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文娱行者 >

第46章

文娱行者-第46章

小说: 文娱行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陈德强得知具体数量时,禁不住吓了一跳,他能看出射雕的质量,可却想不到它带来那么大的效果。

    这也跟长短有关,以前多是用的中短篇,读者其实很不固定,许多人都是偶尔兴起才买一张看看。如今有了长篇连载,那些入迷的读者,如何肯再抛下?

    “小张,你这次真是立了大功,呵呵,说说,想要什么奖励?”陈德强坐在椅上,心情愉悦,难得露出几分豪气,有了些男人模样。

    张倩依笑道:“要什么奖励,也不是我写的。”

    陈德强摆手说道:“这话说得就不对了,报社有报社的规矩,谁找来的算谁的。”随即又问道:“对了,那个作者到底是谁呀?”

    张倩依戏谑地说道:“张若虚呀,报纸上都写着呢。”

    陈德强没好气地瞪了她一眼,说道:“我又不是瞎子,自己看得到,我说的是真实身份。”

    张倩依摇摇头:“社长,这就不能怪我了,他不让我说。”

    陈德强撇了撇嘴:“不说拉倒,我才不稀罕。”

    张倩依笑了笑,没说什么,与他打了个招呼,便回家了。

    尽管只是万余份地销售量,可在她看来,已经足够令人惊喜的了,甚而有几分神奇的感觉。

    一篇,硬生生让自己报社的报纸销量翻了好几倍,这若不叫神奇,还有王法么?

    她渐渐有些相信张斯的话了,只是,这也令她越来越难看透自己的弟弟。

    记得上次,拿着报纸回家,报上有弟弟演讲的情况,妈妈看了高兴的不得了,眼睛都有些湿润了,把报纸看了一遍又一遍。

    她对张斯的学识很疑惑,实在有些超出他的年龄限制。

    妈妈却丝毫没有这方面的想法,对张斯的信任,不需要任何解释与理由:“他本来就极聪颖的,连他父亲也不如他,以前只是性格上有些缺陷,现在改过来了,学这些东西,对他而言,又有什么难度呢?”

    张倩依闻言,呵呵笑了:“你呀,这么夸自己的儿子,有意思么?”

    妈妈也笑了,说道:“这可不是夸他,聪明人自然有聪明人的做法,愚钝的人是怎么也想不到的,所以会产生疑惑,不解之类的,也许,这些在人家来讲,简单的不得了呢。”

    张倩依没好气地笑道:“都是一个妈生的,你永远这么偏心,他就是聪明的,我就是愚钝的,我都不想说你了,不,是不稀罕说你了。”

    妈妈听了毫不在乎,笑嘻嘻仍拿着报纸看,看的张倩依颇感好笑。

    张倩依没把的事告诉她,当时,确实也没想到射雕的影响力。

    再者,她也不想让妈妈心烦。

    张斯性格变好可没几天,而写这种事,那真可说得上是“不学无术”,妈妈若知道了,只会“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现在的妈妈,可是越来越显年轻了,大概是因为心情愉悦的缘故的。

    同时,心态也越发活泼了,有时倒像个小孩子。

    张倩依很愿意她能保持这样,绝不想她像以前那般,整天愁眉苦脸的。

    在学校的张斯,尚不知外界对射雕的看法,却明显能感觉到它的影响在扩大。

    因为办公室的外面,常常站着一排被罚的学生,个个低着头,虔诚地在表示着自己的悔过。上去稍打听,只有一两个,是因为打架斗殴之类的缘故,大部分却是因为上课时不好好学习,偷偷看报纸而被老师抓来的。

    说到这一点,倒不得不提起王鹏同学。

    学校里都是学生,对一些“正常”的或“不正常”的杂志,或会有些兴趣,至于报纸上的中短篇故事,兴趣缺缺,故而桃源报的针对人群并不包括学生。

    王鹏曾买过几份桃源报,还在同一楼层的班级各扔了一份,这是同学们接触这份报纸的初始。

    之后几天,他找“杂志”的时候,对这份报纸随手翻了翻,发现了有关射雕的内容。

    作为一个武侠迷,他第一个反应是,买回来看看。

    作为一个爱人闹的人,他的第二个反应是,让别人一起看。

    作为一个囊中不羞涩的人,他的第三个反应是,买了许多份。

    见了同道中人,或是好朋友,随手便扔一份过去,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如今在大陆最吃香的武侠,无疑是港台传过来的。

