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七零吃货军嫂 >

第7章

七零吃货军嫂-第7章

小说: 七零吃货军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离开空间之前,丁小甜去水池边用空碗舀了一碗水带出去。

    重新坐在老屋小方桌旁,丁小甜看了看桌上的油灯,好象油也没烧多少。但她知道自己刚才在空间里少说也有一个小时。

    不知道空间里一小时,空间外是多少时间呢?

    可惜她也没手表,家里也没钟,不知道准确的时间。

    这个年代,手表可是稀罕物,属于城里人,或者农村经济条件不错的人结婚的三大件之一。

    升了连长的何忠灿有一块手表,是他攒了半年的钱买的。

    其他人,别说手表了,就是钟,丁家和何家都没有。

    此刻的丁小甜,非常想买的就是一个钟,可以看时间的钟,只不过买钟也是要票的,她没有票,也没有闲钱买钟。

    手里的四十多块钱,她要先买些米和油,还有一些必备的生活物品,剩下的钱也有用的地方,暂时没有买钟的钱。

    尽管有了随身空间,可以在里面种各种农作物,但种下去的农作物是否可以存活,多久能够成熟收获,丁小甜一点儿谱没有,她哪敢乱花钱。

    累一天了,丁小甜也困了,她站起来打了个呵欠,把从空间里摘的那五片叶子拿一张空白信纸包起来,放进衣柜里,旁边放着那一小包茶叶末。

    吹灭油灯,摸黑上床,在女儿旁边躺下来,拉过来被子一角盖在肚子上,闭上眼,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一早,外面鸡叫,丁小甜就醒了,看看女儿还在睡,她笑着轻轻地亲了女儿的小脸蛋一口,这才起床,拉开蚊帐下了床。

    去衣柜里找了一件绿色碎花衬衣还有一条黑色裤子出来换上,丁小甜用带来的木梳子对着镜子梳头。

    梳头的时候,她意外地发现自己的脸色看起来很好,似乎脸白了些,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

    但是她能确定的一点是昨晚她休息得很好,躺下去之后一觉到天亮,比在婆家睡得好多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回了娘家,昨天吃得好,心情又愉快的原因。

    总之,她今天神采奕奕,浑身都是干劲儿。

    打来门,她去水井边正打算打点儿水起来洗脸,她四弟已经跑过来了,笑着说:“二姐,我来帮你打水。”

    说完,拿起系了绳子的水桶扔下井去,左右晃荡几下,水桶里就盛满了水,接着他左右手连续拉打了结的绳子,几下就打了一桶水起来。

    丁小兰这时候也出来了,手里拿着一个木盆子,木盆子里放着一块洗脸的旧帕子。

    丁小甜原先想就从水桶里捧出来一些水洗脸的,看见三妹端来了洗脸盆,就让四弟把水桶里的水倒一些进木盆子里,把自己肩膀上的洗脸帕放进去,拧干了帕子洗脸。

    洗脸的时候,丁小兰问丁小甜:“秀琳还没起来吗?”

    丁小甜:“她还要睡一会儿,要天大亮了才起来。”

    丁小兰又问她昨晚睡得好不好。

    丁小甜指着自己的脸,笑着说:“你看我的脸就知道睡得好不好了。”

    她又对丁小兰和丁建国说自己今天要去公社,除了邮信,还要买一些东西,他们想不想跟自己一起去。

    丁建国首先就说他要去,他可以跟着丁小甜这个二姐一起去,帮她抱秀琳,帮她拿东西。

    丁小兰犹豫了一会儿,说:“老四去了,今天五分的公分就挣不着了,如果我再不去,今天我们家加起来就少了十个公分,到时候大嫂会很不高兴,毕竟年底分粮要按照公分来分。”

    对于四妹说的这些,丁小甜完全理解,于是她说:“你说得也对,那就让老四跟我去,你还是去参加集体劳动,这样一来,今天丁家就只少了五个公分。”

赶集() 
吃过早饭;丁小甜就抱着秀琳;由她四弟丁建国陪着去光荣公社的供销社买东西;以及把她写给丈夫的信寄出去。

    前进村;当时也叫第七大队;去光荣公社有二十多里路。

    村里的人去光荣公社赶集或者去供销社买东西;一般都会搭大队老陈的牛车。

    这是前进村的村民的福利;老陈赶的车每过两天就会载着村民去光荣公社一趟,本身这里的集就是每过两天一个。

    丁小甜去光荣公社买东西这天刚好就是一个集日。

    虽然是集日,然而前进村的村民们也不是家家户户要去赶集;因为地里有活儿有干,还因为大家手里都不宽裕,也没那闲钱可以经常去赶集买东西。基本上;家里缺盐缺酱油醋等必须要用的生活物品;村民们才会去赶集。

    丁小甜带着孩子,跟四弟丁建国到村头的时候;老陈的牛车上已经坐了几个妇女了。其中有一个是丁家老房子隔壁的邻居焦家的焦大娘跟她的儿媳妇冯丹。

    冯丹比丁小甜要大五六岁;跟她大哥丁建军的年纪差不多大。

    当初丁小甜嫁到何家去之前;跟冯丹的关系比较好。

    焦大娘的年纪则是和丁小甜的妈妈唐玉香的年纪差不多。

    焦家和丁家做了好几十年的邻居;焦大娘跟唐玉香的关系当然也不差。

    丁小甜在村头碰到也要去光荣公社赶集买东西的焦大娘和她儿媳妇冯丹;很高兴地跟她们打招呼;接着闲聊起来。

    冯丹问丁小甜咋回来了,还住到老房子,还要去赶集?

