子进宫伴驾?”话说到这个份上,平安才道出自己的目的。
“这与崔严生不同,顾征是辅政大臣,蒋青彦是边关守将,都是需要牵制的实权大臣,送孩子入宫伴驾,也并不是不信任他们,而是一种相互的制约。”钱若水缓缓道:“尤其是蒋琦,蒋青彦把握重兵,镇守着南境,如今北境战事危急,西北的情势也不容乐观,若是这个时候南境生变,天下就会陷入乱局,所以不得不防,也没有商榷的余地。至于顾征,孩子是他自愿送进来的,而且朝臣的孩子当皇子的伴读,历代历朝都是有的,并不是首开先河。”
平安不悦地瘪瘪嘴。
“对了,我回来这么久,如意去哪了?”如意是平安是跟屁虫,在平安的三步之内必定能看到她的身影。
“她如今喜欢顾家的长子。”
钱若水哑然,原来是因为这个平安提出不要朝臣之子伴读,这孩子不得妹妹的喜欢,吃醋了可是如意才三岁!
第371章:暗涌()
朝会过后,钱若水避开诸位辅政大臣,单独把褚传良留了下来。褚传良一身朝服,坐在含元殿中,颇有几分不自在。虽说他与钱若水早就相识,但她毕竟是太后,当年在凉州城种种都是成为过往,他敬佩钱若水那份风雨同济的勇气,认为她堪称一代贤后。可自入京之后,太多不利她的传言四起,她备受非议,又兼有二嫁之名,朝中对她的争议颇多,以致于她身背骂名。
“不知太后召臣前来,有何吩咐?”
钱若水命人上茶,褚传良喝茶如饮水,从不细品,因为喝不是明白,常常因此讽刺杜恪辰附庸风雅。她偏生给他上了茶,还是新贡的雨前。
“本宫记得你不爱喝茶,可眼下天色尚早,也不是饮酒之时。但总不能以清水待客,你就将就着喝吧!”
褚传良微微蹙眉,端起茶盏又放下,“饮茶是上皇平日的消遣,如今他人在北境,这新贡的春茶也不知送抵没有。”
钱若水纳闷,“这认得这是今岁的新茶?”
他笑道:“娘娘这的自然是新茶,内务府怎敢拿旧茶欺瞒娘娘。不过户部那边送来的新茶没有娘娘这的好,就是给将士们解渴用的,那都是一群粗人,没有上皇的附庸风雅。”
“听你这口气,你还验过户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