    报纸上能看到许多连载,不过,却并未造成很大的影响。

    倒不是这些书写的不好,或是飘过来之后,水土不服。

    只因为大陆的盗版事业,实在发达的很,报纸在连载时,书贩们已在兜售完结的实体书了。尤其广州一代,书类繁多,品种齐全,应有尽有。

    再加上专门杂志的竞争,报纸上的港台武侠只能锦上添花,起不了太大作用。

    倒是大陆作家连载的武侠,虽然质量难如人意,却因为“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缘故,为报纸增了不少荣光。

    港台武侠繁荣,作品极多,但并非无限,尤其名家作品。

    当看完的时候,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寻找新书,二是再翻旧书。

    王鹏这类武侠迷,名家作品早就阅遍了。

    不愿翻旧书,就只能找新书,因为“杂志”不能天天看,有害身体健康。

    射雕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段时间的空缺。

    他对这本书的期望不高,就像对其他大陆的武侠作家一样,完全是冲着原创来的。

    其他人的心理,大抵与他一样,可是不看不打紧,一看就出事了。

    对于一个不看武侠的人来说,这篇会有两个字的评价“好看”。

    对于武侠迷来说,第一印象是“惊艳”,还有两个心酸的字眼“难得”。

    确实难得,就像等了多少年,才出现一样。

    苦苦期待了如此久,终于有这么一篇出现了,对于这些人来说,实在是莫大的慰藉。

    一时间,射雕的名气传遍了校园,处处都有谈论“郭靖”“黄蓉”的声音。

    这也得归功于学校学生的密集程度,对于传播信息,总是人越密集,传播的越快,报纸也在传播中变得破烂不堪。

    中学生读武侠,就像吸毒,会上瘾的。

    青春期最易幻想,学习压力也大,武侠在此时是与之最相合的读物。

    只要开了头,就很难再停下来了。

    无论是老师切责,父母的阻拦,抑或是朋友的劝告,均不会有太大的作用,往往转眼便忘了。

    尤其像射雕这样的作品,怕的是你根本不注视一眼,只要把书打开翻上几页,无论是武侠迷,或是初读者,就再也逃脱不了。

    王鹏同学为大家买了第一份,打开了一道门。

    接着便是大家蜂拥而至,好在报纸便宜,实在算不上什么花费。

    再者,少有人单独买一份,大多五六人合买一份,平均算来,每个人每星期也只买了一份而已。

    但总体算来,报亭卖出得报纸还是很可观的。

    报亭的老板有写日记的习惯,他的日记是这样写的:

    六月二十二日晴

    吃了饭,倚在报亭的窗台上,颇感困倦。

    翻了翻手头的报纸,没什么重大新闻。

    学校里的学生来买杂志,卖出去了两份,都是娱乐明星类的。那个叫王鹏的学生来了,问我还有货么。

    东西倒还有一些,却都是以前的旧物,他翻了翻,说是都看过了。我也没办法,隔一段时间,我再寻进一些吧。

    王鹏看了看一份小报,似乎有些兴趣,一下子买了好几份走了,这小子就是这个样子,做事爽快,也鲁莽。

    六月二十三日晴

    与老婆吵了一架,很气愤。

    我早就怀疑她背着我跟别人鬼混,只是一直没什么证据。

    今天吃饭时,老在我面前提吴四那个家伙,怎么对老婆好之类的。

    我一听就气了,妈的,我对你还不够好么?

    我冲着她说:“感觉他好,你怎么不去跟他过?!”

    她当时就回了句:“你以为我没跟他过?”

    当时在气头上,没注意这句话,现在回想,越想越怀疑。

    在报亭待了会儿,没什么生意,来了几个男生,把一份小报都买走了。心里不安,不想待在那儿,匆匆回家了。

    还好,老婆一直在家里,并没出现什么不好的状况。

    六月二十四阴

    天气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雨的模样,闷闷的,呼吸有些不畅。

    心情不怎么好,买球下的赌注输光了,吃饭都感觉没什么味道。

    中午的时候,陆续有人来买报纸,奇怪的很,都点名要一份桃源报。

    报纸不多,很快卖光了,那些迟来的学生,之能空手而归了。

    看来,明天要多准备些才是。

    六月二十四雨

    夏天的雨,下的非常爽快,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待在报亭里,有种凉飕飕的感觉,希望不要感冒吧。