    这也不怪冯丹会这么问;主要是丁小甜嫁出去之后;这三年来就算回娘家也没在娘家住过一晚上,更别说去赶集了。

    这样的话,很容易让人怀疑她的婚姻出问题了,或者说跟婆家闹得不愉快,所以回娘家了。

    丁小甜并没有藏着掖着,直接就说自己跟婆家闹矛盾了,所以想回娘家来住上一段儿。

    “哦,你婆家那些人做什么了?”冯丹好奇地继续问。

    丁小甜叹口气,说:“还不是因为一大家人没分家,就有很多矛盾,总有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让人头痛。我就想回娘家来清静一段儿时间,等明年我家那口子回来探亲才回去。”

    对丁小甜的这个说法,冯丹深表理解:“一个家里头人多,人多虽然有人多的好处,比如说正劳力多,挣的公分也多,到年底分的粮也多。但不好的就是,人多就容易攀比,什么都比,吃的用的,公婆的信任这些,一旦觉得不公平就要吵架。好在我嫁过来,家里人口少,没什么好争的,就不会吵架。”

    焦大娘笑一下,说话了:“现在你想明白这点儿了吗?以前还总是说我们家人少,挣的公分少,你听小甜说的,就知道大家庭也有大家庭的难处了。”

    她婚后生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子叫做焦大勇,女儿叫做焦燕。儿子跟冯丹结婚之后,她老伴儿也是因病去世了。

    今天她跟儿媳妇去赶集,儿子照常去干活,女儿留在家里照顾孙子和孙女。

    “谁说不是,我还挺羡慕你们家里人口少,虽然公分挣不了那么多,但是大家在一起和和气气过日子,多好。”丁小甜道。

    她们在一起说了一会儿话,又来了几个村民,老陈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就让大家都上牛车上坐好,他一甩鞭子,开始赶车了。

    虽然是牛车,但是牛跑起来也比人走路快多了。

    一个多小时之后,牛车到了光荣公社。

    那个时候的公社就是后来的乡镇,一般来说有几条简单的街道,有大集,有供销社,还有邮电局设在镇上的代|办点。

    丁小甜先去镇上邮电局代|办点买了一个信封,一张八分的邮票贴在信封上,然后把信装进去,粘好信封口,投进邮电局代|办点的邮筒里。

    她又想到要自己开火做饭了,需要买一些碗盘锅还有酱醋盐,以及脸盆牙膏牙刷等。

    这些东西都需要去供销社买。

    正好焦大娘和她媳妇以及同行的几个妇女也要买点酱醋盐,就跟着丁小甜一起去供销社。

    光荣公社的供销社在镇子中间的一个十字街口,十字街口算是镇子最繁华的路段了。

    供销社一共占了三间大屋子,卖日常生活用品。

    大屋子墙上刷着大大的标语:为人民服务。

    供销社的售货员站在玻璃柜台后面为来买东西的村民们服务。

    话虽然这样说,但是售货员们的姿态可是非常高的,因为他们从事的是这个年代人人羡慕的工作,拿的是国家工资,接触到的是很多紧俏的物资。

    来之前,想过要买什么东西的丁小甜让弟弟丁建国去给自己找了几个空酒瓶来洗刷干净了,放在篮子里,就是为了到了供销社用来买酱油醋和盐的。

    供销社里的酱油醋都是散装的,需要用酒提一样的东西打上来装进瓶子里,然后算钱。

    凭借手里的票,丁小甜买了酱油醋和煤油、盐、火柴、肥皂,又买了牙膏牙刷,几个碗和盘子、一个铁锅、还有锅铲,以及两块毛巾,一斤草纸,以及一些水果糖,丁小甜花掉了五块五毛钱。

    经过粮油店的时候,她又进去凭手里的油票打了一斤菜籽油。

    这跟同行的其她女人们只买了几毛一块多钱不同,丁小甜花的钱是她们的好几倍。

    前进村的女人们都晓得丁小甜嫁给了一个部队上的连长,每个月她的男人都要给她寄钱回来,所以才敢这样花,所以一个两个都挺羡慕丁小甜的。

    只有晓得丁小甜跟婆家闹矛盾的焦大娘和冯丹不羡慕她,因为刚才丁小甜跟她们诉苦说了,婆家人多,婆婆又很抠,她在婆家过得一点儿都不开心。

    一句话,各家有各家的难处,很多时候,只是看到了人家表面上的风光,并不知道背后的难处。

    从供销社出来,焦大娘和冯丹问丁小甜还要去哪里。

    丁小甜说想去集上逛一逛。

    集上分成几个区,蔬菜区、牲畜区、副食品区。

    不过这些区卖东西的并不是私人,而是光荣公社下面各个大队和生产队派来的人,这些人多半是被村民们认为是值得信赖的忠厚的老实人,而且他们一般都是两三个人一起来卖东西,可以互相监督。