    依然有许多同学出来买报,好在我已经多准备了许多。

    出乎意料,还是没有够卖的。

    学生对桃源报似乎出奇的喜爱,连一些小女孩都来买,真让人奇怪。

    后来王鹏那小子来了,我向他打听了一下,原来是因为一部武侠的缘故。

    六月二十五晴

    找出前些时候的报纸,看了一下那部武侠,名字叫射雕英雄传。

    写的挺棒,好久没看到这样的武侠了,或者说,根本没看过这样的武侠。

    学生来买报的时候,我特地为自己留了一份。

    六月二十六晴

    天气热的厉害,买了个西瓜,先冰镇了一下,吃着很爽。

    王鹏那小子来了,被他拿走了一半。

    桃源报销售一空,这几天都是这个状况。

    看来,射雕英雄传在学校里很受推崇。得想办法再进一些报纸,看见许多学生在这儿没找到报纸,便去了别的地方继续找。

    六月二十七晴

    我爱桃源报,我爱射雕英雄传

    一如既往,销售一空

    当朱红一脸奇怪地看着张斯时,张斯只是耸耸肩。

    书稿没有交给朱红,原因给她解释过了。

    同时,关于冯轩轩的那件事,她也是知根知底的。

    无论如何,她都会支持张斯的行为,至于对不对,到时再说吧。

    即或张斯不给他解释,她也不会有什么不开心的。因为顾郁馨告诉她,男人都不喜爱女人追着他求解释,那样会使他厌烦。

    在这方面,她一直比较相信顾郁馨。

    有解释最好,没有解释的话,就把它忘掉,她不想令张斯感到厌烦。

    报纸上的内容,朱红都看过,基本上没什么变动。

    张斯看了看,也很满意,经典东西,他不希望出现什么误差,所以很反对别人更改他的文章。

    张倩依给了他保证,无论如何,保证一字都不动,哪怕是错误的。

    朱红有种优越感,当别人还在热议的开头,做出种种猜测时,她已经知道中间的发展状况了。

    不过张斯让她不要说出去,包括是他写的。

    朱红不理解为什么,这似乎又是个出风头的好机会。

    不过,既然是张斯的要求,答应就是了。

第五十一章留下与道歉() 
桃源报的发展很快,本来只在下相市发行的,借着射雕英雄传的强势崛起,成功突围到了外市。

    因为在外市并没有基础,所以销售还得依靠其它报业,利润也便少了许多。

    陈德强倒不在乎,本就是意外之财,知足常乐。

    再者,凭借他人力量,不是久为之计。要好好利用这番机会,在外市打响名声,为以后发展做好准备。

    但是桃源报有着无可回避的硬伤,那就是全面的质量比较低下。

    现在发展的火红,说到底,只是因为一部射雕而已,要是没了这篇,很快又会被打回原形。

    所以,现在的紧要任务,在陈德强看来,只有两点:第一,留住射雕的作者,保证射雕完整连载,并尽力连载其以后的作品;第二,进行报纸内容的改革,一定要符合人群的胃口,有一定的质量。

    可是射雕的作者,至今尚不知是谁,相关的文件全是由张倩依代签的。

    人都没见过,何来留住之说?

    陈德强抚着脑袋,感觉头疼。

    他曾向张倩依提出过,希望能见一下原作者,即是不能见,真实身份透露一下也行。

    可惜被张倩依拒绝了,除了一个“张若虚”的笔名,其它的,一概不知。

    想到了张倩依,陈德强有点思路了:“似乎也不是留不住。”

    稿件是张倩依拿来的,发表签字之类,完全由她代理。

    一个人如果把一切东西,都交给另外一个人办理,至少说明了一件事,这个人对于他的托付者十分信赖,或者说,这两人关系应该十分亲近。

    那么,便有一条间接的路可以走了。

    留住张倩依。

    不但要留住,而且还要给她升职,让她负责这一块的内容。

    如此,对于张倩依的工作,那位神秘作者自然会鼎力支持的。

    陈德强拍了下腿,很为自己这个想法得意。

    “那到底什么职位呢?”他用手抵着下巴,继续皱眉。

    刚刚好像想到了报纸内容改革,不如就为她单独设这个职位吧?并且,经过这些天的观察,看得出,张倩依的能力是社中顶级的,虽然青涩了点,学的却很强,做事兢兢业业,再磨练一段时间,社中就没什么人能比得上了。

    “就这么定了。”陈德强想到。

    在这之前,学校还发生了一些琐事。

    很多学生都被老师抓去处罚,原因是在上课时看报纸。

    学生多了,老师感到奇怪,相互间交流了一下,发现,原来遇到的情况都是一样的。

    老师们拿着桃源报,翻了翻射雕英雄传的内容,相视苦笑。

    学生在课上看杂书,大概从古至今都未断绝过。

    但是能有如此大的规模,却不曾见过。

    艺术班的学生,管教的松些,还好解释,文化班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