    他们卖的是属于集体的蔬菜、副食品、牲畜。

    当时每个生产队都有集体的地,种出的菜地里的菜会拿到集上卖给那些没菜吃的村民。卖小猪仔、小鸡仔、小鸭子、小羊羔的,则是属于集体的猪羊生了小崽子,集体养不了那么多,会拿到集上卖。小鸭子和小鸡仔也是属于集体的鸭蛋和鸡蛋孵出来,集体养不了,拿到集上卖给想要买这些牲畜家禽回去养的村民。

    还有每个生产队也有一些作坊生产副食品,这些副食品也可以拿到集上来卖。

    蔬菜,丁小甜没买,丁家老房子的房前屋后都有小块的菜地,长着一些零星的这个季节可以吃的菜,比如说豆角小白菜和茄子。

    如果她要吃菜,去摘上一些就可以对付一顿。

    然而要在老房子住下来,还需要栽种一些蔬菜才够吃,以及丁家老房子的房前屋后菜地里面的菜种类不多,丁小甜还想吃上一些别的菜,这就需要她自己去栽种了。

    在牲畜区,丁小甜问了问小猪仔和小羊羔,以及小鸭子和小鸡仔的价格。

    小猪仔的价格是四毛钱一斤,跟毛猪的收购价格一样。

    小羊羔是七毛钱一斤,价格比小猪仔贵,买的人也少,主要是当地人主要就是吃猪肉,很少吃羊肉。而且养一只羊羔养出来,肉也没有猪多,油也没有猪多,在大家都极度缺少油水的情况下,社员们都喜欢养猪不喜欢养羊。然而丁小甜却想养羊,因为羊可以产奶,有了羊奶就可以给女儿和自己喝,补充身体需要的营养。

    小猪仔一般是十五斤到二十五斤,取中间数,按照四毛一斤算,一只小猪仔要花八元钱左右。

    小羊羔一只大概是十一二斤到十五斤,如果买一只十二斤的,也要花八块多钱。

    不管是小猪仔还是小羊羔,丁小甜都想买回去养,但是现阶段她手上还有不到四十块钱,回去之后还要买粮食,以及找人来修葺老屋的屋顶,以及预留一段时间的生活费,她暂时不敢花。

    看了好一会儿小猪仔和小羊羔,丁小甜才不舍地离开。

    走到卖小鸡仔和小鸭子的摊位跟前,丁小甜问买小鸡仔和小鸭子多少钱一只。

    卖的人告诉丁小甜,小鸡仔和小鸭子都是五毛钱一只。

    丁小甜掏出五块钱,买了十只小鸡仔,九只母的,一只公的,她暂时没想买小鸭子,虽然她很喜欢鸭肉的味道。但是,现在她的钱必须计划开支,而买小鸡仔对她来说最合适。

    小鸡仔长大了可以生蛋,鸡蛋既可以自己吃,补充身体营养,也可以拿去换钱,让手头宽裕一些。

    买完了小鸡仔,丁小甜最后去买的是锄头和铁铲一个木桶。

    丁建国看她买农具,就问她难道还要下地去干活?

    如果要干活挣工分的话,还要去跟生产队长说一声,加入丁家跟别的几户村民组成的生产小队。

    丁小甜却说:“我还不一定要去挣工分,买农具回去是想在我们丁家的自留地里种点儿菜。”

    她没说的是,她今晚要用买的农具去随身空间里翻地堆砌田垄,准备种地。

换米() 
买完东西;丁小甜用背篼把女儿秀琳背着;一只手提着木桶;一只手提着一个篮子;篮子里面是她今天买的十只小鸡仔。

    丁建国则是肩上扛着一把锄头和一个铁铲;另外他背上的竹背篓里面装着他姐今天买的那些生活用品。

    姐弟两人去公社西边的一棵黄葛树下;那里停放着老陈赶来的牛车。

    前进村来赶集的村民们都会在上午十一点左右到黄葛树下集合;坐上老陈的牛车回村吃午饭,谁都舍不得花钱在公社办的饭馆里吃饭。

    今天来赶集,就数丁小甜买的东西多;上了牛车之后,坐在车上的妇女们纷纷往丁建国手边的篮子里看,看过之后就说:“买这么多啊;一定不少花钱。”

    丁小甜以一句家里什么都缺;必须每样都要买点儿应付过去了。

    也有女的小声议论,说丁小甜的男人是部队里的连长;一个月挣的工资比得上村子里一家人整整一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